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变化和挑战。
一、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1. 市场需求扩大: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
这为农业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利润空间。
2. 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新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装备的引入使得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农业产业也因此实现了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3. 农业产业链延伸:随着市场对农产品品质和多样化需求的增加,农业产业链逐渐延伸,涉及到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
这对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善。
二、农业产业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减少: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和城市住宅,使得农业用地面临严重压缩。
这使得农业产业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的局面,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制约。
2. 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因此,农民在经济发展中也要面对价格风险,需要通过合理的市场信息获取和风险管理手段来规避风险,保护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3. 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安全:工业化进程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而农产品作为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农药残留等问题要求越来越严格。
因此,农业产业需要面临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双重挑战,加强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1.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培养专业化、技术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2. 建立农业产业链合作机制: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健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合作机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

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不仅提供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食物,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
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互为因果。
首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业生产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农产品,为农村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相关的工作,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力的就业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农业生产还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程度与农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其次,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相互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进步。
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增长,也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社会的面貌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此外,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有助于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另外,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存在着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不高和农业结构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城乡差距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相对落后,城乡差距扩大,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质量。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和推广适应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
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与交通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再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农业与经济发展

农业与经济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从农业现状、农业的经济作用以及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农业现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源泉。
农业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现状。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仍然是基础产业。
农业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工具、机械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2.农业结构升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减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多元发展的态势。
3.农产品供给充足。
借助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推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大部分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二、农业的经济作用农业作为经济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作用。
农业的经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粮食安全。
农业是食品供给的重要保障,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是农业的重要职能。
2.创造就业机会。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农村地区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找到了就业机会,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增长。
3.提供农产品。
农产品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
例如,农产品的加工使之成为工业品或者食品加工的必要原材料。
