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机材料化学
张祖德无机化学第二版

张祖德无机化学第二版《张祖德无机化学第二版》是一本经典的化学教材,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点,向读者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该教材进行评价和描述,以展现其独特之处和对读者的影响。
第一章: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在这一章中,张祖德教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和化学键等。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比喻,他让读者轻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同时,他还强调了无机化学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催化剂的应用和无机材料的制备等。
第二章: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在这一章中,张祖德教授详细介绍了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他通过清晰的示意图和实例,帮助读者掌握这些复杂的规则和术语。
他还提供了一些记忆技巧和常用的化合物命名表,方便读者记忆和查阅。
这一章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实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机化学知识。
第三章: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张祖德教授通过详细的解释和图示,让读者了解了晶体结构和键的类型。
他还讨论了一些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和配合物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这些例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无机化学的反应和平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反应和平衡。
张祖德教授详细讲解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条件等概念。
他还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问题,帮助读者掌握这些概念的应用。
这一章的内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掌握化学平衡的条件非常重要。
第五章:无机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在这一章中,张祖德教授介绍了无机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他详细讨论了无机催化剂、无机材料和无机药物等的研究和应用。
他还探讨了无机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实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广泛应用。
总结:《张祖德无机化学第二版》是一本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的无机化学教材。
化学高中无机材料教案

化学高中无机材料教案课题:无机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无机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几种常见无机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无机材料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几种无机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 理解无机材料的分类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观察准确。
教学内容:1. 无机材料的概念和分类;2. 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观察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铺垫本节课内容;2. 提出问题:你知道无机材料是什么吗?有哪些种类?二、讲解1. 介绍无机材料的概念和分类;2. 讲解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三、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的性质;2. 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无机材料的特点。
四、讨论1. 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比较各种无机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交流。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六、作业安排1. 提供相关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无机材料信息;2. 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无机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应用无机化学:第一章 新型无机材料概述

✓ 粉体原料的粒度是纳米量级的,显微结构中的晶粒、晶界、气孔、缺陷分布均在纳米尺度。 ✓ 纳米陶瓷表面和界面非常大,晶界对材料性能其主导影响作用 ✓ 纳米陶瓷是当前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将促使陶瓷从性能到应用都提高到崭新的阶段 9
现代社会的合成材料
钇铝石榴石激光材料,氧化铝、氧化钇透 明材料和石英系或多组分玻璃的光导纤维 等
金 属
高温结构陶瓷
高温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及硼化物等 难熔化合物
材
超硬材料
碳化钛、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
料
人工晶体
铌酸锂、钽酸锂、砷化镓、氟金云母等
生物陶瓷
长石质齿材、氧化铝、磷酸盐骨材和酶的
载体等
21
无机复合材料
陶瓷基、金属基、碳素基的复合材料
对人体有较好的适应性
心瓣膜、人造关节等
23
