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知道朱元璋】明宣宗朱瞻基
历史趣谈:明宣宗朱瞻基是怎么死的?朱瞻基死亡之谜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宣宗朱瞻基是怎么死的?朱瞻基死亡之谜简介导语: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
他在位只有10年。
他被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
他留下二子二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
他在位只有10年。
他被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
他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废后胡氏(死于1443年)、继后孙氏(死于1462年)和他母亲张太后(死于1442年)。
在临终时,朱瞻基指定已在1428年2月20日被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朱祁镇为他的继承人:这名儿童作为明英宗进行统治。
张太皇太后领导一个摄政团,它一直统治到1442年她死去时为止。
由三杨监修的这个时期的官方记载相当理想主义地把朱瞻基描绘成一个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
这似乎言之有理。
他不但试图实践儒家的原则,而且通过编写为帝的指南《帝训》(1428年)和类似的教诲官员的手册《官箴》(1432年)而把儒家的原则留给后世。
在施政时,朱瞻基既懂得怎样授权,也知道如何行使领导权。
他在作出一项决定前常常采纳三杨的意见,而且倾向于接受或支持大学士和大臣们的建议。
可是,他在强化行政制度和皇帝权威方面,表现了强有力的领导才能。
当出现危机时,朱瞻基的行动是果断和负责的,如在朱高煦的起事和需要作出从安南撤军的最后决定时就是如此。
此外,他深切地关心公正的施政。
虽然他在对待失职的官员时是严厉的,但除了惩罚宦官外,他很少判处死刑。
他常常主持重要的审判。
他一贯命令复审严重的刑事案件,而这样的再审理在他统治时期使数千名无辜者获释。
总之,朱瞻基的统治是明史中一个了不起的时期,那时没有压倒一生活常识分享。
明宣宗朱瞻基简介

明宣宗朱瞻基简介 ⼀天夜⾥,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忽然做了⼀个梦,梦见太祖朱元璋授给他⼀个⼤圭,并对他说“传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很是惊奇。
没过⼏天,他的长孙降临⼈间。
满⽉时朱棣见到了婴⼉,他欣喜异常,兴奋地说“⼩⼦英⽓溢⾯,符吾梦矣。
”这个婴⼉就是被朱棣视为掌上明珠,被后⼈称为英明之君的宣宗皇帝朱瞻基。
⼀ 朱瞻基渐渐长⼤了,果然聪颖过⼈,嗜书好学,深得成祖朱棣的喜爱。
有⼀件事充分说明了瞻基在朱棣⼼中的地位。
永乐⼆年(1404),朱棣为⽴长⼦⾼炽还是次⼦⾼煦为太⼦的事犹豫不决,⼤⾂们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
⽀持⽴⾼炽的学⼠解缙抓住朱棣喜爱朱瞻基的⼼理,在他⾯前夸赞了⼀句“好圣孙”,从⽽使得朱棣⼼⾥的天秤⼀下⼦倾向瞻基的⽗亲朱⾼炽。
这时的瞻基只有6岁,恰恰是这个6岁的⼉童在为⽗亲赢得太⼦的地位中起了⼗分重要的作⽤。
朱棣常对⼈说“这个孩⼦以后必然会成为太平天⼦”。
因⽽他⼗分重视对朱瞻基的培养。
不仅象其他的皇⼦皇孙们那样从⼩就配有专⼈负责各⽅⾯的教育,⽽且特别嘱咐他所器重的丘福、蹇义、⾦忠、杨⼠奇等⼀班⼤⾂要对瞻基⽤⼼指导。
永乐六年(1408)朱瞻基10岁时,朱棣当着众多⼤⾂的⾯⾃豪地说: “朕长孙天章⽇表,⽟质龙姿,孝友英明,宽仁⼤度。
年未⼀纪,夙夜孜孜不倦,⽇诵万⾔,必领要义,朕⽤事试他,都能恰当地表述、判断,这实在是宗社之灵。
”为了使孙⼦能成为⾃⼰所希望的明君,朱棣⾃⼰对瞻基的成长也倾注了⼤量⼼⾎。
他看到孙⼦长期⽣长在深宫,未接触外界。
便想法让他知道稼穑之艰难,了解民情民风。
永乐⼋年(1410),朱棣要从南京到北京巡视,便带上瞻基同⾏,他让孙⼦体察民情风俗和农桑劳苦之事,告诉他太祖朱元璋开国创业的艰难,向他讲解古代兴亡得失的故事,要他引以为戒。
并以此为主题,专门为瞻基编撰成《务本训》⼀书,要他不断学习,时刻牢记。
永乐九年,13岁的朱瞻基被⽴为皇太孙。
从此,朱棣不论是巡幸北京还是巡边讨伐,都把朱瞻基带在⾝边,随时教诲,或讲经论史,或授知兵法,或体察百姓疾苦,或告知将⼠劳苦征伐不易。
历史趣谈:明宣宗朱瞻基是怎样的皇帝?朱瞻基个人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宣宗朱瞻基是怎样的皇帝?朱瞻基个人简介
导语:明宣宗宣德皇帝名朱瞻基,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2月25日)二月初九日生于燕王府邸。
明仁宗洪熙皇帝长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幼年深得祖
明宣宗宣德皇帝名朱瞻基,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2月25日)二月初九日生于燕王府邸。
明仁宗洪熙皇帝长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幼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宠爱,永乐九年(1441年),永乐皇帝立朱瞻基为皇长孙。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忽然病危,一夕而死于钦安殿。
