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法治坐骨神经痛
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坐骨神经痛是指由于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下肢疼痛、麻木、刺痛、肌肉萎缩等。
中医外治法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其联合应用
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中医外治法中最为常用的是针灸、拔罐、推拿和中药外敷等技术。
针灸以其独
特的调节机能和刺激作用,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动,从而减轻疼痛和改
善症状。
拔罐则能够消除淤血和湿气,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推拿能
够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以及推动淤血排除,缓解坐骨神经痛症状。
中药外敷则是将药物煎煮并涂抹于患处,通过药物渗透与局部刺激的作用,达到缓解
肌肉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的作用,同时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针灸与中药外敷也常用于联合应用。
由于中药贴布作为局部使用的中药制剂,能够与
患处肌肉组织形成“中药局部药效场”,增强了针灸的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除以上治疗技术外,中医外治法中还有刮痧、火罐、灸法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技术
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中。
总体而言,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恢复快速
等优点。
但是,如何正确选择适宜的中医外治法技术,将针灸、中药外敷、拔罐等技术合
理地应用于坐骨神经痛的各个时期和不同症状的患者,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坐骨神经痛中药秘方_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秘方

坐骨神经痛中药秘方—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秘方坐骨神经痛发生并不是只有简单的疼那么简单,生活中导致坐骨神经痛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坐骨神经痛中药秘方,希望能帮到你。
(一)【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 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 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二)【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
【出处】吕广振方。
(三)【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四)【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五)【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神奇的中医外敷药方--专治颈肩腰腿痛,万能止痛,非常简单,早知道早好!

神奇的中医外敷药方--专治颈肩腰腿痛,万能止痛,非常简单,早知道早好!腰腿疼痛验方-轻者3~5剂、重者10剂本方主治:风寒湿性腰腿疼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性腰腿痛,腰背筋骨酸痛,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
轻者3~5剂、重者10剂可好。
药方:菟丝子10克,补骨脂8克,炒杜仲12克,炙狗脊15克,鹿含草10克,金樱子9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2克,石楠藤9克,老鹳草10克,海风藤10克. 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此方来历已记不清了(后两味药是我加上去的),我试治了几位患者效果很好,药品好找,价格不贵,可以推广。
治腰腿疼十年不犯具体方法:患者最好面朝下,爬在床上,这样的话,病人膝盖下面最中间的那个委中穴一带,就会明白地、平面式地暴露出来。
如果有刮痧油、药酒、风湿油之类,在膝盖弯处先擦上一些,不要太多。
然后,进行拍打。
拍打时,是用手背拍打委中穴一带。
手背是反凸出来的,刚好合适委中穴所在的那个部位。
拍打时的技巧:要打出空灵劲、往出抽的那种劲、闪劲。
手背接触病人委中一带时,速度要快,一刹那间就行了。
拍打时病人会疼。
因为那一片的人体肉比较嫩,打到患者委中一带出瘀青,或者发红,有红丝为好。
可腰腿那边疼的重就重点拍打那边,重的一边多拍,轻的一条腿少拍,两边全拍比较好。
拍打的量要足够。
忌讳:拍打后三天内拍打部位不要见水。
洗脚也简单一点好。
少吃发物。
委中穴寻找方法:取穴时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委中,四总穴之一。
委中穴又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经气深聚之所。
膀胱经循腰达背。
主治病征: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如果自己每天坚持拍两腘5分钟,不但能治疗腰背疼及坐骨神经痛,同时还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两腘处的委中穴--“小穴治大病”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
坐骨神经痛吃什么中药

坐骨神经痛吃什么中药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外敷中药,使用‘济愈堂坐骨顺古安玉贴’掏宝经东都有,可起到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迅速消除骨神经痛,达到摆脱坐骨神经痛的目的。
1、食疗偏方
生薏苡仁100g,糯米500g,酒曲适量。
先将薏苡仁加水煮至米稠,再将糯米烧煮成干米饭。
然后,将两者拌匀,待冷加酒曲适量,发酵成酒酿。
老桑枝6克,与500克重的雌鸡共炖,饮汤食用。
2、辅助疗法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
注意事项: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的或者坐骨神经在走形部位有卡压因素引起的,所以,平常生活中注意勿长时间久坐,减少弯腰的动作,避免劳累和受凉,减少腰椎的负重压力,不要长时间坐硬板凳。
坐骨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其发病原因分别为:
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因感染或中毒
等直接损害坐骨神经所致,以单侧发病较多见。
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体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通路的周围组织病变刺激、压迫或破坏该神经引起,可单侧也可以双侧发病。
根据受压部位可以出现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性疼痛,也可出现某一阶段的坐骨神经痛。
在临床上,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极少见。
神经性疼痛的草药治疗方法

