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高中生物必修二是生物学习的重要阶段,其中包含了许多必备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填空的方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梳理。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并根据题目提示填写相应的答案。

1. 植物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答案:二氧化碳(CO2)2. 下面是高等植物单子叶和双子叶分别具有的特点,请将特点与相应的植物类型匹配:a. 叶脉排列成平行网状 (1) 单子叶植物b. 叶脉呈分叉状 (2) 双子叶植物答案:a-1,b-23. 植物的茎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请将下列茎的特点与其功能匹配:a. 防御敌害和储存水分 (1) 地下茎b. 传递营养和支撑植物体 (2) 圆柱茎答案:a-2,b-14. 动物体内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下列关于动物器官的描述,请填写相应的器官名:a. 位于胸腔,用于呼吸 (1) 肺b. 位于腹腔,用于消化 (2) 肝脏答案:a-1,b-25. 生物体内存在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请将下列反应与相应的过程匹配:a. 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 (1) 呼吸作用b. 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2) 光合作用答案:a-1,b-26. 遗传物质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将下列描述中的关键词填写完整:a.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1) 基因b. 遗传物质通过_________传递遗传 (2) DNA答案:a-1,b-27. 子代的遗传特征受到遗传规律的影响,请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规律匹配:a. 父母眼睛颜色为蓝色,子代眼睛颜色为棕色 (1) 随性状继承b. 父母血型O型,子代血型可能为A型 (2) 连锁遗传答案:a-2,b-18.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请将下列描述中的词语填写完整:a. 濒临灭绝的物种称为_________ (1) 灭绝(濒危)物种b. 生物多样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威胁,例如_________ 和栖息地破坏 (2) 污染答案:a-1,b-29. 高中生物必修二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与相应的内容匹配:a. 利用酵母观察呼吸作用 (1) 呼吸实验b. 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释放气泡 (2) 光合作用实验答案:a-1,b-210.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激素参与,请将下列植物激素与其功能匹配:a. 促进幼苗生长和伸长 (1) 生长素b. 促使叶片向阳光靠拢 (2) 赤霉素答案:a-1,b-211. 高中生物必修二中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生态关系,请将下列关系与相应的描述匹配:a.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1) 捕食关系b. 两个物种依赖同一资源而产生的关系 (2) 共生关系答案:a-1,b-2这些是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的一部分重要知识点,通过填空的方式,我们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编写:孙汝燕审核:陈焱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必修课程一第六章细胞的细胞分裂、分化、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管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的效率越高。

2.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就是生物体生长、发育、产卵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就是真核生物展开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颤抖、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对立间期短,对立期长;④相同生物或同一生物相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2.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维持不变(一条染色体所含2条染色单体)(2)对立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序在赤道板上;(观测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共15页第1页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知识点填空题撰写:孙汝燕审查:陈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细胞质分裂3、颤抖、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不同点前期:纺锤体的构成方式相同末期:细胞质的对立方式相同动物细胞由两组中心粒收到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由细胞膜向内突起把亲代细胞缢裂开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收到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细胞板构成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相同对立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对立间期染色体激活,对立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至两个子细胞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染色体变化(2n)dna变化(2c)染色单体变化dna数目4n间期2n→2n2c→4c0→4n前期2n4c4n中期2n4c4n后期4n4c0染色体数目4n末期4n→2n4c→2c02n2n00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有丝分裂的意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必修二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_______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若发生在_______中,可传递给后代。

3.反密码子为AGU的tRNA,其运载的氨基酸是_________。

4.基因突变易于发生在细胞分裂________期___________过程中。

5.基因突变具有以下特点:_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

6.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______来源,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___________。

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猫叫综合征是由___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21三体综合征是_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

9.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一组___________染色体,它们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10.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11.由____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12.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13.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来处理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4.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抑制细胞________分裂_______期形成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最详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最详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4):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号(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隐性=1:1),则待测个体为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的纯度)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交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2023届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每天打卡)

2023届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每天打卡)

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月日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于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所以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

(2)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3)花大,易于操作。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矮茎。

后来,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

(P4)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两大定律的适用范围:。

4.分离定律实质:减数分裂Ⅰ后期。

5.判断基因是否遵循两大定律的方法:。

6.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是7.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

8.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方法是;不断提高纯合度的方法是;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方法是(植物常用)、(动物常用)。

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内容:(1)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P5)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间:月日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P10)2.孟德尔用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

(P11)3.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和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P12)4.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个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的基因可能是。

5.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②用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法。

④由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

6.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附答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填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学中常见概念辨析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或等。

相对性状: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的现象)3、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的片段)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上)。

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关系:基因型+___________→表现型5、几种交配方式(1)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3)测交:让F1与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4)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5)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6、常见遗传学符号符号P F1 F2 ×♀♂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版权所属576107544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1)豌豆是严格传粉植物(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2、由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运用了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YYRR×yyrr↓ ↓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 yyR--Y--rr yyrr ::::::3、在F2 代中:表现型:两种亲本型:__________ 、__________两种重组型:__________ 、__________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每一种基因型占1/16)单杂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每一种基因型占______)双杂合子YyRr (基因型占_______)4、常见自由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填空(必修2)教师版有答案A4

