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方法图

化学实验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方法图

吸管(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方法吸管就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液体的玻璃量器。

1、分类吸管分单标线吸管(移液管)与分度吸管(吸量管)两类,见图 10。

图 10 吸管图 11 放出溶液操作单标线吸管,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吸管上部刻有一标线,此标线就是按放出液体的体积来刻度的。

常见的单标线吸管有5mL、10mL、25mL、50mL等规格。

分度吸管就是带有分刻度的移液管,用于准确移取所需不同体积的液体。

单标线吸管标线部分管直径较小,准确度较高;分度吸管读数的刻度部分管直径较大,准确度稍差,因此当量取整数体积的溶液时,常用相应大小的单标线吸管而不用分度吸管。

分度吸管在仪器分析中配制系列溶液时应用较多。

2、吸管的洗涤洗涤前要检查吸管的上口与排液嘴,必须完整无损。

吸管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铬酸洗液洗涤,让洗液布满全管,停放1~2min,洗液放回原瓶。

用洗液洗涤后,沥尽洗液,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再用蒸馏水洗3次。

洗好的吸管必须达到内壁与外壁的下部完全不挂水珠,将其放在干净的吸管架上。

3、吸管的操作移取溶液前,先吹尽管尖残留的水,再用滤纸将吸管尖内、外的水擦去,然后移取待取溶液洗涤3次,以确保所移取的操作溶液浓度不变。

注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及玷污溶液。

移取待取溶液时,将吸管尖插入液面下1~2cm。

吸管尖不应伸入液面太深,以免管外壁粘附过多的溶液;也不应伸入太少,否则液面下降后吸空。

当管内液面借洗耳球的吸力而慢慢上升时,吸管尖应随着容器中液面的下降而下降。

当管内液面升高到刻度以上时,移去洗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食指最好就是潮而不湿),将管上提,离开液面。

稍松右手食指(使食指的压力减小,注意不要离开管口),用右手拇指及中指轻轻捻转管身,使液面缓慢而平稳地下降,直到溶液弯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上边缘相切,视线与刻度上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立即停止捻动并用食指按紧管口,保持容器内壁与吸管口端接触,以除去吸附于吸管口端的液滴。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步骤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步骤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步骤
1. 嘿,先得把移液管洗干净呀,就像给咱宝贝爱车洗澡一样仔细!比如要吸盐酸溶液,不洗干净咋行呢?
2. 然后呢,把移液管插入溶液中,这可得小心点,别像个冒失鬼似的一下子插太深或太浅呀!就像轻轻把勺子插进汤里一样。

3. 吸液的时候可得稳住咯,别太着急,慢慢吸,这就好比喝饮料,太急容易呛着呀!比如吸个氢氧化钠溶液。

4. 移液管提起来后,用滤纸把外壁擦一擦,可别小看这一步,不然会影响结果的哟!就像擦去脸上的汗水一样重要。

5. 调整液面高度时要平视,这可不能马虎,就像瞄准射击一样要精准呀!比如吸个硫酸铜溶液要这样做。

6. 放液的时候要匀速,别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这跟走路得稳稳当当一个道理呀!像放酒精溶液就得这样。

7. 最后那一滴可别随便甩掉,得根据要求来处理呀,这就好像做菜最后撒调料,得恰到好处!比如吸个硝酸溶液要注意哦。

8.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呀,不然出错了咋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考试时得全神贯注一样。