神经性疼痛的草药治疗方法神经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疼痛症状,常见的有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
传统草药在神经性疼痛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草药治疗方法。
1. 桑叶桑叶具有祛风、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对于神经性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将桑叶晒干后研成粉末,每日可服用10克,用温水冲服。
同时,也可以将桑叶煎汤,用纱布蘸汤水敷在疼痛部位进行热敷。
2. 乌药乌药能够温经通络、祛风镇痛,对神经性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可将乌药研成粉末,以每日6克的剂量,用温水冲服。
也可以将乌药煎汤,用于疼痛部位的按摩。
3. 川乌川乌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作用的草药,对于神经性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将川乌研磨成细粉末,每日适量服用,用温水送服。
同时,也可以将川乌煮汤,用纱布蘸汤水敷在疼痛部位进行热敷。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止痛、滋养血脉的作用。
适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
可以将当归研成粉末,每日适量服用,用温水冲服。
另外,将当归煎汤后用于脊椎按摩,对于坐骨神经痛等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5. 枸杞子枸杞子具有补肝肾、滋养精血的功效,对于神经性疼痛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将枸杞子研磨成细粉末,每日适量服用,用温水冲服。
此外,也可以用煎汤后进行热敷,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草药治疗神经性疼痛时需要遵循适量原则,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在使用草药治疗时,应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并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综上所述,神经性疼痛的草药治疗方法包括桑叶、乌药、川乌、当归和枸杞子等。
这些草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可根据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治疗。
在使用草药治疗时,应谨慎使用,遵循医生指导,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外敷法可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药外敷法可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前提下,可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中药外敷法,以取得更好疗效。
1.当归川芎外涂
制法:当归、丹参、川芎、红花、制乳香、没药、细辛各10g,冰片5g。
将上述药材洗净,并一起放入75%酒精100ml中。
将酒精罐密封好,并浸泡7天。
用法:用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可连续使用3~5天。
功效:此药酒具有息风止痉、活血化瘀及镇痛的作用,长期使用可减轻疼痛。
2.天麻药枕法
制法:取适量川芎、天麻、当归、细辛、元胡、红花、菊花、防风、白芷及蔓荆子,将其研为细末。
将药末放在纱布中,作枕头使用,可连续使用1~2个月。
功效:此药枕具有活血化瘀、安神及镇痛的作用,经常使用可使发作次数减少。
3.茱萸敷足法
制法:取吴茱萸5g,然后将其研为细末。
在药末中放入少量面粉,并用水调成糊状,外敷于双足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即屈足时呈人字纹中央的凹陷处)。
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
功效: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从而使疼痛减轻。
25例坐骨神经痛全部治愈的外敷方

25例坐骨神经痛全部治愈的外敷方
治愈25例坐骨神经痛
来源《腾讯健康博客》.
【方法】川牛膝、五加皮、当归各25克,食盐250克,用火炒热,装入备好的布袋,外敷患处,每日3-5次,不必换药,冷后再炒,共治疗25例,均获痊愈。
关节肿痛用,盐饭膏外敷有奇效
来源《腾讯健康博客》.
关节肿痛常见的病因是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人们习惯以内服药或肌肉注射药物来治疗,然而时间久了,容易引起胃肠反应和加重一切胃肠道疾病的病情,实际上,采用民间验方盐饭膏,外敷在肿痛的关节部位,既方便又安全,而且花钱少,不失为一治疗关节肿痛的简易良方!!
盐饭膏适应于手指、腕、肘、踝、膝等关节肿痛,皮肤无破损,不是由外伤、骨折引起的,关节已经变形畸形者不适用本法。
【具体方法】:
用热大米饭适量加入食盐(必须研为细末),一起捣匀成膏状,放在碗里置热水中加温,然后趁热把盐饭膏敷在肿痛的关节部位,四周均匀摊平,外用熟料薄膜覆盖,再用纱布包扎,
一般在临睡前服药,早晨起床后去掉,每天1次,如关节肿痛明显。
早饭后敷1次,临睡前再换1次,每天2次。
可以接连敷7-14天。
至关节肿胀基本消失为止。
(大米饭和盐的比例一般为3;1或4;1)。
坐骨神经痛奇效方

坐骨神经痛奇效方
方1。
我用生姜蘸火酒治好了坐骨神经痛。
用生姜蘸火酒(白酒)按擦患处。
方2。
我用三药一盐治坐骨神经痛有特效
川牛膝、五加皮、当归各25克,食盐250克,用火炒热,装入准备好的布袋内,外熨患处,每日3~5次,不必换药,冷却再炒,均能治愈。
方3。
我用此方治坐骨神经痛均显特效
当归、川芎、地龙、千年健、追地风各6克,生地9克,肉桂、海桐皮、桂枝、羌活、麻黄各3克,红花2克,木瓜5克,红糖60克。
上药共为细末,大曲酒1瓶,倒出100毫升,将药末和糖一并装入瓶内,浸埋地下7天,取出服时摇匀,每次服50毫升,每日2次。
此方曾治愈过200余人的坐骨神经痛,一般患者喝2瓶即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法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症范畴,痹者闭也,意指正气虚弱,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闭塞经络而为病。
发病年龄常在20岁~60岁,但青壮年发病者多见。
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剧烈疼痛,由臀部、髋部向下扩散到小腿外侧和足背,遇寒冷加剧,冬重夏轻,夜重昼轻,走路姿势前倾。
余在临床遇此症,常用中药外敷法治疗,屡用屡验。
药用:生川乌、生草乌、麻黄、肉桂、吴茱芋各等份为末。
用法:白酒适量调合成面团状(每剂参考用量约30~40克,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视病情制定剂量)装入缝好的布袋中,敷于腰部,殷门穴各一贴,用橡皮膏固定。
一贴用7天,连用三贴,每贴中间相隔3天。
中医提醒:以上方法的使用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治疗。
另外,本品对皮肤有烧灼感,起药后都有表皮脱落现象,有皮肤病、对橡皮膏过敏的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