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分析及其对钻深的影响_王秀亭

合集下载

钻具摩阻与扭矩(仅供参考)

钻具摩阻与扭矩(仅供参考)

1、管柱的摩阻和扭矩钻大位移井时,由于井斜角和水平位移的增加而扭矩和摩阻增大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它可以限制位移的增加。

管柱的摩阻和扭矩是指钻进时钻柱的摩阻和扭矩,下套管时套管的摩阻和扭矩。

(1) 钻柱扭矩和摩阻力的计算为简化计算,作如下假设:* 在垂直井段,钻柱和井壁无接触;* 钻柱与钻井液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在斜井段,钻柱与井壁的接触点连续,且不发生失稳弯曲。

计算时,将钻柱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从钻柱底部的已知力开始逐步向上计算。

若要知道钻柱上某点的扭矩或摩阻力,只要把这点以下各单元的扭矩和摩阻力分别叠加,再分别加上钻柱底部的已知力。

钻柱扭矩的计算在弯曲的井段中,取一钻柱单元,如图2—1。

该单元的扭矩增量为F r R M =∆ (2—1)式中 △M — 钻柱单元的扭矩增量,N·mR — 钻柱的半径,m ;Fr — 钻柱单元与井壁间的周向摩擦力,N 。

该单元上端的扭矩为式中 M j — 从钻头算起,第j 个单元的上端的扭矩,N·m ;Mo — 钻头扭矩(起下钻时为零),N•m ,△ M I — 第I 段的扭矩增量,N.m 。

钻柱摩阻力的计算(转盘钻)转盘钻进时,钻柱既有旋转运动,又有沿井眼轴向运动,因此,钻柱表面某点的运动轨迹实为螺线运动。

在斜井段中取一钻柱单元,如图2-2。

图2中,V 为钻柱表面C 点的运动速度V t ,V r 分别为V 沿钻柱轴向和周向的速度分量;F 为C 点处钻柱 所受井壁的摩擦力,其方向与V 相反;Ft ,Fr 分别为F 沿钻柱轴向和周向的摩擦力的分量,即钻柱的轴向摩擦力和周向摩擦力。

由图2-2 V V F V F r t s t t 22/+= (2-3) V V F V F r t s r r 22/+= (2-4)F s = f N (2-5)式中 F S — 钻柱单元的静摩擦力,N ;f — 摩擦系数;N — 钻柱单元对井壁的挤压力,N 。

[])sin ()22sin (θθθφW T T N +∆+∆= (2-6)式中 T — 钻柱单元底部的轴向力,N ;W —钻柱单元在钻井液中的重量,N ;θ, △θ,Δφ—钻柱单元的井斜角,井斜角增量。

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分析

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分析
学模 型以及与之 配套的程序 。 ( 1 ) 起下 钻工况 在 这一施 工状 况下 , 钻柱 一般 向轴 向方 向上运 动 , 因而 钻
矩 的计 算 方法 , 为大 位移 井 技术 在现 场 的 合理 实施 提供 了理
论 基础 。
参 考文 献
[ 1 ] 闰铁 , 张凤 民, 刘 维 凯, 邹 野, 毕雪亮. 大位 移井钻 井极
6 00
良好 的控 制 , 是 大位 移 井施 工成 功 与 否的 关键技 术 与难 点 问
题。 因此 , 对 磨阻扭矩进 行预测 , 在大位移 井的设计 以及施 工过 程 当中 , 都 有着 特别 重要 的意义 , 并 以及 引起 了相关技 术人 员
= C O S 0 6= s i n0
3 结论
本文 通过 一 种软 模 型 , 建立 了大位 移 井磨 阻扭 矩 的计 算
降低钻 柱摩 阻扭 矩 。 本井主要研 究如何对 轨道进行优 化设计 以
进而 通过推 导得 到 了两 种 工况条件 下 , 大 位移井 磨 阻扭 减小磨 阻扭矩 , 采用 的方法主要 为运用钻 柱摩阻扭矩 的相关数 模 型 ,
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分析
李海 东 ( 长城 钻探 工程 公司 钻井技 术服 务 公司 , 辽宁 盘 锦 1 2 4 0 1 0 )
摘要 : 大位移 水平 井钻井 工艺及 其相 关的各项技 术 , 在全 球范 围 内的石 油勘探 开发领 域里 , 都 具有较 为广泛 的的使 用前 景。 但 在 其具 体 实施 时, 因为会 受到 目标地 区环境 等的制约 , 往往会造 成钻井 的效果远远 未能达到计 划的预期 。 针对这一 问题 , 本文首先 建 立 了大位移 井磨 阻扭矩 的计算模型 , 进 而通 过推导得 到 了各个 工况条件 下, 磨 阻扭 矩的计算 方法 , 从计 算磨 阻扭 矩这一 问题 出发 ,

