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合集下载

野生菌中毒救治流程及处置

野生菌中毒救治流程及处置

野生菌中毒救治流程及处置野生菌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野生菌类产生的毒素后引起的中毒。

野生菌毒素种类繁多,有些毒素可以直接损害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

以下是对野生菌中毒的救治流程和处置进行详细描述的整体流程:1. 急救处理:a. 呼叫急救服务: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如120),向医护人员报告患者的症状、怀疑是野生菌中毒事宜,并提供详细的地址信息。

b. 稳定患者:保持患者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或休克等症状,根据需要进行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

2. 野生菌中毒的现场处理:a. 确定毒菌种类:如果可能的话,将残留的食物、患者可能接触过的物品收集起来,标明时间和地点。

请配合急救人员对毒物进行初步判断。

b. 阻断进一步摄入:若患者胃内有未消化的野生菌残留,可尝试诱导呕吐。

给予大量清水漱口,以防止毒素吸收。

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一定不要让其进食或者饮水。

3. 医院治疗:a. 确定病情:医护人员将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等。

b. 实施治疗:根据野生菌中毒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症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i. 给予解毒剂:根据病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解毒剂来清除体内的毒素。

ii. 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能需要给予静脉补液、高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支持患者的器官功能。

iii. 其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能需要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c. 监测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将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

4. 病后管理:a. 观察病情:患者出院后,需要继续观察其病情,包括是否出现复发或并发症,例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

b. 健康指导:对于野生菌中毒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提供有关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的指导,以防止再次摄入有毒菌类。

需要注意的是,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不同的毒菌种类而有所不同。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味道鲜美,但在雨季时野生菌的种类最多,也易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中毒,因此需要掌握野生菌中毒的防治知识。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毒菌通常颜色鲜艳,帽子上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菌托、菌环等特征,摘断后会有浆汁流出,味道刺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1.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3.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4.银器识别: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

5.蒜丁识别: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6.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误食有毒菌类、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受污染的野生菌、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如饮酒等)。

三、有毒野生菌中毒有哪些表现我国有18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1.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

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

病程短,无后遗症。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

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

严重者可致死。

4.肝肾损害型: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2-3周)。

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

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四、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食用野生菌中毒后,中毒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在等待医院救护时,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引言野生菌是一种具有诱人味道和独特风味的食材,但同时也是潜在的危险物质。

误食有毒的野生菌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拯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野生菌中毒的常见症状、急救措施和预防方法,以帮助大家应对野生菌中毒的紧急情况。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取决于所食用的菌类的毒性和数量。

常见的症状包括:1.腹痛和腹泻2.恶心和呕吐3.头痛和眩晕4.心跳加快和呼吸困难5.肌肉痉挛和抽搐6.中毒性休克和昏迷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尽快就医。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以下是针对野生菌中毒采取的紧急急救措施的步骤:1.联系急救医疗机构 - 如果症状严重或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告诉医务人员中毒的状况和所吃的食物,以便他们快速采取适当的措施。

2.呼叫中毒控制中心 - 如果可能,可以联系当地的中毒控制中心以获取更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3.停止进食 - 如果中毒是由野生菌引起的,应立即停止进食菌类。

切勿食用菌肴。

4.喝充足的水 - 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稀释毒素并促进尽快排出体外。

饮用清洁的水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

5.不诱导呕吐 - 不要诱导呕吐,因为某些毒物诱导呕吐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伤害。

诱导呕吐只适用于在医生指导下特定情况下进行。

6.呐喊帮助 - 如果意识模糊或出现意识丧失等症状,大声呼喊周围人的帮助。

如果有人陪伴或目击事情发生,请寻求其帮助。

野生菌中毒的预防方法预防野生菌中毒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中毒的实用方法:1.慎重选择食材 - 如果你不确定某种野生菌的品种或是否有毒性,最好不要食用。

购买野生菌之前,最好请教专业人士或者参考相关指南。

2.采购可信赖的供应商 - 从信誉良好并可靠的供应商购买野生菌,可以降低中毒的风险。

3.妥善保存食材 - 野生菌在食材保存上比较特殊,不当的储存条件可能导致毒素的产生。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野生菌是许多人喜爱的美食。

但是,采摘和食用野生菌有潜在的危险性,如果不慎误食有毒的野生菌,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学习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中毒症状
首先了解一些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因采摘和食用的野生菌而异,但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毒症状:
•肚子痛
•呕吐
•腹泻
•头晕
•恶心
•浑身不适
•抽筋
•呼吸急促
•失去知觉
如果有人出现以上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急救。