4.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稳定的农业生产和供给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业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2.拉动内需市场。
农产品供给的充足,满足了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拉动了内需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刺激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促进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农业在我国的地位不容忽视。
当前,我国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收入不高,农业生产力有待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词。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高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渠道的改善等方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二、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农业是食品安全的基础,而食品安全是社会安定的前提。
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也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
加强农业发展,可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
同时,农村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城市发展,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三、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培养更多的农业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引导科研机构优先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企业的发展,培育农村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打造农业品牌,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3. 政策保障和金融支持政策保障和金融支持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创业,提供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
四、农业发展带给社会经济的变化农业发展不仅对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给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国内财富总量,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五大增长点

山东省还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 对农作物的精准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三、乡村产业振兴
山东省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山东省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山东省还积 极发展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四、农村改革发展
山东省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例如,山东省通过开展 土地流转试点,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或农民合作社,提高了土地利 用效率。
山东省还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了农民的 财产性收入。
名。特色农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河北省阜平县的食用菌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食用菌 的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
增长点二:农产品加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通过加工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我 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涵盖了粮食、油料、肉类、乳品、果蔬等多个领域。 农产品加工业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等方面具有重要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山东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 年来,山东省政府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改革发展,为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
山东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通过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 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山东省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积极推广 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同时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和地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农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农业产出、就业、国际贸易、农业创新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农业产出是农业对经济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
农业产出的增加不仅直接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基本生活物资,还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需求。
农业产出的增长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扩大国际贸易,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业产出的增加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农业就业是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尽管现代农业机械化和技术进步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但仍有大量的人口依靠农业从事生产劳动。
农业就业的增加可以缓解城市失业和贫困问题,保障农民的生计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就业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
农业也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起着重要影响。
农产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商品之一,农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国家的出口收入,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和贸易平衡。
同时,农业的跨国投资和合作可以促进技术传播和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全球整合和提升。
国际贸易和农业合作的发展也为农产品的供给安全和市场多样化提供了保障,增强了国家经济的韧性。
