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写作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写作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写作一、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职务、身份及采访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例:片名:《大山的女儿》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电视专题片分镜头脚本

精心整理2014级新闻学专业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广播电视学》期末考核题目:电视专题片《不平凡之路》教学单位:新闻传媒系 专业班级:新闻学1402学号:姓名:韩玥电视专题片《不平凡之路》分镜头脚本设计总成绩 评阅人 复查人镜号画面 内容 拍摄 方式景别 机位 解说词 音响 音乐 时间 备注1树叶移镜头 特写仰拍舒缓4"2彩旗 摇镜头 中景仰拍我们总是会仰望天空舒缓 5"3足球场 固定镜头远景 侧拍却常常忽略周围的人舒缓 4"4公寓楼外摇镜头 中景 侧拍今天的故事从这里讲起舒缓 6"5许安云进楼门 固定镜头中景 正面她就是我们的主人公4"6 许安云进值班室摇镜头中景正面匆匆吃完午饭,就回来工作6"7 值班室摇镜头中景正面这就是她比家里都要呆得时间长的地方4"8 许安云在审核材料固定镜头近景侧面4"9 许安云在查找信息摇镜头近景侧面6"10 许安云讲述往事固定镜头近景正面10"11 许安云在更新公寓入住信息摇镜头近景侧面5"12 许安云在誊写信息推镜头近景侧面4"13 许安云在打字推镜头近景正面4"14 许安云接电话摇镜头近景侧面7"15电子屏推镜头特写正面4"16 许安云在查找人名拉镜头近景侧面6"17 许安云回忆刚工作的时候固定镜头近景正面10"18 许安云讲述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固定镜头近景正面10"19 许安云讲述自己新学期的新期望固定镜头近景正面10"20 夜景由虚到实变化远景正面舒缓10"。
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三篇

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三篇篇一: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例:片名:《大山的女儿》三、消息类新闻文稿报送格式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
中文文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电视广告分镜头脚本写作

远景
远景
全景
全景的表现范围刚好包括角色的全身。 角色的行为动作在全景中得到更明显的体 现,还可看到角色的面部表情。 展现角色的形体动作,表现具体环境中角 色之间,角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全景1
全景2
全景3
全景4
全景5
中景
中景表现角色膝盖以上的部分,因而最 擅长表现角色的上半身动作和行为,包 括手势和神态。 常被用作叙事性描写,善于交代角色之 间的关系。 与全景镜头交代角色的不同是,中景更 善于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全景则通常 是展现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 均不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
运动镜头: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 有一者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 常见形式:推、拉、摇、移、跟、升降、甩 …
现场拍摄
• 推镜头 • 突出介绍重点,强化事物特征 • 展示巨大空间,产生纵深感 • 拉镜头 • 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 的周围环境 • 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 系
• 空镜头 • 没用明显主体物的镜头 • 起比喻、象征、抒情、烘托气氛、 借物写人等作用
前移动拍摄
变焦“推”
升机位
降机位
五、分镜头脚本
• 依据文案分出一个个可供拍摄的镜头,然后将分镜
头的内容写在专用的表格上,成为可供拍摄、录制
的稿本
• 例如:一个小孩在马路上捡到了一分钱,把钱交给
警察叔叔
• 内容包括
男:今天估计能卖一 个好价钱。女:记得 回家的时候买点米, 家里没有米了,再买 点粗布给你补衣服。
6
全景
跟镜头
20
作 业
• 为凤凰古城的某一个景区创作一则电视广告文 案,目的在于提高该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吸引 更多游客。 • 要求: • 1.采用分镜头脚本形式进行写作; • 2.语言表达流畅,创意新颖; • 3.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 4.以创意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使用word文档 写作,提交电子版,下周末完成
分镜头剧本写作的格式

