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合集下载

晶体缺陷7实际晶体中的位错汇总.

晶体缺陷7实际晶体中的位错汇总.

A
△ C △
A
A
C B A
△ C
A △ B

B △ A
B △ A

A
抽出型层错
插入型层错

B
△ A
Frank分位错
在fcc晶体中插入或抽走一层(111)面,就
会形成堆垛层错。若插入或抽走的只是一部
分,层错与完整晶体边界即所谓“Frank位错
”。其柏氏矢量为b=1/3<111>
该矢量小于FCC晶体中〈110〉方向上的原子
a 例:f.c.c中,柏氏矢量为 121 的位错能否分解成单位位错? 2
结构条件:
能量条件:
a a a [121] [110 ] [011] 2 2 2
满足
3a 2 2
a a 2 2
2
2
满足
a [121] 2 a [0 11] 2 a [110 ] 2
不全位错
柏氏矢量的长度不等于沿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这种位 错扫过晶体,滑移面上下原子不再占有原先位置,产生层错。
3. 插入一层,或相间抽出两侧
层错能
形成层错几乎不产生点阵畸变,但破坏晶体对称性 和周期性,使电子发生反常衍射效应,使晶体能量 升高。由层错引起的能量增量叫层错能。层错能越 高,层错出现几率越低。
分位错
若堆垛层错发生在部分区域,则层错边缘将存 在位错(不全位错)
B
B △ A △ B △ A △ C △ B △ A A △ C
2 b ' b 符合能量条件: i j 1 2 j i 1 n m
所以此位错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计算 1.分量和 2.分量平方和
请判定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

第一章 缺陷

第一章 缺陷

4)扩展位错网络的形成
面上一组位错群;
与面交线上有螺
C
位错,它们分别在各
B
自滑移面上扩展。
C D
C D
C C B B
C
B
B
C D
C D
C D
C D
( )
C
B
B
( )
C D
扩展位错宽度的估算:
曲率半径为R的弯曲位错产生一指向曲 率中心的力F=T/R。 同时受到反方向层错能作用 ,平衡时:
=T/R=b2/R, 0.5
三. 单位位错间的合成反应
在不同滑移面上移动的两个单位位错相遇

发生位错反应,所形成的新位错可能是可
动位错,也可能是不动位错。
例如:面上
BC矢量,面上
CD
矢量发生合成反应。



或者: 面上 AC 矢量,面上 CD
矢量发生合成反应。
四. 单位位错的分解反应 1)FCC点阵中的堆垛层错与不全位错
面角位错(L-C位错锁)的形成:
AB
一种方式
AB
( )
B
A
( ) B
A
( ) B A
( ) B
A
B A B A 0
B B
A A
另一种方式
A
C
C
D
C + C
面角位错是一种不动位错
组态,对材料的加工硬化
有重要贡献。
A
D
3)空位凝聚形成的位错结构
A
在层错能低的材料中层错四面体的形成
b1 b2 b2 2d 4d
由此得:R6d
R
C D
§ 1.2 BCC晶体中的位错

晶体缺陷7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晶体缺陷7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扩展位错比全位错交滑移困难得多
金属层错能愈低,扩展位错宽度愈大,束集 愈困难,交滑移愈难。反之层错能愈高,易 于交滑移。
• 由此可以解释FCC金属形变过程中的许多现象。 • 例如奥氏体不锈钢,层错能很低,交滑移困难,使 得即使在大变形量下,位错也只局限在滑移面上。 • 铝的层错能很高,位错易于通过交滑移,使大部分 螺位错滑移到相交的滑移面上,排列成小角晶界。
C B α δ β D γ A
在汤普森记号中的所有向量均很容易计算出来。例 如在(111)面上柏氏矢量为a/2(-1 1 0)的全位错分解 ,可简便写为:
BC B C
扩展位错
a a a [110] [21 1] [12 1] 2 6 6
fcc晶体中的位错线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111)[ 1,0,-1 ] 滑移系在B层与C层之间滑移,原子由C移至C′有两种途径。
HCP:{111}面按ABAB顺序排列形成
FCC:{111}面按ABCABC顺序排列形成
层错:实际晶体中晶面堆垛顺序发生局部差错而产生的缺陷。
1. 滑移
使任一层(111)晶面滑移1/6<112>,移至其相邻晶
[110] [111]
面相应的位置上,该层以上的原子面也滑移同样大小的矢量
A B
[110]
1 6
CA C BC
[111]
[11 2]
B A
C
1 6
[11 2]
B
[112]
⊙ [110] [112] ABCABC…… → ABCBCA…… 抽出型层错 △△▽△△
A
2. 抽去一层
d hkl
a h2 k 2 l 2
a 3
抽去A2层后,其上各层晶面垂直下落一个(111)面的面 间距,相当于发生1/3[111]的滑移,结果在C1和B2层之 间形成层错或同时加进两层(111)面也会形成同样层错。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课件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课件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由简单立方,深化到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位错。
基本概念
1.位错的类型
简单立方:b≡点阵矢量—只有全位错
实际晶体:b > = <点阵矢量 ● b=点阵矢量整数倍— 全位错
其中b=点阵矢量——单位位错 ● b≠点阵矢量整数倍——不全位错
其中b <点阵矢量——部分位错
原子堆垛
最紧密堆积方式:1,3,5 或2,4,6 位
12
6
3
54
12
6
3
54
相对第一、二层而言,第三层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