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
洪熙元年(1425)六月,即皇位。
以次年为宣德元年。
尊仁宗皇后为皇太后,立妃胡氏为皇后。
即位初,谕边将严守备,法司慎刑狱。
在位期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百姓乐业。
汉王高煦谋反,亲征不久即削平。
有暹罗、占城、苏门答剌、琉球、哈密、瓦刺等进贡。
宣德十年(1435)正月,崩于干清宫。
遗诏国家重务白皇太后行。
尊谥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
葬于北京昌平明景陵。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宣德皇帝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行乐图》等。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死于乾清宫,年38岁。
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庙号宣宗。
葬北京昌平景陵
生活常识分享。
朱瞻基的简介

朱瞻基的简介
1、朱瞻基去世早因为疾病的原因和过度劳累有关。
朱瞻基去世时年仅38岁,在短暂患病后意外的死在了乾清宫,他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把明朝推向了太平盛世。
2、瞻基,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1425-1435年在位),史称明宣宗。
明宣宗是明朝难得的好皇帝,他继承先祖的事业,励精图治,把明朝推向了太平盛世,他和其父统治的十一年间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
3、可惜的是这位好皇帝并长命,三十八岁时便去世了,据史料记载,他是因短期疾病去世的,具体什么病无从考据。
仔细查阅资料,不难发现明朝的十六帝都去世得都比较早,十六位帝王中,论高寿也就明太祖、明成祖两个早期皇帝,他们的寿命皆超过六十岁。
而后,明朝皇帝寿命大幅下滑,多数在四十多岁的时候驾崩。
在明朝历史中,寿命最短的为天启,年仅二十三岁,正德皇帝离世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一岁。
由此看来,朱瞻基似得比较早很有可能与家族缺陷遗传病有关。
第 1 页共1 页。
明宣宗朱瞻基生平介绍

明宣宗朱瞻基生平介绍明宣宗朱瞻基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在位时间只有10年,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明宣宗朱瞻基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明宣宗朱瞻基简介朱瞻基,祖父为明成祖朱棣,父亲是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
公元1398年,朱瞻基出生于北平的燕王府,彼时的朱棣还是燕王,夜里做梦梦到朱元璋给了自己一个大圭,而大圭在古代象征着权利。
朱棣醒后便听说朱瞻基出生了,见到这孩子后又发现跟自己很像,朱棣认为这是吉祥的兆头,对日后发动靖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朱棣很是重视这个孙子,对他的教育也分外上心,因此朱瞻基常常受到祖父的教导,不但学武,也跟着翰林学士学习儒家学术,可谓文武双全。
公元1411年,朱棣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而朱瞻基很快就被立为皇太孙。
朱瞻基不仅与祖父朱棣的关系十分密切,对父亲朱高炽也很是敬慕,父子二人成了他两个叔叔的眼中钉,但因为他的机智聪慧,多次保护了父亲免受两个叔叔的打击。
公元1424年,朱棣过世,朱高炽登记不久,朱瞻基就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而后一段时间,朱瞻基一直留在北京。
次年四月,朱瞻基奉命前去南京为迁都的事情做准备,但五月朱高炽便患病,朱瞻基得治立刻赶回了北京,但是到北京的时候,朱高炽已经驾鹤西去了。
六月,朱瞻基一方面处理了朱高炽的丧事,一方面加强北京城的警戒,从容登基,次年改年号为宣德,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朱瞻基在位期间,任用贤臣,改革行政,仁政爱民,当时的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创了仁宣之治。
朱瞻基与其父朱高炽一起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但有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段时间的功绩堪比文景。
公元1435年,朱瞻基过世,时年三十八岁,被葬于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是怎么死的根据《明史》记载朱瞻基是病逝的。
公元1435年,朱瞻基因为政事操劳病倒了,这次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得朱瞻基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意外不治身亡。
