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方案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流程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流程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可是一种超有趣的施工方法呢!今天就来唠唠它的施工流程。
一、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啊,就像我们出门旅行前要做规划一样。
施工人员得先熟悉施工图纸,这图纸就像是旅行的地图,得知道哪里该挖,哪里是重点区域。
然后呢,各种施工设备得准备好,挖掘机啊,装载机啥的,这些设备就像是战士的武器,没它们可不行。
材料方面,像支护用的材料,必须要质量合格,就像我们买东西要挑好的一样,不然在施工过程中出问题可就麻烦大了。
场地也要清理干净,不能乱糟糟的,就像我们的房间要打扫整洁才能开始做其他事。
二、环形开挖。
这环形开挖可是个技术活。
开挖的时候,要根据设计的尺寸来挖,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是先从隧道的一侧开始挖,就像我们吃蛋糕从一个角开始切一样。
挖的时候速度也不能太快,要小心翼翼的,因为挖得不好就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挖出来的土呢,得及时运走,不能堆在那里碍事,就像我们家里的垃圾要及时倒掉一样。
而且在开挖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测量,看看是不是按照设计的要求在挖,要是偏了可就不好玩了。
三、预留核心土。
预留核心土是这个施工方法很重要的一环。
核心土要留得恰到好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太大了会影响施工空间,太小了又起不到支撑的作用。
就像我们做菜放盐,多了咸少了淡。
这核心土就像一个小卫士,在开挖的过程中保护着周围的土体,防止它们坍塌。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对核心土进行适当的修整,让它一直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四、初期支护。
开挖和预留核心土之后呢,就要做初期支护啦。
这就像是给隧道穿上一层保护衣。
可以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把混凝土喷到隧道的壁上,让壁面变得牢固。
钢筋网也要安装好,就像给混凝土加上骨架一样,这样它会更结实。
还有锚杆,要把锚杆打入土体中,进一步增强支护的效果。
在做这些的时候,施工人员要配合默契,就像一个团队在玩游戏,大家各司其职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后续监测。
工程可不是做完就不管了,后续的监测很重要。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顺序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顺序一、背景介绍环形开挖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地下结构施工方式。
在进行环形开挖时,为了保证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进行预留核心土的施工。
本文将介绍预留核心土的施工顺序及其注意事项。
二、预留核心土的施工顺序1. 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情况确定预留核心土的尺寸和深度。
2. 在进行环形开挖时,先挖掉环形区域外侧的土方,留下环形区域内侧的土方,形成环形土坑。
3. 开始挖掘环形区域内侧的土方,直至挖到预留核心土的位置。
4. 挖掘预留核心土时,需要注意避免对周围土体的影响,可采用分层开挖或隔离带等方式进行。
5. 挖掘完预留核心土后,需要及时对挖掘面进行支护,以保证其稳定性。
6. 在进行环形开挖的后续工作时,需要考虑预留核心土的影响,如在进行地下结构施工时,需要避开预留核心土的位置。
三、预留核心土施工注意事项1. 预留核心土的施工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以保证施工质量。
2. 在进行预留核心土挖掘时,需要注意避免对周围土体造成影响,如对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等。
3. 预留核心土的挖掘需要遵循安全、环保、节能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
4. 在进行预留核心土的挖掘时,需要对挖掘面进行支护,以保证其稳定性。
5. 预留核心土的施工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总结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是环形开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施工顺序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时,需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安全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方案

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方案编制:复核:审定:XXX二〇一五年月日目录1.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马鹿沟岭隧道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保证隧道顺利施工项目部根据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及吸取以往施工经验,特编制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技术方案。
1.2编制依据1.《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小沟岭至抚松段A1设计段》施工图设计;2.《马鹿沟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质勘察报告》SIVA-3;3.《公路地道施工技术尺度》(JTG F60—2009);4.《公路地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5.《吉林省高速公路施工尺度化管理指南》(试行);6.国度及行业现行的其他相关施工技术尺度、验收尺度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7.现场调查的工地自然条件、地区资本条件等。
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新建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小沟岭至抚松段ZT02合同段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境内,主线起讫里程桩号K535+000~K558+000,长22.987Km(含短链13m),互通匝道长6.223Km。
