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合集下载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吸热能力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吸热能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实验原理: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其吸热能力的大小。

3. 实验器材与步骤:使用相同质量的水、油和冰作为实验物质,通过加热和测量温度变化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吸热能力,为什么需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 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讨论如何进行实验,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数据。

4. 实验操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验,注意安全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并解释实验现象。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

2. 评价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看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3. 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加热器、计时器等。

2. 实验试剂:水、油、冰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4. 实验报告表格。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2. 探讨吸热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材料的选择、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实验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调整教学策略。

八、安全注意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腐蚀等意外事故。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吸热能力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吸热能力概念,实验操作方法,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转换法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各种物质(如石头、沙子、铁块等),温度计,计时器,烧杯,量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暖气片为什么用热水循环,引出本课的主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 知识讲解:介绍物质的吸热能力概念,解释为什么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为什么说物质的吸热能力是衡量物质热惯性的大小的重要指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预习下节课内容:探究影响物质吸热能力的因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分析的深度。

3. 学生对物质吸热能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 学生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物质的吸热能力,以及这一特性在新型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吸热能力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3.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新型材料的吸热性能,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报告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报告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班级:九班学生姓名:时间:
一、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三、实验器材:电加热器两个规格相同、烧杯2个型号相同、温度传感器2个、秒表、冷水、食用油等;
四、实验原理: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两种物质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秒表的计时,从而通过转换法得出吸热多少的关系;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1、两试管的型号相同;2试管中水和食用油油的质量相等;3、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五、实验过程: 1、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油的两烧杯中放入相同的加热器,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通过传感器数字显示屏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 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30摄氏度时所用的时间; 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 4、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从而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学习;
六、数据处理
分析数据,发现:质量相等的水和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
较多;。

九年级物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归纳九年级物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归纳吸热能力:单位体积的固体或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衡量一个物体的吸热能力的大小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探究:质量相等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实验的器材: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两个烧杯、铁架台、石棉网(如下图)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问: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近年探究试题考查范围不断扩大,由原的简单填写一些实验步骤,扩展到器材的选择、使用、作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实验中要注意这些细节。

例: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室中准备了以下仪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火柴,适量的水和煤油。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

(2)为了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上述提供的热中,选____比较合理。

(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星与物质的____有关。

表:(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解析:(1)要称量水和酒精的质量需要用天平。

(2)电加热器可以很好地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

(3)不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表明物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课件)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课件)

04 进行实验
(4)实验提示
①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 __电__加__热__器___, 避免温度计示数急剧上升。
②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 当它浸没在 液体中时, 可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_相__等___。
04 进行实验
(5)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量取相同质量的水和 食用油, 分别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 没在液体中。
02 实验器材
两个相同的烧杯、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两个相 同的电加热器、 两支实验室温度计、 秒表及天平。
知识准备
PART
03 知识准备
(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主要是研究不同物质 在___质__量____ 相同、_温__度__升__高__度__数___相同时, 吸收的热量是 否相等。
04 进行实验
(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 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_质__量___有关。支持事例:把 水烧开时,水的质量越大,加热的时间越长。 ②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__升__高__的__温__度____有关。支持事例: 烧水时,把水烧的温度越高,加热的时间越长。 ③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__物__质__的__种__类____有关。支持事例: 加热质量相等的水与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不等。
物质 水
煤油
质量m/kg 0.1 0.1
升高温度Δt/℃ 10 10
加热时间t/min 2 1
②要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煤油和水 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即加热方法应该相同。
③分析表格中数据发现,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 水加热时间长,水吸收的热量多,故可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 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20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20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版)

实验20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大B.同时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热量多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D.乙吸热升温比甲慢【解答】解:A、观察图象可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加热相同时间),乙的温度变化小,由c=知,乙的比热容较大,故A错误;B、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放在同一加热器内,加热相同时间,甲和乙吸收的热量相同,故B错误;C、观察图象可知,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乙需要的加热的时间长,所以乙吸热能力强,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D、观察图象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甲和乙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比甲升高的温度慢,故D正确。

故选:D。

2.小薇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水 4.2×103冰 2.1×103酒精 2.4×103砂石0.92×103煤油 2.1×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 A.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一定相等B.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相等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铜块放出的量一定多D.初温相等的酒精和砂石吸收相等的热量,酒精的末温可能比砂石的末温高【解答】解:A、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和冰比热容不同,故A错误;B、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有的也相同,如冰和煤油的比热容相同,故B错误;C、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由Q放=cm△t可知,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一定多,故C错误;D、酒精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由Q吸=cm△t可知,酒精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m△t)小,若酒精的质量比沙石的质量小的多,则酒精升高的温度可能比沙石的温度升高的多,使酒精的末温比砂石的末温高,故D正确。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三节_比热容-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三节_比热容-练习题

