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标注-轻声及变调

合集下载

拼音声调标注知识点总结

拼音声调标注知识点总结

拼音声调标注知识点总结拼音声调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来表示字音的声调。

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拼音时,正确的声调标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发音和理解语言。

下面我将对拼音声调标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声调概述声调是指语音中的声调变化。

在汉语中,声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特征,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语的意思。

汉语拼音中的声调有四个,分别用1、2、3、4来表示。

在标注声调时,声调符号放在每个音节的最后面,例如:mā、má、mǎ、mà。

声调的正确标注对于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二、声调的发音规律1. 第一声:平声,声调符号为 ̄,读音轻声,声调不升不降,如:mā、nā、lā。

2. 第二声:阳平,声调符号为 ́,读音由低升高,如:má、ná、lá。

3. 第三声:上声,声调符号为ˇ,读音由中上降至中低,如:mǎ、nǎ、lǎ。

4. 第四声:去声,声调符号为 `,读音由高降至低,如:mà、nà、là。

声调的发音规律需要学习者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同时也需要通过多听多说来模仿和实践。

三、声调的特殊情况1. 复韵母的声调标注在拼音中,有些字有复韵母,比如“iao”,“uai”,“uei”等。

这时候复韵母的声调标注应该放在复韵母的第一个字母上,例如:diào、guāi。

2. 拼音中的“i”、“u”、“ü”在汉语拼音中,“i”、“u”、“ü”这些韵母可以跟声母组合成声母韵母(比如:ji、qi、xi),也可以单独作为韵母。

当它们独立作为韵母时,需要加上声调符号,例如:lǜ、nǖ。

3. 拼音中的轻声有些字的读音属于轻声,不读出来,比如“的”、“了”等。

在这种情况下,声调标注应该用数字5表示,例如:de5、le5。

四、声调的应用1. 正确的声调标注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发音,特别是对于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声调标注是学习拼音的重要工具。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口诀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口诀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口诀汉语拼音是汉字拼音化的一种方式,通过拉丁字母来标注汉字的读音,方便学习和使用汉字。

汉语拼音中除了字母外,还包括声调标注,用来表明汉字的声调。

掌握正确的声调标注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读出汉字的发音。

下面是适用于汉语拼音声调标注的口诀和相关规则:1. 一声平声,二声升调,三声去声,四声降调。

平声(一声):a、o、e、w不标记声调,如”妈(mā)“、”哦(ò)“。

升调(二声):标记为”´“,如“爸(bá)”。

去声(三声):标记为”`“,如“喝(hè)“。

降调(四声):标记为”ˇ“,如“北京(běi jīng)“。

2. 韵母只能是字母"a"、"o"、"e"中的一个,后面可加一个或多个“i”、“u”,也可以不加。

示例:ba、bo、bai、bei、ban、bin、bao、biu。

3. 单韵母的拼音后面不标记声调。

示例:dan、hei、tu。

4. 如果韵母是多个字母组成的,声调标在最后一个字母上。

示例:duì、huān、shì。

5. 韵母“iu”可以简写为“u”,声调标在“u”上。

示例:“qiu”简写为“qu”。

6. 韵母“ui”可以简写为“i”,声调标在“i”上。

示例:“hui”简写为“hi”。

7. 韵母“un”可以简写为“v”,声调标在“u”上。

示例:“jun”简写为“jv”。

8. 韵母“uan”可以简写为“van”,声调标在“u”上。

示例:“guan”简写为“gvan”。

综上所述,以上是汉语拼音声调标注的口诀和相关规则。

通过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标注汉语拼音的声调,从而准确地读出汉字的发音。

希望这个口诀对你有帮助!。

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

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

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兄弟xiōng 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对头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

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

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a 不放过,没有Aa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 ”,如“花儿”写成huār。

