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分式 分式方程教学文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教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教案教学目标学习分式及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掌握简单分式的变形和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分式的变形•分式方程的解法难点•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调查课前练习,询问学生对分式的了解和学习情况。
2.引入分式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式的实际应用。
提高课堂参与度(10分钟)1.通过多项式的例子,引入分式。
2.分小组讨论分式与多项式的联系和区别,并展示讨论成果。
理论课(30分钟)1.分式的定义和性质。
2.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法。
3.分式与整式的加减法。
实践课(50分钟)1.分式的变形:分解、合并及简化。
2.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3.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课堂总结(10分钟)1.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分享。
作业布置1.抄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实例。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1.演示法2.分组讨论3.实践操作4.个别指导教学资源1.教材: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PPT:分式与分式方程参考文献1.《初中数学》2.《分式与分式方程教育同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理解进程,帮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提高其数学素养。
分式教案(2)

分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2章《分式》。
本节课主要讲解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 学会分式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 学会解分式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方法、分式方程的解法。
难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实际问题:“甲、乙两地相距100公里,甲地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乙地行驶,同时乙地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甲地行驶。
问两辆汽车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引出分式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分式的概念,并尝试解决教材中的例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分式的概念,强调分式的分子、分母以及分式的值。
4.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分式的概念。
5.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师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分式的基本性质。
6.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分式的基本性质。
7. 分式的运算:教师讲解分式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分式的运算规律。
8.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分式的运算方法。
9. 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师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发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10.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式的概念:分子分母分式的值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加减法:通分后相加(减)乘除法:分子相乘(除),分母相乘(除)分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求解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分式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式方程求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表示方法及求解步骤。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方程的关系,从而引入分式方程。
2. 讲解:a. 讲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含未知数的分数方程叫分式方程。
b. 讲解分式方程的表示方法:一般形式为\( \frac{A}{B} = \frac{C}{D} \),其中A、B、C、D为表达式,且B、D不为0。
c. 讲解求解分式方程的步骤:i. 去分母:将分式方程两边同乘以B和D的最小公倍数。
ii. 去括号:根据分配律,去掉方程中的括号。
iii. 移项:将未知数项移至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至方程的另一边。
iv. 合并同类项: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
v. 求解:解得未知数的值。
3. 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PPT上展示的一些简单分式方程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分式方程求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式方程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求解步骤。
五、课后作业:1. 请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 请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写下来。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分式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比例问题、利润问题等。
2. 引导学生探讨分式方程与其他类型方程的关系,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七、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式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针对作业完成情况,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7.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分式方程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八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式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其特点,能够识别并写出分式方程;
2.学会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求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如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3.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分式方程的求解过程与整式方程求解过程的异同;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与整式方程的区别;
2.分式方程求解方法的具体步骤;
3.如何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3.实际应用题:根据以下情境,列出一个分式方程,并求解。
情境一:小明和小华一起参加数学竞赛,小明用了2小时完成所有题目,小华用了x小时。已知小华完成题目的数量是小明的2倍。求小华完成题目所用的时间x。