朱瞻基英年早逝,仅仅在位10年,死时正值壮年才38岁。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诡谲的王朝。
从太祖朱元璋立国的那天起,明朝注定就不会安生,因农民起义而生,也因农民起义而灭,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下面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来细数一下明朝的诸位皇帝们。
一、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
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南京明孝陵。
二、明惠帝朱允炆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
在位5年,年号“建文”。
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三、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
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在位23年。
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四、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为明成祖朱棣长子。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皇帝宪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明宣宗宣德皇帝名朱瞻基,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二月初九日生 於燕王府邸。明仁宗洪熙皇帝長子,母誠孝昭皇后張氏。幼年深得祖父永樂皇 帝的寵愛,永樂九年(1411年),永樂皇帝立朱瞻基為皇長孫,巡幸北征皆令 其相從,還選用翰林諸臣為其講經史、習政務、增廣見識。不受永樂皇帝信賴 的朱高熾被冊立為皇太子,也因朱瞻基受永樂帝寵愛之故。洪熙元年(1425年) 五月,朱高熾忽然病危,一夕而死於欽安殿。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 宣德帝當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礎上,倚靠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 “三楊”及尚書蹇義、夏原吉,組成了志在守成的穩健的統治核心。在解決了 前朝遺留的問題後,重點轉向治理內政方面。首先平定了漢王高煦之叛。早在 永樂十五年(1417年),深得永樂帝寵信的漢王朱高煦奪嫡失敗後,受到永樂 帝懲罰,徙封安樂州(今山東惠民)。但他不甘失敗,宣宗少主初立,漢王妄 圖重襲“靖難”故事,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舉兵反叛,宣宗在“三楊” 等人支援下親徵安樂州,平息了反叛,將漢王父子廢為庶人,禁錮京師,鞏固 了中央政權。 為休兵養民,宣德帝一改永樂時的討伐政策,主動從交阯撤兵,減輕了人 民負擔,節省了大批人力財力,也利於交阯與中國各族人民的交往。 宣德帝清革前弊,整頓統治機構,對那些“貪津不律”、“不達政體”和 “老疾”者,予以罷免,實行精簡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風。派遣廷臣出任地方 知府,而這些通過薦舉和賜敕委派的知府,多為當時最幹練的官員。另外,宣 德帝在一些重要省份設置巡撫,主要目的是整理賦稅。 在用人方面,宣德帝限制入仕人數,實行保舉和欠任,目的在於任官得人 和責成治效。宣德帝還實行了一些減輕民困的措施,蠲免稅糧、複業流民、賑 災救荒等,在穩定明朝統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宣德皇帝既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皇帝,又是一個喜歡射獵、鬥促織和 戲遊無度的皇帝。故宮博物院收藏著宣德皇帝的親筆繪畫和反映他射獵、戲遊 活動的繪畫,如《武侯高臥圖》、《三陽開泰圖》、《瓜鼠圖》、《射獵圖》 (後人定名為《明宣宗射獵圖》)、《行樂圖》(後人定名為《明宣宗行樂 圖》)等。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死於乾清宮,年38歲。謚號憲天 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明清史——明宣宗治世处政明君一面

明宣宗治世处政明君一面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而又保守的想法。
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
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这里主要从《明史·本纪第九·宣宗》中探究分析其治世明君一面。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仁宗长子也。
母诚孝昭皇后。
‛宣宗,名叫“瞻基”,是仁宗的长子,母亲是诚孝皇后。
1411年,13岁的瞻基被立为皇太孙。
‚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这话是成祖说的,和父亲仁宗一样,都在十几岁的时候,被皇祖父看中。
