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介绍课件
糖画(倒糖人儿)——民间艺术常识(十)

糖画(倒糖人儿)——民间艺术常识(十)糖画(倒糖人儿)——民间艺术常识(十)概述糖画,顾名思义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
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而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这时,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稍俟凝结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
糖画糖画制作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在艺人的手下跃然纸上。
题材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
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
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画种糖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
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在四川特别是川西平原的城镇乡村,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胜,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
一个木制方形小柜,上面放一块经过磨制的大理石板,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木盘。
一边木盘上画着艺人能制作的各种作品的图案和一支能旋转的竹箭。
孩子们旋转竹箭,当竹箭停下后,箭尖指向什么图案,便意味着艺人要作什么糖画。
转着龙就是龙,转着凤就是凤——颇有些博彩的意味。
手气不错,转到大龙,艺人二话不说,就当场画大龙。
但转到龙凤的时候是绝少,大量的情形是转到那些鸟、狗之类的小型动物。
另一边木盘上则是绘有楚河汉界和姓氏的方格子,格子旁有罐子或竹筒,里面装有比麻将略小的扁竹牌子,上面写有对应棋盘的不同姓氏。
糖画简介文档

糖画简介什么是糖画?糖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它是用炒糖加工而成,通常呈现出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艺术品。
在制作糖画时,师傅会用炒糖并迅速凝固它,形成薄而透明的糖层。
这些糖层可以用来构建各种形状,如花朵、动物、人物和景物等。
糖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过去,糖画常常用作宫廷宴会上的装饰品或作为宫廷艺术家的表演艺术。
今天,糖画成为了一项流行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能看到糖画的身影。
糖画的制作工艺糖画制作是一门需要巧妙技巧和耐心的艺术。
下面是一般制作糖画的步骤:1.炒糖:将碳水化合物糖加入到炒糖锅中,用中小火炒糖,直到糖分变成液体。
2.造型:炒糖液体达到适当的温度后,艺术家将糖液倒在糖纸上,用专业工具如勺子和叉子在糖涂上去形成所需的形状。
3.着色:在糖涂上形成基础形状后,糖画师傅可以使用食用色素来给糖画上色,以增加观赏价值和美学感。
4.修整:糖画完成后,师傅会用剪刀修剪和打磨,使糖画看起来更加精致。
5.保存:糖画是易碎品,需要小心保存。
最好将其放在干燥、避光、低温的地方,以保持其良好的状态和观赏价值。
糖画的种类糖画的种类繁多,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花朵糖画花朵糖画是糖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们可以是玫瑰、牡丹、菊花等各式各样的花朵。
花朵糖画通常都用多彩的糖霜装饰,给人一种鲜艳美丽的感觉。
动物糖画动物糖画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如狮子、老虎、熊猫等。
动物糖画的制作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因为很多动物形状的细节需要精确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人物糖画人物糖画可以是具体的历史人物、民族人物或者根据作者的想象创作的人物形象。
人物糖画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服饰、姿态和表情,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
景物糖画景物糖画可以是风景、建筑或者其他具体的场景。
在景物糖画中,艺术家可以运用各种技法和色彩,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糖画作品。
糖画的艺术价值糖画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糖画不仅具备视觉上的美感,还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成都糖画