大位移井摩阻_扭矩预测计算新模型1

大位移井摩阻_扭矩预测计算新模型1

文章编号:1000-7393(2006)06-0001-03大位移井摩阻/扭矩预测计算新模型*宋执武1高德利1马健2(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2.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陕西延安716000)摘要:井下摩阻/扭矩预测是大位移井钻井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常用的预测模型大都忽略了井眼的间隙,因此无法判断钻杆接头和本体与井壁的接触情况。

通过假设井壁对钻柱的支承点按一定的间隔分布,将钻柱在支承点处断开,相邻两断点间的钻柱作为一跨,根据加权余量法在每一跨内计算出钻柱的转角与弯矩的关系;根据相邻两跨在断开点处的转角相同,求出弯矩的迭代方程;再由已知的边界条件计算出各点的弯矩;进而计算出各支承点处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这一方向逐渐调整钻柱在井眼中的位置;推导出一套新的没有忽略井眼间隙的摩阻与扭矩计算公式。

新模型能够计算出钻柱与井壁的接触情况,为合理的确定减扭接头或钻杆保护器等工具在钻柱上的安放位置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加权余量法中图分类号:TE22文献标识码:A大位移井具有长水平位移、大井斜角以及长裸眼稳斜段的特点。

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的摩阻/扭矩的预测和控制是成功实施大位移井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摩阻扭矩分析是大位移井轨道优化设计的基础,是选择合理的钻井和下套管工具的前提。

在实钻速,通过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可以了解井下的情况。

所以建立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合理的摩阻扭矩计算模型是很有意义的。

国内外有多篇文献对摩阻/扭矩计算模型进行过研究[1-12],但这些模型大都忽略了井眼的间隙,即假设钻柱与井壁处处接触,因此无法判断钻杆的接头和本体与井壁的真实接触情况。

笔者根据加权余量法和三弯矩方程法的思想,推导出一套新的摩阻与扭矩计算公式,该套公式没有忽略井眼的间隙。

在分析中采用如下基本假设:(1)井壁对管柱呈刚性支承;(2)管柱与井壁的摩擦为滑动摩擦;(3)忽略管柱的动力效应。

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分析及其对钻深的影响_王秀亭

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分析及其对钻深的影响_王秀亭



响, 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 1988 年, 何华 山以大 变形为基础, 并考虑了钻柱刚度的影响 , 提出了改 进的拉力、扭矩模型。 1992 年, 杨姝提出 的修正 模型综合考虑了井眼轨道和井眼状态, 特别考虑了 钻柱的运动状态、钻井液粘滞力和结构力的影响。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 Cheng Y an 博士开发了圆管的 弯曲模型 , 该模型考虑了三维实际井眼 , 以及钻柱 的刚性影响。国外的摩阻、扭矩模型大都采用了管 柱变形曲线与井眼曲线一致的假设, 基本上能够满 足工程技术的需要。 国内 对 摩阻、扭 矩 的 研 究始 于 八五 七五 和
[ 9]
1 位移为 3 000 m 大位移井钻井和下套管过程 中的摩阻分析 利用摩阻分析软件对位移为 3 000 m 大位移井 采用水基钻井液在钻井和下套管过程中的滑动钩载、 扭矩进行了分析, 计算结果如表 2 、表 3所示。
表 2 位 移为 3 000 m 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的摩阻分析
井眼直径 311 mm 垂深 / m 井深 / m 1 000 2 659 1 500 2 821 井眼直径 216 mm
滑动 滑动 旋转钻井 旋转钻井 井深 / 钩载 / 钩载 / 扭矩 / 钩载 / 钩载 / 扭矩 / m kN ( kN m ) kN ( kN m ) kN kN 232 364 515 583 20 9 3 459 20 8 3 621 87 230 540 582 31 2 30 1
注 : 垂深为 1 500 m 时 , 用 127 mm 钻杆和 127 mm 加重钻杆 组成倒装组合; 垂深为 1 000 m 时 , 须使用钻铤才 能保证滑动钻井 时的加压 , 大斜度段必须用 139 7 mm 钻杆才能避免屈曲失稳。

