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感悟点滴(精选7篇)

小学教学随笔感悟点滴(精选7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不管是哪个学科的老师,对于教育随笔都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教学随笔感悟点滴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教学随笔感悟点滴【篇1】指导学生的写作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一块心病,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许多老师都花了很多心血,但收效不甚理想。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不积跬步难以致千里,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都要求学生背诵并在写作时加以灵活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新课标指导下编排的许多课文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也很生动优美,描写细致入微,因而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能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练笔。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游玩,搞完一次大扫除,班上夺得某种荣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还可以写写自己当天的心情或对某种现象的感慨等等。
可能很多老师都要求过学生坚持写日记,可是能坚持每日批改日记的老师又几个呢正是因为老师只布置却不批改,所以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就没兴趣去写了。
因而我认为老师坚持批改学生的日记也是学生练笔的一个动力所在。
改日记也是一种乐趣,能与学生交心,学生当面不敢说或不便说的话都喜欢写在日记里。
我也把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批在日记后面,时间长了,许多同学希望老师早点改他们的日记,解答他们心中的迷惑,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就觉得写日记是一种乐趣了。
教学的随笔

教学的随笔教学的随笔(通用29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
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教学的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的随笔篇1知行统一,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也是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从总的来说,教学是一个引领学生求知的过程,即掌握人类科学文化制度化的过程,但是,掌握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人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而且,掌握知识的过程也要求既动脑又动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保障知识的有效习得。
现实中知行脱节、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典型案例时有发生。
提高教育质量,贯彻知行统一的观念是重要的前提保障。
学习知识不能与已有经验相结合,不能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这种现象被称作“脆弱的知识综合症”。
由于我们的教育过分地看重知识的获得和记忆,过分地看重考试的分数,使得我们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成为知识考试的机器,害了严重的知识脆弱综合症。
“病”在学生身上,“病根”在教师身上。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是就教材教教材,严重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实际,忽视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些教师常常只重视知识获得的结果,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这就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他们对促进学生的理解向深层次发展缺乏足够的耐心,吝惜在探究上花费的时间,往往信奉“精讲多练”。
而且这里的练,并非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建构知识的练习,而是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概念既缺乏深刻理解,又缺乏灵活应用。
一些教师对“教育是人的灵魂的解放,而非知识的堆积”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对人性、人格的尊重,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关注。
他们仅仅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教学任务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认识到是对师生个性的解放和生命的唤醒。
作文教学随笔

作文教学随笔在这一次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章,这些参赛作文都是命题式作文,小作者多角度立意,构思各有特点,文词优美,可见功力深厚。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如何写好命题作文,这不仅让学生困惑,也让老师煞费苦心。
一提起命题作文,许多学生的回答都是一个字——“怕”。
究其原因:一方面题目过于死板、陈旧,脱离学生实际;另一方面,就是写作指导方法教师“统得过死”。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注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以自由空间,增加灵活性,让他们能自由发挥,多样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一、化大为小,多侧面表现学生往往对大范围的命题作文感到束手无策。
对这类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化大为小”,在大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另定小题目,有助于学生多侧面表达,把文章写“活”。
如写《我和——聊聊天》,指导时,就要启发学生多方面选材,不只可以和某人聊聊天,还可以和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等交流。
这样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作文中便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就像这两位小作者写的《我和四季雨聊聊天》《我和地球聊聊天》主题新颖,令人深思。
二、有感而发,多角度立意作文贵在“真实”。
面对同一题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感。
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来写,做到有感而发。
例如学生举办劳动技能比赛,要求学生就这一题材进行写作,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不同角度立意。
1.有的学生写这次比赛,联想到平时的练习,领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2.有的学生看重表现自己参加比赛紧张而兴奋的心情;3.有的学生着重写比赛场面的热烈……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来写。
三、各取所需,多种表达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同一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班级举行“辩论赛”,可以抓住这一题材,先训练学生用不同描写手法进行片段训练。
1.语言描写:对辩论过程中精彩的发言进行描写,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人物性格,衬托辩论的激烈。
教学随笔(精选7篇)