情境二:某商品的原价为y元,现在打8折出售,求折后价格。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分式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4 分式方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2.过程与方法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 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三、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在这一章的第一节《认识分式》中,我们曾研究过一个“固沙造林,绿化家园”的问题.当时,我们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x 2400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302400+x 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 2400-302400+x =4.(1) 我们说x 2400,302400+x 分母中含有字母,我们现在知道它们是不同于整式的代数式——分式.可是,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方程,它和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能刻画现实世界,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个这样的例子.(二)讲授新课列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方程.(多媒体出示)1.[小麦实验田问题]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 9 000 kg 和15000 kg .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 000 kg ,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所有的等量关系吗?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 kg ,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____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 ___.[师]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基本量?它们的关系如何?[生1]涉及到三个基本量:总产量,每公顷试验田的产量,试验田的面积.其中总产量=每公顷试验田的产量×试验田的面积.[师]你能找出这一问题的所有等量关系吗?[生2]第一块试验田的面积=第二块试验田的面积.(a )[生3]还有一个等量关系是: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3000 kg=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b )[师]我们接着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 kg ,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倾的产量是多少千克呢?[生]根据等量关系(b ),可知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x +3000)kg .[生]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a ),可得方程:x 9000=300015000+x .(2) [师]x 9000,300015000+x 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 [生]它们分别表示第一块试验田和第二块试验田的面积.[师]有没有别的方法列出方程呢?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我们看哪一个组思维最敏捷.[生]根据等量关系(a ),我们可以设两块试验田的面积都为x 公顷,那么x9000表示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x15000表示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根据等量关系(b )可列出方程:x 9000+3000=x15000.(3)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多媒体出示)2.[电脑网络培训问题]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如果设原定是x 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元;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元.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师]我们先来审题,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生]由题意,可知: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原定人数×2倍.(c )[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为:原计划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实际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4元.(d )[师]同学们已经过审题,找到了题中的等量关系,接下来该干什么呢?[生]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将具体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师]很好!下面同学们就分组来完成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你有几种列方程的方法呢? 讨论后,各小组可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生]我代表第一小组回答.我们设未知数的方法采用中方法:设原定是x 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x 300元;人数增加到原来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x2480元,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d ),得方程x 300-4=x 2480.(4) [生]我们组没有按照投影片上的设法,而是设原定每人平摊y 元,那么原定人数为y 300;实际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摊(y -4)元,那么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为4480-y ,根据题意,利用等量关系(c ),得方程2×y 300=4480-y .(5) [师]上面两个组的回答都很精彩,鼓励一下他们.(鼓掌)从同学们的表现不难看出,用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刻画现实世界的情境,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观察方程:x 2400-302400+x =4 (1) x 9000=300015000+x (2) x 9000+3000=x15000 (3) x 300-4=x2480 (4) 2×y 300=4480-y (5)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方程中的未知数都含在分母中,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方程——分式方程即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三)随堂练习1.已知鱼塘中有x 千克鱼,每千克鱼的捕捞费用是x +102000元.现从鱼塘中捕捞101千克鱼花了捕捞费用200元,求x 满足的方程.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是:101千克鱼×每千克鱼的捕捞费用=200元.解:x 满足的方程是101×x+102000=200. 2.某商场有管理人员40人,销售人员80人,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销售量,商场决定从管理人员中抽调一部分人充实销售部分,使管理人员与销售人员的人数比为1∶4,那么应抽调的管理人员数x 满足怎样的方程?解:抽调管理人员x 人后,管理人员有(40-x )人,销售人员有(80+x )人,根据题意得 x x +-8040=41.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现实情境问题中建立方程这一重要的数学模型,认识了一种新的方程——分式方程.(五)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理解检验分式方程的根的必要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2)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检验分式方程的根的必要性.难点: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三、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在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我们根据题意将具体实际的情境,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分式方程.但要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则必须设法解出所列的分式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寻找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213-x +325+x =2-624-x [师生共解]解: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得3(3x -1)+2(5x +2)=6×2-(4x -2),去括号,得9x -3+10x +4=12-4x +2,移项,得9x +10x +4x =12+2+3-4,合并同类项,得23x =13,系数化为1,得x =2313. (二)讲解新课,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师]刚才我们一同回忆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分式方程. [例1]解方程:21-x =x3. (1) [师]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像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呢?[生]可以.[师]同学们可以接着讨论,方程两边同乘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 [生]乘分式方程中所有分母的公分母.[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简单.解分式方程时,我认为方程两边同乘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去分母也比较简单.[师]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想法都非常好.那么这个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呢? [生]x (x -2).[师生共析]方程两边同乘x (x -2),得x (x -2)·21-x =x (x -2)·x3, 整理,得x =3(x -2). (2)[师]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了整式方程,而且是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再往下解,我们就可以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解出x .