硬度大、耐磨损
高温炉管
透明、耐高压 氧化铝陶瓷制品
高
压
钠
灯
熔点高
24
氧化铝陶瓷球磨罐
星式氧化铝陶瓷球磨机
25
高压钠灯是发光效率很高的一种电光源,光色 金白,在它的灯光下看物清晰,不刺眼。平均 寿命长达1万小时~2万小时,比高压汞灯寿命 长2倍,高过白炽灯的寿命10倍,是目前寿命 最长的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就已经 知道利用钠蒸气放电可获得一种高效率的光源, 但一直到1960年,高压钠灯才呱呱坠地,后经 不断发展改进,才得以实际应用。
2014级本科生选修课程
应用无机化学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新型无机材料概述
• 新型无机材料发展概况 • 新型无机材料特点 、分类 • 新型无机材料应用领域
化学高中无机材料教案设计

化学高中无机材料教案设计
主题:无机材料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 了解无机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无机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硬度、融点、导电性等;
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无机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无机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无机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学生对于无机材料的研究兴趣。
二、讲解无机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
1. 简要介绍无机材料的定义;
2. 分类讲解无机材料的种类,如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等。
三、探究无机材料的基本性质(20分钟)
1. 分组讨论无机材料的硬度、融点、导电性等基本性质;
2.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不同无机材料的性质。
四、实验演示(10分钟)
老师进行现场实验演示,展示不同无机材料的特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无机材料的基本性质。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强化对无机材料基本性质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和实验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实验操作是否积极;
2.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于无机材料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无机材料的基本性质,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深入了解不同无机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更复杂的无机材料性质,加深对于无机材料领域的认识。
无机材料化学

(c)布拉格方程
2dhksl inhk l
h, k, l:整数
第二十页,共83页
(b)多晶的x射线衍射
sinhkl
2dhkl
• 多晶样品取向随机地
聚在一起,衍射图形
为以出射的x射线为
轴心,张角为4hkl的 衍射圆锥,其截面为
一个衍射照相法 • 衍射仪法
第二十二页,共83页
§ 1- 4 非晶体的宏观特征
• (1)只有玻璃转化温度,无熔点。 • (2)没有规则的多面体几何外型,可以
制成玻璃体,丝,薄膜等特殊形态。 • (3)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 (4)均匀性来源于原子无序分布的统计
性规律,无晶界。
第二十三页,共83页
§ 1- 5 非晶体的微观特征
无机材料化学
第一页,共83页
参考书:无机材料化学(上册) 曾人杰,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年
• 第0章 绪论
• 第一章 固体
• 1 流动性和固体性
• 2 晶体的主要特征 • 3 非晶态的特征 • 4 纳米材料浅谈 • 第二章晶型转变及其控制方法 • 1 可逆与不可逆晶型转变 • 2 重构式与位移式晶型转变
第十七页,共83页
(b) 劳厄方程
=AD-CB =acosh-acoso =a(cosh-coso)
=h
h为波程差所含的波 长的倍数。
第十八页,共83页
次生波源x射线为 球面波,以a为轴 线,和a呈角的 圆锥面的各个方向 均满足衍射条件。 当o=90o,h= 0 ,1, 2, 3….时,发生如 右图的衍射。
,Ni-ZnFe2O4 • 巨磁铁氧体: Mg-Mn Fe2O4,Li-Mn Fe2O4
第三十九页,共83页
无机材料化学

无机材料化学
无机材料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学科。
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能源、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从无机材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无机材料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碳化物、磷化物等。
其中金属氧化物是最常见的一类,如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等。
氮化物和硅化物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如氮化铝、氮化硅等,可以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材料。
碳化物和磷化物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制造高强度材料。
无机材料的性质也是各种各样的。
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等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抗磨性和高温稳定性能,适用于制造高性能陶瓷材料、涂料等。
碳化物则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和优异的导热性能,适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工具、高温炉具等。
磷化物具有优异的半导体性能和高热导性能,适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
