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ppt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大学》节选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大学》节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本文语言方面多用铺排,如第3段阐述不能端正思想的原因及表现, 从不同方面展开,运用排比进行铺垫与蓄势。 但本文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还是层层递进的说理方式,如“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如“古 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译文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 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点评《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前 提,修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有了对世间万事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 够做到诚意、正心,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 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 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平,就都达到了“至善” 的目标。 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 提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明确课节重点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课 序

《大学》课件ppt

《大学》课件ppt
《大学》注重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个人在成长中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态。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 非诸人。
这一章讲到君子的教化作用,必须先要自 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否则便名不 正言不顺,这样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孔子 强调君子的榜样作用,认为一家仁,一国 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慎其独是儒家十分看重的事情,小人做了坏事认 为别人不知道,装出一副善良的模样,其实别人 看他们做的事,就好像能看到他们的肺腑一样, 是瞒不过去的。因此君子必须谨慎的对待独处的 时候。因此君子一定是知行合一,心灵真诚无妄 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修身在正心。
儒家认为心中只要有愤怒、恐惧、欢乐、 忧患,就会被情感所影响,就会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思想不得端正。中庸有云: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 和。可见,儒家是讲究中正平和的,所谓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此理,所以想 要修身,就要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所掌 控,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行。
• •

经它 学二 一
典是 是是
,古 相博 《
位代 对学 列儒 于

四家 小

书弟 学 之子 的

首必 大
。修 人
的之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 善。
这是大学之道的宗旨,不像道家的出世, 逍遥自在,它在于入世,弘扬大德于天下, 这是它的目标。
接下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达到这一目标 的方法,先从自己做起,完善自我,然后 改变外界,可以说,儒家强调君子的榜样、 教化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 东西看不到一点缺点,厌恶的东西则没有 一点儿优点。所以正确的、全面的看待问 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排除这种私心和 偏见,一个家族就不能被治理好。所谓举 贤不避亲仇,就是如此,所以君子一定要 摒除自己的偏见,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大学之道》pptx课件(17页)

《大学之道》pptx课件(17页)

关于“大学〞
周代的大人的学校,相对小学而言。小学为奴隶主子弟中幼童至少年接受教育的 场所,大学为15岁以上奴隶主青年子弟接受教育的场所
《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
由周代大学发展而来,成为汉代及以后各封建朝代的太学。 《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 序以化於邑。〞 古代指研究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问,相关于小学。小学是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大学》的作者
《大学》一书,为春秋时孔子的门徒曾参所著。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 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 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 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 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有用价值。曾子参加 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导入:四书是指哪四本书?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 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 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 《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 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 和“八条目〞 ,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 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5-2《大学之道》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大学之道》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何为“大学”?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 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 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的学问。
何为“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讲的就 是大人之学、成人 之学的基本原理, 指穷理、正心、修 身、治人的根本原 则。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 家作品。一说曾子作。
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 《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 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 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大学章句》 对于外部世界做到了明辨事物、通晓事理。这是修德立世的基础。
“正心、诚意”之修身工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 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 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探寻这些大学校训来源
东南大学 香港大学
厦门大学 河南大学
大学之道
《礼记》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大学》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 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2、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 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重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 性的现实意义。(难点)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国际合作项目类型及实施方式
01
教师互访与交流
通过教师互访、学术研讨等方式,增进双方了解,推动教学科研合作。
02
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
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实施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经
历。
03
合作研究与项目合作
针对共同关心的领域和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请国际科研项目,
推动学术进步。
留学生招生及培养策略
高等教育标准
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相关标准,确保质量标 准的先进性和国际性。
利益相关者需求
充分考虑政府、社会、企业、学生等利益相 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改进策略实施效果
0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 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社会服务拓展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教育观念
倡导创新教育
认为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
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
06 大学国际交流与 合作
国际交流重要性及意义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 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有助于学校与国际接轨,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和影响力。
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
国际交流为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有助于推动科 研合作与创新,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大学》全文 带拼音PPT课件

《大学》全文   带拼音PPT课件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 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 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 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 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 放松。
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tngyuyhordxingyxnchngshngsh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三字经全文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20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 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 必需品。 解读〗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 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 类的工具和食品。


zǐ ēn

fù cóng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 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 对哥哥则要尊敬。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 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 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 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大学》课件(第5课时)

《大学》课件(第5课时)
节 选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段,把握好节奏与韵味。 2、了解文段大意。 3、了解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结合实际说说自己 的看法,并运用到实践当中。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段,理解文段大 意,联系实际探讨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节选讲析
《大学》第五课内容: 自天子以至于 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 也。
•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上自国家元首, 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 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 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 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 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 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 全班进行多形式朗读,读准节奏,读出韵 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小组合作
• 结合注释理解文段大意,组长对本组同学学 习情况做好检查,记录好未能解决的问题。
• 全班交流,说说对本节的理解。
【注释】
(1)壹是:都是。本:根本。 (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 视的却加以重视。
(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做法等)。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 也。
• 拓展延伸 • 1、与父母交流学习收获。 • 2、有条件的同学搜集相关内容做好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