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
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2024年)

2024年度陕西省科技支配项目申报指南本次发布的科技支配申报指南包括: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支配和陕西省科学探讨发展支配,指南内容如下: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支配一、重点产业创新链依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总体思路,结合全省重点产业规划和布局,凝炼煤化工、石油自然气化工等重点产业创新链,以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或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为目标,部署创新工作。
(一)重点方向工业领域1.煤化工产业(1)低变质煤中低温热解关键技术示范及产业化(2)低变质烟煤的分质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技术(3)粉煤及粉煤中低温热解固体产物半焦的综合利用(4)煤合成自然气技术(5)中低温煤焦油的高效回收和深加工利用(6)煤制油关键技术(7)煤基合成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探讨(8)氯碱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探讨(9)煤化工工业示范装置关键技术产业化(10)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耦合发电技术2.石油自然气化工产业(1)炼厂副产烃类提取转化关键技术开发(2)丙烯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3)甲醇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4)石油自然气芳烃类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5)丙烯酸及酯类化合物合成关键技术(6)自然气干脆转化利用关键技术(7)丙烯干脆氧气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关键技术产业化(8)低表面能氟硅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及应用(9)含氟液晶中间体的探讨开发(10)国Ⅴ标准干净油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3.新能源汽车产业(1)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发(3)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发(4)自然气(CNG、LNG)汽车关键技术(5)HPDI LNG重卡关键技术(6)替代能源汽车关键技术(7)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8)动力与储能电池研发(9)电动汽车平安性关键技术研发(10)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技术研发4.软件产业(1)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研发(2)支持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移动互联网软件研发,如中间件及大型应用(3)煤炭、石油、电力、通信等领域装备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研发(4)移动电子商务标准研发(5)电子商务平台中智能搜寻引擎等核心技术研发(6)移动互联网中隐私爱护关键技术研发(7)才智政务、才智交通、才智公共平安、才智教化等大型才智应用(8)基于移动终端的云服务关键技术应用示范(9)移动互联网络平安认证及平安应用中关键技术(10)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控防治系统部署方案及关键技术5.集成电路产业(1)4G移动通信芯片及支持现有4G标准的SOC芯片(2)面对高端SOC芯片的高速接口和高效限制IP核研发(3)平面显示器配套集成电路开发(4)绿色节能电源管理芯片、专用智能计量芯片、电子安防芯片的研发(5)大功率MOSFET和IGBT器件设计及生产(6)驱动组网限制LED才智照明SOC芯片开发(7)基于GPS/北斗的卫星导航SO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8)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超低功耗智能传感芯片、基于物联网应用的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芯片系统研发(9)高速大容量存储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设计(10)模拟、数模混合、MEMS、高压电路、GeSi等特色工艺开发(11)高密度小体积封装和3D封装工艺技术6.航空、航天及位置服务产业(1)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及发动机关键技术(2)先进通用飞机机载设备及航电关键技术(3)通用飞机地面导航设备(4)高精度天线等核心组件,以及导航传感一体化核心部器件研发(5)室内外定位融合服务平台及终端设备研发(6)兼容型北斗导航终端、北斗高精度授时设备及其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7)高辨别率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遥感一体化综合处理和分发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发(8)面对深空探测应用的抗辐射集成电路芯片7.新材料产业(1)高效钼精矿焙烧关键技术及装备探讨(2)高品质二硫化钼制备技术探讨及产业化(3)高性能钼及钼合金的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4)宽幅钼及钼合金板片材产业化(宽度≥600mm)(5)高性能低氧TZM合金制备及产业化(D含量低于200PPa,拉拉强度高于710MPa)(6)钼酸铵制备过程清洁生产技术探讨及产业化(7)石煤钒矿中的钒、碳的高效富集技术探讨(8)矿湿法冶金过程中的废水综合治理及清洁生产(9)高纯金属钒制备工艺探讨及产业化(10)氮化钒制备高效关键技术的研发(11)大尺寸电子级超导磁控直拉法单晶硅制备关键技术及装备(12)高端金属镁产品研发及产业化8.城市轨道交通产业(1)机车电气限制装置、变流装置、传感器、轮对、转向架等机车车辆配件(2)轨道交通装备整机技术(3)轨道交通装备驱动系统技术(混合动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快速轨道车辆装备技术)(4)轨道交通装备牵引与限制系统关键技术(5)机车车辆网络限制关键技术(6)钢轨的探伤、打磨、检测技术(7)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及运维起重、作业装置、状态检测关键技术(8)地下轨道勘察与设计技术(9)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10)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自动化监测技术与设备9.现代服务业产业(1)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2)基于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微小型电子商务群运营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3)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4)面对公众财宝管理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5)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研发与应用示范(6)科技金融合作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技术转移行动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技术转移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08.12.29•【字号】陕科成发[2008]175号•【施行日期】2008.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技术转移行动方案》的通知(陕科成发〔2008〕175号)各设区市科技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局,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各高校、科研院所: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建立和完善我省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省科技厅根据《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并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了《陕西省技术转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根据《方案》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推动技术市场工作的发展。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陕西省技术转移行动方案为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建立和完善我省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根据《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技术转移体系为重点,以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利用政府计划引导,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总体目标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技术转移服务为纽带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
通过实施技术转移及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促进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
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构建和形成我省的技术转移体系。
(一)建立若干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技术转移交易中心。
(二)引导和支持建立若干个综合性(或行业)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
西北大学2019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清单

