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贝多芬传_课件

贝多芬传_课件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 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 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 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 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 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 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 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 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 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 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 始的力可以相比。 始的力可以相比。 ——傅雷 ——傅雷
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 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译者序 傅雷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 炼的超脱是轻佻的, 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 中庸,苟且,小智小慧, 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 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 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 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我不敢把这样 的启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移译了本书。 的启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移译了本书。 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 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 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 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都更需要坚 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 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现 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 在,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而 忘记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 忘记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贝 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 。--由 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由 于这个动机,我重译了本书。 于这个动机,我重译了本书。
《名人传》中,罗曼·罗兰把 名人传》 罗曼 罗兰把 名人们丑陋的相貌,多病的身体, 名人们丑陋的相貌,多病的身体, 与家庭关系紧张, 与家庭关系紧张,与同事不和等 缺陷和不足都写出来。 缺陷和不足都写出来。同学们你 们觉得这样写好吗? 们觉得这样写好吗?

贝多芬传课件PPT

贝多芬传课件PPT

03
贝多芬的其他器乐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贝多芬个人创 作风格的重要体现,也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04
贝多芬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
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贝多芬的作品中蕴含的强烈个人情感 和表达,为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提 供了灵感和方向。
推动音乐创新
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大胆尝试,如 拓宽和弦运用、丰富旋律变化等,激 发了后辈音乐家的创新精神。
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评价
古典与浪漫的桥梁
贝多芬被视为古典音乐与浪漫音 乐过渡期的关键人物,他的作品 既保留了古典主义的精髓,又展 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音乐史上的巨匠
在多数音乐史书籍中,贝多芬都 被列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 一,其作品被广泛传颂和演绎。
个人品质与人格魅力
坚韧不拔的毅力
贝多芬在面对耳聋的困境时,依然坚持创作,展现出顽强的 毅力和对音乐的执着。
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在结构、旋律和和声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它们不仅展现了贝多芬卓越 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风格和技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它们不仅展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钢琴技巧,也展现了 他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例如,《月光奏鸣曲》、 《悲怆奏鸣曲》等作品,都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 经典之作。
其他器乐作品
01
除了交响乐和钢琴奏鸣曲之外,贝多芬还创作了许多其他器乐作品,如弦乐四 重奏、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奏鸣曲等。这些作品在音乐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 位,并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例如,《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其优美的旋律 和精湛的技巧而著称。此外,《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也是贝多芬的一部重要 作品,它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表现力而备受赞誉。

贝多芬传公开课ppt课件

贝多芬传公开课ppt课件

8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1、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 71页
“可怜的人”应指像贝多芬那样遭 遇很多坎坷和不幸的人,而贝多芬并 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扼住命运的咽 喉,创作了丰富的、充满欢乐的音乐 作品,他要使那些和自己有着同样命 运的人从中感受到欢乐,获得精神的 力量和勇气,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G 这体现了贝多芬的责任感。
贝 扼 多 住 芬 命 运 的 罗 曼 咽 罗 喉

1
·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就创造 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 唱。
—— 泰戈尔
本文作为一篇他传,请赏析它的写 作特点。
2
答案
• • • • • • • 选材的典型性,真实性 按时间顺序忠实记录了传主的生平事迹 过渡照应 对比照应 详略得当 引用传主的原话和引用他人的评价 叙议结合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正面描写里的肖像、语言、 动作、神态;环境对人物的烘托,其他人的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9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贝多芬渴望幸福;不肯相信他无可救药的灾 难;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73
表现了他对幸福的强烈追求愿望是 他战胜灾难的信心和良药,揭示了贝多 芬战胜疾病、克服困难、追求爱情是他 不断创作出伟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 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4
结合某一事例,如失恋、失聪, 分析贝多芬是如何应对这些苦难 的?( 从文本中寻找关键词、关键 句 )
5
他都创作了哪些音乐呢?
• 《月光曲》《第五交响乐》《命运交 响曲》 《七重奏》《第一交响曲》 《第二交响乐》《英雄交响乐》 《第 四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 《第七交 响曲》 《第八交响乐》 《第九交响曲 “合唱”》(强调:包括《欢乐颂》)

第四课 贝多芬 课件(共55张PPT)

