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野生型晚期肺癌治疗的选择

合集下载

EGFRTKI治疗晚期肺癌的新进展

EGFRTKI治疗晚期肺癌的新进展

EGFRTKI治疗晚期肺癌的新进展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肺癌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而EGFRTKI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EGFRTKI治疗晚期肺癌的新进展有哪些呢?本文将从治疗机理、研究进展等方面作出详细的介绍。

1.EGFRTKI基本原理EGFRTKI全称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靶向肿瘤治疗药物。

EGFRTKI能够有效地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性,从而防止EGFR 信号介导的细胞增殖。

这是因为EGFR是哺乳动物细胞内雄激素的受体,通过激活内部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

EGFRTKI利用特定的小分子药物作用于EGFR的ATP结合位点,阻断其初级和次级催化活性,使EGFR在细胞内大量积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进入细胞凋亡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

因此,EGFRTKI被广泛应用于治疗EGFR敏感突变呈阳性的肺癌患者。

2.EGFRTKI研究进展EGFR作为靶向背景下治疗肺癌的重要标记,EGFRTKI已成为晚期肺癌治疗的替代方法,在临床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简要介绍EGFRTKI的研究进展如下:•2010年,IDHIFA-c0085研究表明,与克唑替尼相比,标靶治疗Oriental小细胞肺癌的EGFRTKI阿法替尼(Iressa)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期。

•2011年,IPASS二期实验表明,EGFRTKI治疗适应症是既往从未吸烟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筛选中一种重要的移动靶液压区域延长实验。

•2019年,BLOOM研究表明,通过配合基础治疗(转移后的常规化疗)应用依维莫司(AZD9291)可以显著提高老年轻女性腺体原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2014年,基于关键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在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推出AURA2报道,数据展示Osimertinib(TAGRISSO)具有非常强的靶向作用和有效的突变应急应变试验结果。

肺部肿瘤晚期的治疗方案

肺部肿瘤晚期的治疗方案

摘要:肺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肺部肿瘤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本文针对晚期肺部肿瘤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药物治疗1. 抗肿瘤药物:晚期肺部肿瘤患者可使用多种抗肿瘤药物,如顺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卡铂、长春瑞滨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2. 抗血管生成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有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等。

3.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药物: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用抗EGFR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这些药物可抑制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4.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药物:对于PD-1/PD-L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用抗PD-1/PD-L1药物,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

这些药物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二、手术治疗晚期肺部肿瘤患者,若肿瘤局限于肺内,无远处转移,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三、放疗放疗是晚期肺部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可杀灭肿瘤细胞、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放疗方式包括外照射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近距离放射治疗等。

四、化疗化疗是晚期肺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肿瘤类型、基因突变等进行个体化制定。

五、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进行的治疗。

针对晚期肺部肿瘤,常用的靶向药物有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ROS1抑制剂等。

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马峰;史晓宇;孟玮;张敬;赵丽霞;何晓华;赵峻峰【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肺癌的治疗仍是医疗界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的发现和发展,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治疗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EGFR-TKI 对EGFR野生型NSCLC的疗效较差,而有限的EGFR突变率也促使研究者们不断探索EGFR野生型NSCLC的最佳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EGFR野生型NSCLC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from cancer in the world. hTe treatment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tasks in the medical world. hT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have had a major impact in the treatment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But the effcacy of EGFR-TKI in EGFR wild-type patients is limited, and the limited EGFR mutation incidence also prompts researchers to study what is the best treatment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NSCLC who are negative for EGFR mutations. hT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research status in treatment choice for EGFR wild-type NSCLC.【总页数】6页(P575-580)【作者】马峰;史晓宇;孟玮;张敬;赵丽霞;何晓华;赵峻峰【作者单位】075000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075000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075000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075000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075000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075000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075000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厄洛替尼治疗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J], 杨静欢;韦江红;刘雅妮;刘晓黎;吕倩;黄剑伟2.替吉奥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临床评价 [J], 施湘萍3.单药替吉奥二线治疗EGFR基因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刘秋霞; 王建芳; 孙彩萍; 徐俊; 钟王燕4.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EGFR-TKIs为基础的治疗进展 [J], 刘正玲;李文君;陶红艳;万毅新5.阿帕替尼治疗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J], 彭小保;赵军军;陈文强;胡宏霞;付行平;袁慧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gfr蛋白野生型