邓建军 田静 段忆翔 张瑞 周明全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秦岭水源涵养演变机制及其调控技术与示范
宋进喜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考古现场文物加固、防水、提取材料的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
王丽琴
立项金额(万元) 80 80 60 50 30 30 30 30 10 10 70 60 60 60 60 60 60
曲安京
秦腔艺术展演技术集成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耿国华
面向中小学的试卷智能评判和习题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冯筠
陕北特色沙生经济植物有效成份提取关键技术研究
申烨华
基于低成本商用设备无线信号的目标感知、识别和成像研究
基于离散元—光滑粒子流方法耦合模型的黄土微观结构以及湿陷机 理与振陷过程的三维数值分析
用于重大疾病诊断的新型荧光染料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研究
序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项目类别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特色产业创新链(群)-农业领域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立项金额(万元)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序号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

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简介陕西省科技厅自2016年启动了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旨在促进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项目的重点是加强科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培育高端人才,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项目目标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的目标为:•加快陕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提升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互促互进;•推进陕西省科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陕西省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增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
项目内容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科技重点领域加强陕西省科技重点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
科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陕西省科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包括博士后流动站、特聘教授等。
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多领域复合型人才。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加强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项目成果截至2020年底,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已累计支持1000多个项目,涉及投资300多亿元。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究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绿色农药,被评为2020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陕西某企业成功研制出一种高效蚊香,产品远销海外,成为一种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未来展望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导向,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目标为导向,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培育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陕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4陕西科技计划重点产业链项目 答辩

2024陕西科技计划重点产业链项目答辩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XXX,首先我要感谢评委老师们给予我们这次答辩的机会。
今天,我将代表我们团队向大家介绍2024年陕西科技计划重点产业链项目。
陕西科技计划旨在推动陕西省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本次项目我们选择重点关注产业链的建设,旨在提升陕西省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一、项目背景陕西省是一个拥有丰富科技资源和优势产业的地区。
然而,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陕西省的产业链相对薄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团队利用2024年陕西科技计划的机会,制定了一系列重点产业链项目。
二、项目目标我们的项目旨在通过加强陕西省现有产业链的协同与融合,打造一条具有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提高陕西省的经济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强化农业产业链陕西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之一,我们的项目将重点关注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我们将通过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提高陕西省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而陕西省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的项目将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链,促进陕西省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提升陕西省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3.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制造是当前全球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之一,我们的项目将致力于推进陕西省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设备,我们将提高陕西省制造业的品质和效率,提升陕西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地位。
四、项目实施方案我们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1.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我们将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各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与科研机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创新与资源共享,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2.引进优秀企业和人才我们将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企业和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和资源支持,吸引企业落户陕西省并参与产业链建设,以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2.15•【字号】陕科发〔2022〕4号3-14〔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工程中心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陕西省科技进步条例》和《陕西省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法规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pdf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2月15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目标任务第三章组建条件第四章建设程序第五章运行管理第六章绩效评价第七章奖惩政策第八章附则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工程中心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陕西省科技进步条例》和《陕西省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工程中心是陕西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工程技术研究、行业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产学研融合平台,依托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转制院所)或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建设主体。
第三条工程中心分企业作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联合高校建立的“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类。
遵循“开放、流动、协同、竞争”的运行机制和“定期评估、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工程中心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工程中心的规划布局、宏观指导和认定评估。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04.09.08•【字号】陕科办发[2004]41号•【施行日期】2004.09.08•【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陕科办发[2004]41号)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为了加快我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实施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根据省科教领导小组关于“由省科技厅牵头,财政厅、计委(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防科工委等部门参加,组成工作机构,提出创新项目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编制《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计划》并做好实施工作”的精神,并报请省政府主管领导同志同意,决定成立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领导小组。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名称: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领导小组二、职责:制定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审定《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计划》;向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汇报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展情况。
三、人员组成:组长:唐俊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成员:姜锋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党禹州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魏增军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学谦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办事机构: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其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
办公室职责为确定年度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重点领域;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评审、项目库建设和《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计划》编制;组织项目实施、验收;监督专项资金使用。
办公地址:西安省政府大院省科技厅办公楼四楼电话:(029)87292778 87291369特此通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二00四年九月八日。
2023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结果

