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20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考点解读)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20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考点解读)

实验20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中的主要仪器及作用:(1)天平的作用:称量加热物质的质量;(2)选取相同的酒精灯或电加热器的原因: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3)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受热均匀;(4)待测量:①水和食用油的初温0t 和末t ;②测水和食用油的质量m ;③时间t 。

2.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取两支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500g 水和食用油,它们的初温都与室温相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方案一: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012345水202531384656煤油202735455665液体种类温度方案二:让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记录并比较加热的时间。

0123456水20253138465665煤油202735455665液体种类温度根据表格数据绘制温度—时间曲线Otmin/t 1t 2t ℃/t 0t 水煤油O1t min/t 2t ℃/t 水煤油2t方案一 方案二【分析和论证】给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加热相同时间,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的温度升高得比水高;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更长一些,表明水和食用油吸热本领不一样。

【实验结论】①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即比热容小;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即比热容大。

【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取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分别放入两烧杯中(注意不是体积相同); ②实验中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使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③让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

(2)转换法的应用:①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②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

【交流与讨论】(1)测量物质的选取要求:应选取质量、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2)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3)选择相同的热源、保证相同加热时间相同目的:是为了让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本实验是一个理想化实验,不考虑热量散失)(4)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对不同物质进行加热的好处:①与酒精灯相比,更容易控制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②内部加热,热量损失少.(5)改变内能的方式及内能大小的判断;(6)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温度不再升高的原因:液体已经沸腾,虽然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7)判断物质吸热能力强弱的两种方法①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的强弱,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②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加热时间长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报告单
班级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小组成员
2016年8月
29-30
物理实验室
实验
名称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课本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建立比热容的概念,会利用Q=cm△t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验
器材
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烧杯、天平、温度计、水、食用油、硬纸板、美工刀。

实验
原理
1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可以知道,只要测出吸收的热量Q,质量m和温度的变化值△t就可以算出比热容。

2根据课本实验可知,相同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热量相同,被加热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对水和待测液体加热相同时间,根据水的质量、温度变化及水的比热容可以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它就等于被测液体吸收的热量。

实验步骤
1.用调平衡的天平称量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各100g)。

2.把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在烧杯内放入相同的加热器。

3.用美工刀在硬纸板中间挖一个略小于温度计玻璃管直径的小洞,让温度计穿过小洞。

4.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于水和食用油中,但不要碰到烧杯底,也不要碰到加热器,记录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分别为t水0、t油0。

5.同时接通加热器,加热3 min,同时记录此时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分别为t水1、t油1。

实验现象记录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食用油的温度/℃10 22 38 42 46 水的温度/℃10 18 26 34 42
实验
结论
水的吸热能力强。

2020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02 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实验(原卷版)

2020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02 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实验(原卷版)

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相同的酒精灯2个、烧杯(80ml、分别盛60g的水和食用油)2个、温度计2 支、铁架台2个、石棉网2个、火柴、机械停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②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烧杯分别放在石棉网上。

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并将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读出此时水和食用油的初温度,填入表中。

物质种类质量/g 初温/0C 末温/0C 升高的温度/0C 加热时间/min水60 20 45 25 6食用油60 20 68 48 6【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__食用油__的温度升高的较大。

【考点方向】:1、实验方法:;2、实验液体的选择:;3、选择相同的热源目的是:。

4、使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

5、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

6、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

7、结论:。

8、做哪些实验还能用的此实验器材?答:。

【经典例题】:【母题】: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判断的;该实验方法叫。

(2)实验过程中该同学使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液体目的是:;温度计在放置时玻璃泡要与液体。

(3)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液体质量/g 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 水200 25 40 13.5煤油200 25 40 6.52 水200 25 40 12煤油200 25 40 5.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并说出生活中利用此性质的可以作为使用。

(4)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选填序号)。

(5)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吸热能力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吸热能力概念,实验操作方法,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转换法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各种物质(如石头、沙子、铁块等),温度计,计时器,烧杯,量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暖气片为什么用热水循环,引出本课的主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 知识讲解:介绍物质的吸热能力概念,解释为什么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为什么说物质的吸热能力是衡量物质热惯性的大小的重要指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预习下节课内容:探究影响物质吸热能力的因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分析的深度。

