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一)松叶蕨多年生附生草本,地下茎匍匐,二叉分枝,仅有假根。
叶退化,极小厚革质。
产于秦岭南坡以南广大地区;泛热带其他地区,喜高钙环境。
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蕨类植物。
全草药用,治跌打损伤、内伤吐血、风湿麻木。
(二)华南马尾杉附生草本,高达40cm。
产于西南、华南、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
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或石壁。
植株内含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石杉碱甲。
(二)华南马尾杉附生草本,高达40cm。
产于西南、华南、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
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或石壁。
植株内含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石杉碱甲。
(三)小石松矮小草本,主茎匍匐地面。
叶钻状密生,覆瓦状排列,通常单一。
产于广东、福建、日本、斯里兰卡、印度、加尔格达、马达加斯加、非洲西部、北美洲。
生于湿地、溪边。
是湿地中非常少见的植物,孢子粉可做润滑剂。
(四)七指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
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亚热带其他地区。
生育低海拔潮湿处。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嫩叶可做蔬菜;根状茎入药,可治疗咳嗽、哮喘、外敷治毒蛇咬伤。
濒危种(五)带状瓶尔小草附生植物,根状茎短,肉质粗跟。
产于台湾、海南、热带亚洲、大洋洲、夏威夷、马达加斯加等地。
附生于热带雨林中的树干上。
单种属植物。
濒危种(六)福建观音座莲大型草本,根状茎直立,块状,状如莲花台。
叶簇生,叶片阔卵形,二回羽状;顶生小羽片与侧生小羽片同形。
产于香港、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日本南部。
喜生于阴湿的林下沟谷和溪边。
是现存的真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群,株型美观,多做园林植物。
(七)尖叶原始观音坐莲中型陆生植物,叶簇生,叶柄长,淡绿色,叶片阔卵圆形,远短于叶柄。
产于海南五指山、越南北部。
生于山谷密林下溪边阴湿处。
极危物种,该属是莲座蕨科的进化类群,以中国为分布中心。
(八)粤紫萁草本,根状茎短粗,直立。
叶簇生,坚硬,叶片卵状长圆形。
产于广东、香港,喜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水边。
极危物种,本种为香港、深圳特有种。
植物学-蕨类

1卵,颈部短,颈沟细胞也少
精子器:球形,具鞭毛(石松类长卵形2条鞭毛,
其余均为具多条鞭毛并呈螺旋形弯曲的精子)
受精过程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
有性生殖
生活史
孢子减数分裂 孢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 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
生活史
小 型 叶
大 型 叶
单 叶
复 叶
营 养 叶 和 孢 子 叶
同 型 叶
异 型 叶
←
维管组织
分化程度不高,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木质部大多由环纹、螺纹或梯纹管胞及木 薄壁组织组成 韧皮部主要由筛管和韧皮薄壁组织组成, 无伴胞 现存蕨类多无维管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中柱
由中柱鞘、维管系统、髓等组成,类型多样
孢子囊和孢子
孢子囊:蕨类植物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
胞无性生殖器官 厚孢子囊:由一群原始细胞发育产生,囊壁 为多层细胞 薄孢子囊:由1个原始细胞发育产生,囊壁 仅为1层细胞
松叶蕨类为2或3个孢子囊聚合成聚囊,生孢子 体2叉状小叶叶腋中的短侧枝的顶端
石松和卷柏孢子囊单生孢子叶叶腋,且许多孢子 叶密集枝端形成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形态和营养器官
根:主根均不发育,通常为不定根 茎:低等种类多具地上气生茎,高等种类多仅具根状茎 叶:
小型叶:仅具1条叶脉,无叶柄,也无叶隙 大型叶:叶脉具各种分支并形成脉序,具叶柄和叶隙 单叶:叶柄上仅具1个叶片 复叶:由叶柄、叶轴、羽片和羽轴组成 营养叶(不育叶):无生殖功能 孢子叶(能育叶):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进行繁殖 同型叶(一型叶):无营养叶和孢子叶之分 异型叶(两型叶):具两种不同功能的叶
蕨类植物

薄囊蕨纲通常分为3个目,即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或称真蕨目(Filicales, Eufilicales)、苹目(Marsileales)和槐 叶萃目(Salviniales)。
水龙骨目或称真蕨目
本目植物 绝大多数为陆 生或附生种类。 孢子囊聚生成 各式孢子囊群。 孢子同型。为 蕨类植物门中 最大的1目。
②宽叶水韭,产于云南、日本及朝鲜; ③台湾水韭,台湾所特有。它们均生于沼泽、沟塘淤泥中,由于人为的 环境破坏,已列为国家第三类保护植物。