急救措施
以下是急救野生菌中毒的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你有怀疑或确认中毒,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情况。

尽可能准确地提供中毒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已经食用的野生菌种类和数量,以及症状和严重程度。

2.制止继续食用野生菌
让患者停止食用野生菌,以避免进一步中毒。

3.清洗口腔
如果中毒者还有尚未消化的菌,可以给中毒者喝些淡盐水或饮用水,帮助清除口腔内菌。

4.脱离污染区域
如果中毒发生在野外,在保护中毒者的同时离开采摘区域。

在路上要持续观察症状,及时对症处理。

5.不加二度危害
在医院治疗前不要随意给中毒者喂药或食物,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二次伤害。

6.具体药物和治疗操作
中毒者抵达医院后需要接收专业急救和治疗。

通常会按照中毒严重程度、患者年龄等来确定具体的药物治疗和操作。

在中毒事件发生时,人们需要保持清醒和冷静,执行以上举措。

直至等待到急救车到来,执行专业的医疗服务。

了解中毒症状和急救措施可以帮助你及时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并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的:在野外采摘和食用野生菌类食物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很容易导致野生菌中毒的发生。

为了提高人们对野生菌中毒的认识,教育大众正确采摘和食用野生菌,本教案旨在向公众普及预防野生菌中毒的知识和技巧。

二、教案内容:1. 野生菌中毒的基本知识介绍:1.1 野生菌中毒的原因:野生菌中毒主要是由于误食有毒菌种或食用了不适宜食用的野生菌引起的。

1.2 野生菌中毒的类型:常见的野生菌中毒包括食物中毒和药物中毒两类。

1.3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头晕、恶心等。

2. 野生菌中毒的预防措施:2.1 野生菌的识别:了解常见的野生菌种类和特征,学会辨别有毒菌种和可食用菌种。

2.2 野生菌的采摘:选择生长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的野生菌,避免采摘过成熟或腐烂的菌类。

2.3 野生菌的烹饪:野生菌在烹饪过程中要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透的野生菌。

2.4 野生菌的储存:野生菌应及时清洗和食用,不宜长时间保存。

2.5 野生菌的食用量控制:野生菌应适量食用,不宜过量,特别是对于不熟悉的野生菌种类要谨慎食用。

3.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3.1 及时就医:一旦发生野生菌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告知医生野生菌的种类和食用情况。

3.2 呕吐处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呕吐处理,清除体内有毒物质。

3.3 给予适当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三、教案实施步骤:1. 教学准备:准备教案材料、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

2. 教学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故事,引起学生对野生菌中毒的注意和兴趣。

3.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野生菌中毒的基本知识,包括原因、类型和症状。

4. 预防措施讲解:逐一讲解野生菌中毒的预防措施,重点强调野生菌的识别、采摘、烹饪、储存和食用量控制。

5.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正确的野生菌识别和采摘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理解和记忆。

菌子中毒吃什么能解毒

菌子中毒吃什么能解毒

菌子中毒吃什么能解毒关于《菌子中毒吃什么能解毒》,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野山菌尽管美味,但一些野山菌是有毒副作用的,也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有毒的蘑菇。

尽管绝大多数有毒的蘑菇毒副作用都较为低,中毒了的主要表现也较为轻度,但是一些有毒的蘑菇的毒副作用丰常大,人服用后会快速死亡。

一旦出現野生菌中毒了,最先应尽早吐、导泻,随后尽早送医院门诊抢救,越是快就越好,不然不良影响有可能将十分比较严重。

一、野生菌中毒了的祛毒方式1.野生菌中毒了后尽快开展吐、导泻、洗胃,成年人能够服食甘草或硫酸镁;2.症支持治疗:减轻各种类的消化道病症,积极主动维护关键内脏器官作用如肝肾功能、脑作用等。

改正水低钙血症,酸碱混乱。

如病人出現惊厥、抽动等精神情况,要开展镇定和抗惊厥的医治。

3.解毒药;如阿托品、激素类药物。

4.血液清洁医治:如出現比较严重的肝肾功能危害要开展持续的血液滤过、血液分析。

二、野生菌中毒病症1.肠胃中毒了型:一般的食物中毒症状是明显恶心想吐、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棕毛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色枝瑚菌等有毒的蘑菇可造成此种类中毒了。