汉语拼音标调规则

汉语拼音标调规则

汉语拼音标调规则
1.一声(ˉ):高平调,调值为55,声调要求尽量清晰,用浊音发出的音节也要全声调。

例:搭(dā)、放(fàng)、蜡(là)
2.二声(ˊ):高升调,调值为35,声调要求朝上提高,但不可过高。

例:火(huǒ)、爷(yé)、个(gè)
3.三声(ˇ):高低调,调值为214,声调由高到低斜下。

例:妈(mǎ)、血(xiě)、鸟(niǎo)
4.四声(ˋ):低降调,调值为51,声调较低,但声调的高低起伏不大。

例:去(qù)、水(shuǐ)、香(xiāng)
5.轻声(0):不带声调的音节,调值不变,声调不跳动。

例:了(le)、儿(ér)、门(mén)
除了以上的五种声调,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不同的拼音方案对于一些音节的声调标注有所差异,例如国际音标中的第一声(˥)与普通话拼音的一声(ˉ)略有不同。

-如果一个音节里有多个声母,则在最后一个声母之后的音节上标声调。

- 元音字母“i”和“u”在声母之前不影响声调的标注。

例如,“xiu”和“xiú”的声调标记相同。

这些都是关于汉语拼音标调的一些基本规则和特殊情况。

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对于正确使用、理解和朗读汉语拼音都是非常重要的。

汉语拼音声调表

汉语拼音声调表

汉语拼音声调表汉语拼音是一种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发音的方案,它是学习和教授汉语的重要工具。

在汉语拼音中,声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在区分词义和发音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正确使用汉语拼音的声调,下面是一个汉语拼音声调表,方便大家学习和参考。

一声:阴平声ā:ā、á、ǎ、à二声:阳平声ē:ē、é、ě、è三声:上声ī:ī、í、ǐ、ì四声:去声ō:ō、ó、ǒ、ò轻声u:u、ú、ǔ、ù在使用汉语拼音声调表时,首先要明确每个声调的发音特点。

一声是阴平声,即声调上升,然后保持平稳。

二声是阳平声,即声调急剧上升,然后急剧降下。

三声是上声,即声调先上升,然后下降。

四声是去声,即声调先下降,然后平稳。

最后,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声调,它没有固定的声调符号,只需要在字母后添加一个小u即可。

在汉字中,声调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词义的不同。

比如,“mā”和“má”在意思上是完全不同的词,一个是妈妈,一个是麻麻。

因此,正确使用汉语拼音声调表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发音至关重要。

除了单个字的发音外,声调在汉语拼音中也在词组和句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声调变调。

比如,“nǐhǎo”中的第一个字“你”是上声,第二个字“好”是去声,在连读的时候,上声变成了去声,发音为“níhào”。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汉语拼音声调表的正确发音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每个声调的发音规则,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技巧。

首先,要尽量真实地模仿发音。

可以通过听音频或请教母语人士来获得正确的发音。

发音的准确性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声调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重复练习。

可以通过朗读和模仿的方式来加强声调的记忆。

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词组和句子,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此外,可以借助工具来加深对声调的理解和记忆。

现在有很多汉语拼音学习的应用和网站,它们提供了练习和测试的功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声调。

汉语拼音变调

汉语拼音变调
戏词儿xìcír读作xìcer
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
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
一块儿yīkuàir读作yīkuàr
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
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
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
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 暖和 萝卜 玻璃 葡萄 知道 事情 衣服 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
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
⑦、韵母in、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
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
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
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
快去木料运算烙印
害怕电话令箭变态
再见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无论是何声调,后一音节读阴平,这时多伴有儿化。
轻轻长长好好慢慢
2、“ABB”式的形容词,后边的叠音后缀都读成阴平。

汉语拼音声调表(可直接打印)

汉语拼音声调表(可直接打印)