第四课 贝多芬  课件(共55张PPT)
1802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 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 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 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 遭遇与不幸。
【藏着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着无穷的感情,细腻、 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 意念放在曲子中。
1809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王子公孙纷纷 逃难,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在战火弥漫的日 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 “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
【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
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 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 的成就,功垂百世。
1812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 “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非 常轰动。
贝多芬从1804年到1814年之间,肉体蒙 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11年的岁月里,他的 创作丰富,历史价值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 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
苦难造就了贝多芬的坚强,爱情的失败 使他更为孤僻与沉郁,他的身世更加带有悲 剧色彩,但是这些苦难都在他强大的意志之 下转化为对音乐的激情与热爱,创作的灵感 与材料,这些都在他同时期的作品里体现出 来。
1803年的《第二交响乐》反映着他年少 气盛的情爱,这显然是他的意志占了强大的 优势,战胜了病痛,战胜了忧伤,战胜了孤 独与寂寞,在作品中不再有忧伤的情绪,全 是充满希望充满激情的生命的乐章,歌颂了 生命的高尚与希望,欢乐与幸福。
课文讲解
贝多芬的一生—— 苦难与希望的结合,悲剧与坚持的斗争。
学习本文要清楚理解到贝多芬的高尚精神 与面对苦难时的强烈意志。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问题,以此来理解本文作 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贝多芬传》PPT课件精选PPT教学课件

《贝多芬传》PPT课件精选PPT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 平台。 喜欢把 日子中 的点点 滴如同 一次旅 行,一 次不清 楚哪里 是终点 的旅行 。在人 生的旅 程中, 有些人 走的很 从容, 一边走 一边欣 赏着沿 途的风 景,春 天踏青 ,感受 万物复 苏时生 命的萌 动;夏 日赏荷 ,嗅闻 花儿的 芳香, 聆听悠 扬的蝉 鸣;秋 时听风 ,欣赏 落叶在 秋风中 忘情的 舞动; 冬日品 雪,品 味银装 素裹的 晶莹, 让自己 的人生 如四季 绚烂, 多姿多 彩。有 些人却 是步履 匆匆, 他们只 顾埋头 盯着脚 下的道 路,拼 命的赶 完余下 的旅程 ,一路 上,只 顾疲于 奔跑, 疲于生 存,疲 于生, 看不见 路边花 儿的美 丽,也 注意不 到蔚蓝 天空中 白云的 漂浮, 一心只 忙于到 达目的 地,一 程又一 程的奔 跑,将 自己置 于永不 停歇的 劳碌之 中,错 过了欣 赏身边 许多美 丽的风 景。
3.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本文对贝多芬形象的塑造,运用了侧面烘托
的手法。例如,朋友的信中对贝多芬的高度评价、 维也纳演奏会上群众的表现等都属于侧面烘托。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 的过程和他艰难的生活经历,表现了贝多芬非凡的 音乐才华和崇高的品德,赞美了贝多芬为歌颂欢乐 而毕生执著追求、献身艺术的崇高品质。
曲》;高度评价了贝多芬在德国所享有的声威—— 艺术方面和道德方面;希望贝多芬不要离开祖国, 期待贝多芬能够用艺术扭转风气,建立起真与美的 新时代。
4.概括第六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这一段的作用。 写贝多芬想移居伦敦,到那边去演奏《第九交
响曲》,朋友劝说贝多芬留在维也纳的事情。交代 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突出了贝多芬的艰难处境;借 朋友的信赞扬了贝多芬在艺术和道德方面的声威及 其对德国甚至对全世界的巨大影响力。

九年级语文贝多芬传(PPT)5-4

九年级语文贝多芬传(PPT)5-4
〉 序》,作者另有《米开朗琪罗传》《托尔 斯泰传》与《贝多芬传》同列在“名人传” 这总标题里。所以本文是总序,不可能只 是单独写贝多芬。
作家与作品
•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等。1915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1944年年底寂 寞地辞世,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半个多世 纪了。幸运的是,在他告别人世之前看到 了巴黎的解放。
蛮横,不通情理。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即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不可收拾】?原指事物无法归类整顿,后借指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不可思议】ī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香港保险 https:// 香港保险 ;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不可向迩】不能接近:烈火 燎原,~。 【不可一世】ī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不可知论】ī名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 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不可终日】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惶惶~。 【不克】 〈书〉动不能(多指能力薄弱,不能做到):~自拔|~分身。 【不快】形①(心情)不愉快:怏快~。②(身体)不舒服:几天来身子~。 【不愧】副当 之无愧;当得起(多跟“为”或“是”连用):郑成功~为一位民族英雄。 【不赖】〈方〉形不坏;好:字写得~|今年的庄稼可真~。 【不郎不秀】比喻 不成材或没出息(元明时代官僚、贵族的子弟称“秀”,平民的子弟称“郎”)。 【不劳而获】自己不劳动而取得别人劳动的成果。 【不力】形不尽力;不 得力:办事~|打击~。 【不利】形没有好处;不顺利:扭转~的局面|地形有利于我而~于敌。 【不良】形不好:~现象|消化~|存心~。 【不良贷 款】指银行不能按期收回的贷款。 【不了】动没完(多用于动词加“个”之后):忙个~|大雨下个~。 【不了了之】ī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 去管它,就算完事。 【不料】连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常用“却、竟、还、倒”等呼应:今天本想出门,~竟下起雨来。 【不吝】动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是否有当,尚希~赐教。 【不露声色】不动声色。 【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 或不规范: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死抠原文字句,就会弄出一些~的句子来,叫人看不懂。 【不论】①连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