egfr蛋白野生型
扩增和重排
EGFR基因扩增或与其他基因发生重排,导致EGFR蛋白过表达或异常表达。
02
EGFR蛋白野生型的特点
结构特点
01
野生型EGFR蛋白由多个亚基组成,包括EGFR蛋白 本身、配体、受体等。
02
这些亚基通过特定的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从而发 挥其生物学功能。
03
EGFR蛋白的野生型结构相对稳定,能够保证其正常 功能的发挥。
副作用。
通过精准医疗的实践,推动相关 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 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深入研究EGFR蛋白野生型在细胞内的 信号转导机制,有助于揭示其在肿瘤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探索EGFR蛋白野生型与其他信号通路 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 点,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开发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基于EGFR蛋白野生型的特异性,开发更为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治愈 率。
04
EGFR蛋白野生型的研究 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要点一
深入了解EGFR蛋白野生型的生物 学特性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深入了 解EGFR蛋白野生型在细胞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开发新 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要点二
探索EGFR蛋白野生型与其他基因 突变的相互作用
EGFR蛋白野生型可能与其他基因突变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这些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了 解肿瘤的复杂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EGFR蛋白在细胞中的作用
信号转导
EGFR蛋白与其配体结合后,引发下游 信号转导通路,如MAPK、PI3K等, 参与细胞生长、分裂和存活等过程。
肿瘤发生
EGFR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突变与多种肿 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非小细 胞肺癌、结直肠癌等。

肺癌晚期能保守治疗方案

肺癌晚期能保守治疗方案

摘要:肺癌晚期是癌症治疗中的难题,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放化疗等效果有限。

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晚期的保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支持等,以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选择。

一、引言肺癌晚期是指肺癌已经发展到较晚的阶段,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由于肺癌晚期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保守治疗作为一种替代传统治疗的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本文将对肺癌晚期的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药物治疗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一大突破,通过针对肺癌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靶向治疗适用于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特别是有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疗法。

目前,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已广泛应用于肺癌晚期治疗。

免疫治疗适用于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特别是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

3. 疼痛控制药物肺癌晚期患者常伴有疼痛症状,疼痛控制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等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此外,还可以使用辅助药物如曲马多、布托啡诺等,以提高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

三、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肺癌晚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1. 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中医认为,肺癌晚期患者机体阴阳失衡,通过中药调理可以恢复阴阳平衡,提高患者免疫力。

2.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肺癌晚期患者体内存在瘀血,通过中药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3. 改善消化吸收:中医治疗可以改善肺癌晚期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4. 缓解症状:中医治疗可以缓解肺癌晚期患者的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心理支持肺癌晚期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治疗在保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一些心理支持方法:1. 心理咨询: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患者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调整心态。

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

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

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杨路; 王燕【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9(017)020【总页数】5页(P2364-2368)【关键词】EGFR突变;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作者】杨路; 王燕【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002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进入了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时代。

据报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在白种人中的发生率约为15%[1],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0.3%~64.5%[2-3]。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以直接作用于EGFR基因并抑制肿瘤的发展。

多项Ⅲ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与传统的含铂双药联合化疗相比,无论是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达克替尼)还是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均可以明显提高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并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4-9]。

但是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情况,其中约50%的患者会出现EGFRT790M突变[10]。

对于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后未出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以及三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的晚期NSCLC患者而言,治疗方法是有限的,传统的化疗占据主要地位。

因而,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难题和巨大挑战。

肺癌晚期常用治疗方案

肺癌晚期常用治疗方案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晚期肺癌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晚期常用的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1. 化疗化疗是肺癌晚期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化疗药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干扰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等途径达到治疗效果。

(1)单药化疗:针对晚期肺癌,常用的单药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

(2)联合化疗:晚期肺癌患者常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如顺铂+紫杉醇、卡铂+多西他赛等。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具有高效、低毒等优点。

以下为几种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1)EGFR抑制剂: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常用的EGFR抑制剂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ALK抑制剂: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的肺癌患者,常用的ALK抑制剂有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等。

(3)ROS1抑制剂:针对ROS1基因融合的肺癌患者,常用的ROS1抑制剂有克唑替尼、塞瑞替尼等。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1)PD-1/PD-L1抑制剂:针对PD-1/PD-L1通路异常的肺癌患者,常用的PD-1/PD-L1抑制剂有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等。

(2)CTLA-4抑制剂:针对CTLA-4通路异常的肺癌患者,常用的CTLA-4抑制剂有伊匹单抗等。

二、手术治疗1. 根治性手术对于部分晚期肺癌患者,若肿瘤局限于肺部,无远处转移,可考虑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

2. 减瘤手术对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减瘤手术,以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肺鳞癌中晚期治疗方案

肺鳞癌中晚期治疗方案

肺鳞癌中晚期治疗方案肺鳞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亚型,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