分镜头剧本写作的格式分镜头剧本是一种特殊的剧本格式,用于描述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的视觉内容和动作。
它以具体的镜头为单位,把故事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解为多个镜头,每个镜头可以包括描述景物、角色表演、摄影构图等内容。
下面是一份典型的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1.片名和片长:标题处写明电影或电视剧的具体名称,并注明预计片长。
3.片头信息:4.场景描述:描述每个镜头的具体场景,包括内外景、地点和时间。
可以使用如下格式:INT.客厅-晚上EXT.城市街道-白天5.镜头描述:详细描述每个镜头的视觉效果和动作。
可以包括如下元素:-摄像机运动和角度:例如前进、向上等。
-景物和环境描述:例如背景、道具等。
-人物表演和动作描述:例如角色进入、说话、跳舞等。
6.声音效果:描述每个镜头的声音效果,包括音乐、环境音、对话等。
可以使用如下格式:-(配乐):描述背景配乐的类型和效果。
-(环境音):描述背景音效的类型和效果。
-(字幕):描述屏幕上出现的文字。
7.字幕:描述片头或片尾出现的文字,以及场景中出现的字幕效果。
8.转场效果:描述每个镜头之间可能出现的转场效果,例如淡入淡出、剪裁等。
可以使用如下格式:-FADEIN:逐渐显示画面。
-FADEOUT:逐渐消失画面。
-CUTTO:突然切换到新的画面。
9.对白和台词:描述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包括人物名称和说话内容。
可以使用如下格式:A:这是人生中的转折点。
B:是的,我们必须勇往直前。
电视剧分镜头编写模板

电视剧分镜头编写模板1. 分镜头编号与标题- 编号:每个镜头应有唯一的编号,方便标识和组织。
编号:每个镜头应有唯一的编号,方便标识和组织。
- 标题:简短描述镜头的主题或场景。
标题:简短描述镜头的主题或场景。
2. 时间与地点- 时间:记录镜头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是日期和时间范围。
时间:记录镜头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是日期和时间范围。
- 地点:指明镜头发生的地点,可以是室内或室外的具体位置。
地点:指明镜头发生的地点,可以是室内或室外的具体位置。
3. 角色与演员- 角色:列出参与镜头的角色,可包括主要角色和配角。
角色:列出参与镜头的角色,可包括主要角色和配角。
- 演员:填写扮演每个角色的演员姓名。
演员:填写扮演每个角色的演员姓名。
4. 镜头描述- 镜头类型:选择合适的镜头类型,如全景、特写、中景等。
镜头类型:选择合适的镜头类型,如全景、特写、中景等。
- 运动与位置:描述镜头的运动方式和拍摄位置,如静止、移动或固定。
运动与位置:描述镜头的运动方式和拍摄位置,如静止、移动或固定。
- 元素与行为:说明镜头中出现的重要元素并描述角色的关键行动。
元素与行为:说明镜头中出现的重要元素并描述角色的关键行动。
- 对白:如果有对白,可以在这里进行简要的记录。
对白:如果有对白,可以在这里进行简要的记录。
5. 拍摄指导- 摄影指导:提供关于摄影技术和镜头操作的具体指导,如拍摄角度、光线等。
摄影指导:提供关于摄影技术和镜头操作的具体指导,如拍摄角度、光线等。
- 音效指导:如果需要特定的音效或环境音,可以在这里注明。
音效指导:如果需要特定的音效或环境音,可以在这里注明。
- 特效指导:如果需要特定的视觉特效或后期制作,可以在这里注明。
特效指导:如果需要特定的视觉特效或后期制作,可以在这里注明。
6. 编剧备注- 背景信息:提供与镜头相关的背景信息或故事发展的关键点。
背景信息:提供与镜头相关的背景信息或故事发展的关键点。
- 剧情延伸:如果该镜头对整体剧情有所影响,可以在这里进行说明。
电视节目制作分镜头稿本