线路起于雁鸣湖互通,过马鹿沟岭、经嘀达咀南、在新红屯南跨越国道G201,经海青房北、开荒屯、柳菜沟,于官地镇西北设互通立交与国道G201连接,经惠民屯南、西甸子南抵达本段终点。
标段内地道共1座,为马鹿沟岭地道,该地道设计为分离式地道。
马鹿沟岭地道位于张广才岭西侧,山体总体北东走向,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洞口顶板标高为405.05米,相对高差34.61米。
地道起止桩号K538+199~K539+561(YK538+190~YK539+579),左幅长1362m,右幅长1389m,是长地道,洞门形式均为削竹式洞门。
洞口段为V级,洞身段为IV级、V级围岩为主,围岩主要为碎石、碎石土,杏仁状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围岩极其破碎,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施工时工作面较小,难以用大范围装备展开功课,限定了进度,对工期发生肯定的影响。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支护,再分部开挖中部核心土、两侧边墙的施工方法。
⑴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
图3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⑵工艺主要说明及要求
适用范围:常适用于Ⅵ级围岩单线和Ⅴ~Ⅵ级围岩双线隧道。
在本标段的Ⅴ级围岩地段曾采用此方法开挖,在每一开挖循环中,人工结合挖掘机开挖环形拱部,架立钢支撑,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在拱部初期支护保护下,开挖核心土和下半部,随即接长边墙钢支撑,
挂网喷射混凝土,并进行封底。
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
初期支护完毕,进入下一开挖循环。
环形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0.5m~1.0m;开挖后应及时施做喷锚支护、安设钢架支撑,每两榀钢架间宜采用连接钢筋连接,并应加锁脚锚杆;
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时,核心土面积不应小于整个开挖断面的50%;当围岩条件较差,自稳时间较短时,开挖前应在拱部设计开挖轮廓线以外,进行超前支护。
⑶施工特点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具有施工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施工较安全,但施工干扰大、工效低。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的适用条件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的适用条件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地下结构的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和周边土层的稳定,需要在基坑开挖前预留一定厚度的核心土。
本文将从该方法的定义、原理、适用条件、施工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的定义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避免周边地基沉降和裂缝的产生,采用预留核心土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基坑开挖之前,先在地面上按照基坑的形状和尺寸挖出一个环形的土壕,然后再将其中心部分的土壕留下,作为开挖基坑时周边地基的支撑。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小地基的变形和沉降,提高周边建筑物和土层的稳定性。
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的原理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预留核心土来提供基坑开挖时周边地基的支撑,并减小地基的变形和沉降,以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
具体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支撑:通过在基坑开挖前预留核心土,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减轻基坑边坡的土压力,降低土壕的变形和沉降,以保证周边地基的稳定。
2.减小土壕变形:通过预留核心土的方法,可以减小基坑边坡土层的变形范围,降低地基的沉降和变形,使得周边建筑物和土层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3.控制地下水位:通过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可以较好地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基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确保基坑开挖时周边地基不会出现严重的变形和沉降。
三、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的适用条件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基坑周边有稳定土层:基坑周边地基的土质应该为较为稳定的土层,不宜有较大的土体变形和荷载变化,以确保预留核心土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2.基坑边坡相对平缓:基坑开挖的边坡应该相对平缓,不宜有过于陡峭的边坡,以避免地基的严重变形和破坏。
3.地下水位较为稳定: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应该较为稳定,不宜有较大的水位变化,以确保预留核心土的支撑作用不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
4.周边建筑物结构稳定:周边建筑物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不宜有严重的裂缝和变形,以确保基坑开挖时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与钻爆法结合)

隧道开挖施工中,坚持“岩变我变,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进度及安全施工。
采用简易凿岩台架风枪钻爆作业。
开挖后必须及时支护,避免围岩长时间暴露,根据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隧道围岩大部分Ⅳ、Ⅴ级,洞口段、断层破碎带地段及部分洞身浅埋地段为Ⅴ级,岩性主要为风化岩。