教学随笔(精选7篇)教学随笔篇1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老师转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
这对我们每一位老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
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动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新教材的使用班级,我校七班级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班级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仔细学习、大胆探究、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果。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实行多种形式,落实培训学习我校教研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意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老师的内在需求,并在特地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消失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老师到武汉等地参与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老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老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老师为本”为“以同学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同学,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加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精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同学为主体,以同学的进展为本,使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
充分发掘同学潜能,舒张同学共性。
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DD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同学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同学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现了同学的共性。
其后的点点滴滴则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如学习《抱负》这一课时,结合课后名言,让同学在记录本上登记自己的座右铭,既给同学一个布满激情的我,也让同学下意识地积累了很多学问。
再如我们学习《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请同学谈谈自己心中的偶像,说说为什么佩服他,那么自己预备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鼓舞同学从小树立远大抱负,志存高远,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二、深化集体备课,注意教学反思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敬重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实现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集体备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作文课堂教学心得随笔(通用8篇)

作文课堂教学心得随笔(通用8篇)作文课堂教学心得随笔篇110月29日——11月1日,为期四天的泰安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培训暨“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肥城市实验小学成功举办。
我有幸参加,认真学习,用心领悟,收获颇多。
现总结如下:10月29日下午,泰安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培训暨“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拉开了精彩的序幕。
泰安市基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旭,泰安各县市区教研员,教育局张衍峰副局长、小学教研室孙瑞明主任、辛成华主任,实验小学雷鹏校长等出席开幕式。
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六百余位领导、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代表齐聚实验小学,参与和见证了这一盛会。
肥城实验小学刘鹏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作了题为《触摸生本观念,探寻高效课堂》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阵阵掌声。
接着由肥城市的师生们进行了主题为“歌吟经典诗文,传承传统文化,共筑中国梦”的中华经典诗文歌吟展演,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师生们以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张扬个性的表演,或唱、或诵、或吟、或舞、或演、或奏,将经典诗文中动人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实验小学教师合唱团精彩激昂的演唱更是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
肥城市师生的歌吟汇演给与会教师带来的是震撼和惊喜同时也集中展现了肥城市师生的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10月30日,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小学部主任、特级教师钟静执教了《威尼斯的小艇》,泰安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陈炳峰做了精彩的点评。
接下来,钟老师对2011版课标进行了解读,并做了《班级阅读习作新计划》的报告,钟老师的课例生动、扎实,报告深入浅出,为我们今后语文教学引领了方向。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点:解读了“阅读能力”包括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整合文中信息和观点的能力,评价*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能力。
语用教学四项主要内容包括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常规训练。
班级阅读习作计划:一年级读小诗、写小诗。
作文教学随笔:变无序为有序的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随笔:变无序为有序的作文指导作文教学随笔:变无序为有序的作文指导众所周知,由于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作文编排方面缺乏序列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把握方法指导与写作内容的契合与变通,把序列化训练与学生能力提升兼顾起来,从而制定出合理与高效的作文序列模式。
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是指使初中作文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
对于作文教学要站在语文教学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统一起来进行安排。
因此,在课例教学中应该加强指导学生学写作者如何观察分析事物、遣词造句、提炼主旨、运用写作技巧的方法;作文教学中同样要引导学生把课例教学中学到的作文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同时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阶段性的编排特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序列化的作文系统训练。
那么如何做呢?结合本组董安琪老师的课例,进行如下探索:首先,运用文本课例,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课例,有意识的安排教学中关于写作特点的教学环节,尤其是课例中有突出写作特点的文章,对写作知识进行渗透。
另外,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理解关键段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为何这么安排章节,即能完成课例教学的内容,也容易使学生对文章理解更深一步,也能达到作文教学渗透的目的。
比如,董安琪老师的课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吾班乐事》,结合了八上第一单元课文《草》、《老山界》,把文本作为写作指导的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指导,指出可运用细致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乐”事。
其次,重视进行单元总结,对课例进行梳理,寻找写作同一主题的异同之处,明确作文写作方法。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就是以同一主题为内容,进行单元例文的整合,单元有本单元总的写作要求。
根据单元要求,及时梳理,让学生领悟,从而进行作文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的理论,并及时运用到写作中去。
作文教学随笔