4、楔叶亚门(木贼亚门)
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由管状中柱转化为具节中柱。小型叶, 鳞片状,轮生。孢子叶盾状特称为孢囊柄,下生多个孢子囊,在枝顶聚生成 形似毛笔头孢子叶球(穗)。孢子同型,具弹丝。现仅存: 木贼目 (Equisetales)木贼科(Equisetaceae)的2个属,即:问荆属 (Equisetum)和 木贼属(Hippochaete),共约30种,中国有9种,其代 表种分别为问荆和木贼,前者有营养茎和生殖茎之分,后者则无。上述两种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多生于田边、溪沟边、路边和林缘等阴湿地方。
中国民间用某些种的全草作药用,能祛风湿,舒筋活络。
3、水韭亚门
水韭过去作为一个目放在鳞叶门内,和石松目、卷柏目并列;近代则为石 松亚门下的一个目。1978年秦仁昌发表中国蕨类植物系统时成立水韭亚门。
蕨类植物的分类特征

蕨类植物的分类特征
蕨类植物是指属于蕨类植物门的一类植物,其分类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体型:蕨类植物的植物体为顶生生长点的细胞分裂而成的体节,相对较小且相对简单。
2. 叶的复合性:蕨类植物的叶子呈羽状、掌状或分裂状,由许多小叶子聚集而成,这些小叶子称为真叶或叶片,复合叶片是蕨类植物的典型特征。
3. 叶脉的排列方式:蕨类植物的叶脉主要有平行脉和网状脉。
平行脉指叶脉平行排列,网状脉指叶脉呈网状排列。
4. 孢子生产器官:蕨类植物的孢子生产器官包括小孢子囊和大孢子囊,不同的蕨类植物在孢子囊的数量、形态、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5. 根系:蕨类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通常与地面水平或者垂直生长,并且在根际区域有大量的根毛及细菌存在。
这些特征是区分蕨类植物与其他植物群体的主要标志,并且在植物分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蕨类植物

营养方式
绿色光合自养型
有性生殖器官和受精条件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的颈卵器和精子器, 精子多为螺旋状多鞭毛,所以受精离不开水。
卷柏 及其 孢子 叶球
伏地 卷柏 及其 孢子 叶球
生活史 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配子体微小,可独立 生活。
蕨类植物特征小结
真蕨亚门的代表种类
叶:类型较多
小型叶(microphyll) 从进化水平上分 大型叶(macrophyll) 单叶(simple leaf) 复叶(compound leaf)
蕨叶
从形态上分
营养叶(foliage leaf)
从功能上分 孢子叶(sporophyll)
维管组织 (vascular tissue) 分化程度不高,多无维管形成层,故只有初生结构。
F.无囊群盖 G.具囊群盖 H.假囊群盖
孢子囊上的环带 位于孢子囊上的 几个或一列结构 上较特殊的细胞 称环带,通常细 胞的径向壁和内 切向壁木质化加 厚。
孢子
是在孢子囊中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单倍体的单细胞结构, 其形状大小和结构,因种而异。
配子体 配子体的形态和营养方式 又称原叶体,由单倍体的孢 子直接萌发产生的。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主要中柱类型
孢子囊和孢子 孢子囊是蕨类植物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性 生殖器官。 从孢子囊的发育和结构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厚孢子囊:是由孢子叶的一群原始细胞发育产生 的,孢子囊成熟时其囊壁一般为多层细胞组成,这 种类型的孢子囊较为原始,所有的小型叶蕨类和大 型叶蕨类中的原始种类属于此类型 薄孢子囊:是由孢子叶上的1个原始细胞发育产 生的.成熟时孢子囊的壁仅为一层细胞。这种类型 为进步类型,大型叶蕨类的绝大多数种类属于此类 型
厥植物含义

厥植物含义
蕨类植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它们也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自古以来都有被人们使用,是许多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植物的种子和植物的茎、叶一般都有毛状鳞片,并且它们总是非常脆弱,把它们摘下来会碎掉。
蕨类植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它们也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自古以来都有被人们使用,是许多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蕨类植物也会产生孢子,这是它们繁殖后代的一种方式。
蕨类植物的寓意十分丰富。
首先,它们被视为长寿、快乐、高贵、如初生前的天真、繁茂、高雅、幸福的象征。
其次,它们也被视为吉祥、如意,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健康。
此外,蕨类植物还被认为能够增加家中的财运,美化环境,对身体有益,具有聚气生旺、增强绿色能量、招财旺运等风水作用。
在现代,蕨类植物在园艺和室内装饰中也有广泛应用。
由于蕨类植物的形态优美,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容易生长,因此它们是很好的观赏植物。