AB
第一种: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球
12 63
54
12 63
54
12 63
54
六方紧密堆积前视图
A B A B A
每两层一个周期:ABAB… 密排六方结构
第三层对准第一层的 2、4、6 位,即 C 层
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
如:1 a110 1 a121 1 a211
2
6
6
1 a1 10
2
1 a1 2 1
6
1 a211
6
扩展位错的交滑移
位错的束集
● 当螺型位错分解为扩展位错后,其中的层错区只能在原 滑移面上随两个不全位错移动,不能转移到新的滑移面 上。
● 如果这样的扩展位错在滑动过程中受阻,只有重新合并 为螺型全位错才能进行交滑移。
12 63
54
12 63
54
12 63
54
12 63
54
立方堆积示意图
A C B A C B A
全位错和不全位错
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 ABCABCABC堆垛

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

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
第4章 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
4.1 实际晶体中位错的分类 4.2 实际晶体中位错的柏氏矢量 4.3 位错反应 4.4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 4.5 体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 4.6 密排六方晶体中的位错
4.1 实际晶体中位错的分类
简单立方晶体中位错的柏氏矢量b总是等于点阵矢量。但实际晶体中,位错的柏氏矢量b除了等于点阵矢量外,还可能小于或大于点阵矢量。通常把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把柏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位错称为“全位错”,全位错滑移后晶体原子排列不变;把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不全位错滑移后原子排列规律发生变化。
图4.4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纯刃型肖克莱不全位错
上半图是面心立方晶体的(0 1)面,圆圈代表前一个面上原子排列的位置,黑点代表后一个面上原子排列的位置。原子的连线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平面上的菱形,实际上是一前一后两个平面上相邻原子的连线。
图4.4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纯刃型肖克莱不全位错
下半图是把上半图中A层与C层在(111)面上作投影。分层使用了不同的符号,□代表A层,原子呈密排,▲代表紧接A层之下的C层,也是密排的。让A层的右半部滑移至B层原子的位置,其上部的各层也跟着移动,但滑移只限于一部分原子,即右半部原子。于是右半部的滑移面上发生了层错,左半部则没有移动,所以也没有层错,在两者的交界处发生了原子的严重错排,图中滑移后的原子位置用虚线连接。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不全位错可以认为就在上半部的图中的A层上的两个星号之间,此时在下半图上看到对应的滑移后的A层原子位置,在用虚线连接起来的六角形中,越接近位错的部分畸变越大 。
上半图中左边的晶体按ABCABC…正常顺序堆垛,而右边晶体是按ABCBCAB…顺序堆垛,即有层错存在,层错与完整晶体的边界就是肖克莱位错,它位于一个平面上。图中下半部的右上角处的箭头符号即为不全位错的柏氏矢量 ,它与位错线互相垂直,因此它是纯刃型的肖克莱不全位错。

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

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

表4.1 典型晶体结构中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
4.3 位错反应(Dislocation Reaction)
位错反应就是位错的合并(Merging)与分 解(Dissociation),即晶体中不同柏氏矢量的 位错线合并为一条位错线或一条位错线分解成 两条或多条柏氏矢量不同的位错线。 位错使晶体点阵发生畸变,柏氏矢量是反 映位错周围点阵畸变总和的参数。因此,位错 的合并实际上是晶体中同一区域两个或多个畸 变的叠加,位错的分解是晶体内某一区域具有 一个较集中的畸变,松弛为两个或多个畸变。
4.4.2 不全位错(Partial Dislocation)