农业创新是农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和管理变得越来越易于实施和提高效益。
农业创新的推动可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创新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业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
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化肥农药使用和土地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农业模式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负担。
经济发展与农业

经济发展与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业在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农业的重要性1. 农业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农产品,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关系到人民的口粮问题。
2.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其他工业的原材料供应来源。
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直接影响着其他工业的发展。
3. 农业是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与农民的生计息息相关。
发展农业不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影响1. 经济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和供给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2. 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和更新。
这促使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乡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也相应增加。
农民的购买力提高,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有助于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 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农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了农村经济的活力。
农民的增收也促进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2. 农业发展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
随着农产品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农产品增值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如农田灌溉系统、农村公路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
结论经济的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农业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
本文将从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就业增长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一、城乡经济一体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成为现实。
城市对农村的需求促使农业发展,而农村则向城市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推动了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同时,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农村提供了市场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升级和调整。
农业发展的重点从传统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农业发展转变,包括畜牧业、渔业、林业、种植业等。
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还带动了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农村旅游、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农村就业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就业的增长。
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农业岗位。
同时,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部分城市居民返乡创业或就业,带动了非农业就业的增长。
农村就业的增加不仅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也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结: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相辅相成,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城乡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就业的增加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互相支持、互相促进,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政策的支持、技术的推广和市场的拓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价格制定的错误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低 的农场交货价格会导致生产不足,或者农 作物被以官方的分销渠道之外的方式在本 国或在邻国进行销售。低的零售价格需要 通过国有企业支付大量的政府补贴。这也 刺激城市中比较容易得到价格管制产品的 人将产品非法销售给农村那些得不到价格 管制产品的消费者。
• 政府通常试图通过对投人品的价格进行补 贴的方式来弥补低的农村交易价格问题。 但这种方式自身也存在问题。对无效率的 国有化肥企业进行补贴导致高成本的生产 和无效传输的发生。对购买机械设备的补 贴促使过度机械化的产生。而通过利率补 贴或者强制银行将特定份额的资金贷给农 民来促进农民信贷的方式通常不能有效地 给农民配置资金。
• 价格上限的后果
• 对于农民行为的错误观点导致政府对农产品的定 价低于市场决定的价格。官员相信传统的生活方 式会维持农业生产,相信缺乏可用的市场盈余会 使一些农民不关心价格,或者甚至相信固定的货 币需求会促使农民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较少的食物。 这种低价政策使农业承受重负,实际上给城市人 口提供了一种补贴。政府也可能直接对农业部门 征税,尤其是针对农产品出口。
• 农业市场自由化问题
• 在一些非洲国家,政府对农业价格和销售 的控制特别显著。新独立国家的政府通常 会增强对原有的殖民模式的指导,但却会 导致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效率。在世界银 行和其他援助者的压力下,很多国家从20 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自由化尝试。更 多的价格由市场决定,而政府也允许更多 的私人销售发生。
四、农业发展中的土地、劳动力和 资本因素
•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结合起 来使原材料变为最终产品和服务。农民利 用多种投入品和土地生产农作物。这些农 作物经过加工最终被消费者和企业所使用。 作为食物或者工业投人品,农作物提供并 增加了农民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业中的就 业。
• 土壤、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争论、土 地改革的实践
农业与经济发展
农业繁荣时,其他相关的部门也就获得 较好的发展,但当土地变成沙漠,农业 萎缩,推进其他部门发展的源泉也就枯
竭了。——色诺芬