作文教学随笔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不敢作文,不爱作文,也就不会作文,如此恶性循环。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就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鼓励学生放胆写作,让他们爱写小学生阅读量小,社会阅历浅,如果一味强调让他们在写作中如何立意、如何升华主题,学生的思维会被禁锢,迟迟不敢下笔,就是勉强拿起笔来,也是亦步亦趋,只想着怎么应付老师,学生的作文出现千篇一律、胡编乱造或者抄袭的不良现象,假话、大话、空话一箩筐。
为扭转这一局面,我首先鼓励学生在习作的时候展开思想的翅膀,大胆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尽情抒发个人成长中的真实情感。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学生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就是成功的一半,但如果学生的阅读不够,语言就会干巴枯燥,有了新的感受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文章缺乏文采,让人读了之后就感觉是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坐在眼前,没有生气和活力。
因为语言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书面语言也是如此。
阅读量太小,大脑里词汇、精彩句段的储存量太低,这就导致有理不能言、有话不能表。
有人曾经把阅读比作水,把写作比作鱼,我觉得非常贴切。
所以,就写作教写作是不行的。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重视课内阅读。
凡是入选教材里的课文,无论选材还是结构都是非常经典的。
我在教学时把对课文的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学习课文,在写作时模仿课文的表达形式和技巧。
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环节。
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老师还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阅读。
要通过一定的激励竞争制度,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能力是练出来,写作也是如此。
只有多写,才能写得好。
但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天天让学生写作文,我们却可以让学生天天写日记。
初中教学作文随笔