若堆垛层错不是发生在晶体的整个原子 面上而只是部分区域存在,那么,在层错与 完整晶体的交界处就存在柏氏矢量不等于点 阵矢量的不全位错。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有两 种重要的不全位错:肖克莱(Shockley)不 全位错和弗兰克(Frank)不全位错。 图4.4为肖克莱不全位错的刃型结构。
4.2 实际晶体中位错的柏氏矢量
实际晶体结构中,位错的柏氏矢量不能是任 意的,它要符合晶体的结构条件和能量条件。晶 体的结构条件是指柏氏矢量必须连接一个原子平 衡位置到另一平衡位置。从能量条件看,由于位 错能量正比于b2,b越小越稳定,即单位位错是 最稳定的位错。 柏氏矢量b的大小和方向用b=C[uvw]表示, 其中:C为常数,[uvw]为柏氏矢量的方向,柏氏 矢量的大小为: C u 2 v 2 w2 。表4.1给出典型晶 体结构中,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及其大小和方向。
下半图是把上半图中A层
与C层在(111)面上作投 影。分层使用了不同的符 号,□代表A层,原子呈 密排,▲代表紧接A层之 下的C层,也是密排的。 让A层的右半部滑移至B层 原子的位置,其上部的各 层也跟着移动,但滑移只 限于一部分原子,即右半 部原子。于是右半部的滑 移面上发生了层错,左半 部则没有移动,所以也没 有层错,在两者的交界处 发生了原子的严重错排, 图中滑移后的原子位置用 虚线连接。

实际晶体和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

实际晶体和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

材料科学基础
a. 螺型位错的应力场
一个各向同性材料的空心圆柱体,把圆柱体沿XZ面切开,使两个切开面沿Z方向做
相对位移b,再把两个面胶合起来,形成一个柏氏矢量为b的螺型位错。轴的中心为位 错线,XZ面为其滑移面。 只有一个切应变:z=b/2r,相应的切应力:Z=Z=GZ =Gb/2r 螺型位错所产生的切应力分量只与r有关(成反比),而与θ和z无关。只要r一定, 应力就为常数。 其余应力分量均为零:rr==zz=r=r=rz=zr=0。 螺型位错不引起晶体的膨胀和收缩
的能量,因此可近似地用下式表达: T
k = 0.5—1.0
Gb2
位错的线张力
Gb 2r
假如切应力产生的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b作用于不能自由运动的位错上,则位错将向 外弯曲,其曲率半径r与成反比。
7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基础
• 作用在单位长度位错线上的力用Fd:
Fd b
材料科学基础
复杂的位错反应可用汤普逊记号表示:: (111)面上的单位位错BC可分解为两个肖克
莱不全位错B、C,其反应式为:
BCB+C 即:
a a a 1 10 1 2 1 2 11 2 6 6





22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基础
b、扩展位错 A
C(密排六方) B
Gb1b2 2r
f
Gb1b2 2d
d
Gb 1b2 2
扩展位错的宽度d与晶体单位面积的层错能成反比,与切变模量G成正比。
28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基础
(2)扩展位错的束集:扩展位错的局部区域受到某种障碍,在外力作用下宽度 缩小,甚至收缩成原来的全位错的过程。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
THANK YOU
ENGLISH
可爱/简约/卡通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位错的增殖
弗兰克-里德位错源增殖 双交滑移增殖 仅在螺型位错中,比以上增殖方式更有效 攀移增殖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基本特征
单位位错 柏氏天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全位错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柏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或者其整数倍的位错称为"全位错",全位错滑移后晶体原子排列不 变 不全位错 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或者其整数倍的位错,不全位错滑移后晶体原子排列规则变化 部分位错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 量的位错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典型层错
本征层错(滑移型层错) 非本征层错(插入型层错)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扩展位错
概念 扩展位错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组态 ,就称为扩展位错 特征及形成过程
20XX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 际晶体中的位错
演讲者:xxx
-
目录
CONTENTS
1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 2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2
பைடு நூலகம்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
位错的密度
穿过单位面积的位错线的数目
位错的生成与增殖和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位错的生成
晶体生产过程中产生位错 过饱和空位聚集产生位错 晶界、微裂纹附近应力集中产生滑移,出现位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一定平行于各自晶体的最密 排方向。
面心立方结构: b为a/2<110> ,b ? 2 a
2
密排六方结构: b为a/3<1120> b ? a
体心立方结构: b为a/2<111>
b ? 3a 2
纸面为滑移 面(111),左侧为未滑移区,右侧 为已滑移区,均属正常堆垛,在已滑移区和未滑移 区的交界处存在一个单位位错。当位错线在滑移面 扫过之后,滑移面上下的原子排列整齐如旧。单位 位错滑移时,不破坏滑移面上下原子排列的完整性, 因此单位位错又称为 完整位错。
(e) 即使是刃型 Shockley 不全位错也只能滑移,不能 攀移,因为滑移面上部(或下部)原子的扩散不会 导致层错消失,因而有层错区和无层错区之间总是 存在着边界线,即肖克莱不全位错线。
(f ) 即使是螺型肖克莱不全位错也不能交滑移,因 为螺型肖克莱不全位错是沿〈 112〉方向,而不是沿 两个{111}面(主滑移面和交滑移面)的交线〈 110〉
氏矢量方向为 [110]
晶向,
b =1/2[110]
;半原子面