大斜度井段钻井扭矩分析及控制策略

大斜度井段钻井扭矩分析及控制策略

大斜度井段钻井扭矩分析及控制策略摘要:近年来,在国际上摩阻/扭矩问题的研究仍然受到重视。

影响摩阻/扭矩的因素按可预测的准确程度可以分为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

目前,可以定量计算的因素为重力、摩阻系数、测斜数据和钻柱变形;而只能定性分析的因素为岩屑床厚度、井眼缩径与坍塌、棵眼井璧岩石的力学性质、泥饼厚度和压差等。

本文系统地阐述影响摩阻/扭矩的因素、预测方法和可采用的控制技术措施。

最后,给出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关键词:大斜度井;摩阻/扭矩;定量因素;定性因素;控制措施大斜度井是最大井斜角超过55°的定向井,其长稳斜井段的安全高效钻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较准确地掌握该井段钻井作业的摩阻/扭矩规律是安全高效钻进的重要前提之--,例如,能较好地解释加不上钻压(俗称托压)的原因;钻井摩阻/扭矩对断钻具事故的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摩阻是斜井中钻柱轴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实际状态和理想状态(即零摩阻状态)的轴向力,它们之差即为摩阻。

扭矩是使下部钻柱转动而需要施加的力矩,钻柱上任--点离钻头越远,则承受的扭矩越大。

因此,摩阻/扭矩要通过计算钻柱轴向力得到。

1摩阻/扭矩的影响因素分析1.1重力与摩阻系数在正常条件下,钻柱承受的重力与摩阻是产生其轴向力/扭矩的内因。

为了建立计算三维井眼中钻柱轴向力的通用模型,首先考虑两井眼轨迹测点之间的一个钻柱单元,建立轴向力和与其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式。

在推导过程中,假设:①钻柱单元的曲率为常数;②钻柱轴线和井眼轴线重合,此假设隐含钻柱单元的曲率和井眼曲率相同;③两测点之间的井眼轨迹位于一个空间平面内;④钻柱的弯曲变形仍在弹性范围之内。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经过推导与合理简化,可得:(1)式中,为钻柱单元上端的轴向力,N;。