初中教学作文随笔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初中教学作文随笔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初中教学作文随笔1我一直都十分胆小,每次听大人们讲关于鬼神的事情,都会害怕得缩进被窝里,把眼睛盖得严严实实,生怕看见什么可怕的东西。
一天晚上,妈妈有事出门了。
只剩下爸爸和我留在家里。
可爸爸一向非常懒惰,通常都会使唤我。
他看见垃圾桶里的垃圾满了,便扯着嗓子叫道:“乖女儿啊!去把垃圾丢了!”说完,便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起了电视。
虽说我心里可是一万个不愿意,可看了一眼懒鬼爸爸,我还是气呼呼地“妥协了”。
我提起垃圾,颤抖地推开门,黑乎乎的走道似乎有着魔鬼在里头,变得好可怕!我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着,一阵凉风吹着我的后脑勺,时不时传来乌鸦的叫声,感应灯的电路应该是坏了,发出“滋滋”的电流声,而且一阵亮,一阵暗。
“不会是有鬼吧!”我自言自语道。
窗外的树伸出光秃秃的枝子,犹如魔鬼的爪牙一般试探着我。
我越听越恐怖,越想越害怕。
你听,好像还有“呜呜”的声音。
我踏空了一步,像是被人推了一把似的。
啊!不会是鬼吧!我全身乱抖着,尖叫了一声:“啊——”这时,爸爸打开门,对我说:“别叫了,我知道你很害怕,但是我相信你,你会不怕的!”然后便一把关上了门。
我努力平静着自己的心情,大步向收垃圾的地方跑去。
忽然,我发现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又害怕起来,便加快了脚步。
可我跑得越快,那个人就跟得越紧。
我的心里敲着紧锣密鼓,害怕得几乎不能呼吸了……我鼓起勇气,咽了口唾沫,猛地转身一看——哎呀,不就是一只小猫咪吗?一摸口袋,啊?一包小鱼干?哦!这只猫一定是惦记着小鱼干吧!嘘,别告诉爸爸,否则又要被嘲笑一顿了。
一只小猫咪就吓成了这副模样,真是的……不过,回去的路上,默念着爸爸的话,就不怕了。
这估计就是赞美的力量吧!初中教学作文随笔2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你是否为后门上来的乘客往前传递过公交卡?也是否在你从后门上车时,有人为你把公交卡往前门传去刷卡?那么,这张公交卡还能顺利回到你的手中吗?我的回答是Yes,今天,我便亲眼见证了这一幕,这温暖初春的一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随笔
一次给学校的“感受师恩”演讲赛做评委,其中有三个演讲者给了我较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三个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演讲稿中写到了看到自己的老师在办公室一边打点滴一边批作业的情景,然后感动得眼泪涌出了眼眶。
据我所知,我们学校的老师经常有带病坚持工作的,但却从没有哪个老师在办公室打过点滴。
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们三个抄袭了同一篇范文。
不过,时下抄范文的又何止这三个学生。
学生抄范文是有原因的,一是各类作文书籍泛滥成灾,每个学生手头至少有一两本所谓的作文工具书,当然抄起来是又方便又快捷;二是老师、家长每天逼着学生写这写那,为应付检查,学生只能抄范文交差;三是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作文素材几近枯竭,无“米”下锅,无文而作,所以只能“借米”下锅。
学生,尤其小学生作文素材枯竭、无文而作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根源在于:1、学生生活阅历浅,没有积淀下多少可供作文的生活经历;2、学生生活范围窄,眼界不开阔,见闻太少,没啥可入文的东西。
现在的学生大多两点一线,每天学校、家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春暖花开时节,他们不可外出踏春,秋凉果熟时候,他们不能出去秋游,因为上级部门不准,学校不准,家长不准,老师也不敢,万一出个安全事故,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现在的城里孩子好多不知道李花、荷花开在几月,不知道花生结在枝头还是长在土里,甚至不明白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区别(曾经亲眼看见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公鸡下了一个大蛋)。
3、学生缺乏身体力行的生活体验,现在的学生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想做点家务,家长不让,嫌添乱;想做做小玩意,家长掏钱买;想做点公益劳动,家长嫌多管闲事;甚至想在学校值日搞个卫生,卫生区域还要被班主任卖给勤杂工(我们学校如今绝大部分教室卫生,公共区卫生都被班主任卖给食堂的工人了)。
可怜的学生们到哪儿去找鲜活的题材,写鲜活的作文呢?
作文素材的积累完全靠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没有真实丰富的生活就没有素材。
面对当前我们学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做语文老师的该如何打破学生无素材积累,无文而作的尴尬局面呢?我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给学生巧找素材,造“米”下锅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活动
活动是学生的快乐之源,也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每期都会给学生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并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游乐中潜藏着丰富的活动资源,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挖掘出许多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脚本。
有段时间,学生中特别流行用五颜六色的彩色胶管编编织织,于是我借机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巧手编梦”的手工活动。
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掌握了简单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自由组合或单干,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彩色胶管和辅助材料编织成单件或成组的小玩意儿,要求作品富于想象力,有创意,并要命名。
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埋头苦干,规定的时间一到,一件件有模有样的编织品琳琅满目地呈现在我眼前,有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有精巧玲珑的瓜果,有美观大方的首饰,还有“姜太公钓鱼”、“老鼠嫁女”等故事场景。
活动的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把作品陈列在讲台上,大家参观欣赏作品,然后评出“最佳创意奖”、“最有趣味奖”、“最精美奖”等奖项,最后颁奖。
学生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活动全程,在活动中,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体验了紧张、焦虑、失败、成功、喜悦、遗憾等等情绪。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还在津津乐道着活动情况。
我问学生,如果把这次活动写下来,有话可写不?学生回答说,有,可写的话多着呢!所以接下来的作文指导我没怎么费口舌,学生就把作文写好了,而且佳作迭出。
我还给学生设计过“我当小老师”、“我是小小设计师”(学生利用废旧衣物设计新款
服装,利用废品设计饰品、日用品等)、“趣玩橡皮泥”、“爱心小组在行动”(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在一周内完成至少五项爱心任务,超额的组将得到神秘奖品)、“做一回拾荒者”(组织学生捡垃圾、拾废品)、“我吹,我吹,我吹吹吹”(吹泡沫比赛)、“火线运水”、“今天我当家”(孩子和家长进行角色换位)、“巧厨拼凉盘”、“编课本剧、演课本剧”等等活动。
这些活动有手工劳动,有文体活动,有公益劳动,有语文实践活动,有游艺活动,每次活动学生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也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真实地生活着,愉快地感知着,情感在尽情地宣泄着,所以心中的感受便会自然地发诸于笔端,成为了最真最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