语文选修《贝多芬传》课件

语文选修《贝多芬传》课件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1792 年 11 月,正当战事__蔓__延_ (蔓延/曼延/漫延) 到波恩时,贝多芬离开了故乡,住到德意志的首都维也 纳去。 ②前面是一条___曼__延__ (蔓延/曼延/漫延)曲折的羊 肠小道。 ③灼热的阳光下,无边的沙漠一直__漫__延___ (蔓延/ 曼延/漫延)到遥远的天边。
同 时 发 表 了 他 的 长 篇 小 说 杰 作 《 约 翰 ·克 里 斯 朵 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 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 年,为了表彰“他 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 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 文学奖。他是 20 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 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 识分子形象。
形__容___神__态__失__常__,__不__能__自__制__。__亦__指__为__某__人_____ _某__事__所__倾__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慷慨陈词: _情__绪__激__动__,__充__满__正__气__;__陈__:__陈__述__;__词__:__言__词__。__指__ _意__气__激__昂__地__陈__述__自__己__的__见__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麻木不仁: _不__仁__:__没__有__感__觉__。__肢__体__麻__痹__,__失__去__知__觉__。__比__喻____ 对__外__界__事__物__反__应__迟__钝__或___漠__不__关__心__。__________________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 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苦难 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 曲”。

