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本质 复习题

合集下载

基因的本质测试题及答案

基因的本质测试题及答案

基因的本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因是:A. 蛋白质B. 核酸C. 脂质D. 糖类答案:B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谁提出的?A. 达尔文B. 沃森和克里克C. 孟德尔D. 摩尔根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的基本功能?A. 遗传信息的传递B. 蛋白质的合成C. 细胞的分裂D. 遗传信息的表达答案:C4. 基因突变是指:A. 基因序列的增加B. 基因序列的缺失C. 基因序列的替换D. 基因序列的复制答案:C5. 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A. 转录B. 翻译C. 复制D. 逆转录答案:A6. 下列哪项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元件?A. 启动子B. 增强子C. 内含子D. 外显子答案:A7. 基因重组是指:A. 基因序列的重新排列B. 基因序列的复制C. 基因序列的突变D. 基因序列的转录答案:A8. 基因治疗是利用: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基因表达D. 基因沉默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的应用?A. 生物制药B. 基因诊断C. 基因治疗D. 基因克隆答案:D10.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作用机制是:A. 基因插入B. 基因删除C. 基因替换D. 基因沉默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______序列。

答案:DNA2. 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翻译3.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例如______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答案:镰状细胞性贫血4.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以治疗______的方法。

答案:遗传病5.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可以用于______特定基因序列。

答案:精确修改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答案: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真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真题

(每日一练)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真题单选题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B.解旋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C.子链与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D.复制过程中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答案:A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A、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A正确;B、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解旋酶将DNA双链解开,B错误;C、子链与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互补,C错误;D、DNA复制时,两条链都作为复制的模板,D错误。

故选A。

小提示:2、下列关于人类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C.Y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在X染色体也存在D.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答案:A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A. 人体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中,A错误;B.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的基因,如纯合子AA,B正确;C. Y染色体上有能与X染色体配对的同源区段,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部分基因在X染色体上也存在,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DNA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线性分子,故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A。

3、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5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m个,则n、m 分别是()A.3、490B.3、560C.4、1 050D.4、1 120答案:C解析: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且通过氢键连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知道DNA中碱基总数和其中一种碱基的数目,即可确定其他碱基数目。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必修2)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必修2)

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2.格里菲思利用光滑型(S)和粗糙型(R)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做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说明( )第一组:注射R型活菌→实验小鼠→小鼠存活第二组:注射S型活菌→实验小鼠→小鼠死亡第三组: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小鼠→小鼠存活第四组:注射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小鼠→小鼠死亡A.DNA是遗传物质B.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某种物质C.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得到S型一种细菌D.第四组实验中,活的R型菌有可能使死的S型菌复活3.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4)A.①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该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D.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6.下图表示用同位素31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10~1000个)与母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肯定不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A.31P B.32P C.32S D.35S7.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8.(2016年河北邯郸模拟)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体内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9.(2016年吉林长春期中)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10.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选择题答题卡二、非选择题11.课堂上某小组用模型模拟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正确的侵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B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小提示: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

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高三生物基因的本质练习题

高三生物基因的本质练习题

高三生物基因的本质练习题一、单选题(30分,每题2分)1.在遗传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摩尔根首先提出基因的概念并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2.经过了几十年的争论和实验,生物遗传物质是什么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解决。

下列关于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实验中的说法,错误的是()A.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检测指标有两个B.艾弗里将S型菌的DNA加入R型菌的培养基中,只能培养得到R型菌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需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同位素标记D.探究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需要将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离、纯化,分别侵染烟草3.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的病斑不同,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感染作用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感染烟叶,结果说明其具有感染作用C.c、d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感染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感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HRV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HRV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4.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白化病患者由于基因不正常,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D.囊性纤维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可以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5.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

