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之陈子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登幽州台歌课件

登幽州台歌课件

诗的主题和意义
总结词
怀古、忧国忧民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怀古之情, 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诗人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现 实社会的关切和思考。
03
《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没 有过多的修饰和冗余,给 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个人背景
陈子昂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和打压,被贬至边疆幽州,这使得他对人生和社会的 思考更加深刻,创作了《登幽州台歌》等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诗歌赏析的重要性
01
02
03
理解诗歌的内涵
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可以 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思 想,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 和情感表达。
领略诗歌的美感
赏析诗歌可以领略其语言 美、意境美和韵律美,提 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 平。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建诗歌时,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以 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建议二
广泛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歌。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歌,我们可以拓展视野,提高对诗歌的 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不同诗人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抑扬顿挫
诗歌的语调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歌的形象和象征
形象生动
诗歌中的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 视觉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幽州台之 上。
象征深远
寓意丰富
诗歌中的寓意丰富多样,引人深思,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深远,表达了作者 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04
《登幽州台歌》的影响和评价

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再见
1.赏析“念天地之悠悠”中“悠悠”一词。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 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 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2.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 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 心满怀悲愤。 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战国时燕昭王为招
纳天下贤士所建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 有“歌”“行” “吟” 等形式
陈子昂
前:过去。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些重视人才的
贤明君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
礼贤下士的圣君。
诗意: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 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点 击 输 入 标 题

抓 住 关 键 词 语 理 解 诗 歌 内 容 。

朗 读 、 背 诵 诗 歌 。
学 习 目 标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 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是唐诗ge新的前驱者。其诗思 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 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 玉集》等传世。
登幽州台歌
俯仰古今 时间悠悠
登台远眺 直抒胸臆 空间辽阔 孤独悲苦
感于往事 慨叹身世
本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抒写了诗人登楼远眺时凭今吊 古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怀才不 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表现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 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 情。
深刻地揭示了feng建社 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 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 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 型的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 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浪潮 的先驱者之一。
24岁时举进士出身,任麟台正字,后 迁殿内供奉。因父名居丧,辞官归乡 。
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 长写作。
作者简介
38岁时再次入京,官拜右拾遗 ,次年升为秘书进士。
文学作品的意义
文学作品不仅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文学作品的价值
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性和审美性,更在于其思想性和人文性。它们能够引导人 们思考人生、社会和历史等问题,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
文学作品的启示
文学作品能够启示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 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文学作品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 人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情景交融的描写
诗人通过对幽州台周围景色的描 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达
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独特的艺术构思
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巧妙 地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报国 无门的苦闷,这种独特的艺术构 思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情感表达
悲愤之情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这种 情感贯穿了整首诗歌。
怀才不遇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3
人生思考
诗歌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人生的 无常和孤独,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关注人生。
诗歌社会价值

诗人陈子昂PPT

诗人陈子昂PPT

.
1、留存在世的作品有《陈子昂集》。其词意激 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世称 “诗骨”。其中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体 现了复归风雅的风格。陈子昂巧妙地将汉魏 风骨与风雅兴寄联合起来。创作出大量优秀 的作品。如《登幽州台歌》、《白帝城怀 古》、《送别出塞》等。
2、文学理论上,他是继四杰之后,在倡导复古 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反对采丽静 繁,标举风雅兴寄,为后世的唐诗创作提供 了理论依据。
措辞方面,陈子昂用「前」、「后」表现绵长 的时间感。 用「天地诗人悠悠」表现辽阔苍茫 的空间感。陈子昂正是在这广阔无垠的背景下, 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慨然独立的自我形象。 此诗语言苍劲奔放,意境高远,感慨遥深,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小故事:《陈子昂摔琴的故事》
一天,有人捧瑶琴一张求售,索价昂贵,达官贵人, 文人骚客,争相传看,却没有买的。陈子昂看了琴 之后,二话没说,倾囊把琴买下了。围观者都感到 惊奇,子昂道:“我生平擅长演奏这种乐器,只恨 未得焦桐,今见此琴绝佳,千金又何足惜。”众人 异口同声道:“愿洗耳恭听雅奏。”子昂说:“敬 请诸位明日到宣阳里寒舍来。” 第二天,果然宾客 满座,在酒酣耳热之际,他手捧昨天新买来的琴说: “我陈某虽无二谢(谢眺,谢灵运)、渊明之才,也有 屈(原)、贾(谊)之志,自蜀至京,携诗文百轴,奔走 长安,到处呈献,竟不为人知。弹琴,我虽擅长, 恐污尊耳。”说罢举琴就摔,“哗啦”一声,把琴 摔得粉碎,接着他把诗文遍赠宾客。众人愈以为奇, 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摔千金,此人必是豪贵、 奇人,奇人所作,必为奇诗奇文,不观也知其妙。” 于是争相传诵。一日之内,子昂诗名满京华。不久, 陈子昂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赏识。
对诗人的理解和看法
陈子昂的创作诞生于各种律诗体式发展繁盛 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诗人却逆流 而上选择了复归风雅,主张汉魏风骨与风雅 兴寄相联系,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 气。纵观诗人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建安风骨 的慷慨、真实、不做作。后期理想无法实现 的痛苦和悲哀也使他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 情。

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预习文本
关于诗人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 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 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 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 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 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 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 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 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 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 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 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 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为什么会 “怆然” 1. 诗人怀才 不遇、壮志 难酬的感慨。 2.对赏贤任 能的英明君 王的渴盼。 3.表达了人 生的孤独感
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 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 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 生的孤独感 。 •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 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 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 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概括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分析形象的 基本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 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 “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 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 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品读文本
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是? 而此句中最富感情色彩的词是?