《贝多芬传》课件

《贝多芬传》课件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 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第十一页,共21页。
拓展延伸
你觉得贝多芬哪一方面是最值得你学习? 贝多芬对你今后的做人有哪些收益?
第十二页,共21页。
总结贝多芬的精神品质和追求:
第二页,共21页。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 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他的
童年沉闷忧郁,这使他很早就向书本
寻求乐趣。 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 范学校。毕业后,去法国考古学校当 了两年研究生,是罗马法国文学院的
杰出才子。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
位。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
学院讲授美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
第十八页,共21页。
第十九页,共21页。
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 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类型:钢琴奏鸣曲(如《月 光》《黎明》《热情》等)、提 琴与钢琴奏鸣曲、四重奏、协奏 曲、交响乐、宗教音乐。其中以 交响乐最为重要。
维也纳
贝多芬故居
第二十页,共21页。
谢谢大家
2023/6/6
生产计划部
第三页,共21页。
在20世纪头一个10年连续写了三部“英雄”传记: 1903年的《贝多芬传》,1906年的《米开朗琪罗传》, 1911年《托尔斯泰传》。1903—1913年,完成了
使他名垂史册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1
3年,法兰西学院颁予他最高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 尔文学奖。
第四页,共21页。
《贝多芬传》课件
06.06.202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2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传(节选)
罗曼·罗兰
新课导入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 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820年两耳失聪,贝多芬仍然继续他的音 乐创作。他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其主要 作品反映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 表现人类的英雄气概。他创作的九部交响曲中,以第 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 《合唱》最为著名。
2. “他一生要歌唱欢乐,把这歌唱作为他某一大作品 的结局。颂歌的形式,以及放在哪一部作品里这些问 题,他踌躇了一生。”句中两个“一生”有什么作用?
前者表明贝多芬对自己讴歌欢乐的音乐目标矢志 不渝。后者写贝多芬对颂歌的形式等问题不断地推敲 琢磨,表现出他对音乐的不断探索。
3.第六段中的信主要写了什么? 赞美贝多芬完成一部新的圣乐——《D调弥撒
重点字注音
讴歌(ōu) 踌躇(chóuchú) 阕(què)
延宕(dàng) 忧患(huàn)
包裹(guǒ)
抚慰(wèi) 庸俗(yōng)
一刹那(chà)
颓丧(tuí) 深邃(suì)
干涉(shè)
骚动(sāo) 蒙蒙眬眬(lóng) 窘迫(jiǒng)
愚昧(mèi) 牺牲(xīshēng) 慷慨(kǎi)
历了和平柔美—坚强刚毅—激情澎湃的感情变化 过程。
2.学完本文,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贝多芬命运坎坷,历经磨难,生活在“悲苦的
深渊里”,但他战胜了个人的痛苦与悲惨的命运, 战胜了人类的平庸,在音乐的道路上执著追求,毕 生从事于讴歌欢乐。贝多芬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 伟大的人格,是一位德艺双馨的音乐天才。
曲》;高度评价了贝多芬在德国所享有的声威—— 艺术方面和道德方面;希望贝多芬不要离开祖国, 期待贝多芬能够用艺术扭转风气,建立起真与美的 新时代。
4.概括第六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这一段的作用。 写贝多芬想移居伦敦,到那边去演奏《第九交
响曲》,朋友劝说贝多芬留在维也纳的事情。交代 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突出了贝多芬的艰难处境;借 朋友的信赞扬了贝多芬在艺术和道德方面的声威及 其对德国甚至对全世界的巨大影响力。
课堂小练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讴歌(ōu) 踌躇(chóu) 刹那(shà) B.一阕(quē) 抚慰(wèi) 乐曲(yuè) C.延宕(dàng) 颓丧(tuí) 王冠(ɡuàn) D.窘迫(jiǒng) 干涉(shè) 都城(dū)
学习目标
1.了解贝多芬、罗曼·罗兰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侧面烘托的作用,学习本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相结合的写法,学会辨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3.感受贝多芬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才华,体会他为讴歌欢乐 而不懈追求的崇高品质。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学家、 社会活动家。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约翰·克利斯朵夫》、《母 与子》等。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贝多芬一生讴歌欢乐 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3~5段),介绍《第九交响曲》的艺 术创新及其对欢乐主题的表现,写出音乐给人的 感受。
第三部分(第6~8段),介绍贝多芬在维也纳演出 的原因及演出盛况,赞美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走进课文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悲苦”“欢乐”的含义? 它们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作用? “悲苦”指贝多芬物质生活与精神上的痛 苦; “欢乐”是贝多芬一生从事音乐创作所讴 歌的对象和追求的境界。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 了贝多芬用音乐与命运抗争的坚定理想与意志。
王》中,年老的国王李尔被两个忘恩负义的女儿 和她们的丈夫逼疯后,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冲 出女儿的宫廷,奔向原野和无情的风雨中。 【庸俗】 平庸鄙俗;不高尚。
【震撼】 震动;摇撼。 【新的圣乐】 指《D调弥撒曲》。 【深邃】 深沉。 【慷慨陈词】 指情绪激昂地陈述自己的意见。 【干涉】 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 【骚动】 秩序紊乱;动荡不安。 【窘迫】 非常穷困。
3.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本文对贝多芬形象的塑造,运用了侧面烘托
的手法。例如,朋友的信中对贝多芬的高度评价、 维也纳演奏会上群众的表现等都属于侧面烘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 的过程和他艰难的生活经历,表现了贝多芬非凡的 音乐才华和崇高的品德,赞美了贝多芬为歌颂欢乐 而毕生执著追求、献身艺术的崇高品质。
2.运用通感。 在描写《第九交响曲》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
手法。例如,“而它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 中时,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用触觉感受 写听觉感受,“活现出他在田野间奔驰,作着他 的乐曲,受着如醉如狂的激情鼓动,宛如大雷雨 中的李尔老王”用视觉感受写听觉感受,这些描 写使抽象的音乐具体可感。
写作特色
1.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 全文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
的过程和他艰难的生活经历,主要运用记叙的表 达方式,兼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例如,第7段描 写了演奏会的热烈场面,指出贝多芬的演奏会毫 不盈利,赞美贝多芬“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 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自己的痛苦”,取得 了艺术上的成功。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的有 机结合,使文章具体、丰富而深刻。
重点词语解释
【讴歌】 歌颂。讴,歌唱。 【阕】 量词。乐曲一首为一阕。 【毅然决然】 形容十分坚决果断。 【延宕】 拖延。 【忧患】 困苦患难。 【出其不意】 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神明】 神圣,高超。 【浩浩荡荡】 原形容水势广阔浩大。后用来形容人
群、事物等声势壮、规模大。 【大雷雨中的李尔老王】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
5.文中为什么要交代贝多芬窘迫的生活状况? 通过交代贝多芬在演出成功后窘迫的生活状况,
突出了他对音乐的追求超越了贫困和个人的痛苦, 他把自己无私地献给了音乐。
6.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贝多芬伟大的人格,深化文章主题。
疑难突破
1.根据本文,谈谈《第九交响曲》的特点。 讴歌欢乐的主题,在交响曲内引进合唱,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