为钻柱单元下端的轴向力,N;。

为单位长度钻柱在钻井液中的重量,N/m;为平均井斜角,rad;。

为轴向的摩擦系数或摩阻系数,无量纲;为由钻具.重量轴向力、井眼弯曲、钻柱弯曲和屈曲等产生的正压力,N/m;为钻柱单元的长度,m。

垦东405-平1大位移井摩阻扭矩预测及分析研究

垦东405-平1大位移井摩阻扭矩预测及分析研究

套管 ×29 7 0 9 . 0m。实 际井 身 结 构 和套 管 层 序 为 :
导管 , 1 . 9 4 4mm 钻 头 ×2 . 0m,7 2 0mm 导管 3 8 6 .
×2 . 2 m ; 开 , 6 . 3 5 一 6 0 4 mm 钻 头 × 3 O 7 , 6.0 m + o . s 8 0mm 套 管 × 3 8 7 ; 开 , 4 . 5 . 0m 二 3 6 1mm 钻
了各 种 摩 阻扭 矩 计 算 模 型 的 优 缺 点 , 选择 了计 算 方 法 可 靠 、 合 于现 场 应 用 的软 模 型 , 考 虑 到 大 刚 度 管 柱 在 高 曲 适 但 率 井 眼 中的 摩 阻扭 矩 计 算 误 差 较 大 , 引入 了附 加 刚 性 力 的概 念 对 其 进 行 了修 正 , 过 管 柱 力 学 平 衡 方 程 建 立 了摩 通
算 , 算 方 法 复 杂 , 算 稳 定 性 也 不 够 好 , 要 专 业 计 计 需
钻头 ×18 5 3 2 3 1mm 套管 ×18 2 3 1 . 8m, 7 . 1 . 8m;
三 开 , 2 1 3 mm 钻 头 × 2 9 . 0 m , 7 . } 4 . 9 7 3 1 7 8 mm
为 : 管 , 1 . 导 9 4 4 mm 钻 头 × 2 . 0 m, 6 . O 0 7 2 0mm 导 管 × 2 . 0 m; 开 , 6 . 00 一 6 0 4 mm 钻 头 × 3 3 3 6. 8 m,s 8 0mm 套 管 × 3 2 3 ; 开 , 4 . + o . 6 . 8m 二 3 6 1mm
垦 东 4 5 平 1 是 胜 利 油 田一 口 比 较 典 型 的 海 0一 井 油 陆 采 井 ,设 计 井 深 2 9 . 0 , 钻 井 深 9 7 3 m 完 28 8 8 , 计 水 平 位 移 2 1 4 2 , 钻 水 平 8 . 6m 设 8 . 0m 实

大位移井管柱摩阻扭矩分析概述资料重点

大位移井管柱摩阻扭矩分析概述资料重点

T1
T2
sin
2
n3qLs
Fnp
Lsq m m3qLs
Fn Fn2dp Fn2p Ls
a为平均井斜角
为摩阻系数
Fndp为法线方向的正压力 Fnp为副法线方向的正压力
Fn为单位长度总正压力
FE为和管柱弯曲变形有关的正压力
n3为法向量的第三转钻进时的摩阻系数
管径 mm 158.8 127.0 127.0 127.0 127.0
接头直径 mm
158.8 165.1 165.1 165.1 165.1
线密度 kg/m 134.7 73.5 29.0 73.5 29.0
壁厚 mm 50.8 25.4 9.19 25.4 9.19
段长 m 30 70 630 180
20
XJ24-3-A22大位移井:大钩载荷计算值与实测数 据的对比(R1 WT1 Out;摩阻系数取0.29)
21
XJ24-3-A22大位移井:钻215.9 mm井眼的转盘扭 矩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摩阻系数取0.20)
22
XJ24-3-A22井不同方法下套管时大钩载荷与测深的关系 (阻系数取0.50)
• 钻后的摩阻和扭矩分析是优选下套管作业方案 的依据。
• 对比预测的扭矩/摩阻和实测的扭矩/摩阻,可 以监测井筒清洗程度。
3
4
直角坐标系和曲线坐标系
5
二维井眼中管柱轴向载荷的解析解
Ti1 Ti Asin i B cos i ei1i Asin i1 B cos i1
6
三维井眼中的管柱单元
t
Vt
Vm2 Vt2
a
Vm
Vm2 Vt2
Vt
2n

基于井眼清洁效果的大位移井钻井参数与钻井液性能优化方法研究与实践

基于井眼清洁效果的大位移井钻井参数与钻井液性能优化方法研究与实践

基于井眼清洁效果的大位移井钻井参数与钻井液性能优化方法
研究与实践
李根;王磊;李乾;杨雪峰
【期刊名称】《海洋石油》
【年(卷),期】2024(44)2
【摘要】针对东海油气田大位移井在钻井过程中易形成岩屑床,井眼清洁困难,导致摩阻扭矩大甚至频繁出现憋泵憋扭矩等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井眼清洁效果的钻井参数设计和钻井液性能优化方法。