同时,由于蕨类植物能够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甲醛等有害气体,因此它们也是很好的室内空气净化植物。
总的来说,蕨类植物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资源,也是我们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植物,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十二种蕨类植物介绍赏析

三十二种蕨类植物介绍赏析一、狼尾蕨狼尾蕨(Dauallia bullata)又名龙爪蕨、兔脚蕨属于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骨碎补科( Davalliaceae) 蕨类植物[1] ,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
根茎裸露在外,肉质,长约6-12厘米,表面贴伏着褐色鳞片与毛,如同兔脚,花农因此称它为兔脚蕨或狼尾蕨。
其叶形优美,形态潇洒,根状茎和叶都具极高的观赏价值,是非常流行的室内观赏蕨类;也可以作为景观植物配植于假山岩石边。
其根状茎还能入药,有祛风除湿,清热凉血的功效。
中文学名:狼尾蕨拉丁学名:Dauallia bullata别称:龙爪蕨科属:骨碎补科阴石蕨属二、圆盖阴石蕨圆盖阴石蕨(学名:Humata tyermannii)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下的一个种。
别名: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其长长的根状茎上密被绒状披针形的灰色鳞片,常自然弯曲,如狼尾,因而又称狼尾山草。
植株直立,高约20厘米,其叶阔卵状三角形。
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越南也有。
中文学名:圆盖阴石蕨拉丁学名:Humata tyermannii别称: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温度与环境:生长适温21~26℃,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以上,即可越冬而叶色不变。
最喜明亮的散射光,夏、秋季遮光60%,冬、春季遮光30%为宜。
畏强光,光线过强时易叶片泛黄。
圆盖阴石蕨主要用分株和扦插、两种方法繁殖。
扦插时,将根状茎切成10厘米左有的段,在伤口上涂上草木灰,然后斜插入干净的腐殖土中,保持一定的湿度并认真遮萌。
春季扦插的,约一个月就可发芽居叶。
分株常在春季分盆时,将根状茎分切开,每段留2-3片叶或芽,放在土表或稍加覆土,使其固定,置阴湿处,待新根长出后再逐步移至半阴处。
三、银脉凤尾蕨银脉凤尾蕨,又名白羽凤尾蕨、白斑凤尾蕨。
是凤尾蕨属、凤尾蕨组剑叶凤尾蕨的一个变种。
与剑叶凤尾蕨(原变种)区别在于:该种羽片中央沿主脉两侧各有1条纵行的灰白色带。
四、阿波银线蕨阿波银线蕨,凤尾蕨科凤尾蕨属,这种原始而古老的植物,曾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甚至寒带地区,分布极其广泛,品种繁多,大多数热带品种较适合室内栽培。
蕨类植物名称

蕨类植物名称
蕨类植物是一类生长在潮湿地区、生长快速且茂密的植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蕨类植物名称:
1. 水龙骨:又称为水蕨,生长在水边或半水域的植物,叶子长而细,深绿色。
2. 铁线蕨:叶子呈羽状,具有硬度和韧性,通常用于做花艺和装饰。
3. 芦笋蕨:叶子为三角形,具有清爽的口感,可作为蔬菜食用。
4. 紫萁:叶子通常为紫色,呈羽状复叶,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
5. 羊肠毛蕨:叶子细长,类似于羊肠,茎部呈黑色,生长在湿地或阴湿的山林中。
6. 虎尾蕨:叶子呈长条形,具有柔韧性,常用于制作花环和装饰。
7. 菜蕨:也叫野生蕨菜,叶子柔软,可以烹饪成各种菜肴,是一种常见的野菜。
8. 金钩蕨:叶子呈鳞片状,长有钩状突起,通常用于装饰花环和盆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蕨类植物名称,不同的蕨类植物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利用。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维管植物概述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石松亚门 第四节 水韭亚门 第五节 松叶蕨亚门 第六节 楔叶亚门 第七节 真蕨亚门 第八节 古代蕨类举例 第九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十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 维管植物
的孢子果中; 孢子果由羽片变态而成; 孢子异型; 配子体在孢子内发育。
图5–29 苹
A. 植株; B. 孢子果; C. 孢子果纵切面; D. 孢子果开裂, 伸出胶质环, 其上着生孢子囊群
1. 胶质环; 2. 孢子囊群; 3. 叶轴
槐叶苹属,槐叶苹科,槐叶苹目
飘浮水生植物; 孢子囊异型,生于孢子
配子体为原叶体 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维管植物 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1、孢子体
根:主根不发育,主要是不定根
茎:地上的气生茎和地下的根状茎(高等仅 具)
叶:
进化:小型叶和大型叶
形态:单叶和复叶
功能:营养叶和孢子叶
维管组织:分化程度不高