即去括号,得x =3x -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 =6.系数化为1,得x =3.[师]x =3是方程(2)的解吗?是方程(1)的解吗?为什么?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说法)[师]x =3是由一元一次方程x =3(x -2)(2)解出来的,x =3一定是方程(2)的解.但是不是原分式方程(1)的解,需要检验.把x =3代入方程(1)的左边=231-=1,右边=33=1,左边=右边,所以x =3是方程(1)的解.[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例2的解答.[例2]解方程:x 300-x2480=4. (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完成,然后师生共同解答).解:方程两边同乘2x ,得600-480=8x.解这个方程,得x =15.检验:将x =15代入原方程,得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所以x =15是原方程的根.[师]很好!同学们现在不仅解出了分式方程的解,还有了检验结果的好习惯.我这里还有一个题,我们再来一起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先隐藏小亮的解法)议一议: 解方程:32--x x =x-31-2. (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发现有和小亮同样解法的同学,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他的解法,并共同分析) [师]我们来看小亮同学的解法:32--x x =x-31-2. 解:方程两边同乘(x -3),得2-x =-1-2(x -3)解这个方程,得x =3.[生]小亮解完没检验x =3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师]检验的结果如何呢?[生]把x =3代入原方程中,使方程的分母x -3和3-x 都为零,即x =3时,方程中的分式无意义,因此x =3不是原方程的根.[师]它是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根吗?[生]x =3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师]为什么x =3是整式方程的根,它使得最简公分母为零,而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呢?同学们可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同学们的想法)[生]在解分式方程时,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才得到整式方程.如果整式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它就相当于分式方程两边都乘零,不符合等式变形时的两个基本性质,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必将使分式方程中有的分式分母为零,也就不适合原方程了.[师]很好!分析得很透彻,我们把这样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 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增根,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这样解?或采用什么方法补救?[生]还是要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解出整式方程的解后可用检验的方法看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师]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 学生先思考,教师再讲解.[师]产生增根的原因是这个根使去分母时的最简公分母为零造成的.因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每一步的变形都符合等式的性质,解出的根都应是原方程的根.但在解分式方程时,解出的整式方程的根一定要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小亮就犯了没有检验的错误.(三)应用,升华1.解方程:(1)13-x =x 4;(2)1210-x +x 215-=2. 2.回顾,总结想一想: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师]同学们可根据例题和练习题的步骤,讨论总结.[生]解分式方程分三大步骤:(1)方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应舍去.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才是原方程的根.3.解分式方程:(1)x 9000=300015000+x ; (2)x h 2=x a a -(a ,h 常数).(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很活跃,一定收获不小.[生]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生]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生]我又一次体验到了“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又进一步认识到每一步转化并不一定都那么“完美”,必须经过检验,反思“转化”过程.(五)教学反思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利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难点: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三、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二)讲授新课做一做(多媒体出示)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寻求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生]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元.(1)[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第一年租出的房屋间数=第二年租出的房屋的间数.[师]根据“做一做”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尽管提出符合情境的问题.[生]问题可以是: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生]问题也可以是:这两年每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师生共析]解:设每年各有x 间房屋出租,那么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96000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102000元.根据题意,得x 102000=x96000+500. 解这个方程,得x =12.经检验x =12是原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所以每年各有12间房屋出租.[师]我们接着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生]根据第一问的答案可计算,得 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1296000=8 000(元), 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12102000=8 500(元). [师]如果没有第一问,该如何解答第二问?[生]解: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500)元.第一年租出的房间为x 96000间,第二年租出的房间为500102000+x 间,根据题意,得 x 96000= 500102000+x . 解得x = 8000.x +500=8 500(元).经检验,x =8 0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所以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分别为8 000元,8 500元.[师]我们利用分式方程解决了实际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该关心的事情.[例]某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办法如下:若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5 m 3,则每立方米收费1.5元;若每户每月用水超过5 m 3,则超出部分每立方米收取较高的定额费用.1月份,张家用水量是李家用水量的32,张家当月水费是17.5元,李家当月水费是27.5元.超出5 m 3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多少元?[师]解决实际情境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呢?[生]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师]很好.某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办法可用表格表示出来(如下表).[生]此题主要的等量关系是:1月份张家用水量是李家用水量的32. [师]怎样表示出张家1月份的用水量和李家1月份的用水量呢?[生]根据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的办法,用水量可以用水费除以单价得出,但计算时要将水费分成两部分:5 m 3的水费与超出5 m 3部分的水费.[师]下面我们就来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师生共析]设超出5 m 3部分的水每立方米收费为x 元,则1月份张家超出5 m 3的部分水费为(17.5-1.5×5)元,超出 5 m 3的用水量为x55.15.17⨯- m 3,总用水量为5+x55.15.17⨯- m 3; 李家超出5 m 3部分的水费为(27.5-1.5×5)元,超出5 m 3的用水量为x55.15.27⨯- m 3,总用水量为(5+x55.15.27⨯-)m 3. 根据等量关系,得x 55.15.17⨯-+5=(x 55.15.27⨯-+5)×32. 解这个方程,得x =2.经检验x =2是所列方程的根.所以超出5 m 3部分的水每立方米收费2元.(三)随堂练习小芳带了15元钱去商店买笔记本.如果买一种软皮本,正好需付15元钱.但售货员建议她买一种质量好的硬皮本,这种本子的价格比软皮本高出一半,因此她只能少买一本笔记本.这种软皮本和硬皮本每本的价格各是多少?[师]我们先来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生]题中的等量关系有两个:15元钱买的软皮本的本数=15元钱买的硬皮本的本数+1本;硬皮本的价格=软皮本的价格×(1+21). [师]我们找到了等量关系,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第1题.[生]解:设软皮本每本的价格为x 元,则硬皮本每本的价格为(1+21)x 元,那么15元钱可买软皮本x 15本,硬皮本x )211(15+本.根据题意,得,x 15=x )211(15++1 解得x =5.经检验x =5是原方程的根,也符合题意.所以(1+21)x =23×5=7.5(元). 答:软皮本每本的价格为5元,硬皮本每本的价格为7.5元.(四)课堂小结列方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是数学实用性最直接的体现,而解决这一问题是如何将实际问题建立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关键则在于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找到它就为列方程指明了方向.(五)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说课稿三篇

