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教案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及中学化学教学建议.doc

教案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及中学化学教学建议.doc

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及中学化学教学建议一、命题要求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理科综合化学学科的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设计及试卷结构表1.考试时间、总分及总题量理综试题Ⅱ卷试题数增加了3道,实际上是物理、生物两学科将原来的一些属于一个大题,而又相对独立的各问,分别进行了独立设题。

学生的书写量和思维容量并没有明显增大。

表2.各科所占分值各科所占的分值比例与现行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三科学时比例相一致,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我省的新课程理科高考,继续采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理综试卷进行考试。

但是新课程方案中的对三科教学时数的要求基本相同,所以新课程理综试卷中三科的分值比例尚无定论。

理综《考试大纲》对题型的描述为:“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

化学学科第Ⅰ卷为8个单项选择题。

第Ⅱ卷为4个综合试题,它是填空、简答与计算等的综合。

理综试卷结构多年来的相对稳定,对中学理科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试卷难度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组所追求的总难度应为0.50~0.55。

《考试大纲》对命题难度的表述仍为“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表4.化学学科难度统计表中的难度值为河南省抽样统计结果。

由表可知,从总体来看近几年的试题难度较为符合命题中心的要求。

化学学科近两年Ⅱ卷试题的难度明显增加。

四、化学部分试题分析2.试题分析与思考(卷1)第Ⅰ卷答题情况:(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A.Ba2+、NO3—、NH4+、Cl—B.Ca2+、HCO3—、NH4+、AlO2—C.K+、Ba2+、Cl—、HSO3— D.Mg2+、NH4+、SO42-、K+该题型属于传统题型,但选择项所涉及的某些离子没能突出重点,学生不太熟悉,象HSO3—和AlO2—等,给学生的作答带来了困难。

2020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全国I卷)理综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 《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C. 《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涉及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D. 李商隐的《无题》诗句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答案』A『详解』A.香,体现了物质的挥发性,说明物质的沸点低,易挥发,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能体现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错误;B.由“蒸令气上”可知,与混合物沸点有关,蒸馏分离混合物,故B正确;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 加热Hg+S,此为分解反应;积变又还成了丹砂——即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此为化合反应,故C正确;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正确;答案选A。

『点睛』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指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积变又还成了丹砂--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

2.化合物1,1二环丙基乙烯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B. 其同分异构体可能是苯的同系物C. 一氯代物有4种D. 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答案』D『详解』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两个三元环,环上的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呈四面体,故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12,苯的同系物的通式为C n H2n-6,不符合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故B错误;C.该分子中存在三种等效氢,故一氯代物有三种,,故C错误;D.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

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故选D。
3.西工大李晨睿、川大符垚教授课题组解决了黄芩苷(BA)水溶性差的问题,黄芩苷能局部抑制骨硬化蛋白、加速骨修复。黄芩苷(BA)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A的分子式为C21H18O11
B.BA含有5种含氧官能团
C.BA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D 1molBA最多能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故选C。
6.国内某科研团队发现,在紫外线作用下多孔管状ZnS价带失去电子产生空穴(h+,具有强氧化性),Cr(VI)在导带得电子转化为无毒的Cr(Ⅲ),水中的有机腐质不断消耗价带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促进反应不断进行,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ZnS晶体中Zn2+周围与其距离最近的Zn2+个数为9
【解析】
【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原子序数是X原子价电子数的4倍,则X为C元素、W为S元素;X与Z同族,则Z为Si元素;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则Y可能为N元素或Mg元素。
【详解】A.碳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可能为液态烃和固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的沸点都高于硫化氢,故A错误;
B.价带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反应式为H2O+h+=·OH+H+
C.若消耗1mol有机腐质(按C3H6O3计),理论上价带失去6mol电子
D.若ZnS晶胞的参数为anm,则ZnS晶体的密度为 g·cm-3
【答案】B
【解析】
【详解】A.距离 最近 锌离子有4个,即 的配位数为4,根据ZnS的晶胞结构,以顶点 的为例,与之距离最近的 位于面心,一个晶胞中共有3个,根据晶体的堆积方式可知,一个 被8个晶胞共用,且一个晶胞中距离最短的连线被两个晶胞共用,故符合条件的 共有 个,A项错误;

【高三】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

【高三】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

【高三】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导语】把握复习方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提高备考的有效性,以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是逍遥右脑为您带来的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篇一一、试卷的整体分析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