隧道开挖根据不同的围岩级别和隧道断面大小分别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Ⅳ级围岩、Ⅲ停段采用台阶法施工;Ⅴ级、Ⅴ加强偏、Ⅴ加强围岩、Ⅳ停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法开挖,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风动凿岩机钻孔,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侧卸式装载机装碴,自卸车运送至弃碴场。
待隧道出口方向掘进施工20天左右,再向进口方向开挖掘进,统一指挥,同步施工,进、出口距离在100米内时,采取浅眼低药量控制爆破;以保证安全及避免双向对围岩的影响。
(1)台阶法Ⅳ级围岩及Ⅲ停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即将设计断面分两次开挖,其中上台阶超前一定距离后,上下台阶同时并进。
施工工序见图1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2。
施工要点: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当顶部围岩破碎,施工支护须紧跟时,可适当延长台阶长度,减少施工干扰,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台阶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确定,其中上台阶高度暂定为 4.5m,并在开挖掘进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上台阶施工钢架时,应采用扩大拱脚或施做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
当岩体不稳定时,应采取缩短进尺,必要时上下台阶可分左、右两部错开开挖,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仰拱。
施工中应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2)环形预留核心土法环形预留核心土适用于Ⅴ级、Ⅴ加强偏、Ⅴ加强围岩、Ⅳ停。
施工工序见图13;施工流程见图14。
施工时,先对隧道拱部采用超前加固,然后分部开挖。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与钻爆法结合)

隧道开挖施工中,坚持“岩变我变,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进度及安全施工。
采用简易凿岩台架风枪钻爆作业。
开挖后必须及时支护,避免围岩长时间暴露,根据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隧道围岩大部分Ⅳ、Ⅴ级,洞口段、断层破碎带地段及部分洞身浅埋地段为Ⅴ级,岩性主要为风化岩。
隧道开挖根据不同的围岩级别和隧道断面大小分别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Ⅳ级围岩、Ⅲ停段采用台阶法施工;Ⅴ级、Ⅴ加强偏、Ⅴ加强围岩、Ⅳ停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法开挖,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风动凿岩机钻孔,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侧卸式装载机装碴,自卸车运送至弃碴场。
待隧道出口方向掘进施工20天左右,再向进口方向开挖掘进,统一指挥,同步施工,进、出口距离在100米内时,采取浅眼低药量控制爆破;以保证安全及避免双向对围岩的影响。
(1)台阶法Ⅳ级围岩及Ⅲ停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即将设计断面分两次开挖,其中上台阶超前一定距离后,上下台阶同时并进。
施工工序见图1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2。
延长台阶长度,减少施工干扰,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台阶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确定,其中上台阶高度暂定为4.5m,并在开挖掘进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上台阶施工钢架时,应采用扩大拱脚或施做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
当岩体不稳定时,应采取缩短进尺,必要时上下台阶可分左、右两部错开开挖,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仰拱。
施工中应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2)环形预留核心土法环形预留核心土适用于Ⅴ级、Ⅴ加强偏、Ⅴ加强围岩、Ⅳ停。
施工工序见图13;施工流程见图14。
期支护结构,使各部位能及时封闭,提高其受力性能。
开挖时,下台阶前后错开不少于20m的距离,当开挖形成整体断面后,要及时完成仰拱施工,并根据围岩量测结果尽早施作二次衬砌结构。
隧道工程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及台阶法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精品文档7页

隧道工程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正洞及其辅助坑道、附属洞室的开挖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生产房屋、混凝土搅拌站及施工便道,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生产、办公需要。
3. 技术要求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
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
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
Ⅴ级地段采用短台阶法施工,Ⅳ级采用台阶法施工,Ⅱ、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土质隧道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
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
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安全。
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的围岩选应合理的开挖方法及程序,提高模筑混凝土衬砌刚度等都对控制围岩变形有效。
4.1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4.1.1 工艺流程见图1,施工工序见图2。
施工工序说明:(一)(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