汉语拼音声调表(可直接打印)
1. 声调表示方法
在汉语拼音系统中,每个音节的声调都可以用声调符号来表示。

以下是声调符号的含义:
- 第一声:\ā(平调)
- 第二声:á(升调)
- 第三声:ǎ(降升调)
- 第四声:à(降调)
- 轻声:a(轻声)
2. 声调示例
以下是一些常用汉字的拼音及其相应的声调示例:
- 妈:mā
- 马:má
- 麻:mǎ
- 抹:mà
- 安:ān
- 按:án
- 鞍:ǎn
- 暗:àn
- 可:kě
- 客:ké
- 渴:kě
- 刻:kè
- 华:huá
- 话:huà
- 化:huà
3. 打印版声调表
以下是汉字拼音声调表,可直接打印使用:
请注意,以上仅示范了一部分汉字拼音声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充和打印。

4. 结论
这份文档提供了汉语拼音声调的表格以及说明。

通过打印这份声调表,您可以更方便地学习和使用正确的声调。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拼音标注-轻声及变调

拼音标注-轻声及变调

关于拼音问题的问题一、总的原则:以字典为基本标准进行标注,并参考1996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相关资料。

二、具体规则1.“一”“不”的变调字典上未标变调。

按照1996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法基本规则”,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

但是在语音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变调标写。

“一”和“不”的变调可参照下面的规则:①在一声、二声、三声前“一”读四声,四声前“一”读二声。

②在一声、二声、三声前“不”读四声,四声前“不”读二声。

③“一”单用或用在一词一句的末尾时读一声。

如“第一”“十一”“一一得一”等。

④夹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的“不”读轻声。

如“对不起”“忍不住”“要不得”“差不多”“少不了”“说不定”等。

(“冷不丁”“冷不防”“了不起”“怪不得”“恨不得”中的“不”也读轻声)注:“要不”单用时,“不”不读轻声。

“要不然”“要不是”中的“不”也不读轻声(这里的“不”并不是夹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还有如“何不”等类似的词中的“不”也不读轻声。

⑤“好不……”表示“很……”时,“不”不读轻声。

如“好不快活”等。

⑥末尾的“不”常读轻声。

如结尾表疑问的“好不?”“行不?”还有如“这不”等。

⑦“一”“不”在重叠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

如“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行不行”“好不好”“是不是”等。

注:“一闪一闪”“一眨不眨”这种类型的词不在此列,不读轻声。

2.叠词的轻声①称呼叠词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如“爸爸”“妈妈”“娃娃”等。

(“宝宝”不标轻声)②两个单音节动词叠用时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如“说说”“看看”等。

③两个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叠用时不读轻声。

如“弯弯”“长长”“常常”等。

④两个拟声词叠用一般不读轻声。

如“哈哈”“嘿嘿”等。

⑤诸如“唧唧喳喳”这样两个拟声叠词放在一起,第二个字一般读轻声。

⑥有些词本身读轻声,但叠用时不读轻声。

如“清清楚楚”“规规矩矩”“斯斯文文”等。

(多为形容词)3.后缀的轻声①“子”作名词后缀或量词后缀时读轻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拼音问题的问题一、总的原则:以字典为基本标准进行标注,并参考1996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相关资料。

二、具体规则1.“一”“不”的变调字典上未标变调。

按照1996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法基本规则”,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

但是在语音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变调标写。

“一”和“不”的变调可参照下面的规则:①在一声、二声、三声前“一”读四声,四声前“一”读二声。

②在一声、二声、三声前“不”读四声,四声前“不”读二声。

③“一”单用或用在一词一句的末尾时读一声。

如“第一”“十一”“一一得一”等。

④夹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的“不”读轻声。

如“对不起”“忍不住”“要不得”“差不多”“少不了”“说不定”等。

(“冷不丁”“冷不防”“了不起”“怪不得”“恨不得”中的“不”也读轻声)注:“要不”单用时,“不”不读轻声。

“要不然”“要不是”中的“不”也不读轻声(这里的“不”并不是夹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还有如“何不”等类似的词中的“不”也不读轻声。