首先,分析大位移井井眼清洁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VIRTUALMUD软件对影响大位移井井眼清洁性能的钻井液排量、机械钻速等工程参数和钻井液6转3转读数等钻井液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然后,通过优选合适的基础油、乳化剂和重晶石等方法对现场使用的油基钻井液进行性能改进。

在大位移井A井应用优化后的钻井参数及钻井液体系,井眼清洁效果好,钻井液携岩效率高,在作业过程中未发生憋钻卡钻等复杂情况,起下钻顺利。

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钻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94-99)
【作者】李根;王磊;李乾;杨雪峰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54
【相关文献】
1.大位移井井眼清洁技术研究与实践——以胜利油田庄129-1HF井为例
2.长北大井眼大斜度井段钻井液体系改进与实践
3.疏松地层大位移井钻井液性能优化技术研究
4.浅层大位移井井眼清洁效果评价及优化方法
5.考虑井眼清洁条件下的小井眼钻井液性能优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 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 1988 年, 何华 山以大 变形为基础, 并考虑了钻柱刚度的影响 , 提出了改 进的拉力、扭矩模型。 1992 年, 杨姝提出 的修正 模型综合考虑了井眼轨道和井眼状态, 特别考虑了 钻柱的运动状态、钻井液粘滞力和结构力的影响。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 Cheng Y an 博士开发了圆管的 弯曲模型 , 该模型考虑了三维实际井眼 , 以及钻柱 的刚性影响。国外的摩阻、扭矩模型大都采用了管 柱变形曲线与井眼曲线一致的假设, 基本上能够满 足工程技术的需要。 国内 对 摩阻、扭 矩 的 研 究始 于 八五 七五 和
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的预测与分析
笔者对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的预测和分析做了 如下一些工作。 ( 1) 进行了摩阻和扭矩预测理论研究, 包括三 维刚杆模型和三维软索模型。摩阻、扭矩预测模型 考虑的因素包括 : 钻具受力、屈曲、井内钻井液柱 压力与地层压力差、减摩工具等。模型的创新点在 于考虑了岩屑床对摩阻和扭矩的影响 , 并把机械和 摩擦分别考虑, 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把二者混为 一谈。地面总扭矩由钻柱摩擦扭矩、钻头扭矩、机 械扭矩和动态扭矩组成。摩擦扭矩是由钻柱和套管 或裸眼之间的接触力产生的, 接触力的大小取决于 钻柱拉力和压力、狗腿度、钻杆和井眼尺寸、钻柱 自重及井斜角。因此 , 剖面优化和扭曲程度控制 , 是尽量减少接触力的重要措施。润滑性是控制摩擦 的一个主要因素 , 而它本身则很大程度上由钻井液 和地层类型控制。用预测钻头扭矩的方法能够确定 使用不同钻头类型的影响 , 动态扭矩也能对作业产 生巨大的影响, 因而应尽量减小。机械扭矩的来源 诸如岩屑床、裸眼台 肩和稳定器的 影响可能非常 大 , 也必须尽量减小。 ( 2) 应用摩擦学理论 , 研究了摩擦系数的非线 性问题 ,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摩擦副 , 如 钢对钢、钢对不同类型的岩石在不同介质中的摩擦 特性, 实验结果是摩擦系数的选取非常重要。结合 实验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 , 在不同井段采用较为合 理的分段摩擦系数。随井深增加, 影响摩阻的条件 在不断发生变化 , 因此不可能用同一个摩擦系数来 描述和计算全井的摩阻 , 必须随时根据施工情况 , 算出当时的摩擦系数 , 用于指导下一步施工。 ( 3) 研究了处于 水平井、斜直 井及弯曲井段 内的钻柱的屈曲变形规律 , 并推导了屈曲变形对摩 阻和扭矩影响的理论模型。大位移钻井中屈曲是一 个重要问题, 因为当 下入或滑动钻 柱和其它管柱 时 , 受到很大的压力 , 结果大位移井的许多作业都 可能导致屈曲。由于大位移井中屈曲不可避免 , 因 此扭矩和阻力预测必须考虑这些现象。 ( 4) 利用研 究的摩阻和扭矩 模型对 QK l7- 2 区块上 4 口大位移井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反演, 并对 理论预测和实测摩阻扭矩数据进行了对比。大量现 场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改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 秦皇岛 32- 6 油田上 2 口大 位移井 QHD32- 6 -
表 3 位移为 3 000 m 大位移井下 套管 ( 尾管 ) 的摩阻分析
垂深 / m 1 000 1 500 244 5 mm 套管 下深 / m 2 640 2 820 钩载 / kN 162 364 178 mm 套管 下深 / m 3 450 3 610 钩载 / kN 18 186 178mm 尾管 下深 / m 3 450 3 610 钩载 / kN 177 418
石 6 专题研究