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

高一生物基因的本质试题

高一生物基因的本质试题

高一生物基因的本质试题1.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细胞中的mRNA的种类差异很大,而tRNA和rRNA种类相对稳定B.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认读mRNA上氨基酸种类的密码,选择相应的氨基酸,由对应的tRNA转运C.所有细胞转录而来的mRNA都要经过加工才能进行翻译D.每个tRNA分子可能有近百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答案】C【解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据此答题.解:A、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不同细胞中的mRNA的种类差异很大,而tRNA和rRNA种类相对稳定,A正确;B、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认读mRNA上氨基酸种类的密码,选择相应的氨基酸,由对应的tRNA转运,B正确;C、真核细胞中转录产生的mRNA需要进行加工,而原核细胞中的mRNA可以直接用于翻译,C错误;D、每个tRNA分子可能有近百个核糖核苷酸组成,D正确.故选:C.【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是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答案】C【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功能单位,其化学组成是脱氧核苷酸,故C正确。

基因的概念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这是对基因概念、位置进行的描述,故A、B、D针对题意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分子应该选用的放射性元素为A.C B.P C.S D.N【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标记物质转移途径是标记其特有的元素或结构,对于蛋白质而言,其特有的元素通常是S元素,所以C选项正确。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DNA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练习卷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DNA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练习卷

DNA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将分生区细胞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短时间后更换到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再培养一段时间。

测定分裂期细胞中带放射性DNA的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10~20 h曲线下降,与被标记的细胞逐渐完成分裂有关B.20 h后曲线再次开始上升,是因为被标记的细胞进入第二轮分裂的分裂期C.每一个被标记的细胞分裂两次形成的四个细胞中,均只有两个细胞带有放射性DNA D.从DNA复制完成到分裂期开始的时长约为2 h2.下图1表示的是细胞内DNA复制过程,图2表示图1中RNA引物去除并修复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条子链合成过程所需的RNA引物数量不同B.酶1、2可催化RNA降解,去除引物C.酶3是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DNA单链上D.酶4是DNA连接酶,催化两个DNA单链片段的连接3.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 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

将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结果可推知该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6 hB.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C.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若直接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条条带4.(2023·福建福州期中)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5.DNA的熔点(T m)是指将DNA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解旋至一半时的温度,其影响机制如图所示。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测试卷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测试卷

第3章基因的本质一、选择题(56分)1.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A.核酸B.细胞膜C.染色体D.DNA2.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应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是(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 )①T2噬菌体只将自己的DNA分子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②T2噬菌体的DNA利用大肠杆菌内的成分复制出自身DNA和合成蛋白质外壳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T2噬菌体④释放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T2噬菌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5.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A.l∶2∶3∶4 B.3∶4∶l∶2C.4∶3∶2∶1 D.1∶3∶2∶46.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 )A.2和1 B.0.5和0.5 C.0.5和1 D.1和17.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8.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复制的原因是( )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B.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C.DNA的半保留复制D.DNA的边解旋边复制特点9.假设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含有15N的DNA精子所占的比例为( ) A.0 B.25% C.50% D.100%10.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归纳】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实验a.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

b.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

c.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

d.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

并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出R型细菌和。

问1.a组结果说明R型细菌________(有、无)毒性;b组实验说明S型细菌________毒性;c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______毒性。

问2.d组实验中小鼠死亡,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S型细菌,它是怎样产生的问3.格里菲思的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4.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应该是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

(2) 艾弗里的实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之上,艾弗里等人做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合实验过程完成下列探究内容:问1.甲、乙、丙三组实验对照说明: 。

问2.丁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T 2噬菌体约有60%的 和40%的 ,蛋白质构成它的外壳,而 藏在它的头部中。

T2噬菌体以自己的_______为模板,利用________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3、生物体内核酸的种类及遗传物质的判别 4.DNA 的空间结构是 ,其结构特点如下:⑴DNA 分子由两条 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⑵DNA 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

⑶DNA 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 配对,并以 互相连接。

5.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________边________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______等基本条件。