第3节比热容练习题1.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的,吸热能力________;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________。

(2)结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

2.比热容(1) 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_之比。

(2) 单位: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

(3)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______。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______。

(4) 水的比热容:c水=______________。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______的温度升高得少。

3.热量的计算(1) 物体吸热公式:Q吸=____________。

(2) 物体放热公式:Q放=____________。

(3) 如果我们用Q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那么物体吸、放热的公式:Q=__________。

(4) 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________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

4.下列哪种现象中,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A.把石头碾成碎块B.把铁块从水中取出C.在北方的冬天,水结成冰D.把铁从地球移到月球上要点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操作]称取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记录初温,加热________后,再分别记录末温。

[实验现象](1)食用油的温度上升得________,水的温度上升得________。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快。
实验结论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
上面的加热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撤出酒精灯,观察水或食用油放热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质放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总结学生得出的结论:
(1)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在冷却相同的时间(放出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快(下降的多)。
(2)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少(放出的热量少)。
重点
热量,比热容的概念
难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
授课
方式
探究
授课
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温度计,水烧杯,油,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秒表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1)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在冷却相同的时间(放出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快(下降的多)。
(2)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少(放出的热量少)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课题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即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专题实验归纳
1.实验方法:。

2.实验设计:
(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吸收的热量不同。

3.采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可以保证在加热时间相同时,放出热量。

课堂基础落实
一、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
1.用同样的功率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在相同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
度则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发现食用油温度升高的快,说明食
用油的吸热能力比水.
2.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实验时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的不同;也可以观察,所需加热时间的不同.
3.如图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加入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
同的温度,通过比较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可以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等,
其中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作用是:.
二、理解不同比热容的“温度—时间”图像
4.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乙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14•成都)在“比较不同液体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的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水=4.2×103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1.05×103J·(kg·℃)-1 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课后能力提升
6.如图所示,实验室内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
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
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C煤油=2.1×103焦/(千克•℃)〕
A. 2:1 B. 1:2 C. 1:1 D. 1:4
7.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
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A.煤油温度先升到40℃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8.(2014•铁岭)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
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B.物体吸热多少是由构成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C.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
量相同
9.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水的比
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选填“大”或“小”).
(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甲的玻璃片内侧有
小水珠,且甲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
10.(2014•长春)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沸点是℃.
(3)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倍.
11.如图所示是“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水和食用油作为研究对象,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目的是:.
(2)实验数据如表.
①比较(填序号)得出: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
②比较3、4得出:质量的物质,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③评估与交流:从这4次的实验中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液体吸热升温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因素有关.
专题4:热量、内能、比热容综合
1.专题考点归纳
2.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热学物理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区分时要明确三个方面: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改变不一定要吸、放热;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不升温,内能增加;晶体的凝固过程放热不降温,内能减小。

3.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判断是哪种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关键看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发生能量转化的是做功的方式,发生能量转移的是热传递的方式;4.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热传递是把内能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课堂基础落实
一、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1.(2014•揭阳)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2.关于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没有吸热和放热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区别
3.(2014•黄石)下列事例中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A.冬天在户外两手相互搓一会就感觉暖和B.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
C.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D.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
4.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C.用锤子敲打钢板,锤子和钢扳都会变热D.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三、热传递发生的条件5.(2014•梧州)初温相同的甲、乙两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热量从甲传到乙B.热量从乙传到甲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D.温度由乙传到甲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温度都相同,比热容C甲>C乙,当两物体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放在一起()
A、热量从甲传到乙
B、热量从乙传到甲
C、不发生热传递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课后能力提升
7.(2014•桂林)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物体的内能是不能改变的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8.(2014•常德)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9.关于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C.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10.(2014•西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热量就越多
C.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递到冷的物体
D.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做冷却介质,是因为水的温度低
11.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陨石进入大气层发出亮光B.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烧水”D.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
12.下列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赛车急刹时,轮胎冒烟B.向手“呵气”取暖
C.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D.用砂轮磨刀,刀的温度升高
13.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铝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铝块投入水中,则()A.温度从铝块传给水B.温度从水传给铝块
C.热量从铝块传给水D.热量从水传给铝块
14.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球和水,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球立即投入水中,则()A.铜球和水之间无法热传递B.温度由铜球传给水
C.热量由铜球传给水D.热量由水传给铜球
15.把一个小铁球迅速压成一个铁饼,这时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它的()
A.内能B.比热容C.热量D.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