[112]
将滑移面 (111)水平放置,攀移面 (110)则为垂直位 置,FCC 中刃型全位错如图所示。由于形成位错时不
能改变FCC 的晶体结构,故在 a层和b层之间必须插入 b、
Shockley 分位错的定义: 在FCC 晶体中位于 {111}晶面上柏氏矢量为
b=a/6<112> 的位错。
肖克莱(Shockley)不全位错(刃型)的结构
位错线左侧的正常堆垛区的原子由 B位置沿柏 氏矢量 b2滑移到 C 位置,即层错区扩大,不全位错 向左滑移。肖克莱不全位错可以是刃型、螺型和 混合型。肖克莱不全位错可以滑移。
3.2.4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实际上晶体中的位错决定于晶体结构及能量 条件两个因素。在此特别讨论面心立方晶体中的 位错。
(1)实际晶体结构中的 单位位错——全位错
柏氏矢量为沿着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的 整数 倍的位错称为 全位错。若沿着滑移方向连接相邻 原子的矢量为 s,则全位错的柏氏矢量 b=ns,n为 正整数。当 n=1时,这样的全位错的能量最低,此 时位错称为 单位位错,也称为 完整位错。
层错破坏了晶体中正常的周期性,使电子发生 额外的散射,从而使能量增加,但是层错不产生点 阵畸变,因此层错能比晶界能低得多。
金属中出现层错的几率与层错能的大小有关。 在层错能高的材料如铝中,则其中看不到层错; 在层错能低的材料如奥氏体不锈钢或 α黄铜中,可 能形成大量的层错。见表 7-4。
FCC中全位错滑移时原子的滑动距径 B层原子 的滑动分两步: B→C→B
对于多层 (111)面按 ABCABC …顺序堆垛而成 的 FCC晶体, B层原子滑 移到 C位置时就形成了一 层层错,增加了晶体的层 错能。如果层错能较小, 则B层原子会停留亚稳的 C 位置;若层错能较大,则 B原子会连续滑移两次而 回到 B位置。
晶体中的层错区与正常堆垛区的交界即是不全位 错。在面心立方晶体中,存在两种不全位错,即是 肖 克莱(Shockley) 不全位错 和弗兰克(Frank) 不全位错 。
FCC中全位错滑移时原子的滑动路径 B层原子的滑动分两步:B→C→B
FCC 晶体的全位错的柏氏矢量应为 b=a/2<110> , 简写成b=1/2<110> 。全位错的滑移面是 {111},刃型位 错的攀移面(垂直于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平面)是 {110}。
如图中FCC 晶体的
滑移面为 (111)晶面,柏
a两层半原子面才能形成全位错。
(2)不全位错
在实际晶体中,存在的柏氏矢量 小于最短平移矢 量(即最近邻的两个原子间距 )的位错叫 部分位错。柏 氏矢量不等于最短平移矢量的整数倍的位错叫 不全位 错。
不全位错沿滑移面扫过之后,滑移面上下层原子 不再占有平常的位置,产生了错排,形成了 堆垛层错 (Stacking fault) 。在密排面上,将上下部分晶体作适 当的相对滑移,或在正常的堆垛顺序中抽出一层或插 入一层均可形成层错。
Shockley 分位错的特点:
(a) 位于孪生面上,柏氏矢量沿孪生方向,且小于 孪生方向上的原子间距 :
(b) 不仅是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边界,而且是有 层错区和无层错区的边界。
(c) 可以是刃型、螺型或混合型。
(d) 只能通过局部滑移形成。即使是刃型 Shockley 不 全位错也不能通过插入半原子面得到,因为插入半 原子面不可能导致形成大片层错区。
方向,故它不可能从一个滑移面转到另一个滑移面 上交滑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