分式方程说课稿三篇篇一:分式方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的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从以前所学过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发,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
跟这部分内容有关联的是后面列方程解应用题,学好这一节课,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三、重、难点分析本节重点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求解中的转化。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设法去掉分式方程的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这是分式方程求解的关键,因此转化过程中主要是找方程两边的最简公分母。
难点分析:解分式方程学生容易出错,关键不能理解在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对于八年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可以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方程两边同乘的是整式,整式可能为零不能满足方程同解变换的原则,因此求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四、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从以前所学过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发,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
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
特别注重"精讲多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上新课时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上黑板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分式方程?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继续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区别,为新授做铺垫,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下面环节的学习。
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分式方程》教案教材分析:分式的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本章主要是研究分式与分式方程的应用;本节要求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
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练习本;第一环节:回顾活动内容: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下列应用题:某工人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因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12小时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比原计划多生产了60件,问原计划生产多少零件?活动目的:回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引出新问题。
教学效果:首先请一位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列出题中所反应的等量关系式,再让所有学生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
大部分学生依然记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很快解出这一题。
只有小部分学生有些困难,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分式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按比例分配或者求解某个未知数的问题?”(如购物打折、行程问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分式方程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分式方程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分式方程是含有分式的方程,其特点是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未知数出现在分母中。分式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与折后价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个分式方程。通过求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找出折后价。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分式方程,整体来看,学生们对于这个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还是不错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时,还是有些困难。他们对于分母不能为零的条件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后续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式方程的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分式方程的应用:掌握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具体问题。
-例题解析: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强化学生对分式方程求解步骤的理解。
举例:重点讲解如何将分式方程$\frac{2}{x-3} = \frac{1}{x+2}$转化为整式方程,并求解得到$x$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分式分式方程
分式(一)
考点一: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A.x=-2 B.x≠2C.x>-2
D.x≠-2
A.x>2 B.x<2 C.x≠-2
D.x≠2
考点二: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考点三:分式的运算
考点四: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备考真题过关】
一、选择题
1.(2015•江津区)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A.x
B.
x
C.
x
y
+D.
x
A.x>1 B.x≠1 C.x<1 D.一切实数
A.2或-1 B.0 C.2 D.-1 4.(2015•福建)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2=4 B.20=0 C.2-1=-2 D2
=±
A.a-2 B.a+2 C.
3
a- D.
2
a-
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同时到达B地 B.甲先到达B地
C.乙先到达B地 D.谁先到达B地与速度v有关二、填空题
9
三、解答题
分式方程二
【重点考点例析】
考点一:分式方程的解
范围是()
A.a=5或a=0 B.a≠0 C.a≠5 D.a≠5且a≠0
()
A.5 B.-5 C.3 D.-3
值范围为()
A.a≥-1 B.a>-1 C.a≤-1 D.a<-1
考点三: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例4 (2015•岳阳)岳阳市某校举行运动会,从商场购买一定数量的笔袋和笔记本作为奖品.若每个笔袋的价格比每个笔记本的价格多3元,且用200元购买笔记本的数量与用350元购买笔袋的数量相同.设每个笔记本的价格为x元,则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200350
3
x x
=
-
B.
200350
3
x x
=
+
C.200350
3
x x
=
+
D.
200350
3
x x
=
-
跟踪训练
(2015•乌鲁木齐)九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km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min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km/h,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10101
23
x x
=-B.