DNA 分子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生物类型 所含核酸 遗传物质 举例 细胞生物真核生物 DNA 酵母菌、玉米、人 原核生物 细菌、蓝藻 非细胞物 大多数病毒DNA T2噬菌体 极少数病毒 RN A 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6.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如图:染色体是________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有___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许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个____________________;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________________。

7.DNA结构的特性作为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的DNA,其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基础。

【基础训练】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分别是()A.R型细菌和S型细菌B.R型细菌和R型细菌C.S型细菌和R型细菌D.S型细菌和S型细菌3、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B.小鼠体内出现S型活细菌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C.曲线ab段下降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5、下列生物中只含有一种核酸的是()A.噬菌体B.细菌C.酵母菌D.油菜6、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伴性遗传的物质基础是隐性基因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是DNA和RNA D.细胞核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7、在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的连接结构是()A.氢键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C.肽键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8、某学生制作的碱基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9、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18%。

其中一条链中G占20%,那么,此链中C应为() A.8% B.16% C.18% D.无法确定10、某DNA分子复制三次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 中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是()A.1条B.2条C.4条D.8条11、DNA分子某片段包含m个碱基,其中胞嘧啶n个。

该片段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m-2n)/2 B.(3m-6n)/2 C.m-2n D.2m-4n12、不同物种的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① (A+G)/(T+C)的不同②(A+T)/(G+C)的不同③ (A+U)/(G+C)的不同④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⑤核糖核酸的排列顺序⑥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A.①⑤B.②⑥C.③④D.②③④⑤13、1952年,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以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他们首先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该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再用上述T2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本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培养过的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经过离心,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这说明____ ____;上清液也有很低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右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写出①至⑧的名称,并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写名称:①;②;③;④;⑤;(2)连接G与C,A与T之间的化学键名称是。

(3)决定DNA分子结构特异性的是。

(4)DNA分子的这种结构称为。

15.下图是从人类染色体到碱基的连续放大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A图所示正常人的一个体细胞具有()A.45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B.45条常染色体,1条Y染色体C.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D.46条常染色体(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染色体共有______条,其中包括__________两条性染色体。

(3)C图所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图所示物质能自我复制,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能力提升】16.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

现有一DNA片段为—AGTCG—①,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TCAGC—②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段之一为()17.女性子宫肌瘤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 mm,DNA复制速度约为4 μm/min,但复制过程仅需40 min左右即可完成。

这是因为DNA分子()A.边解旋边复制B.一个复制点双向复制,使子链迅速延伸C.以半保留方式复制D.复制起点多,分段进行复制18.R型肺炎双球菌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的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的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

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

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培养基R型菌落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S型菌落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1)艾弗里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的表达形式写出第四组实验的方法和结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肺炎双球菌一定具有的细胞器是___ ____,其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主要存在于___ _中。

【知识归纳】1.(1)格里菲思的实验存活死亡存活死亡活的S型细菌问1、无有无问2、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把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问3、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问4、DNA 蛋白质(2) 艾弗里的实验问1、DNA是转化因子,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转化因子问2、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从反面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2.蛋白质 DNA DNA DNA 细菌3.DNA和RNA 仅有DNA仅有RNA4.双螺旋结构反向平行碱基互补氢键5.解旋复制酶双螺旋碱基互补配对6、DNA 遗传效应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7、多样性特异性相对的稳定性【基础训练】1-5:CACBA 6-10:BDABB 11-12:BB13.(1) 本实验把DNA与蛋白质分开,从而可以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2)使T2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3)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4) T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DNA进入细菌上清液中可能有未发生侵染的T2噬菌体(或上清液中可能有侵染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14、(1)①胸腺嘧啶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碱基对(2)氢键(3)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4)双螺旋结构15.(1) C(2) 24 X和Y(3) A—T,G—C (T—A,C—G)(4) 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的碱基可以互补配对【能力提升】16-17:C D培养18.(1) 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 R型菌落(2) 核糖体拟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