⑤“好不……”表示“很……”时,“不”不读轻声。

如“好不快活”等。

⑥末尾的“不”常读轻声。

如结尾表疑问的“好不?”“行不?”还有如“这不”等。

⑦“一”“不”在重叠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

如“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行不行”“好不好”“是不是”等。

注:“一闪一闪”“一眨不眨”这种类型的词不在此列,不读轻声。

2.叠词的轻声①称呼叠词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如“爸爸”“妈妈”“娃娃”等。

(“宝宝”不标轻声)②两个单音节动词叠用时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如“说说”“看看”等。

③两个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叠用时不读轻声。

如“弯弯”“长长”“常常”等。

④两个拟声词叠用一般不读轻声。

如“哈哈”“嘿嘿”等。

⑤诸如“唧唧喳喳”这样两个拟声叠词放在一起,第二个字一般读轻声。

⑥有些词本身读轻声,但叠用时不读轻声。

如“清清楚楚”“规规矩矩”“斯斯文文”等。

(多为形容词)3.后缀的轻声①“子”作名词后缀或量词后缀时读轻声。

如“孩子”“儿子”“种子”“影子”“一伙子人”“一档子事”“一下子”等。

②“头”作名词后缀或方位词后缀时读轻声如“石头”“枕头”“舌头”“里头”“那头”等。

③“儿”作后缀时读轻声。

如“花儿”“鸟儿”“鱼儿”“玩儿”等。

④“子”“头”“儿”跟在名词后,但不是作为后缀时一般不读轻声。

如“石子”“瓜子”“拳头”“额头”“老头”“苦头”“甜头”“婴儿”“幼儿”等。

⑤“边”作方位词后缀时读轻声(作其他词后缀时不读轻声)。

如“前边”“左边”“这边”等。

(“旁边”“一边”中的“边”不读轻声)⑥“面”作方位词后缀时读轻声。

如“上面”“前面”“外面”等。

注:“上面”表较高的地方、次序靠前的部分、方面、上级等时不读轻声。

(“下面”的情况类似。

)“前面”表空间、位置靠前的部分或次序靠前的部分或文章、讲话中先于现在所叙述的部分时不读轻声。

此时的意义一般较为具体,不是抽象的方位,不读轻声。

4.其他一些字的轻声①“里”表方位(内)或附在“这、那、哪”等后表示地点时,读轻声。

如“车里”“手里”“话里有话”“这里”“那里”“哪里”等。

注:“这里”“那里”作指示代词,表示“附近的地区”时不读轻声。

②“上”用在名词后,表示物体的表面或事物的范围内,以及表示某一方面时读轻声。

如“脸上”“墙上”“书本上”“课堂上”“事实上”“思想上”等。

还有,“早上”“晚上”中的“上”也读轻声。

(“下”除在“底下”等少数词中读轻声外,一般不读轻声。

)注:“天上”作为一个词,表示“天空”(泛指离开地面的地方,如“飞机飞到天上”中的“天上”)时,“上”不读轻声。

类似的还有“楼上”“山上”“地上”等,表不同的意思时读音不同。

“上”用在动作后面表示由低到高、达到目标、开始并继续动作时也不读轻声。

如“爬上山顶”“考上大学”“爱上音乐”等。

③“这个”“那个”“哪个”中的“个”读轻声。

“一个劲儿”中的“个”读轻声。

“这样”“那样”“哪样”“怎(么)样”中的“样”不读轻声。

(“样”一般没有轻声读法)④“过”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或曾经发生,要读轻声。