械 2005 年 第 33 卷 第 12 期
N ERY
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分析及其对钻深的影响
王秀亭
摘要
1
*
汪海阁
2
陈祖锡
2
唐雪平
2
( 1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石油 工程学院
2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所 )
对不同垂深、 不同位移的大位移井在钻井和下套管过程中的摩阻和扭矩分析表明, 采
相对于一般的定向井和水平井, 大位移井的一 个显著特征就是它具有很大的摩阻和扭矩。摩阻和 扭矩的增大 , 给大位移井的钻井施工以及后继工作 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的摩阻、 扭矩预测和控制是成功钻成大位移井的关键和难点 所在。摩阻问题贯穿从设计到完井和井下作业的全 过程, 是大位移井钻井工程的核心问题。 大位移井具有水平位移大、井斜角大以及裸眼 稳斜段长等特点 , 在井斜角很高的情况下 , 钻柱躺 在下井壁, 增加了下行阻力, 甚至不能靠自重下到 井底, 存在一临界摩 擦系数, 超过 临界摩擦系数 后 , 钻柱在井内不能靠自身重力向下滑动 , 加上管 柱的屈曲阻力, 需要下推加压才能向下滑动。 影响摩阻和扭矩预测的因素很多 , 包括井眼条 件、套管程序、钻柱组合、钻井操作参数等。国内 外学者对特殊工艺井中的摩阻和扭矩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 并建 立了 相应 的 力学 模 型
表 4 位移为 4 000 m 大位移井钻井 中的摩阻分析 ( 油基钻井液 )
井眼直径 311 mm 垂深 / m 井眼直径 216 mm
入 244 5 mm 技术 套管; ③ 对于 216 mm 井 眼, 采用钻杆和加重钻杆的倒装钻具设计 , 垂深 1 000 m 情况, 178 mm 套管下入困难, 垂深 1 500 m 情 况下 , 178 mm 套管和尾管可正常下入; ④用水基 钻井液钻垂深为 1 500 m 位移为 4 000 m 的大位移 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但只能下入 178 mm 尾管, 且需用 139 7 mm 钻杆和 127 mm S 135 钻杆。 3 位移为 5 000 m 大位移井钻井和下套管过程 中的摩阻分析 利用摩阻分析软件对位移为 5 000 m 大位移井 采用油基钻井液在钻井和 下套管过程中的 滑动钩 载、扭矩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①用油基钻 井液采用尾管完井方式 , 钻位移为 5 000 m 大位移 井是可行 的; ②对于 311 mm 井眼, 由于 斜深已 达 4 000 m 左右 , 为 满足水 力参数的 条件, 需用 139 7 mm 钻杆; ③由于 216 mm 井眼的斜深已达 5 500 m 左右 , 因此在钻柱设计中需兼顾水力参数 和给钻头加压两个方面的因素优选钻柱组合 , 原则 是在水平段加 127 mm 钻杆 , 以降低摩阻 , 在其 上的井段加 139 7 mm 钻杆 , 同时满足水 力参数 和钻柱抗屈 曲的需要。对于垂 深为 1 000 m 的情 况, 在直井段以及小井斜井段, 还需加钻铤才能满 足钻头加压的需要。 