屌丝追女记故事梗概:王小帅是个屌丝男,看上了他们班上的一个美女——李露露,心神荡漾,幻想着和女神一起舞棍的情景,但是襄王有心,神女无梦。
于是王小帅请教其舍友,泡妞高手——刘小布。
小布为之出谋划策,第一招:耍酷,但是失败了;再次请教,得第二招:送礼物。
但是阴差阳错送错了礼物,使得女主越加讨厌男主。
最后以失败收场...场景列表:人物关系说明:王小帅→主角刘小布→男主的舍友李露露→男主追求的美女胡菲菲→刘小布的女友兼帮男主送礼物影视分镜头稿本作品名称:屌丝追女记场景号:001 场景名称:操场耍刀天气:时间: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李露露场景剧情说明:王小帅在梦中和李露露在操场耍刀场景号:002 场景名称:回到现实教室天气:时间: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李露露场景剧情说明:王小帅在教室里睡觉还笑出声来,被李露露推醒场景号:003 场景名称:宿舍求招天气:时间: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刘小布场景剧情说明:在宿舍王小帅向刘小布请教泡妞方法场景号:004 场景名称:路上耍酷天气:时间: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李露露场景剧情说明:在操场旁的路上,王小帅靠在电线杆上耍酷,李露露却没注意到场景号:005 场景名称:走廊求招天气:时间: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刘小布胡菲菲场景号:006 场景名称:教室准备礼物天气:时间: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场景剧情说明:王小帅在教室包装一盒巧克力场景号:007 场景名称:小帅楼道托人送礼天气:时间: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胡菲菲场景剧情说明:王小帅拿着礼物在楼道上遇见了胡菲菲,拜托胡菲菲帮忙送礼物场景号:008 场景名称:小布楼道送礼天气:时间:午后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刘小布胡菲菲场景剧情说明:刘小布在楼梯拦住了胡菲菲,送给了胡菲菲一个和王小帅包装一模一样的礼物场景号:009 场景名称:教室送礼天气:时间:午后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胡菲菲李露露场景剧情说明:胡菲菲来到教室,从包里拿出礼物给李露露场景号:010 场景名称:露露楼前质问小帅天气:时间:午后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李露露场景剧情说明:李露露找到王小帅质问他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王小帅打开一看场景号:011 场景名称:宿舍兄弟谈心天气:时间:午后照明:日光/ 灯光出镜人物:王小帅,刘小布场景剧情说明:王小帅在宿舍回想着自己这近乎闹剧一样的“屌丝追女记”,长叹一口气,最终选择了放弃。
电视节目脚本创作内容与要求-分镜头脚本格式模板

电视节目脚本创作内容与要求-分镜头脚本格式模板第一节拍摄提纲和文字脚本创作一、拍摄提纲的写作通常,拍摄提纲包括画面内容、采访和说明三个部分二、文字脚本的格式与编写电视脚本必须以视觉造型性为基础,充分调动屏幕美学原则,综合运用声音和画面元素,合理调度和利用蒙太奇艺术技巧,对现实生活和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并处理成形象化的文字语言,尤其是画面内容的撰写更应注重视觉化形象的客观描述。
纪实的段落要直观可视,写意的段落要有意境,在简明扼要的文字中反映出未来作品的雏形。
电视节目文字脚本的常用格式有以下几种:1、腹稿2、提纲式脚本3、对应式脚本对应式脚本是电视节目中最常用的一种脚本格式。
对应式脚本有两种格式。
上下对应式脚本——画面与解说词按镜头顺序分段交替叙述,每一画面表述之后是该画面的解说词叙述;左右对应式脚本——脚本有左(画面)、右(解说词)对应。
第二节电视脚本的结构类型一、逻辑顺序结构逻辑顺序这种结构方式,主线是事物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安排结构,以内容的深入程度为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反映作者对事物的认识逐渐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如层层剥笋,不断深化主题,使作品的力度不断加强。
二、时间顺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是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往往有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把材料依时间的推进组合。
以时间为线索的结构也有变化形式,有时可采用倒叙式,即把高潮提前,结果放在前面;有时采用插叙方式,在连续的时间过程中相关事件的描述和渲染。
三、空间层次结构以空间变化为序的结构方式,是以空间方位的转移来安排事实,这种结构往往以作者观察点的转移为全篇发展的主线。
这种结构类型常常应用于特定的题材,很多电视风光片就是以空间位置的变换来安排结构,反映作者在不同空间、不同环境和地点的新的观点。
还有些电视片则以拍摄地点和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
四、交叉叙述结构将不同时空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交叉来组合安排,并以此组织情节,推动事件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写作一、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例:片名:《大山的女儿》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
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
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
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
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
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
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
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又称渐显。
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
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
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
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
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划:又称“划入划出”。
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
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
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
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
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
“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
“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其他名词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
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
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
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
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
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
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
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
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
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
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
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
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