如:“吃过了”“说过”“到过”等。

注:“过”用在动词后,表“经过”“调转方向”时,不读轻声。

如:“走过广场”“掠过天空”“回过头”等。

⑤“来”“去”“到”“住”“起”用作动词补语时,不读轻声。

(这些字一般没有轻声读法)如“拿来”“下来”“看来”“拿去”“下去”“办得到”“看到”“记住”“捉住”“说起”“想起”等。

5.一些读轻声的词(无特别说明指词尾的一个字)爱人(指“配偶或恋人”时)、暗地里巴结、巴掌、把手、包袱、报酬、本事(指“本领”时)、比方、比画、别扭、玻璃、簸箕、部分、补丁裁缝(作名词时读轻声,作动词时不读轻声)、残疾、苍蝇、长处、称呼、抽屉、出息、窗户、伺候(“侍候”中的“候”不读轻声)、凑合耷拉、打扮、打发、打量、打听、答应、大(dài)夫(“大(dà)夫”中的“夫”不读轻声)、大(dài)王(“大(dà)王”中的“王”不读轻声)、耽搁、耽误、倒腾、道士、灯笼、底下、弟兄、点心、豆腐、懂得、动静、对付、队伍、哆嗦耳朵、恶心福分、福气、富余高粱、告示、胳臂(bei)、疙瘩、个子(“个头”中的“头”不读轻声)、工夫、功夫、骨碌(但在“骨碌碌”中,两个“碌”都读一声)、寡妇、棺材、罐头、规矩、闺女、鬼子还是(作为一个词时读轻声,如果是两个词组合,即“还”和“是”各自相对独立表义时就不读轻声,比如后面可以加上“个”时就属于这种情况)、害处、好处、含糊、核桃(蟠桃不读轻声)、和气、和尚、合同、葫芦、狐狸、糊涂、护士、胡子、花骨朵、坏处、皇历、伙计、火候脊梁、记号、机灵、记性、家伙、见识、将就、讲究、娇嫩、叫唤、教训、结巴、街坊、结实、觉得、舅母(舅父不读轻声)咳嗽、客气、口袋、窟窿、哭丧着脸(“丧”“着”读轻声。

但在“哭丧”这个词中,“丧”读一声)、宽敞、困难、快活喇叭、唠(láo)叨、老人家(“人”“家”都读轻声,但在“老人”里,“人”不读轻声)、老婆、老实、篱笆、厉害、力气、粮食、凉快、萝卜、骆驼麻烦、马虎、麻利、码头、买卖、馒头、没关系(“关系”单用时不读轻声)、玫瑰、眉毛、迷糊、棉花、苗条、明白、眯缝、名字、面子、蘑菇(“蘑菇云”中的“菇”也读轻声)、模糊脑袋、暖和(huo)朋友(但“小朋友”中的“友”不读轻声)、漂亮、屁股、琵琶、脾气、便宜、扑棱、扑扇欺负、妻子、亲戚、清楚、情形热闹、认识、任务扫帚、烧饼、商量、牲口、时候、师傅(父)、使唤、势利、事情、收成、收拾、舒服、疏忽、书记(“书记员”中的“记”不读轻声)、爽快、岁数踏实、态度、妥当、唾沫、抬举、铁匠(类似还有“鞋匠”“木匠”等)、头发委屈、尾巴、稳当、窝囊下巴、吓唬、先生、乡下、相声、笑话、喜欢、消息、消停、心思、谢谢、行李、休息、学生(“学生会”“大学生”“小学生”中的“生”不读轻声)、学问严实、养活、吆喝、钥匙、要是、眼睛、衣服、衣裳、意思、应酬、用处、冤枉、月亮、云彩早晨、在乎、扎实、丈夫(称配偶)、招呼、照应、折腾、真是(作动词,表达不满的情绪时,“是”读轻声)、正经、芝麻、知识、指甲、指头、指望、转悠、庄稼、嘴巴、做作(造作)6.一些容易误读轻声的词(无特别说明指词尾的一个字)哎呀宝贝、摆弄、表示处处、聪明、错误打算、胆量、敌人、动物、(小)动作反正、分析、父亲、富裕干部、个性、工钱、工人、管家、过程、过去喉咙、恢复、活泼、货物机会、技术、价钱、将军、叫做、教育、就是、军人看见、款式、客人、会计、快乐牢骚、老是、礼物、力量、猎人、邻居、啰唆毛病、面前、命令、牡丹、模样年纪佩服、喷嚏、葡萄热情、容易善良、声音、事故、势力、首饰、手艺、熟悉、顺序、水龙头、速度、算盘太阳、体面、痛快玩意儿(末尾是儿化音,但“意”不读轻声)、味道、卫士、位置、误会西瓜(类似有“冬瓜”“南瓜”等)、羡慕、新鲜、愿望、兴趣、信任、絮叨样式、医生、意识、意义、意气、印象、应付、愿意、运动(只有在表示“钻营”时,“动”才读轻声)糟蹋、战士、照顾、正在、支持、知道、重要、总是、嘱咐、注意、作用7.多音词别人:作人称代词,指代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有相对意义,相对自己或某人)时,“人”读轻声;作名词,指另外的人(表泛指)时不读轻声。