晚期肺鳞癌的治疗目的通常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缓解疼痛。

本文将介绍肺鳞癌中晚期常用的治疗方案。

1.化疗化疗是肺鳞癌中晚期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卡铂、吉西他滨等。

化疗可通过杀死癌细胞来减缓肿瘤的生长,控制疾病进展。

同时,可以通过化疗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和疼痛等。

化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定表面标志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对于携带特定靶向突变基因的肺鳞癌患者,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EGFR基因突变是肺鳞癌中常见的一种突变,患者可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

其他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如ALK抑制剂和PD-1抑制剂,也在一些肺鳞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3.放疗放疗对于不能接受手术的晚期肺鳞癌患者来说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放疗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对于晚期肺鳞癌患者,放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减少症状和控制局部病变的进展。

放疗可以通过外部照射或内腔照射进行。

外部照射是通过机器将高能X射线或质子束直接照射到肿瘤区域,而内腔照射是通过将放疗源置于肿瘤附近进行。

4.手术对于早期诊断的肺鳞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然而,对于中晚期肺鳞癌患者来说,手术一般不是首选治疗方案。

但对于肺鳞癌局部进展并且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手术可以用于减轻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和疼痛。

手术的类型包括肺叶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和整个肺切除术。

手术通常会与化疗和/或放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而言,肺鳞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手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癌症的临床分期和分子标记物等情况,医生会为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EGFR 野生型晚期肺癌治疗的选择郭紫薇梁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摘要】尽管过去几年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有着明显的进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性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给予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成为治疗的首选,不可避免的耐药出现,使得化疗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没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性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占大多数,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仍然是首选化疗。

因此,化疗晚期肺癌治疗中仍然至关重要。

本综述意在介绍目前EGFR野生型晚期肺癌一线、二线治疗的选择,减少治疗中的盲目性。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EGFR 野生型(无突变)【Abstract】Despite remarkable advances in the targeted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chemotherapy remain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 Even patients whose tumors contain EGFR activating mutations are treated with first lin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resistance invariably develops, with chemotherapy remaining the cornerstone of subsequent therapy. With the majority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patients not harboring actionable driver mutations with paired targeted agents that effectively improve outcomes, advancing chemotherapy regimens through rational drug combinations and discovery of new potent chemotherapeutics remains critical. This review highlight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novel chemotherapeutics and in chemotherapy strategies.【Key Words】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EGFR wild-type(negative)肺癌占癌症相关死亡率中的首位[1]。

全球每年有超过130万的患者死于肺癌,80%以上的病人为非小细胞肺癌[2],至少51%的肺癌患者被诊断为转移性肺癌。

尽管过去几年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有着明显的进步,但晚期NSCLC 的化疗治疗仍然至关重要。

多项研究[3-8]显示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激活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疗效优于化疗,这部分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可以达到 3.5年[9],有效地改善预后。

NCCN 指南推荐: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癌患者的首选TKIs治疗,没有EGFR突变的患者则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EGFR活性突变存在与否决定了晚期肺癌治疗的选择,由于EGFR 突变人群在高加索人群中占9-21%[10,12],亚裔人群中占40% 左右[13,14],说明EGFR无突变(野生型)肺癌仍然占有大多数,因此,化疗在晚期肺癌治疗的地位不可或缺。

本文综述了EGFR野生型晚期NSCLC的化疗进展。

晚期EGFR 野生型肺癌一线治疗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NSCLC 的一线治疗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些新药含铂方案(如泰素、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铂)已广泛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

多项川期随机临床试验、重要的协作组研究及荟萃分析(ECOG1594)[15-18]均显示,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优于最好的支持治疗,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但各新药与铂类联合的两药方案在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相同,各方案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毒性特征、给药的方便性和治疗费用的不同。

晚期NSCLC 一线治疗的总体缓解率为20%~50%,中位进展时间4〜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0%~35%, 2 年生存率约为10%~15%[15-18]。

这些结果提示,单纯化疗的疗效似乎已经到达了“平台期”,无论药物的种类、给药的方式、剂量的强度和疗程的调整,都难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

ECOG4599临床研究[19]给晚期NSCLC 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个研究是将87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到PC组(444 例,接受紫杉醇:200mg/m2+卡铂:AUC=6 ; q3w方案化疗6周期)和PCB组(434 例,在上述相同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15mg/kg,q3w)直至病情进展。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9.4个月,PC组、PC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27%,无疾病进展分别为 4.5个月、 6.4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个月、12.5个月,贝伐单抗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这项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揭开了肺癌靶向一线治疗时代的序幕。