• 劳动力和产品从农业到工业和服务业的转 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近来经济发 展的一个普遍特点。在工业化国家,依靠 农业维生的人只占总人口很小的一部分。
• 在这一章中,我们要探究有关农业发展的 文献、成功发展农业的条件以及关键的公 共政策问题。我们要强调的是,成功的农 业是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必须通过 与农民的合作来取得这种成功。
• 首先,它显示的是供给和需求对于价格缺 乏弹性的“食物”市场。
• 较低的农业收入降低了农业部门对工业产 品(包括农业辅助品和家居用品)的需求。 支持农业部门研发活动的动力也降低。当 出口产品被设置价格上限时,出口或者减 少,或者,出现非法销售,剥夺了国家的 一部分出口收入。
• 由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意味着外贸开放;而世界 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是不稳定的。工业化国家的经 济衰退和补贴可以压低价格水平。发展中国家的 出口商担心,不稳定的价格将降低出口收人,而 本国产品在与从富国进口的已获得补贴的农作物 竞争时可能会失败。最终,为城市提供廉价食物 就成为统治集团的一个政治问题。而统治集团的 支持者大都聚集在城市,而不是农村。高的或者 不稳定的食物价格导致对高工资的需求,这也会 刺激或加剧通货膨胀。
• 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
• 虽然刘易斯的模型说明劳动力从农业向工 业的有效转移存在限制,但这种转移是发 展导致的必然而重要的结果。这种转移要 求农业生产部门通过更有效率的生产来增 加产量,以弥补劳动力的损失。
• 资本的形成
• 农业较工业来说资本产出比(资金/产出)较低, 并且农业最初是一个经济体内最发达的部门,所 以不断增加的农业产能,支持了农业和工业部门 的资本积累。农业收入增加会刺激储蓄的增加, 并且农业部门中未能用于再生产的那部分资金, 通过金融机构,转移到工业部门。供给的增长带 来较低的农业价格,这减轻了工业部门的工资压 力,从而使资源更加集中于投资,包括由利润支 持的私人投资和由税收支持的公共投资。
二、农业改革
• 健康的农业部门不仅是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且是 发展的结果。虽然我们希望随着收入的增加,总 产出和就业中农业所占的比重能够下降,那些低 收入国家最初可能有80 % 到90 %的人口都集中 在农村。这些人应该是发展的受益者,也是贡献 者。农业改革:1)提高农业生产率;(2)利用农业 创造的资源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3)通过基础设 施建设和市场作用使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成为一 个整体。完成这种改革成为当今很多国家发展进 程中最重要的任务。
•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农业 生农业生产率比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初期的 水平还低45%。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业 产出相对于总产出来增长缓慢。导致这一 结果的部分原因是,低收入以及中等偏低 收入国家中农业的增长只略快于人口的增 长,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缓慢的农业 增长造成的。
• 农业剥削
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为前提。美国的成长由其巨大
的农业潜力带动。苏联的工业增长以残酷剥削农 民产品贡献:1.食品贡献 2.原料贡献 • (二)市场贡献 • (三)要素贡献:1.资本贡献 2.劳动贡献 • (四)外汇贡献
1.农业对发展的贡献
• 农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改善了大 多数人的状况,使他们能够为本国的工业 和服务业作出贡献。
• 这与恩格尔定律一致:随着收入的增加, 人们把收入用于购买食品的比例会减少。 农业部门的扩张比起经济中的其他部门要 缓慢得多。发展中国家中,农业增长率高 的地区往往也会有较高的全面增长率。这 是当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它们努力 追求快速的工业发展,但如果不先实现农 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工业的发展就很难实 现。
一、农业及其发展进程
• 在高收入国家,农业部门的的产出占总产 出的百分比较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 始,发展中国家中农业所占的份额也已经 下降。1950年到1990年之间,农业所占用 的劳动力的比例也在下降:非洲地区从83 %下降到63%,亚洲地区从82%下降到62%, 拉丁美洲则从54 %下降到25 % 。
• 增加食品供给
• 我们预期食品需求会伴随人口的增长和单位收入 的增长而迅速增长。由于食品是维持生存的必需 品,人们对于它的需求会在收入水平低时迅速增 长。需求的收入弹性将会非常高。我们用单位收 入的变化带来的需求数量的变化的百分比表示需 求的收入弹性。
• 所以,一个正在发展的经济体,必须有迅速增加 食品供应的方法,其中主要的解决途径是利用自 己的农业部门。
三、农产品价格:市场与政府的作 用
• 经济学家彼得.提莫说过:“全世界的农民 主要谈论两个话题:天气和价格。”农业 政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农产品定价。发 展中国家的政府通常控制价格制定。考虑 到富裕国家给予农业的大量补贴,西方经 济学家所主张的贫困国家应该让市场发挥 作用的观点变得虚伪。政府官员有时认为 农民的农业活动是一种风俗习惯,不会对 价格改变作出很强烈的反应。
• 在缺乏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条件下,供给的 价格弹性可能很低,价格的升高将不会迅 速导致大量的产品生产。我们预期的需求 的激增会带来食品价格的迅速增长。这种 上涨将导致政治灾难,并带来食品的进口 压力,尤其是在整个经济体的进口能力有 限的情况下。然而,关键在于食品价格将 有效地刺激农民稳定地增加产量。
• 另一种经济学观点主张合并非常小的农场。 在一些国家,包括南亚和一些非洲国家中 人口众多的地区,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在子 孙中再分配,这样就产生了很多小块土地。 这种小块土地是无效率的,尤其是在人们 想采用新技术的时候。好几人对不相邻的 小块土地的所有也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 在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斯大林强制农民按照国 家制定的价格向政府出售谷物。较低的收购价格 和较高的销售价格给政府带来了财政收入。农民 被命令进入大型公有或集体农场,这对提高效率 和产量都是无效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保持很低的 农产品价格;一些国家对农业征收很高的税,剥 夺农业部门的资本并通常将工业化作为发展的首 要目标。刘易斯的剩余劳动模型使一些经济学家 和政策制定者只考虑如何利用农业中的剩余劳动 力为工业化提供工人。
• 对大生产的商品的需求
• 高现金收入刺激了对消费品的需求,包括 农民对衣服、厨具、家具、收音机等物品 的购买。同时,增长的农业产出就要求在 农药、工具以及器械等方面追加农业投资。
• 农业和全面增长
• 1999年,西非国家几内亚的GDP中有60 % 来源于农业部门,15%来自工业部门,其 余部分来自服务业。如果工业按每年6%增 长,服务业每年增增长10%,农业增长由 3%增长一倍到6%,这将使总GDP的增长 率由4.2%上升到7%。鉴于1998年人口的 增长率是2.4%,双倍的农业增长使人均 GDP增长率由1.8%上升到4.6%。
• 出口税收 • 经济发展同样取决于一个国家进口本国不
能有效生产的产品的能力,支付这些进口 产品的价格的最好途径是通过出口来赚取 外汇。在制造业产品如纺织品、设备以及 零件等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之前,农 业是最好的财政支柱。甚至出口大量工业 产品的巴西仍要依靠其生产咖啡的收人来 支持其他进口。东南亚国家靠出口大量的 食品和原材料来维持其工业。
• 劳动作业、农业中的妇女 • 有形资本:机器的难题 • 为农业发展融资 • 对技术的适应:农业的扩展
• 农民在选择种植何种作物和使用何种技术 以前必须了解土壤。通常在很小的区域里 会存在极大的生态学差异,需要使用不同 的技术,或者很辽阔的区域土壤条件很相 似。
• 人口压力和种植作物或者耕作方式的变化通常会 导致土壤退化。一项对肯尼亚农业的研究评价了 很多种农作物,从基本食品(如玉米和豆子)到 出口农作物(包括茶、咖啡、蔬菜)。玉米和豆 子取代了天然地基层,不能有效阻止土地被侵蚀。 通常被鼓励出口到欧洲的蔬菜在很多方面有缺点: 它对土壤提供很少保护;滥用化肥和杀虫剂,并 且这些物质通过灌渠进入其他土地;使用的进口 种子可能会带来外国的害虫。已经出口数十年的 茶是相对较好的一种作物,唯一的缺点就是干燥 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燃料。对于种植什么作物和种 在什么地方的评估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