•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 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 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 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 • 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 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 图案。《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 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 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 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逐渐演变发展成 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Fra bibliotek民间故事
• 据糖画老艺人白世云、樊德然、黎永成等回忆,相传唐代四川大诗人 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 一代才子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 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 俗。后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做了 一个小吏。闲暇无事时,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 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 过,小太子看见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太监问明这些小动 物是用糖做的时,便要了几个给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谁知回宫 后小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着还要,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 实回禀。皇上听完原委,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 陈子昂便将带去的黄糖溶化,在光洁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铜钱,用一支 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为笑。皇上心中一高兴, 脱口说出“糖饼(儿)”两字,这就是“糖饼(儿)”这一名称的由 来。
老一代手艺人的故事
• • 据陈锡元回忆,“那时候做糖画生意用的柜子转盘上还没有这么多图案,就 是老鼠、兔子、桃子什么的,还有最简单的‘糖饼’,就像现在的棒棒糖一 样。” 1982年,陈锡元一边在厂里工作,一边在周末、过年过节的时候摆起糖画摊 子,一套工具十几二十公斤,骑着自行车,说走就走。“摊子一放下来,小 孩就在旁边等了,把摊子都挤得歪过去了。那时候一天要做一千多个糖画, 一毛钱一个很不错了。那会儿啊,上班一个月才拿二三十块钱工资。” 糖画上手并不容易,要有绘画功底,做糖画的老艺人因为常年手要悬空,腰 上也会落下病。 现在糖画价钱不算便宜,但背后的功夫十分不容易。“首先要熬糖,一斤白 糖加一两水,一锅大概要用六七公斤糖,差不多熬一个小时,要把水分熬干, 熬得发黄。外行的人很容易熬煳掉,就会苦,这可是要熬上多少年心里才能 有数的。买糖都是100公斤100公斤地买,一年要用500公斤糖。” 熬过之后要冷却,凝固成一块一块,然后把它敲碎,就可以用了。第三步是 放到小锅里慢慢化开,不能大火,大火会烧煳,因为没有水分。“像我现在 这个一般是保持在100℃,上到160℃的话只能烧一下子,糖稀了必须马上关 火,不能太稀,一定要掌握好火候。”
民间工艺--糖画

民间工艺---糖画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
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这一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考,它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褚人获《坚瓠补集》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
糖画、糖人的特点是造形生动、色彩鲜艳,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但皆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画、糖人。
现在的人们多觉得很不卫生,也很少去吃了。
放久会变黑,也就自然毁坏了。
不过也有一些把这些糖画、糖人经过特殊的处理,制作成工艺品,也是非常不错的。
过去糖人很便宜,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物质相对匮乏,糖画、糖人自然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和零食。
记得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的。
如今物质条件好了,糖画、糖人已经没有很大的市场,糖画、糖人也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
相对来说,糖画的制作工艺相对要简单一些,只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就不难做到。
而糖人的制作相对来说要复杂一点,需要一定的技术。
总体来说,无论糖画,还是糖人,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1/ 1。
糖画绘制技巧

02
糖画制作材料与工具
糖画制作材料
1 2
白糖
用于制作糖画的主体部分,应选择纯净、干燥 、无杂质的产品。
糖稀
用于粘连白糖,调节糖画硬度和黏度,可由白 糖、水、明矾等制成。
3
竹签
用于支撑糖画,一般选用无节、无霉变且质地 坚韧的竹子。
糖画制作工具
铁锅
01
用于煮糖稀和熔化白糖,一般选用耐热、不变形且易于清洗的
糖画定型
将绘制好的糖画放置在通风干燥处,待糖画完全冷却后轻轻剥离,即可完成一幅精美的糖 画作品。
03
糖画绘制步骤
创意构思
01
确定主题和表现内容
在开始创意构思前,需要明确糖画的主题和表现内容,例如动物、花
卉、人物等。
02
分析素材和元素
针对表现内容,搜集相关素材和元素,例如动物形态、花卉形态与颜
色、人物动作等。
陈列
可以将糖画放在室内或室外展示,以供欣赏。
04
糖画绘制实例
动物类糖画
总结词
生动可爱、色彩丰富、动物形象
详细描述
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糖料,绘制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如熊猫、 小狗、小猫等,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动物的特征,如熊猫的耳朵、鼻 子和眼睛等部位,使作品更加生动可爱。
人物类糖画
铁锅。
勺子
02
用于舀取糖稀和白糖,一般选用边缘薄、面积大的不锈钢勺。
木板
03
用于制作糖画,一般选用平滑、无纹理且易于清洁的木板。
糖画制作技巧
糖画煮制
将白糖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明矾,加热至糖浆变稠,呈淡黄色,用勺子可以拉出 细丝即可。
糖画绘制
将煮好的糖浆倒入木板中,用竹签将糖浆铺成图案,动作要迅速、准确。
糖画:传统文化