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试卷特点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复习建议:对题干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需在今后的训练中强化,对物质的特殊性质,物质的特殊颜色,重要的工业生产,实验室制备等,要多归纳多总结。

21、考查要点:(1)阿伏加德罗常数,(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电解质溶液(4)离子方程式,(5)元素周期表(6)电化学知识,(7)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8)化学实验三、复习建议1、研读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研读考试说明,关注考试说明的内容变化、重点、难点,要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回避什么?如我们要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物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在前期弱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必须在复习阶段务必补牢、夯实化学学科大厦赖以生存的根基;再如《考试说明》中明确限制的内容要果断删去,不做无用功。

研究高考试题,明晰高考试题中对各知识块的考查特点和出题形式,以及各知识块在高考理综试题中的题型特点,并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高三年级第二次全市联考化学成绩分析报告

高三年级第二次全市联考化学成绩分析报告

2020年全市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质量分析一、与全市同类成绩相比较:(一)一分三率对比:(二)小题平均分对比:(三)优秀学生对比:二、试卷分析:1.试卷总体印象从总体来看,试卷难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广,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考查,同时设置部分题目提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区分度。

化学试题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I卷选择题的考查仍然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 II卷非选择题题目基本采用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知识模块及知识背景为载体进行考查,重视考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大了对图表、图像内容的考查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在题型上注重了试题的新颖度和对考点的要求、选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对处在复习现阶段的学生有很好的考查效果。

2.试卷结构(1)试卷考查内容分值比例合理,从试题分值分布状况来看,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比例分配合理。

从考点的教材分布来看,遵循考纲中规定的考查范围,兼顾了必修、选修各模块的比例,其中必修I元素化合物知识、必修Ⅱ元素周期表和律、有机化合物知识及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所涉及的知识考点最多,但整体上呈现相对均匀性。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内容。

(2)试卷侧重对各种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生活、环境等问题。

如选择题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第8题考查有机;对实验装置、现象、结论及性质的掌握和应用,如第9题考查实验;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复述、再现和辨认的能力,如第10、11、12、13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电化学基础、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基础知识的应用。

II卷中着重考查从试题中提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图表、图形的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储存能力,如27题中利用图形计算平衡常数,26题中利用图表分析趁热过滤的原因。

28题利用实验装置图考查实验相关知识。

(3)从试题难度及分布看,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大部分试题与课堂教学较为贴近,选择题的难度并不大,但知识点考察灵活,最后三个设置难度的选择题题目的考查采用高考考查特点:高起点、低落点。

【解析】湖南省六校高三下学期四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解析】湖南省六校高三下学期四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Cu~64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颗粒物的含量B.将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入新鲜的水果箱内是为了催熟水果C.2013年11月29日,“夺命快递”事件源于氟乙酸甲酯泄漏,其结构简式为CH2 FCOOCH3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治理污染8.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8 g D2O含电子数目为10N AB.1 L 0.1 mol/L NH4NO3溶液中NH+数目为0.1N AC.1 mol CaC2固体含离子数目为3N AD.ag C2 H4和C3H6混合气体含原子数目为3aN A/149.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E同主族,A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E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A>CB.C、D的简单阳离子均可促进水的电离C.B、E的最高价氧化物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D.含D的盐溶于水一定显酸性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X和Y与电流表连接,将Zn换成Fe,测得电流更大B.X和Y与电流表连接,将盐桥换成铜线,电流表指针偏转C.X和Y分别与电源“+”、“一”极相连,Cu极质量增大D.X和Y分别与电源“一”、“+”极相连,盐桥中阴离子向Zn极移动12.—C4 H9和—C2 H5O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形成的有机物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A.8种B.18种C.24种D.36种13.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A 和HB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图1表示HA,图2表示HB),下列说洼正确的是A.HA是弱酸,HB是强酸B.达到E点时,对应混合溶液中c(Na+)=c(B-)+c(HB)C.达到B、D点时,两溶液pH均为7,反应消耗的n(HA)=n(HB)D.当达到E点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c(Na+)> c(B-)>c(O H-)>c(H+)【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0.100 0 mol·L-1 HA溶液pH=1,所以HA为强酸,0.100 0 mol·L-1 HB溶液pH=3,所以HB为弱酸,故A错误;B、根据图1可知,a=20,结合物料守恒,B 正确;C、B点和D点溶液呈中性,强酸刚好反应,弱酸过量,所以消耗弱酸多;D、E点后碱过量,可能是c(O H-)>c(B-)。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1. 突出核心考点,注重教材与学科素养命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重点和主干内容,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