无机材料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电子领域,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等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LED等电子元器件的制造。
在能源领域,无机材料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等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领域。
在环保领域,无机材料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金属氧化物被应用于催化剂的制造,氮化物被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
无机材料化学作为研究无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学科,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无机合成化学概述

第一章无机合成化学概述无机合成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到化学方面的全部内容,这里着重介绍有代表性的无机新材料的合成技术。
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1.无机合成化学概述2.特种条件下无机合成反应3.水热-溶剂热合成技术4.几类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第一章无机合成化学概述§1-1 无机合成化学的意义化学已经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因为它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如:食物、能源、材料、资源、环境及健康等密切相关。
其中尤以合成化学为技术基础的各种物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化学学科中当之无愧的核心,合成化学已成为化学家改造世界创造未来最有力的工具。
合成化学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动产业的一次革命,如19世纪染料工业的开创;20世纪中叶因高分子的合成,推动了非金属合成材料工业的建立;上个世纪的50年代,无机固体造孔合成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系列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开发,大大促进了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的革命性发展;本世纪初正在蓬勃发展的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组装技术也必将加快高新技术材料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合成化学,不断创造和开发新的物种,不仅是研究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新的规律与原理的基础,也成为推动化学学科与相关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新兴学科和高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合成化学中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无机合成化学不仅是无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与新材料的结合也成为当前无机化学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无机合成化学的目标是获得不同用途的无机材料,而无机材料的使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划分的标志。
如果说石器、青铜器、铁器的使用是古代社会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那么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新型无机材料的使用则是近代文明发展的标志。
高纯度半导体→计算机和现代通信;高强度、耐高温结构材料→航空航天工业不论是炼丹术,火药、陶瓷的发明、金属的冶炼,还是高温超导材料、生物陶瓷、超硬材料以及信息与能源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都是无机合成化学的重要成就。
无机材料化学分析PPT课件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化学教研室
6
(b)来自容器材料的污染
① 硬质玻璃 • 硼硅玻璃
以Pyrex(派热克斯)为代表,SiO2 81.0%, B2O3 13.0%,R2O3(三氧化二物)2.2% 。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化学教研室
7
• 铝硅玻璃 以R2耶O那3( 主(要Jen是aA)l2为O代3 )8表.5,%S。iO2 74.5%,B2O3 4.6%,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化学教研室
14
(3) 来自试样的污染
• 采样工具材料的选择 例如,不锈钢刀具,会引入Cr,Ti。
• 试样粉碎时材料的选择
• 试样储存时容器材料的选择 塑料制品和石英是最佳储存容器材料。
(4)由分析人员造成的污染
手、头发、衣服等。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化学教研室
15
2. 分析中的损失
36
五、硅酸盐岩矿分析
1. 硅酸盐岩石的成分
酸性岩 中性岩 基性岩 超基性岩
SiO2 % >65 52~65 45~52 <45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化学教研室
37
• 主成分: 氧化物含量 >1% 次成分: 氧化物含量 0.01~1% 微量元素: 元素含量< 0.01%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化学教研室
38
• 了解矿石中一种或几种主要的有益或有 害组分的含量。
• 是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和品级,进 行储量计算的依据。 例如,碳酸盐岩石通常测定CaO、MgO 和酸不溶物3种组分的含量。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化学教研室
2
2. 全分析
• 对样品的组分进行全面分析。
• 通常先做半定量或定性分析,然后再确定 全分析的项目。