1010
20
2
x x
=-
C.10101
23
x x
=+D.
1010
20
2
x x
=+
考点四:分式方程的应用
例5 (2015•扬州)扬州建城2500年之际,为了继续美化城市,计划在路旁栽树1200棵,由于志愿者的参加,实际每天栽树的棵数比原计划多20%,结果提前2天完成,求原计划每天栽树多少棵?
跟踪训练
(2015•安顺)“母亲节”前夕,某商店根据市场调查,用3000元购进第一批盒装花,上市后很快售完,接着又用50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盒装花.已知第二批所购花的盒数是第一批所购花盒数的2倍,且每盒花的进价比第一批的进价少5元.求第一批盒装花每盒的进价是多少元?
【备考真题过关】
一、选择题
A.2+(x+2)=3(x-1)B.2-x+2=3(x-1)
C.2-(x+2)=3(1-x)D.2-(x+2)=3(x-1)
A.1或-1 B.-1 C.0 D.1
A.x=2 B.x=6 C.x=-6 D.无解
值范围是()
A.m>-1 B.m≥1 C.m>-1且m≠1 D.m≥-1且m≠1
是()
A.m=-1 B.m=0 C.m=3 D.m=0或m=3
6.(2015•遂宁)遂宁市某生态示范园,计划种植一批核桃,原计划总产量达36万千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现决定改良核桃品种,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是原计划的1.5倍,总产量比原计划增加了9万千克,种植亩数减少了20亩,则原计划和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各多少万千克?设原计划每亩平均产量x万千克,则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为1.5x万千克,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A.36369
20
1.5
x x
+
-=B.
3636
20
1.5
x x
-=
C.36936
20
1.5x x
+
-=D.
36369
20
1.5
x x
+
+=
7.(2015•梧州)今年我市工业试验区投资50760万元开发了多个项目,今后还将投资106960万元开发多个新项目,每个新项目平均投资比今年每个项目平均投资多500万元,并且新增项目数量比今年多20个.假设今年每个项目平均投资是x万元,那么下列方程符合题意的是()
A.10696050760
20 500
x x
-=
+
B.50760106960
20
500
x x
-=
+
C.10696050760
500 20
x x
-=
+
D.50760106960
500
20
x x
-=
+
8.(2015•南宁)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我们规定符号Max{a,b}
A.1.2.11.1-1
二、填空题
m= .
12.(2015•通辽)某市为处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条长为5000m的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20m,结果提前15天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 m,则可得方程.
13.(2015•锦州)制作某种机器零件,小明做220个零件与小芳做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小明每小时比小芳多做20个零件.设小芳每小
三、解答题
18.(2015•贵阳)某校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决定购买一批相关的书籍.据了解,经典著作的单价比传说故事的单价多8元,
用12000元购买经典著作与用8000元购买传说故事的本数相同,这两类书籍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9.(2015•烟台)2014年12月28日“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正式开通,从烟台到北京的高铁里程比普快里程缩短了81千米,运行时间减少了9小时,已知烟台到北京的普快列车里程约为1026千米,高铁平均时速为普快平均时速的2.5倍.
(1)求高铁列车的平均时速;
(2)某日王老师要去距离烟台大约630千米的某市参加14:00召开的会议,如果他买到当日8:40从烟台至城市的高铁票,而且从该市火车站到会议地点最多需要1.5小时,试问在高铁列车准点到达的情况下他能在开会之前到达吗?
20.(2015•成都)某商家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畅销市场,就用132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家又用288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
(1)该商家购进的第一批衬衫是多少件?
(2)若两批衬衫按相同的标价销售,最后剩下50件按八折优惠卖出,如果两批衬衫全部售完后利润不低于25%(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每件衬衫的标价至少是多少元?
精品资料
21、(2004•济南)学生王平的父亲因病住院后,王平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准备把父母给的1200元生活费多用1个月,这样原来每月的生活费需减少100元,请你计算减少后他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元?
22.全家周末一起去南部山区参加采摘节,他们采摘了油桃和樱桃两种水果,其中油桃比樱桃多摘了5斤. 若采摘油桃和樱桃分别用了80元钱,且樱桃每斤价格是油桃每斤价格的2倍,问油桃和樱桃每斤各是多少元?
23.(8分)(2015•济南)济南与北京两地相距480km,乘坐高铁列车比乘坐普通快车能提前4h到达,已知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普通快车的3倍,求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