2023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结果
2023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结果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计划、陕西省科技创新专项、陕西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计划、陕西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陕西省科技服务业发展项目等。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重点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政策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重大科技改造等领域的重大研发任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将优先支持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新农业等八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农业现代化、水资源管理、森林火灾防控、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科技领域;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计划、陕西省科技创新专项、陕西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计划等将继续支持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八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以及水资源管理、森林火灾防控、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科技领域的重点项目,同时还将支持新材料、
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型农业等热点领域的重点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
合同书
计划编号:
团队名称:
委托单位(甲方):
牵头单位(乙方):
团队带头人(丙方):
起止年月: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4年制
填写说明
1.本合同书所列内容应实事求是填写,表达上要明确、严谨。
2.本合同书与申请书构成一套立项的原始资料,丙方承担任务以合同书内容为依据。
3.合同书中的各项规划应涵盖一个建设周期(3年),合同书中的“分年度(阶段)进度安排”,要根据主要任务和目标合理安排。
各阶段的任务目标是年度(中期)检查的依据。
4.团队名称以“研究方向+创新团队”命名。
文字尽量精简。
5.合同书中“单位性质”一栏应注明本单位是否属于高校、院所、除高校院所以外的其他事业单位或企业。
如为企业应注明是否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省创新型企业或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6.建设经费中的“自筹”,指乙方配套支持及丙方自行筹措与本团队建设相关的资金。
7.团队在计划管理和经费使用等方面应遵照国家和省现行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管理的规定执行,不得违规使用专项经费。
8.创新团队内部各组成单位(人员)之间应有切实可行的协议,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涉及人才培育、
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以及经费拨付、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等方面的约定应当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
创新团队内部各组成单位(人员)之间的协议作为本合同书的附件。
9.合同书中所列表格如不敷填写可另行增加行数,或另附页填写。
一、团队基本情况
六、合同书其他条款
1.各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书的各项条款。
因合同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客观原因,任何一方认为有必要变更合同书条款内容的,需经协商一致。
2.甲方有权按照合同书的要求,监督、检查丙方团队建设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丙方应予以配合。
丙方应按要求向甲方报送团队建设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
3.丙方有权按照合同书的要求组织实施、使用经费。
丙方未按本合同书落实自筹经费,或未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收回已投入的经费。
4.乙方应协助甲方监督、检查丙方团队建设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协调解决本合同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合同书履行过程中,如乙方发现丙方存在或可能存在无力或不愿忠实履行合同书义务的情形时,应及时向甲方提出解除合同书等建议。
5.丙方与各合作单位(人员)的合作协议(包括各方承担
的任务、经费分配、研究成果的归属等),作为本合同书的附件,视作本合同书的组成部分。
6.丙方在合同书执行过程中,确因技术、市场等不可抗拒原因,必须调整合同书相关任务或指标的,应及时书面提出申请,经甲方审批同意后,按批准后的合同书的任务和指标执行。
未经批准的,按原合同书的任务和指标要求完成。
7.成果的权属和保密。
本团队建设取得的技术成果,其
知识产权归属及成果转化,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团队建设技术成果涉及国家利益的,丙方在有偿转让之前,
应经过甲方的审查批准;涉及国家机密的,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有关规定执行。
8.此合同一式4份,分存于甲方(两份)、乙方及丙方。
甲方(委托单位):(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乙方(团队牵头单位):(盖章)
开户银行及帐号:
丙方(团队带头人)(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