K2S2O7 灼烧 (>420℃) K2SO4 + S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什么是)材料化学 1-4-1 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 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解决合格材料的制备问题,以及有效地利 用现有材料并不断创造新材料。
行分类,如以存在状态、物理性质、功能性质及用途分类 状态分类:单晶、多晶、非晶、复合 物理性质分类:高强、超硬、高温、绝缘、导电、超导、透光、 磁性 功能性质分类:铁电、压电、热电、光电、 磁光、智能 用途分类;耐火、耐酸(碱)、耐磨、光学、感光、电子、电 工、贮氢、节能 燃料电池
1—1 金属材料 对于钢铁,大家都不陌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 是整个工业材料的主力。钢铁的产量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 志。
现代的新技术革命是由一群新技术所引起的改造物质世界的革 命。这些新技术群,除了支撑人类文明大厦的四大支柱技术——材料、 能源、信息、生物——有着新的飞跃外,还有上天的航天技术和深海的 海洋技术以及系统工程。地球表面不能满足人类需要,从而在深海和近 海探索能源、材料和生物资源;在太空建立信息和能源转换站,进行材 料的加工,分别发展了海洋工程和航天技术。此外,国防的需要,也促 使人们发展这两门技术。
1-4-2 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材料化学 材料作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这些分子、原子相互之 间作用力及其状态无疑是结构化学的研究内容。而对于分子、原子状态 的理论分析及预测又是理论化学工作者的任务。可以设想,在某一材料 中引入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将会产生具有一新的性质的新材料,这种新 材料的性质除与原有材料有关外,还必须与新引入的“杂质”有关。那 么关系如何呢?这种材料与原材料的相互作用又如何呢?与材料性质关 系又如何呢?等等,这些也是化学工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材料的制备,例如介电材料BaTiO3陶瓷的制备,不同的化学 制备方法对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方法使用BaCO3和TiO2固相反应,很难得到性能优异的 BiTiO3陶瓷材料。 现在采用BaCl2、TiCl4与草酸液相共沉淀,得到草酸钛钡复合 盐,再使其分解制备的BaTiO3材料性能大大优于固相反应法。 最近又提出Sol-Gel等化学方法。 这说明,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离不开化学反应及化学过程,而且 化学反应及其过程的改进对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将 化学理论应用于材料科学即产生一门新的学科——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家已经不满足于凭经验多次反复摸索 试制新材料这种模式了,而是向物质微观世界的更深层次进军,寻求原 子内部结构与物质特性之间的变化规律,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有机 地结合起来,寻求一定的规律,依照这个规律去预测材料的性能,并且 按照人们预定的要求,像设计机器和房屋一样,设计分子结构,工厂也 就可以按照这个设计来生产材料了。 人们已经设想或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分子设计、创造新材料。按 现有的化学知识,把它们翻译成计算机的“语言”(程序)让计算机记 住这些化学反应,作用机理以及化合物名称、立体结构和性能等。在探 索新材料的过程中,只要把化合物的性能要求“告诉” 计算机,它就 能帮助设计出新化合物分子,并提出合成这种新化合物的合理方法,判
的含义 ⑴对于材料 可采用“没用的东西”或“挺好的东西”这类语言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评价,但对于物质来说,则不能这样。 ⑵对于物质 一旦使用“可能有用”等字眼表示其意义时,总是把它 作为材料来考虑 △ 材料由其构成元素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金属材料 无机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金属材料是以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材料 无机材料是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可利用的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材料则是以碳、氢、氮为主要成分的材料 △ 材料世界丰富多彩,人们为更好的研究材料的共性,常常将其进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材料,在现代先进能源转换技术中, 如发电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核反应堆、磁流体发电、煤的汽 化和液化、太阳能的转换、高密度电池、燃料电池等,为了实现能 量转换为了提高效率、安全性、经济性,都依赖于材料的改进和新 材料的发现。反过来,材料的生产的利用也需要能量,今天的社 会,材料与能源是相互依靠的。
甲醛 + 尿素 = 脲醛树脂 现在信息贮存、处理和传播的先进技术如电话、电报、收音 机、照相机、电视机、录音机、录象机、计算机等的出现、改进和 换代都以来于材料。另一方面,信息的发展又使材料的生产和利用 达到更高的水平。今天的社会,信息和材料也是相互依靠的,为了 强调这种关系,也可将信息的接收、处理、贮存和传播所需的材 料,统称为信息材料。 -3 材料与新技术革命 事物总是在运动和变化的,事物因为运动和变化所导致的进展和发 展是复杂和不平稳的,若是逐渐的变化,我们叫发展或改革,若出现了 飞跃的质变,我们叫做革命。 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革命,社会制度的飞跃叫社会革命, 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飞跃叫做技术革命。
材料科学的研究内容很丰富,大致包括材料的形成机理和制备方 法,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杂质、缺陷与性能的关系,探索材料在 加工、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和损坏机理,材料性质和性能的测试,还有 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等等。