(2)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
(3)施作①部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和Ⅰ18临时竖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级:内部查阅范例代码:ZJLQ-CD&TD-B-001 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方案范例精选编制:复核:审定: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月日目录目录 (1)1. 编制依据 (3)1.1 编制说明 (3)1.2 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3)2.1 工程简介 (3)2.2自然条件 (4)2.2.1气象水文 (4)2.2.2工程地质 (4)3.方案比选 (5)3.1工法比较 (5)3.2工法选定 (6)4.施工准备 (6)4.1人员安排 (6)4.2机械配置 (7)4.3进度计划安排 (8)4.4技术准备 (8)4.5物资准备 (8)5施工部署 (8)5.1环形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 (9)5.2爆破施工 (12)5.3监控量测 (14)5.3.1地质支护状态观察 (14)5.3.2地表沉降 (14)5.3.3拱顶下沉 (16)5.3.4水平收敛检测 (17)6.安全风险源分析 (19)6.1原因分析 (19)6.2防范处理措施 (19)6.3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19)7.质量保证体系 (20)7.1 质量保证目标 (20)7.2 质量保证体系 (20)8.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21)8.1 安全目标 (21)8.2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1)9.文明施工、环保保证措施 (22)1. 编制依据1.1 编制说明马鹿沟岭隧道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保证隧道顺利施工项目部根据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及吸取以往施工经验,特编制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技术方案。
1.2 编制依据1.《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小沟岭至抚松段A1设计段》施工图设计;2.《马鹿沟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质勘察报告》SIVA-3;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5.《吉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6.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其他相关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7.现场调查的工地自然条件、地区资源条件等。
2.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新建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小沟岭至抚松段ZT02合同段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境内,主线起讫里程桩号K535+000~K558+000,长22.987Km(含短链13m),互通匝道长 6.223Km。
线路起于雁鸣湖互通,过马鹿沟岭、经嘀达咀南、在新红屯南跨越国道G201,经海青房北、开荒屯、柳菜沟,于官地镇西北设互通立交与国道G201连接,经惠民屯南、西甸子南抵达本段终点。
标段内隧道共1座,为马鹿沟岭隧道,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
马鹿沟岭隧道位于张广才岭西侧,山体总体北东走向,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洞口顶板标高为405.05米,相对高差34.61米。
隧道起止桩号K538+199~K539+561(YK538+190~YK539+579), 左幅长1362m,右幅长1389m,是长隧道,洞门形式均为削竹式洞门。
洞口段为V级,洞身段为IV级、V级围岩为主,围岩主要为碎石、碎石土,杏仁状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围岩极为破碎,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施工时工作面较小,难以用大规模设备开展作业,限制了进度,对工期产生一定的影响。
是本标段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性工程之一。
隧道主洞建筑限界见下表:表 2.1-1主洞建筑限界2.2自然条件2.2.1气象水文隧址区气候属于北半球西风带大陆性中温带湿润气候区中的温凉和冷凉气候区,主要特点气温冷凉,雨量较充沛,日照较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短暂温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江河结冰,大地封冻。
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沟谷堆积的坡洪积层内,含水岩性为坡洪积的碎石土,水位埋藏较浅,水量受季节变化较大,4-5月份积雪融化期,7-8月份雨季对地下水均有补给作用。
部分雨水顺坡流淌汇入沟谷排泄,少部分渗入地下或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地势相对较低的强风化带内,微风化层透水性能较弱,但垂向节理发育带可能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弱。
2.2.2工程地质隧道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吉黑褶皱带敦化隆起区,主要区域构造为敦化~密山岩石圈断裂带。
该断裂带走向北东,中新生代以来活动频繁,控制了区域构造轮廓,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发育。
第三纪以来发生断限,大面积的多期玄武岩喷溢,成为熔岩盆地。
形成北东向的玄武岩分布区带,晚更新世以来趋于稳定状态,没有发现火山活动的迹象,玄武岩盖层中没有发现较大的断裂构造,说明晚近时期构造活动不强烈,隧道位于该带内,围岩主要为玄武岩。
3.方案比选围岩分级统计,PYQM5:526m,QM5:466m,SM5:875m,SM4:685m,JJ4:80m。
在V级围岩中拟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方法。