仁宗能够顺利即位,宣宗是有功的,成祖喜爱宣宗,而宣宗若是要即位,那必须由仁宗继承成祖,于是仁宗最终做上了皇帝。
1424年,仁宗即位,宣宗被立为皇太子。
1425年5月,仁宗病重,而宣宗远在南京。
仁宗病逝,宣宗得知后,一路北上,在一个月后才即位。
宣宗的叔叔汉王高煦对皇位虎视眈眈。
‚己巳,亲征高煦,命郑王瞻、襄王瞻墡居守,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将前锋,大赉五军将士。
‛于是,宣宗决定亲征,讨平汉王。
‚辛巳,至乐安,帝两遣书谕降,又以敕系矢射城中谕祸福。
‛宣宗对叔叔可是仁至义尽。
此后,藩王的势力不再严重威胁朝廷,靖难这种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
‚三月癸未,废皇后胡氏,立贵妃孙氏为皇后。
‛因为胡皇后不能生下皇子,而孙贵妃生了皇子,而改立孙贵妃为皇后,这一点,宣宗还是有点不厚道。
但是,不能因为一个污点,而否定宣宗。
‚免山西旱灾税粮。
‛这一句话的内容发生在1428年,《宣宗本纪》里还有很多类似的赈灾的记载,这个比较千篇一律,看起来无味,但正是有这些无味的记载,我们才看到宣宗是一个明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汉族,明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明朝第五代皇帝。
建文元年年(1399年)二月初九[1]生于燕王府。
永乐九年(1411)十一月十日立为皇太孙;二十二年(1424)仁宗即位,十月十一日,立为皇太子。
洪熙元年(1425)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
次年改元宣德。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
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六月二十一日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宣德为明宣宗朱瞻基年号,相对于公元1426年至1435年,前后共十年。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的长子,汉族,生于建文元年(1399),死于宣德十年(1435),在位10年。
有了前面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明朝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恢复和发展,到了宣宗统治的时期已是国泰民安,他统治的时期是明朝政权最稳定的时期。
明宣宗在文化上的造诣也很深,诗文很有文采。
他也经过了良好的武备训练,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明君。
传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上镌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
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王孙朱瞻基降生了。
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印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有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以后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
宣德军政
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
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
早已准备就绪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
群臣都劝朱瞻基将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
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当时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称作卫),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宣宗即位后(1426),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胡氏为成祖选定,虽身体病弱为宣宗不喜,仍为后;孙氏貌美,为宣宗皇帝所宠幸.
相关整本阅读/ebook/4d5636da172ded630b1cb6c6.html
宣德二年(1427),孙贵妃生朱祁镇(另有宫女所生.为孙贵妃抱养之说,由此可见历来就有对宣宗废后不满的人),次年宣宗立朱祁镇为皇太子,三年(1428)废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
宣德元年(1426),明宣宗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
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安南问题也是宣德朝的一个重要问题。
早在明永乐时期,由于安南国内部的争斗,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