艺术收藏
娱乐休闲
糖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些精美的糖画作品被收藏家收藏,成为艺 术珍品。
糖画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人们 在公园、景区、娱乐场所等可以欣赏到糖画 制作表演,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糖画制作工艺
材料和工具
糖料
通常使用白砂糖和饴糖作为主要原料,因为其具有较高的粘性和甜度。
培养传承人
通过糖画进校园、社会组织和政府支持等方式,培养更多的糖画传承人。
拓展市场需求
通过旅游推广、网络营销和创意设计等方式,扩大糖画市场需求,提高知名度。
加强技艺传承
建立糖画技艺传承人工作室和糖画技艺传习所,为糖画技艺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01
三维扫描和打印技术
利用三维扫描和打印技术,实现糖画作品的数字化保存和复制。
02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糖画作品创造虚拟展示和体验空间。
03
数字创意设计
运用数字创意设计,将糖画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新出更具
有现代感的糖画作品。
05
糖画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糖画产业发展现状
1 2
传统手工艺
糖画是一种传统手工艺,以糖为材料,通过加 热、绘制和凝固等过程制作出各种图案和形象 。
增强文化自信
糖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保 护和发扬糖画文化可以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
糖画的应用场景和领域
节日庆典
文化交流
糖画在节日庆典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春节 、元宵节、端午节等,人们会用糖画来装饰 场地、制作礼品等。
糖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 常被用于国际文化交流中,成为中华文化的 代表之一。
甜品简介PPT课件

提拉米苏在意大利语中意为“带我走”。它是一款充满咖啡香气的甜品,以手 指饼干和马斯卡彭奶酪为基础,口感轻盈绵软,咖啡与奶酪的味道相互交融, 令人回味无穷。
日本的抹茶甜品
总结词
抹茶甜品是日本的传统甜点,以抹茶为主要原料,口感细腻,具有独特的茶香和淡淡的 甜味。
详细描述
抹茶源于中国,但发展在日本。它是一种非常细腻的绿茶粉末,具有高浓度的茶多酚和 咖啡因。抹茶甜品通常以抹茶为主要原料,制作出各种精致的甜点,如抹茶蛋糕、抹茶 冰淇淋、抹茶糖果等。这些甜品口感细腻,茶香四溢,是日本茶道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
详细描述
马卡龙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后来在法国发展成为一道经典的甜 点。它的名字来源于意大利语“马卡雷”,意为“少女的酥 胸”。马卡龙色彩缤纷,形状小巧可爱,口感酥脆与柔软并存, 甜而不腻,深受人们喜爱。
意大利的提拉米苏
总结词
提拉米苏是一款经典的意式甜品,由手指饼干、咖啡、马斯卡彭奶酪和糖制成, 口感丰富,香甜可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品的制作技术和食材不断发展和丰富,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口 味和形态的甜品。
甜品的历史发展
中世纪时期,甜品制作技术得 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糖制 甜品开始出现。
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的甜品 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许多经 典的欧洲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
19世纪和20世纪,随着全球化 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甜品的种 类和口味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 多样化。
养价值。
甜品与健康的关系
能量补充
甜品中的糖分和脂肪能够快速提供能量,对于需 要高能量的人群有一定帮助。
心理满足
甜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带来愉悦感,有 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
过度食用风险
如果过量食用甜品,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肥胖、 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糖画的知识