4 位移为 6 000 m 大位移井钻井和下套管过程 中的摩阻分析 利用摩阻分析软件对位移为 6 000 m 的大位移 井采用油基钻井液在钻井和下套管过程中的滑动钩 载、扭矩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①垂深大于 1 500 m, 用油基钻井液采用尾管完井方式, 钻位 移为 6 000 m 大位移井是可行的 ; ②对于 311 mm 井眼 , 采用钻杆和加重钻杆的倒装钻具设计 , 下入 244 5 mm 技术套管要注意减阻; ③对于 216 mm 井眼 , 采用钻杆和加重钻杆的倒装钻具设计 , 垂深 为 1 000 m 米情况下 , 摩阻已成突出问题 , 体现在 244 5 mm 套管的下入和 216 mm 井眼水平段末的 滑动钻井 , 要用包括 139 7 mm 钻杆的倒装钻具, 且在直井和小井斜段加 165 mm 钻铤才能满足滑 动钻井的钻压需要; ④当量钻井液密度已经很大, 要防止井漏。 因此 , 对于 6 000 m 位移的大位移井 , 垂深为 1 500 m 时, 施工的难点在于控制好旋转钻井时的 扭矩, 如有可能, 在上部井段选高上扣极限扭矩的 127 mm 加重钻杆或大一个尺寸级别加重钻杆; 由 于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大幅度增加, 水平段钻井时 要密切注意防漏。对于垂深为 1 000 m 的井, 必须
摩阻和扭矩对大位 移井钻井深度的影响
为计算大位移井中的摩阻和扭矩, 必须首先选 定摩擦系数。根据国外有关文献中对大量大位移井 实钻资料 的统计 , 结合国 内海洋大位移 井的经 [ 10~ 12] 验 , 选择摩擦系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大位移井中的摩擦系 数
摩擦系数 钻井 下套管 下尾管 水基钻井液 套管内 0 35 0 40 0 30 裸眼 0 25 0 35 0 35 油基钻井液 套管内 0 20 0 30 0 20 裸眼 0 15 0 28 0 30
滑动 滑动 旋转钻井 旋转钻井 井深 / 钩载 / 钩载 / 扭矩 / 钩载 / 钩载 / 扭矩 / m kN ( kN m ) kN ( kN m ) kN kN 232 364 515 583 20 9 3 459 20 8 3 621 87 230 540 582 31 2 30 1
注 : 垂深为 1 500 m 时 , 用 127 mm 钻杆和 127 mm 加重钻杆 组成倒装组合; 垂深为 1 000 m 时 , 须使用钻铤才 能保证滑动钻井 时的加压 , 大斜度段必须用 139 7 mm 钻杆才能避免屈曲失稳。
。 1983 年 ,
Johansick 首先提出了 定向井中预测 钻柱拉力和扭 矩的柔性模型 , 为改进井眼轨道设计、钻柱设计、 现场事故诊 断和预测 提供了理 论依据。 L esage 在 Johansick 的基础上 , 分析起、下钻、旋转钻进 3个
*
基金项目 : 国家 863计划
海洋领域海底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用水基钻井液能够钻成位移小于 3 000 m 的大位移井 , 且可以下入 178 mm 套管; 位移大于 4 000 m、 且垂深在 1 000 m 左右的大位移井 , 需要使用油基钻井液 , 且只能下入 178 mm 尾管; 位移大 于 5 000 m 的大位移井 , 必须使用油基钻井液, 178 mm 套管下入有一定难度 , 且在垂深较小时, 需要使用部分 139 7 mm 钻杆和倒装钻具 。分析了不同垂深条件下的大位移井钻井极限 , 随着井 深增加 , 制约大位移井钻井极限的因素由滑动摩阻转为钻柱强度 。 关键词 大位移井 摩阻 扭矩 钻井极限 井深 过程 , 考虑了钻柱运动状态 对摩阻扭矩模 型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