己知的有80多种。

2.神经中毒了型:食物中毒症状是精神激动、精神失常或精神抑止等精神性病症。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型斑褶菇中毒了后可造成出现幻觉反映。

己知的有60多种。

3.溶血型:临床症状是在1—2天内产生溶血性贫血,病症是忽然寒颤、发热、腹痛头痛、腰部身体疼、脸色苍白、恶心想吐、呕吐全身孱弱乏力。

该类食物中毒症状关键由鹿花菌造成。

4.肝脏危害型:主带有毒肽、毒伞肽的类型,如环柄菇属的一些种,造成这类中毒了的有20多种。

5.吸气与循环衰竭型:造成这类种类的有毒的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致死率较高。

三、野山菌的毒副作用各种各样有毒的蘑菇含有的内毒素类型不一样。

大部分有毒的蘑菇的毒副作用较低,中毒了主要表现轻度。

但一些菌类内毒素的毒副作用极高,可快速致人死亡。

野生菌中毒科普

野生菌中毒科普

野生菌中毒科普
野生菌中毒是指误食有毒的野生菌而导致的中毒现象。

常见的野生菌包括鸡枞菌、干巴菌、奶浆菌、松露、松茸、鸡油菌、青头菌等,其中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容易误采误食发生中毒。

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食有毒菌类或加工环节失误。

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

此外,生长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中毒,例如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食用后很容易发生中毒。

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性状多较怪异,气味多较特殊。

菌帽中央多凸起,菌盖和菌柄上有斑点,菌褶上多有疙瘩、红斑、托沟裂或裂沟,易流浆汁、且稠厚发粘,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

有毒菌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且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误食野生菌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幻觉、昏迷等精神症状。

因此,在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注意辨别是否有毒,确保野生菌的来源安全可靠。

如果出现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在就医前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催吐、洗胃等,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同时,保留剩余的野生菌样品和食用时的相关证据,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避免野生菌中毒的发生,建议在购买和食用野生菌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有信誉的商家。

同时,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品种,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气味特殊的野生菌。

在加工野生菌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野生菌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以下是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停止食用野生菌。

将未食用的菌类收集起来,以便进行
后续的毒理分析和确诊。

2.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直接送患者到最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3. 在等待急救抵达或前往医院的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安静、躺下,避免剧烈运动。

4.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侧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头部稍
微向后仰,以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

5. 如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急促或停止呼吸,必须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呼吸。

6. 尽可能记录下采集到的菌类的外观、形状、颜色等信息,这
对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请记住,野生菌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只有经过专业医生
的诊断和指导,才能得到正确的救治方法。

因此,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防止误采或购买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我办特搜集整理有关野生菌的辨别、食用、中毒及急救措施等资料如下:
一、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夏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

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一)胃肠炎型。

这种中毒表现较为普遍,约占80%。

具体反应是,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引起这类中毒的有黄粘盖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腊伞、月光菌等等。

(二)神经精神型。

它除了胃肠炎表现外,还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症状。

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伤害行为。

毒绳伞、豹斑毒伞的误食者则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流泪、心搏减慢等副交感神经症状。

这类中毒病人经治疗后就可以恢
复,且无后遗症,死亡率很低。

(三)溶血型。

进食毒菌6至12小时后,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贫血、肝肿大等症状。

如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但其所含毒素加热到100摄氏度就可被破坏。

(四)多脏器损伤型。

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

此类病人病程2至3周,由于先期症状是胃肠炎表现,往往容易被误诊,又因为会出现病情反复,有时还会中断治疗。

引起此类中毒的有白毒伞、毒伞、毛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菌类,误食后死亡率极高。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只有三四十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如果没有弄熟或者炒菌的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食用后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很容易导致中毒。

三、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据了解,在我国,毒蘑菇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
有30多种。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二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一看生长地带。

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

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蘑菇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无异味。

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测试。

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七是煮试。

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八是化学鉴别。

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
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四、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食用野生菌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没有吃过的尽量不要吃;不认识的尽量不要吃;没有把握的尽量不要吃。

做到这三条,吃到有毒野生菌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一、不要购买和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类。

即使对自己熟悉的,能确定为无毒的,食用时也不要杂,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

二、对购买和采来的能确定为无毒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三、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四、吃菌时不要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五、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如何自救
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疗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二是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四是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五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