9. 多练习几次才能熟练掌握呀,这和骑自行车一样,不练咋会呢?比如多吸几次葡萄糖溶液试试。

10. 记住这些步骤,移液管吸量管就能用得顺顺溜溜啦,难道不是吗?就像掌握了一门绝活儿一样自豪!。

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移液管和吸量管在实验中应与溶液一一对应,不应串用 移液管使用后,应洗净放在移液管架上。 如果吸量管的刻度刻到管尖并有“吹”字,并且要从
最上面的标线放至管尖时,溶液流到管尖后,从管口轻吹 一下 在同一实验中的同一溶液的吸量尽可能使用同一吸量管 的同一段,尽可能使用上面部分。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方法:
(1)洗涤:使用移液管前,应先用铬酸洗液润洗,以 除去管内壁的油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的洗液,再 用蒸馏水洗净。洗净后的移液管内壁应不挂水珠。 (2)润洗:移取溶液前,用滤纸将尖端内外的水除去, 然后用待移取的溶液将移液管润洗三次,润洗过的溶液应 从尖口放出,弃去
(3)移液:以右手拇指及中指捏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 将移液管插入供试品溶液液面下约1cm,不应伸入太多, 以免管尖外壁粘有溶液过多,也不应伸入太少,以免液面 下降后而吸空。先把橡皮吸球(一般用60ml洗耳球)内 空气尽量压出,再紧插在管口上。这时,左手拿橡皮吸球 轻轻将溶液吸上,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移液管 应随容器内液面下降而下降。当液面上升到刻度标线以上 约1cm时,迅速移去洗耳球,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取出 移液管,用滤纸条拭干移液管下端外壁,并使与地面垂直, 稍微松开右手食指,使液面缓缓下降,此时视线应平视标 线,直到弯月面与标线相切,立即按紧食指,使液体不再 流出,并使出口尖端接触容器外壁,以除去尖端外残留溶 液
吸量管
安全吸球
吸耳球
移液管
(4)放液:将移液管移入准备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其 出口尖端接触器壁,使容器微倾斜,而使移液管直立, 然后放松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顺壁流下,待溶液停 止流出后,一般等待15秒钟拿出。注意此时移液管尖端 仍残留有一滴液体,不可吹出。因为在校正移液管时, 已经考虑了末端所保留溶液的体积,否则就造成体积误 差,影响结果的准确度。对于标有吹的刻度吸管要把管 尖的液体吹出。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注意事项移液管和吸量管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工具,其正确使用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移液管的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移液管:根据所需移液液体的容量选择合适的移液管,确保移液管容量大于待测液体容量。

2.清洁移液管:使用前应确保移液管是干净的,避免残留液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使用正确的移液管头: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移液管头,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移液管头适用于不同的实验操作。

4.注意移液管的垂直使用:使用移液管时,应将移液管垂直放置,以确保液体能够准确地被吸取和释放。

5.调整移液管的高度:在吸取或释放液体时,移液管的高度对于操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应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合适的高度。

6.避免空气进入移液管:在吸取液体时,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移液管,可以将移液管的末端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吸取液体。

7.避免液体残留:在释放液体后,应轻轻敲击移液管以确保液体从移液管头完全释放,避免液体残留影响下一次的实验操作。

8.避免交叉污染:在不同的实验操作中,应使用不同的移液管,避免交叉污染。

二、吸量管的使用注意事项:1.校准吸量管:使用前应确保吸量管已经校准,以确保吸取的液体容量准确。

2.使用正确的吸量管头:根据所需吸取液体的容量选择合适的吸量管头,不同材质和大小的吸量管头适用于不同的实验操作。

3.吸液时保持吸量管垂直:使用吸量管时,应保持吸量管垂直使用,以确保液体能够准确地被吸取。

4.注意吸量管的高度:在吸取液体时,吸量管的高度对于操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应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合适的高度。

5.避免空气进入吸量管:在吸取液体时,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吸量管,可以将吸量管的末端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吸取液体。

6.避免液体残留:在吸取液体后,应轻轻敲击吸量管以确保液体从吸量管头完全吸取,避免液体残留影响下一次的实验操作。

7.避免交叉污染:在不同的实验操作中,应使用不同的吸量管,避免交叉污染。

移液管的使用

移液管的使用

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3、容量瓶不能进行直接加热,可水浴加热。如果
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转 移,因为温度升高瓶体将膨胀,所量体积就会不准 确。
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4、容量瓶用毕应及时洗涤干净,塞上瓶塞,如长
时间不用应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夹一条纸条,防止瓶 塞与瓶口粘连。 ●5、读书时视线应与液体弯月面平齐。
然后眼睛平视,刻度线与液面弯月面平齐。 ●3、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体,尤其是酸性滴定管,
可用凡士林涂抹在周围填补空隙。
滴定管如何排气泡
将酸式滴定管稍稍倾斜,迅速打开活塞,气泡随溶 液的流出而被排出;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管稍向 上弯曲,挤压玻璃球,气泡可被流出的溶液排出。
滴定管试漏
●将已洗净的滴定管装满水.安置在滴定管架上直立静置两 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 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永滴漏下.如均不漏水,滴定管即 可使用。若酸式滴定管漏水,可按下法处理:取下玻璃 活塞,用滤纸或纱布擦干活塞及活塞槽。用手指沾少量 凡士林抹在活塞粗的一端,沿圆周涂一薄层,尤其在孔 的近旁,不能涂多。涂活塞另一端的凡士林最好是涂在 活塞槽内壁上,涂完以后将活塞插入槽内,插时活塞孔 应、当滴定到终点时,马上关掉活塞杆终止滴定管 。用洗瓶冲一下三角瓶内壁。取下滴定管,手执管 上端无液一部分,使管竖直,眼光与液位弯月面齐 平,读取数值。读值时要估读一位。
滴定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在放入溶液后,一定要查看是否有气泡,因为
气泡会占体积,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2、读数时一定要规范,手拿滴定管,垂直于地面,
目录
CONTENTS
01.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及注