中国古代文学之陈子昂 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之陈子昂  ppt课件
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 昭 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 不 在见这来组者诗,中念,天诗地人之慷悠慨悠怀,古独,怆把然个而人涕怀下才。不”遇的感慨展放于 宏阔的历史背景中,风格深沉悲壮,一扫齐梁以来绮靡病态 的诗风。不仅如此,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 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 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PP成T课为件 一首震振人心的千古绝唱。13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 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 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 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 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 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 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 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PPT课件
8
人物评价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
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
价。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杜甫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白居易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PPT课件
韩愈
9
人物评价
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卢藏用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PPT课件
16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 叹其芳华的零落。“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即写出了这 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袅袅”来形容秋风乍起、 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然而“袅袅秋风”并 不平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 变衰”(宋玉《九辩》),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 零了。

语文七年级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赏析】
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 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转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 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 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形。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 相互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思维训练】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其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任人唯贤的人。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不被欣赏,无人能知道的孤独和悲忿。
3.这首诗歌,哪两句是直抒胸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忿。
登幽州台歌:
登上幽州台所作的诗歌。
词句注释
⑴前: 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⑵后: 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⑶念: 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⑷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⑸涕: 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白话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穷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知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很多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取,并曾一度因“逆 党”连累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遭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 元年,契丹李效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 担负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草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形紧急,陈子昂要求遣万人 作先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遭到 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大方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ຫໍສະໝຸດ 同学们再见【赏析】

陈子昂:.ppt.Convertor

陈子昂:.ppt.Convertor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家档案:陈子昂:约659年——700年字号:字伯玉。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时代:唐朝籍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生活经历: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开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家大事,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当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休养生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年),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的生活获得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对其加以迫害,最终陈子昂冤死狱中。

作品与名望::《陈伯玉集》。

其中有著名的诗文《庆云章》、《感遇诗三十八首》、《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春夜别友人》、《白帝城怀古》、《送魏大从军》、《古意题徐令壁》、《修竹篇序》等。

陈子昂在初唐诗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既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标举诗歌革新的杰出诗人、文学家。

贡献概述: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都于北方,史称北朝六朝,也简称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

存诗100余首,其诗音节浏亮、风格雄浑,显示出近体诗趋向成熟时期的特色和刚健有力的诗风。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等许多伟大诗人都从中受到启迪。

陈子昂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

他的散文虽仍夹杂部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古文,改变了唐初绮靡的文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
1
本讲学习要点
陈子昂
人物生平
初唐诗坛
社会背景
人物轶事 人物评价
初唐后期诗人群体
代表作品
登幽州台歌 感遇
2
武周诗坛
唐代社会背景
• 经济——繁荣 • 政治——开明 • 文化——开放 • 生活方式——多元 • 庶族地主阶层兴起
3
武周诗坛
初唐后期诗人群体
(一)台阁诗人为新体制的形成做出贡献。 代表:“文章四友”(诗律诗意的研练)、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五律定型)
11
独念 后 前 怆天 不 不 然地 见 见 而之 来 古 涕悠 者 人 下悠
《 登 幽 州 台 歌 》
12
作品赏析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 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出兵,致使 前军陷没。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 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 武氏将其贬为军曹。
(二)宫廷外诗人为新诗境的出现做出贡献。 代表:“四杰”、陈子昂等。
4
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 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他论诗提倡汉、魏风骨,反对齐梁文学 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文风,主张 恢复“诗言志”的风雅传统,是召唤新 时代刚健文风的重要代表,而且他的诗 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 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子昂(约659~约700)
5
人co物nt生en平t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升右拾遗,直曾言两敢次谏落。第曾,因后“得逆党”反对 武后而株连下狱到。重用,最终受馋 26岁、36岁时两次被从诬军,边冤塞死,狱对中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
17
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 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 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 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 “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 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 慨遥深。形式上是一首五言古诗,以效古为革新, 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 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吟风弄月之作相比, 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
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
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
时帝京斐然瞩目。
7
人物轶事
狱中卜命
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 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慌惧, 使 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 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 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 殆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
洪县令段简罗织
伯玉毁琴
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
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
(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
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
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 昭 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 不 在见这来组者诗,中念,天诗地人之慷悠慨悠怀,古独,怆把然个而人涕怀下才。不”遇的感慨展放于 宏阔的历史背景中,风格深沉悲壮,一扫齐梁以来绮靡病态 的诗风。不仅如此,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 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 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一首震振人心的千古绝唱。13
15
这首五言诗通篇咏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 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 秀丽,但好花还须绿叶扶。花叶掩映,枝茎交合, 兰若才显得绚丽多姿,所以作品首先从兰若的枝 叶上着笔,迭用了“芊蔚”与“青青”两个同义 词来形容花叶的茂盛,中间贯一“何”字,充满 赞赏之情。 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出不象 牡丹那般浓妆艳抹,富丽堂皇。兰若花红茎紫, 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 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 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 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特下“幽独” 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
元好问
的确,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 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 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10
主要作品
《感遇》诗38首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
《登幽州台歌》 《观荆玉篇》、《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 《送魏大从军》等
18
感遇(其二十九)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4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 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 中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 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受 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 令段简所害。这正象秀美幽独的兰若,在 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16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 叹其芳华的零落。“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即写出了这 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袅袅”来形容秋风乍起、 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然而“袅袅秋风”并 不平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 变衰”(宋玉《九辩》),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 零了。
8
人物评价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
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
价。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杜甫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白居易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韩愈
9
人物评价
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卢藏用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