孢子和孢子囊
2、配子体
孢子体 孢子叶穗
2 N 孢子体世代
幼孢子体
孢子囊 孢子母细胞
RD
N 配子体世代
孢子
胚 合子
孢子体发达
卵 精子
颈卵器 精子器
配子体退化
配子体
蛇
足
石
杉
(
千
层
塔
)
灯笼草
2、卷柏属(Selaginella):卷柏目
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 茎中轴上有根托,根托先端生不定根, 茎分化成表皮、皮层和中柱; 小型叶,有叶舌;
共生真菌
配子体两性,与真菌共生,气生部分有叶 绿体;
精子器、颈卵器均生于配子体上,埋于组 织中;
精子器壁厚,精子具2鞭毛; 颈卵器结构似苔藓植物,颈部露出配子体外; 受精离不开水; 合子发育成胚,具有胚柄和基足,初步具根、 茎、叶雏形;
•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劣 势,二者都独立生活。
石松的生活史
图5–20 莲座蕨属 A. 孢子体外形; B. 羽片背面观(示孢 子囊着生情况);C. 孢子囊切面1. 孢 子囊壁(示多层细胞); 2. 绒毡层; 3. 造孢组织
厚囊蕨纲小结
厚孢子囊,多细胞起源,孢子囊较大; 孢子数目多,同型; 配子体发育需要与真菌共生; 精子器、颈卵器大部分埋在配子体组织内; 代表植物:瓶尔小草,观音座莲。
态形成,孢子果两性 孢子异型。 槐叶苹目 (Salviniales) 漂浮水生植物 孢子果,壁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孢子果单性 孢子异型。
水龙骨目,蕨属(Pteridium):
孢子体为多年生草本,有根、茎、叶分化; 根状茎; 不定根; 2-4回羽状复叶; 多环中柱;
图5–24 蕨属根状茎的横切面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1、特征
孢子囊壁厚, 由几层细胞组成 。 孢子囊的发生是由几个细胞同时起源的,
为厚囊性发育。
2、分类
瓶尔小草目
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
孢子体小草本; 根肉质,无根毛,真菌共生; 茎短; 大型叶,1-3片,网状叶脉; 叶柄腹面生出孢子叶穗,穗上生2 行孢子囊;
薄孢子囊为主,有环带(唇细胞); 聚集成囊群,生于孢子叶背面或背缘,多具囊 群盖; 孢子多为同型;
2、配子体 配子体绿色自养,心形,雌雄同体; 精子多条鞭毛; 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 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孢子体配子体均 能独立生活。
二、真蕨亚门的主要类群 1.厚囊蕨纲: 孢子囊壁厚, 多层细胞, 来源于多个细胞 2.原始薄囊蕨纲: 孢子囊单层细胞, 来源于一个细胞; 孢 子囊柄来源于多细胞 3.薄囊蕨纲: 孢子囊单层细胞, 具环带,来源于一个细胞
(二)原始薄囊蕨纲
根状茎; 一回、二回羽状复叶,有些种类有孢子叶与营养叶之
分; 孢子囊大,来自于一个原始细胞,但囊柄由多数细胞
发生; 孢子囊壁由单层细胞构成,有盾形环带 孢子同型; 配子体为长心形的叶状体,雌雄同体; 代表植物:紫萁
(三)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3、分类系统 在蕨类植物的分类鉴定中,常依据下列一些主要 特征: 茎、叶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孢子囊壁细胞层数及孢子形状 孢子囊的环带有无及其位置 孢子囊群的形状、生长部位及有无囊群盖 叶柄中维管束排列形式、叶柄基部有无关节 根状茎上有无毛、鳞片等附属器官及形状
现存蕨类约12000种,供药用300多种 分为5亚门: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卷柏(九死还魂草)
江南卷柏 Selaginellae Moellendorfii
翠
云 草
第四节 水韭亚门
一、主要特征 孢子体茎粗短似块茎状,草本,原生中柱 小型叶,细长条形,具叶舌 厚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近轴面特殊凹穴中,无特殊的适应散
布孢子的特殊结构 孢子异形,有大孢子和小孢子之分, 配子体在孢子壁内发育,极度退化,雌雄异体 精子多鞭毛 二、分类 现存的仅有水韭目(Isoetales)水韭科(Isoetaceae),水韭
属(Isoetes) 代表植物:水韭,中华水韭
中华水韭 Isoetes sinensis
第五节 松叶蕨亚门
一、主要特征 孢子体仅具假根,体内有共生菌丝;叶小型,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 气生枝二叉分枝,原生中柱; 厚孢子囊(3室)生于枝端,形成聚囊; 孢子同型圆形; 配子体两性与真菌共生,有断续的中柱; 精子器、颈卵器结构似苔藓植物;精子多鞭毛; 胚的发育必须有菌丝的共生; 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 二、分类 现仅存松叶蕨目(Psilotales),包含两属:松叶蕨属(Psilotum)和梅溪 蕨属(Tmesipteris)
桫椤:桫椤科Cyatheaceae
树形蕨类。叶片三回羽状深裂,生于茎顶,幼叶拳卷。主要分布于东南和西南地 区,生于海拔400-900m处的山沟潮湿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时也散生于林 缘灌丛中。东中生代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分布区缩小。国家一级保护渐危种。
苹属:Marsilea 苹科,苹目
浅水或湿生性植物; 孢子囊群异形,生于特化
A. 根状茎的横切面;B. 茎部分横切面放
大(示维管束构造)1. 厚壁组织; 2. 维管束;
3. 薄壁组织;4.