实验室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规范

实验室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规范

实验室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规范1、洗涤洗涤前,先检查管口和尖端有无破损,若有破损则不可使用。

洗涤要求和过程可参考滴定管的洗涤。

2、吸取溶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

吸的时候,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拿移液管(左撇子相反)。

吸前,应用待吸溶液润洗移液管。

具体步骤可参考滴定管的润洗。

下口的外壁应保持干净。

3、调节液面调节时,移液管应离开液面。

调节时,管身应保持直立,略微放松食指,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到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预期标线相切为止。

此时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

将尖端的挂滴除去。

4、放出液体放出前,应将管外壁擦干。

放出时,移液管应保持直立,管下端靠近容器壁,容器可略微倾斜一定度数,以便管下口紧贴内壁。

溶液流完后,尖端接触容器内壁约15秒后,再将移液管移去。

残留在管末端的溶液,如无法用重力使其流出,即不可用外力强行使其流出。

(如果是带吹字的移液管,流毕后应用洗耳球将残留液体吹出)5、注意事项(1)为减少误差,吸量管吸液体时,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为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而不是需要放出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

(2)移液管和吸量管不可烘干,应该自然晾干。

(3)需精密量取5、10、20、25、50ml等整数体积的溶液,应选用相应大小的移液管,不能用两个或多个移液管分取相加的方法来精密量取整数体积的溶液。

(4)使用同一移液管量取不同浓度溶液时要充分注意荡洗(3次),应先量取较稀的一份,然后量取较浓的。

在吸取第一份溶液时,高于标线的距离最好不超过1cm,这样吸取第二份不同浓度的溶液时,可以吸得再高一些荡洗管内壁,以消除第一份的影响。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

(3)放出溶液
将移液管小心的移入承接溶液的容器内, 将移液管直立,承接容器倾斜,移液管尖 端紧靠容器内壁并让其垂直,放开食指, 让溶液沿内壁流下,溶液下降至管尖时, 再停留15s后,将移液管尖端靠接受容器内 壁轻轻的旋转一周,取出移液管。
(三)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分析天平、称量瓶、滴定管。 2、试剂: 水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3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正确洗涤移液管。 2、
(一)简介 移液管: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出式玻
璃量器。它是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称为球部)的玻 璃管,管颈上部刻有一标线。 (单标线吸量管)
规格(V,mL):1,2,5,10,20,25,50,100mL 等数种
润洗:
摇匀待吸溶液,将待吸溶液倒少许于一个洁净并干燥的小烧 杯中,用滤纸将清洗过的移液管尖端内外的水分吸干,并插 入小烧杯内吸取溶液,当溶液吸至移液管容量的三分之一时, 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横持并转动移液管,使溶 液浸润全管内壁,当溶液流至刻度线以上2-3cm时,将移液管 直立,使溶液从下端尖口处排入废液杯内,以置换内 壁的 水分,确保移取溶液的浓度不变(注意:吸出的溶液不能流 回原瓶,以防稀释溶液),如此操作,润洗3~4次后即可吸取 溶液。
(2)调节液面
移液管尖端紧靠在容量瓶内壁并使管身垂 直(或另取一干净的小烧杯,将移液管管 尖紧靠在小烧杯内壁,烧杯倾斜,使移液 管保持垂直),视线和刻度线保持水平, 右手食指微松开,(或用拇指和食指轻轻 转动移液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 液面平稳下降,将溶液的弯月牙面底线放 至与标线上缘相切时,立即用食指压紧管 口,将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向烧杯口移 动少许,去掉尖口的液滴。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要求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要求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要求好嘞,今天咱们聊聊移液管和吸量管的那些事儿。

这玩意儿可不是啥高深的科技,但用得好可真能让咱们的实验效率飞起来。

想象一下,实验室里一片忙碌的场景,试管、烧杯、各种试剂瓶,一时间简直像是要开个化学派对。

这个时候,移液管和吸量管就像是派对上的DJ,调动着气氛,掌控着每一滴液体。

移液管可得说是个小神仙,轻轻松松就能把液体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它的精准度绝对不容小觑。

记得有次实验,我用移液管转移一个化学试剂,结果倒得刚刚好,真是太爽了。

就像是找到了爱情,心里那种美滋滋的感觉,嘿嘿。

不过呢,移液管也不是你想用就用的,咱得讲究讲究。

每次使用前,得先好好洗干净,不然就像是吃了隔夜的外卖,心里别提多不踏实。

清洗的时候要用去离子水,这样才能避免残留的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用完之后,记得把它放到指定的地方,别随便放,这样才能避免“掉链子”。