材料的制备:是首先研究的课题,包括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温 度、压力、载荷、速度、电场等各种因素对材料的影响,研究各种功能 材料的电、光、声、磁、热等性质与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的关系。
a.在基础理论方面,由于近代物理、近代化学特别是固体物理、量 子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为阐明材料本质和探索新材料奠定了理论基 础,使材料科学进入了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新阶段,许多从宏观上 无法认识的问题,从微观的组织结构中逐步认识和找到了规律。
例如,科学家从理论上对金属原子的结构、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指出金属在理论上应具有比实际高的多的强度值。铁的理论强度值可达 2000Kg/mm²,而目前超高强度钢的强度值仅达到理论强度值的20%。
无机材料化学讲义 —邓安平
第1章 绪论 什么是材料 课程设置:总学时:36学时,18周 考勤方式 考试范围: 任课教师介绍: 讲课形式:讲座 科普介绍 扩展知识面,过度到较规范系统的讲解 △ 我们所了解的材料 建筑材料:水泥 玻璃等 防弹玻璃,节能,智能材料 发电机马达用导线与磁铁 钢铁板材 (华东理工大学 超细氯化铁 膨胀石墨 超细石墨) 白春礼 STM下刻字 隐形飞机 11号台风 微波(炉) 电脑笔 记本 △ 人们往往将材料和物质两个概念混淆,其实他们具有完全不同
可见钢铁还有很大的强度潜力。 这一理论成果指导人们去探索无缺陷、强度更高的理想材料。 b.测试技术研究主要是采用各种测试手段和仪器设备,对材料进行 分析、检验。 如对金属材料,常用的有力学性能测验、电磁性能测量、导电性膨 胀性测试和晶体结构分析测试等等。 这些测试技术运用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电子热力学等基本原 理,还广泛运用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理论和方法。 例如,对材料试样进行抗伸试验和应力分析,就离不开数学力学分 析,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原理,可测定材料的导热性和比热,还可测定相 转变等。 在实验仪器和设备方面,各种类型的现代化测试仪器为材料科学研 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人们对材料的研究从宏观特性进入原子电子一级的微观世界。 例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TM),能显示出分子的空间结构, 清楚地观察晶体和空间位置,并可把空间状态拍成照片,从照片上看到 直径仅为一点几埃的原子图像。还有各种类型的万能、疲劳、蠕变、断 裂韧性、动平衡、无损探伤等实验仪器不断涌现,为材料机械性能测试 和质量检验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各种尖端技术的发展,-270℃的超低温,10-13mmHg的高真 空,106atm的超高压等等,为深入了解物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变化 规律,进一步阐明材料的本质和探索研制新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 手段。
自然界中总共有33种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黑色金属指Fe、Mn、Cr及合金,而其余则为有色金属 ,它们虽然 只占金属消耗量的5%,但却赋予金属材料许多优异的特殊性能。 在有色金属中还包括五十余种稀有金属,如Li、Be、Mo等,它们常 被称作“冶金工业纤维素”, 钢铁几乎是黑色金属的代名词。 按其含碳量、组成元素及用途分为: 含碳量:纯铁 生铁 钢 组成元素:碳素钢 合金钢 结构钢(强度、韧性) 用途:工具钢(硬度高、耐磨)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的 任何一点进步,无一不是应用新材料的结果。今天,材料、能源、 信息、生物这四根支柱,在地球的空间支撑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大 厦,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所依赖的衣食原料,依赖于农业的科学技 术,随着农业的工业化,材料在农业、工业中的应用将愈来愈重 要,甚至人类益寿延年的一条途径也依赖生物材料来更换器官,而 遗传工程的实施也需要材料来保证。
材料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和支柱,它支撑着其他新技术的前进, 能源的开发、提炼、转化和贮运,信息的传递、贮存、利用和控制都离 不开材料,航天技术、海洋工程、生物工程和系统工程都需要结构和功 能材料。另一方面,常规材料的发展和新材料的涌现,也是其他新的科 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与系统工程前进的动力。
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杂质和缺陷,对材料性质影响很大,比如半导体 材料和功能材料性能不稳定,往往是由于杂质和缺陷控制不严引起的。 因此,研究如何避免杂质和缺陷的不利影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往往与它的内部状态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 对性能也有影响,所以还要对表面进行研究(如ESCA、表面化学)。
1. 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石刀、石斧刮削器皿,使人从动物中 分离出来。
2. 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的夏、商,人们已由开始使用天然 铜块,到利用铜及锡矿石进行简单的青铜炼制,继而利用青 铜制造工具、武器、食具、货币、日用品、车马装饰等。这 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力登上了历史舞台,有力的促进了生产 的发展。
材料科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是界于基础科 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它与其他许多学科联系密切,
又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固体物理、量子化学、结构化学、结晶学和物 理、力学等基础学科,为材料科学提供理论基础,反过来,材料科学的 发展又给基础科学提供新的课题。另一方面,新材料不断涌现,为应用 科学和新结构、新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新技术的需要又促进了材 料和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