3.1工法比较⑴单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设置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
此方法优点在于:各部封闭成环的时间短,结构受力均匀,变形较小,且由于支护刚度大,施工时隧道整体下沉微弱,地层沉降量不大,容易控制。
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化大跨为小跨,步步封闭,因此每步开挖扰动土层的范围相对小的多,封闭时间短,结构很快处于整体较好的受力状态。
同时,临时仰拱和中隔墙也起到了增大结构刚度的作用,有效抑制了结构变形。
单侧壁导坑法的缺点:①由于地层软弱,断面较小,只能采取小型机械或人工开挖及运输作业,且分块太多,工序繁多、复杂,进度较慢。
②临时支撑的施作和拆除困难、成本较高。
⑵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一种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进尺控制为0.5-1m,核心土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
上部宜超前中部3-5m,中部超前下部3-5m,下部超前底部10m左右。
优点:①开挖过程中上部留有核心土支撑面,能迅速及时地建造拱部初次支护,能够保证开挖面的稳定性。
②核心土和下部开挖都是在拱部初次支护保护下进行的,施工安全性好。
③与台阶法相比较,台阶长度可以适度加长,可以减少上、下台阶施工干扰。
相对于侧壁导坑法,施工机械化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加快。
缺点:对隧道断面下半部围岩的稳定性和强度有一定要求,必须要时需要对拱脚和墙角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或增设锁脚锚杆。
3.2工法选定马鹿沟岭隧道围岩类型为V级、IV级围岩,经现场勘探隧道开挖断面围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基本上是上半部围岩较差,仅需人工或机械开挖即可;下半部围岩比较稳定,风化深度不如上半部围岩,具有一定强度,多数情况下需要先采用松动爆破后再开挖。
此种情况下如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在隧道断面下半部分进行爆破开挖时,对侧壁具有一定破坏性。
另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上、下台阶施工干扰小,大大提高施工机械化,能使施工速度加快,大大缩减工期。
因此,从地质条件、施工速度、投资、施工风险等多种情况综合分析决定,洞口段及偏压浅埋段V级围岩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浅埋V、深埋V和JJ4施工段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4.施工准备4.1人员安排表4-1 开挖施工人员安排表4.2机械配置标表4-2 开挖机械设备配置表4.3进度计划安排隧道施工计划554天完成,跨越一个冬季,冬休时间为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长151天,共计705天。
图4-1马鹿沟岭隧道施工计划横道图4.4技术准备技术部组织人员熟悉图纸,明白设计意图,对作业班主进行技术交底。
试验室完成相关混凝土的配比申报审批,钢筋、型钢、超前锚杆等原材申报审批工作,并进行优化。
4.5物资准备将施工所需材料提前做好材料采购计划,并上报给物资设备部。
由物资设备部及时采购施工所需材料,以免耽误施工进度。
5施工部署方案比选,QM5、SM5、JJ4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核心土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
仰拱部位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开挖前,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出隧道开挖轮廓线,并用红色油漆做出明显标志。
图5-1 预留核心土开挖施工顺序示意5.1环形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图5-2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流程图5.1.1超前预支护在开挖过程中,做好超前支护的关键在于打好超前小导管,采用短进尺环形开挖,依靠小导管的棚护作用进行初喷混凝土、及时架立I20a (I18a )型钢钢架。
小导管采用A 42×3.5mm 无缝钢管,环向设置33根,间距41.6cm ,小导管纵向搭接长度为1.03m 。
图5-3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施工工序框图钢花管的制作:小导管前端做成尖锥形,尾部焊接φ6mm 钢筋加劲箍,管壁上每隔10cm 加工钻眼,眼孔直径10mm ,呈梅花形布置。
小导管尾部100cm 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钢管前端20cm 做成锥形。
小导管的构造见下图。
图5-4 超前支护小导管大样图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支护施工要点:①超前小导管和钢架联合支护,宜从钢架腹部穿过,超前小导管沿隧道纵向开挖轮廓线向外以10°~15°的外插角钻孔,将小导管打入底层。
②安装小导管后,管口用麻丝和锚固剂封堵刚管与孔壁间空隙,管口安装封头和孔口阀,小导管注浆采用水泥单浆液,注浆压力为0.5~1.0MPa。
5.1.2拱部环向开挖环形开挖进尺宜为0.5~1m,核心土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
开挖台阶间距控制为:上部宜超前中部3~5m,中部超前下部3~5m,下部超前底部10m左右。
5.1.3拱部初期支护上部环形开挖完毕后,及时安装工字钢A25 锁脚锚杆、系统锚杆;挂钢筋网、复喷混凝土。
5.1.4下部施工作业程序核心土与下台阶开挖应在上台阶支护完成、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
下半断面落地时,采用拉中槽左右侧交替落地,左右侧错开 2.5~3m,及时施工边墙初期支护(包括边墙支撑钢架、系统锚杆、锁脚锚杆、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开挖并浇筑仰拱使初期支护结构成环。
5.1.5超欠挖控制隧道开挖严格控制欠挖。
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应尽量减小超挖,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允许超挖值规定如下表。
表5-1 平均和最大允许超挖值(mm)5.2爆破施工本段落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如需爆破,采用微爆破开挖,爆破震速不大于15cm/s 。
开挖前,用全站仪放出隧道开挖轮廓线,并定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线,并用红色油漆做出明显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