5. 内皮层;6.
维管束鞘;7. 韧皮部;8. 木质部
孢子囊聚集成囊群,外有囊群盖。生于孢子叶背面, 沿叶缘生长;
孢子囊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壁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具环带;
孢子同型;
配子体雌雄同体,心形,背腹式,腹面有假根,能独立生 存,称为原叶体;
节节草(E. ramosissimum)
问荆 (E. arvense)
第七节 真蕨亚门
一、主要特征 1、孢子体 有根、茎、叶分化; 不定根,茎以根状茎为主; 大型叶有脉序,多为复叶;叶柄基部密生褐色鳞
片, 具有缩短的地下茎,其上生有卷曲状的幼叶和残
留老叶柄及不定根。 原生中柱、管状中柱、多环网状中柱等,
孢子囊叶腋生 异型孢子 大孢子囊 大孢子 小孢子囊 小孢子
孢子囊生于孢子叶叶腋内,孢子叶集生成孢子叶球; 孢子囊异型、孢子异形:大孢子囊内生4个大孢子;小 孢子囊内生多数小孢子;
雄配子体 精子器 精子
雌配子体 颈卵器
配子体雌雄异 株,初期发育在 孢子内进行;
雄配子体由1 精子器和1个原 叶细胞组成;
水韭亚门 Isoephytin 秦仁昌系统 松叶蕨亚门 Psilophytina
楔叶亚门 Equisephytina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拟蕨类
第三节 石松亚门
一、特征
古老 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
茎具二叉分枝:原生中柱 小型叶,一条叶脉 厚孢子囊,单生于叶腋基部,孢子叶形成孢子叶球 孢子同型或异型 配子体单性或两性,与真菌共生
精子双鞭毛;
合子发育成胚,有胚柄和基足以及根、茎、叶原型。
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配子体劣势,二者都独立生活。
卷柏的生活史
小孢子囊
小孢子母细胞
孢子体 大孢子囊 大孢子体世代
大孢子
小孢子
幼孢子体
雌配子体
N 配子体世代
胚 合子
卵 颈卵器
精子 精子器 雄配子体
孢子体发达
配子体退化
精子器、颈卵器生于腹面; 精子多鞭毛,受精离不开水; 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孢子体、配子体独立生活;
海金沙:海金沙科
贯众:鳞毛蕨科
瓦 苇:水龙骨科
芒萁:里白科
肾蕨:骨碎补科
凤尾蕨:凤尾蕨科
井栏边草:凤尾蕨科
铁 线 蕨:铁线蕨科
鹿角蕨
蜈蚣草
石 韦
特征
孢子囊起源于一个圆锥形原始细胞; 孢子囊壁薄, 由一层细胞构成; 孢子囊具有各式的环带; 孢子囊通常聚集成孢子囊群, 着生在孢子叶的背面、
边缘或特化的孢子叶边缘;囊群盖有或无 。 孢子少,有定数,大多为同型孢子;少数水生蕨类形成
孢子果,具异型孢子。
分类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陆生或附生 孢子囊聚成各式孢子囊群,囊群盖有或无 孢子同型 苹目 (Marsileales) 浅水或湿生性草本 孢子囊生长在特化的孢子果中,孢子果壁由羽片变
Ectophloic Siphonostele: has Phloem on its exterior circumference.
网状中柱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又称羊齿植物,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 和颈卵器,不产生种子
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内有维管组 织
维管植物的特征 中柱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