糖画知识介绍一、糖画的历史背景糖画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最初,糖画仅作为街头小贩的娱乐表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
糖画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用糖作画,形态各异,既可食用又具有观赏价值。
二、糖画的制作材料制作糖画的材料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白糖、糖浆、熟芝麻和专用工具。
其中,白糖是糖画的主要原料,经过加热、熬制后,可以形成不同粘稠度的糖浆,用于创作糖画。
熟芝麻则可以增加糖画的口感和香味。
三、糖画的制作技巧制作糖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熬制糖浆是关键,温度和火候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其次,在糖画的绘制过程中,手法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包括勺子的翻转、提拉等动作,都需要熟练的技巧。
此外,在制作糖画时还需要注意图案的构图、线条的流畅等细节问题。
四、糖画的图案种类糖画的图案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花鸟鱼虫、人物动物等。
其中,传统文化的元素在糖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龙、凤、狮子、麒麟等吉祥图案也是糖画的常见主题。
此外,现代糖画还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富有创意和时代感的图案。
五、糖画的鉴赏与收藏糖画的鉴赏与收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审美眼光。
一般来说,制作精良、图案美观的糖画更具收藏价值。
此外,由于糖画的材料易碎,保存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碰撞和潮湿。
为了保持糖画的完整性,一些收藏家会将糖画装裱在玻璃框内或者放在专用的展示盒中。
六、糖画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的变化,传统的糖画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为了保护这一民间艺术,许多地方采取了各种措施,如举办培训班、组织传承人进行示范教学等。
同时,一些艺术家也在尝试创新,将传统糖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
七、糖画的市场价值由于糖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
在艺术品市场上,一些古老的、名贵的糖画作品往往能卖出高价。
同时,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收藏热的兴起,糖画的市场价值也在逐渐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画介绍
1
糖画的简介
• 糖画,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 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 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 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 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 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 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 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 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 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 “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 儿”。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 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 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 间,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做了一个小吏。闲暇无事时,
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
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看见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太监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这些小动物是用糖做的时,便要了几个给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谁知回宫后小
来,四川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手法融 于一体,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 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糖画介绍
4
在四川,特别是川西平原的城镇乡村,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 胜,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一个木制方形小柜,上面放一块经过 磨制的大理石板,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木盘。
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同时也因闲居无聊,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这些徒弟又传
徒弟,并将它传向四方。有的干脆以此为业,走邨串乡做起糖饼儿生意来。这糖饼儿
生意虽小,但因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
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来。
糖画介绍
8
就像一切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一样,糖画有着它特殊的魅 力,别看它简略得只是一个轮廓,但或龙或凤,或鸟或兽, 却又无不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极生动,极传神,很能 印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境界。那曲折有致的线 条,细若游丝,却也显得硬朗、坚挺,风骨棱棱,颇有些 铁画的意趣,而那别致、大胆、诡异的造型,则更能让人 联想到国画中的大写意,甚至现代派绘画的情味。
糖画介绍
9
糖画介绍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糖画介绍
11
糖画介绍
2
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 • 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
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 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 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 的造型。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 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 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 美的享受。
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着还要,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实回禀。皇上听完原
委,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 陈子昂便将带去的黄糖溶化,
在光洁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铜钱,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为
笑。皇上心中一高兴,脱口说出“糖饼(儿)”两字,这就是“糖饼(儿)”这一名
称的由来。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 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后,
5
糖画介绍
6
想了解更多关于糖画的故事吗?
糖画介绍
7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据糖画老艺人白世云、樊德然、黎永
成等回忆,相传唐代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
吃法却与众不同。一代才子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
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 后
方格子,格子旁有罐子或竹筒,里面装有比麻将略小的扁竹牌子, 上面写有对应棋盘的不同姓氏。交钱后便可从罐子或者竹筒中摸 字。一手可以摸数个字,将摸出的字放到棋盘内对应的姓氏上。 如果摸到的字始终在楚河汉界的同一边,没有“过河”的话,就 可以得到一条“糖龙”。第一手便摸出“赵”字也可以得龙一条。
糖画介绍
糖画介绍
3
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 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 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 相”。 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
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坚 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 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 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 后
一边木盘上画着艺人能制作的各种作品的图案和一支能旋转的竹 箭。孩子们旋转竹箭,当竹箭停下后,箭尖指向什么图案,便意 味着艺人要作什么糖画。转着龙就是龙,转着凤就是凤——颇有 些博彩的意味。手气不错,转到大龙,艺人二话不说,就当场画 大龙。但转到龙凤的时候是绝少,大量的情形是转到那些鸟、狗 之类的小型动物。 另一边木盘上则是绘有楚河汉界和姓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