不是:表“过错”时,“是”读轻声;表否定时不读轻声。

多少:作疑问代词或表不确定的数量(代词)时,“少”读轻声;表程度(副词)或数量的大小(名词)时不读轻声。

大方:指“慷慨”或“不拘束”时,“方”读轻声;指“内行人”时不读轻声。

大人:表“成年人”或称呼高官时,“人”读轻声(如“巡抚大人”);作敬辞时不读轻声(如“父亲大人”)。

大意:表“疏忽”时,“意”读轻声;指“主要意思”时不读轻声。

大爷:称伯父或尊称老年男子时,“爷”读轻声;称不好劳动、傲慢任性的男子时不读轻声。

地道:作形容词,表示“真正”“纯粹”“实在”的意思时,“道”读轻声;作名词,指地下坑道时不读轻声。

地方:批某一区域或某一部分时,“方”读轻声;指本地或表示与中央、军队相对应的意思时不读轻声。

地下:指“地面上”时,“下”读轻声;指“地表下面”或表示“不公开的”时不读轻声。

东西:作名词,表示事物、人、动物等时,“西”读轻声;作方位词时不读轻声。

对头:表“敌人”“对手”时,“头”读轻声;表“正确”“正常”时不读轻声。

告诉:表“告知”时,“诉”读轻声;表“起诉”时不读轻声。

姑娘:称未婚女子或女儿时,“娘”读轻声;称姑母或丈夫的姐妹时不读轻声。

故事:表“有情节的事情”时,“事”读轻声;表“老规矩、例行的事”时不读轻声。

精神:表“活力”“活跃”或形容人的外貌时,“神”读轻声(如“精神焕发”“显得很精神”);表“心理”“品质”或“宗旨”时不读轻声(如“精神面貌”“雷锋精神”“文件精神”)。

扑打:表示“轻轻地拍”时,“打”读轻声;表示“用扁平的东西猛然朝下打”时不读轻声。

人家:作人称代词时,“家”读轻声;作名词,表示“住户”“家庭”等时不读轻声。

生意:表“商业”时,“意”读轻声;表“生机”时不读轻声。

世故:作形容词,表“圆滑”时,“故”读轻声;作名词,指“处世经验”时不读轻声。

实在:形容工作扎实时,读轻声;表“诚实”或“的确”时不读轻声。

斯文:表“文雅”时,“文”读轻声;指文化或文人时不读轻声。

特务:指从事刺探、破坏等活动的敌方人员时“务”不读轻声;指军队中担任特殊任务的人或部队时不读轻声。

兄弟:口语中称呼弟弟或比自己小的男子,或者谦称自己时,“弟”读轻声;泛指“哥哥和弟弟”时不读轻声。

运气:表示“幸运”“命运”时,“气”读轻声;表示“把力气贯注到身体某一部位”时不读轻声。

自在:表“安闲舒适”时,“在”读轻声;表“自由”时不读轻声(如“自由自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