在欧洲进行的AVAIL 研究[20]成为ECOG 4599的补充性研究,入组标准与ECOG 4599研究类似。

AVAIL 研究评价了不同剂量贝伐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川B/W期初治或复发的非鳞状上皮细胞NSCLC患者的效果。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安慰剂组、低剂量贝伐单抗组、高剂量贝伐单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0%、34%(P<0.0001)、30%(P=0.0017);无疾病进展时间安慰剂组为6.2个月,低剂量贝伐单抗组为6.8个月(P=0.0003,HR=0.75,95% CI 0.64~0.87),高剂量贝伐单抗组为6.6个月(P=0.0456,HR=0.85,95% CI 0.73~1.0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安慰剂组13.1个月,低剂量贝伐单抗组为13.6个月(HR=0.92, 95%CI 0.77~1.10),高剂量贝伐单抗组为13.4个月(HR=1.02,95%CI0.85~1.22)。

研究结果显示GP 方案中加入贝伐单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上皮细胞NSCLC未改善总生存,作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后续治疗(化疗、TKIs、外科治疗和其他干预措施)干扰了生存期。

在两项研究中发现,老年患者、鳞癌患者、有咯血或脑转移者使用该药有较高的风险。

随着IPASS研究[3]结果的公布,NSCLC的一线治疗选择在短短数年内,获得了巨大的变化。

研究证实[21,22],腺癌、不吸烟、女性和亚裔等群体是TKIs 一线治疗的优势人群。

IPASS研究[3,23]是在不吸烟的亚裔腺癌患者群体中进行的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在EGFR野生型肺癌中,紫杉醇+卡铂(PC)方案化疗优于吉非替尼治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23.5%和1.1%( P=0.0013), PFS分别为5.5月和1.6月(PV0.0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12.7月与11.2月(p=0.309)。

虽然EGFR野生型肺癌采取化疗与靶向治疗最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但绝对值相差1.5个月,也充分说明对于EGFR野生型晚期肺癌的治疗应该选择化疗。

采用相似设计的FIRST-SIGNAL研究[4]得出的结论与IPASS基本一致。

随后在EGFR突变人群中进行的6项研究[3-8],进一步证实了EGFR的突变状态是决定EGFR-TKI 一线疗效的关键因素,已经写入NCCN指南,这些结果无疑是NSCLC领域新的里程碑。

在未经选择人群中进行的研究[3,4,24]分层分析中发现,EGFR无突变的患者,化疗可以明显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因此,对于EGFR野生型NSCLC患者仍是首选化疗(见表1)。

由于EGFR野生型肺癌仍然占有大多数,化疗在晚期肺癌治疗的地位不可或缺。

表1 EGFR野生型肺癌患者一线化疗与靶向治疗的比较EGFR t(-) 有效率(%) 中位无病进展时间(m) 中位生存时间(m) 人数CT TKIs HR(95%CI), P CT TKIs HR(95%CI), P CT TKIs HR(95%CI), PIPASS[3] 167 23.5 1.1 0.04(0.01-0.27) 5.5 1.6 2.85(2.05-3.98) 12.7 11.2 1.18(0.86-1.63)P=0.0013 P<0.0001 P=0.309 FIRST 54 51.9 25.9 0.325(0.103-1.021) 6.4 2.1 1.517(0.88-2.615) 23.3 18.4 1.199(0.57-2.521), SIGNAL[4] P=0.071 p=0.051 p=0.632 TORCH[24] 236 / / / 7.7 5.0 9.6 6.5注:CT:Chemotherapy 化疗;TKIs :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对EGFR野生型NSCLC患者应用哪个化疗方案更好的问题,没有随机研究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韩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25]对217例一线接受含铂双药方案治疗的进展期NSCLC 患者检测了EGFR突变情况,比较分析了紫杉类铂二联与吉西他滨铂二联疗效与EGFR状态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EGFR野生型的患者中,两个方案在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对化疗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的研究尤为重要,也是大家不断探索的方向。

化疗方案选择的生物标志物应用DNA修复酶作为选择一线化疗方案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领域极其活跃。

早期研究结果显示,无论IHC或RT-PCF检测的ERCC1低表达被认为是有益于选择铂类化合物的生物标志物,RRM1低表达有利于选择吉西他滨的生物标记物。

由于ERCC1酶可以除去铂类诱导的DNA加合物,故低ERCC1水平和铂类敏感性相关[26]。

RRM1是吉西他滨的重要靶位点的核苷酸还原酶的亚单位,低RRM1水平和吉西他滨敏感性相关。

最近发表的在转移性NSCLC中进行的III期TASTE试验中[27],采用AQUA自动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CC1和RRM1表达,病人以2:1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