再说说吸量管,这家伙跟移液管是好朋友,彼此搭档简直天衣无缝。

吸量管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像个小吸尘器,轻轻一吸,就把液体给吸上来了。

你瞧,操作起来可流畅得很,完全没有负担。

想象一下,你拿着吸量管,把试剂一吸而上,心里那种成就感,嘿,简直是如同掌控了全世界。

不过呢,吸量管也有自己的“性格”。

使用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得确保管子内部是干净的。

每次用之前检查一下,别让旧液体“趁虚而入”,那可就麻烦了,结果一出来,眼泪汪汪,真想自罚三杯。

在实验过程中,移液管和吸量管的配合真是妙不可言。

想象一下,两者搭档,一个负责转移,一个负责吸取,简直就是最佳拍档。

你想,把一大瓶液体转移到小试管里,光靠手是不行的,这时候移液管就派上了用场。

轻轻一倾斜,液体顺着管子流下来,那种感觉就像是看一场好电影,流畅得让人心醉。

移液管的容量还不小,适合各种不同的需求,简直是实验室里的万金油。

说到这里,咱还得提提在使用这两个小工具的时候,那些小细节。

拿移液管的时候,别忘了用拇指封住管口,这样才能保持液体在管里的状态,简直像是抓住了爱情的尾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移液管和吸量管
二、实验要求
学习移液管和吸量管洗涤和润洗方法。

学会移液管和吸量管的调零和读数。

三.移液管和吸量管
移液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器,准确度与滴定管相当。

移液管有两种,一种中部具有“胖肚”结构,无分刻度,两端细长,只有环行标线,“胖肚”上标有指定温度下的容积。

常见的规格为5、10、25、50、100mL等;另一种是有分刻度的直型玻璃管,又称吸量管或刻度吸量管,管的上端标有指定温度下的总体积。

吸量管的容积有1、2、5、10mL等,可用来吸取不同容积的溶液,一般只量取小体积的溶液,其准确度比“胖肚”移液管稍差。

吸量管有单标线和双标线之分,单标线为溶液全流出式,双标线吸量管的分刻度不刻到管尖,属于溶液不完全流出式。

四、移液管、吸量管的操作
(1)洗涤移液管使用前也要进行洗涤,洗涤时,先用适当规格的移液管刷,用自来水清洗,若有油污可用洗液洗涤。

方法是吸入1/3容积铬酸洗液,平放并转动移液管,使洗液润洗内壁,洗毕将洗液放回原瓶,稍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清洗2~3次备用。

(2)润洗洗净后的移液管,在移液前必须用吸水纸吸净尖端内、外的残留水,然后用待取液润洗2~3次,以防改变溶液的浓度。

洗涤时,当溶液吸至“胖肚”1/4处,即可封口取出。

应注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溶液。

润洗后将溶液从下端放出。

(3)移液将润洗好的移液管插入待取溶液的液面下约1~2cm处(不能太浅以免吸空,也不能插至容器低部以免吸起沉渣),右手的拇指与中指拿住移液管标线以上部分,左手拿起洗耳球,排出洗耳球内的空气,将洗耳球尖端插入移液管上端,并封紧移液管口,逐步松开洗耳球,以吸取溶液(见图6 a.)。

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时,拿掉洗耳球,立即用食指堵上管口,将移液管提出液面,
倾斜容器,稍待片刻,以除去管外壁的溶液,然后微微松动食指,并用拇指和中指慢慢转动移液管,使液面缓慢下降,直到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

此时,应用食指按紧管口,使液体不再流出。

小心把移液管移入接受溶液的容器,使移液管的下端与容器内壁上端接触(见图 6 b.)。

松开食指,让溶液自由流下,当溶液流尽后,再停15秒,并将移液管向左右转动一下,取出移液管。

注意,除标有“吹”字样移液管外,不要把残留在管尖的液体吹出,因为在校准移液管溶积时,没有算上这部分液体。

具有双标线的移液管,放溶液时应注意下标线。

实验内容:
1、用移液管移取25.00ml、50.00ml、2ml、1.8ml、0.8ml的蒸馏水。

注意事项:
注意移液管的规范操作。

a. b.
图6 移液管的使用
临床表现
1.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

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
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2.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1)基底核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

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脑脊液),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①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

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

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落日征);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2)脑叶出血:常由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血管造影显示密集成堆小血管影像,酷似吸烟吐出的烟雾)病、血管淀粉样变性和肿瘤等所致。

常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及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较常见,昏迷较少见。

顶叶出血最常见,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额叶可见偏瘫、Broca失语(“不若卡”听得懂、说不出)、摸索等;颞叶可见Wernicke(“微尼克”听不懂、乱说话)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出现对侧偏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