3. 学生对物质吸热能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 学生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物质的吸热能力,以及这一特性在新型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吸热能力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3.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新型材料的吸热性能,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

比热容

比热容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1.用同样的功率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发现食用油温度升高的快,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比水.2.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实验时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的不同;也可以观察,所需加热时间的不同.3.如图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加入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2)可以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等,其中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作用是:.二、理解不同比热容的“温度—时间”图像4.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乙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2014•成都)在“比较不同液体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下次数液体质量/g 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min1 水200 10 72 甲200 20 103 乙400 20 144 丙400 15 14c水=4.2×103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1.05×103J·(kg·℃)-1 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6.如图所示,实验室内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C煤油=2.1×103焦/(千克•℃)〕A. 2:1 B. 1:2 C. 1:1 D. 1:47.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报告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报告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班级:九班学生姓名:时间:
一、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三、实验器材:电加热器两个规格相同、烧杯2个型号相同、温度传感器2个、秒表、冷水、食用油等;
四、实验原理: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两种物质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秒表的计时,从而通过转换法得出吸热多少的关系;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1、两试管的型号相同;2试管中水和食用油油的质量相等;3、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五、实验过程: 1、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油的两烧杯中放入相同的加热器,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通过传感器数字显示屏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 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30摄氏度时所用的时间; 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 4、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从而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学习;
六、数据处理
分析数据,发现:质量相等的水和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
较多;。

九年级物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归纳九年级物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归纳吸热能力:单位体积的固体或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衡量一个物体的吸热能力的大小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探究:质量相等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实验的器材: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两个烧杯、铁架台、石棉网(如下图)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问: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近年探究试题考查范围不断扩大,由原的简单填写一些实验步骤,扩展到器材的选择、使用、作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实验中要注意这些细节。

例: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室中准备了以下仪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火柴,适量的水和煤油。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

(2)为了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上述提供的热中,选____比较合理。

(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星与物质的____有关。

表:(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解析:(1)要称量水和酒精的质量需要用天平。

(2)电加热器可以很好地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

(3)不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表明物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课件)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课件)

04 进行实验
(4)实验提示
①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 __电__加__热__器___, 避免温度计示数急剧上升。
②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 当它浸没在 液体中时, 可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_相__等___。
04 进行实验
(5)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量取相同质量的水和 食用油, 分别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 没在液体中。
02 实验器材
两个相同的烧杯、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两个相 同的电加热器、 两支实验室温度计、 秒表及天平。
知识准备
PART
03 知识准备
(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主要是研究不同物质 在___质__量____ 相同、_温__度__升__高__度__数___相同时, 吸收的热量是 否相等。
04 进行实验
(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 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_质__量___有关。支持事例:把 水烧开时,水的质量越大,加热的时间越长。 ②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__升__高__的__温__度____有关。支持事例: 烧水时,把水烧的温度越高,加热的时间越长。 ③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__物__质__的__种__类____有关。支持事例: 加热质量相等的水与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不等。
物质 水
煤油
质量m/kg 0.1 0.1
升高温度Δt/℃ 10 10
加热时间t/min 2 1
②要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煤油和水 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即加热方法应该相同。
③分析表格中数据发现,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 水加热时间长,水吸收的热量多,故可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 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是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第十
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已知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的基础上,通过将两种等质量的液体(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需吸收热量不同,发现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从而引入比热容这个热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该实验对于学生学习、理解比热容概念相当重要,也是将来利用比热容知识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2支(型号相同)、试管夹、温度传感器2个、秒表、冷水、食用油等。

四、实验原理:
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两种物质(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秒表的计时,从而通过转换法得出吸热多少的关系。

]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1)、两试管的型号相同;(2)试管中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3)、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五、实验过程:
(1)、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试管底部紧贴在石棉网上,用同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通过传感器数字显示屏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
(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50摄氏度时所用的时间;
(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
(4)、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从而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学习。

六、数据处理
分析数据,发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七、实验效果:
改装后的实验,学生能通过实验现象直观感受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比热容的概念,更容易弄懂比热容较
大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热量较多,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常见的日常生活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