3.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填空(必修2)教师版有答案A4

高中生物必修2 基础知识填空训练(全一册)第3章基因的本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但这两个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思路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是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能将R 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将部分R 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3.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遗传物质。

4.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 分子中。

5.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侵入进细菌内部的只是噬菌体的DNA,其过程可分为五步: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6.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元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得到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去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一般用32P(元素)标记噬菌体DNA核心,用35S(元素)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7.不能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 。

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因为若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会具有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8.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 与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

9.对于细胞生物来说,其体内有2(DNA和RNA)种核酸,其遗传物质为DNA;对于病毒来说,其体内有1(DNA或RNA)种核酸,其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因此,除少数病毒(即RNA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必修二知识填空(含答案)

生物必修二知识填空(含答案)

一、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___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___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__的细胞分裂。

(有性生殖成熟生殖细胞减半)▲有丝分裂产生_______,染色体复制_____次,细胞分裂____次,结果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4、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2 个精子细胞,最终共形成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精子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

5、卵细胞形成过程图解:精巢(哺乳动物称 睾丸)不均等 分裂1 个卵细胞( +3 个极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细胞) ★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 I ,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_____________。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姐妹染色单体:经过 _______而来的 2 个 DNA 分子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 形成。

(DNA 复制)四分体:减 I 前期_______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 , 其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往往发生 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的一个原因 (联会 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 (2 4 4)(1 和 2、3 和 4 1+2、3+4)(a 和 a ’、b 和 b ’、c 和 c ’、d 和 d ’)(a ’和 b 、c ’和 d)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曲线:▲图中变化原因:①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分裂)④_______⑤______⑥______DNA、染色体数量变化小结:染色体数量减半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细胞(减I ),细胞分裂(减Ⅱ、有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 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的效率越低。

2.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 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 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2.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 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 2 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 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着丝点 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 染色体 ,并分别向细胞 两极 移动。

末期:① 纺锤体 、 染色体 消失 ② 核膜 、 核仁 重现 ③细胞质分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不 前期: 由两组 中心粒 发出 由细胞 两极 发出的 星射线 构成纺锤体 的 纺锤丝 构成纺锤体 同 纺锤体 的形成方式不同 末期:由 细胞膜向内凹陷 把亲代细 由 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把亲代 点 细胞质 的分裂方式不同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相同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5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分裂 1 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 平均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 形态 相同 大小 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 遗传性状 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1、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 染色体 和 纺锤体 等结构的出现( 有 DNA 的复制 )2、举例: 蛙 的红细胞 等。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有关试剂及作用:(1)解离液:质量分数 15%和体积分数 95%按 1:1 混合而成的,作用是 将细胞分散开来( 2)漂洗液:清水,作用 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利于染色 。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变化 (2N )2N →2N 2N 2N 4N 4N → 2N DNA 变化( 2C )2C →4C 4C 4C 4C 4C →2C染色单体变化 0→4N4N4N4N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数目的变化:DNA 数目2N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3)染色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2.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 观察装片的步骤(1)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再用高倍镜观察六、细胞的分化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七、细胞的全能性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有能够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八、细胞衰老1、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降低);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降低;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⑥细胞内色素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细胞的增殖能力是 有限 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 自身的因素 决定的 九、细胞凋亡1、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 基因 决定的细胞自行结 束生命的过程。

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 对生物的 个体发育 、机体 稳定状态 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十、癌症1、细胞癌变原因:外因:致癌因子: 物理 致癌因子、 化学 致癌因子、 病毒 致癌因子2、癌细胞的特征:( 1) ( 2)癌细胞的 形态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

( 3)细胞膜上 糖蛋白 等物质的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我国的肿瘤防治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简称 放疗 ) 化学治疗 (简称 化疗 ) 手术切除第二章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 (meiosis ) 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形成 生殖细胞 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 减少一半 。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巢(哺乳动物称 睾丸 )原癌基因 和 抑癌基因 的变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 n 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 1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2 种精子。

它的 1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1 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 头部进入卵细胞, 尾部 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 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 和 受精作用 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 遗传 和 变异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 减Ⅱ中期减Ⅰ后期 减Ⅱ中期 减Ⅰ前期 减Ⅱ后期 减Ⅰ中期 有丝中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减Ⅱ前期 减Ⅱ后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Ⅱ后期 有丝后期 减Ⅱ末期、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D__及dd 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 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 dd杂交试验中,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 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 × dd DD ×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Dd× Dd)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4)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非等位基因: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5)完全显性: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使显性遗传性状完全显现出来。

即DD和Dd 为相同性状(如DD和Dd 均为红花)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

即DD和Dd为不同的性状(如DD为红花而Dd为粉花dd 为白花)6)常见遗传学符号(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隐性=1:1),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的纯度)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杂合子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 测交 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 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