试题中许多考点来源于教材,如第8题考查了必修一课本实验,第10题考查了SO2的性质等。

试题取材新颖,图表题较多,明显降低题海训练和机械记忆的功效,实现教学回归学科的本源。

2. 注重化学学科的整体知识的考查试卷客观题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实验、学科方法和知识应用等多角度考查化学学科素养、实验基本原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

主观题考查了有机推断合成、化学反应原理和工业流程以及压轴实验探究题。

但是2017年的试卷结构有些变化:26题有原先的反应原理综合变为工业流程专题;27题工业流程专题变为反应原理综合题。

例如:25题有机推断给了学生相对熟悉的已知信息,最后一问延续了2016年的有机合成反应。

26题考了工业流程专题,考查学生对图像和表格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27题反应原理综合题,利用科技前沿、工业生产问题展开对学生考查,此题在后部分有一定的区分度。

28题实验探究题,在2015年西城区一模理综化学出过类似的模型,对于学生并不陌生,此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3. 以能力立意多角度考查化学思维与方法试卷问题设计角度多样、层次鲜明,符合化学逻辑思维,同时符合学生应试心理。

在考查化学知识、原理和应用方法的同时,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创新意识和学科价值。

高考理综一轮复习攻略1.力与运动专题理解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特点、各运动学公式的适用条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熟练解决连接体问题和多过程问题,熟练应用平抛、圆周运动知识处理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相结合的综合问题,以及圆周运动知识与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等知识相综合的问题。

高考化学复习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高考化学复习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比胶体粒子小,因其比表面积大,故可吸附重金属离子,入肺后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B.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D.阴极射线和α-粒子散射现象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选择酚酞溶液为指示剂,当溶液的颜色变为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B.在“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实验中,在牙膏与蒸馏水搅拌、静置分离后的澄清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Cu(OH)2,当产生绛蓝色沉淀时,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C.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酒精洗涤晶体1~2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

D.人体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或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氨气、溴中毒休克时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答案】A【解析】9.X、Y、Z、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

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甲。

X、Y、Z 3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Y>Z>M>XB.化合物乙中一定只有共价键C.由W元素形成的单质以及W与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原子晶体D.X分别与Y、Z、M、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XM,沸点X2Z>XM10.某汽车尾气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测定CO的浓度,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b流向电极a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O2- ―2e-=CO2C.当传感器中通过2×10-3mol电子时,说明通过的尾气中含有2. 24mL CO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电池为燃料电池,燃料为负极,空气为正极,A、b为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确;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确;C、通过2×10-3mol电子时,反应CO为0.001mo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mL ,错误;D 、CO 含量高,转移电子多,电流大,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次联考的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包 括7~13共7个选择题(42分)、28~31共 4个非选择题(58分),考试范围包括必 修①、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②和选修④、选修⑤有机化学 前面的一点基础内容。
Page 3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表1 :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28 29 30 31
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指导思想:
试题力求回归课本,稳中求变、变中 求新,彰显新课程理念,突出化学学科特 色;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起到了良好 的导向作用。
Page 2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二、试题的基本数据:
三、试题的特点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以依托化学教材,立足基础为目标,重点考查 化学的基本观念、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相关内容。在 考查化学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同时也突出能力考查,通过 对化学学科中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的考查,力避偏题 怪题,合理控制试卷难度。
Page 7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Page 5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考试说明:
在今年全市17536人参考评价的学生中,化学最高 得分是99分(新邵五中)(去年的是96.5分),邵东 一中和新宁一中有98分的考生;全市人平51.385分 (去年是40.863分)。
Page 6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能力 理解 分析计算 理解
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阿伏加德罗常数 有机基础知识
题型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分析综合 离子共存或离子方程式书写 单选题
推理 推理 实验 推理 分析综合 推理 分析综合
物质之间的转化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化学实验操作和现象
元素周期表 无机实验综合
化学平衡 无机合成流程和电化学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解答题 实验题 解答题 解答题
(二)、化学素养较差,具体表现在
(1)阅读能力较差 、审题能力较弱; (2)推理论述不严密,解题过程不完整;
(3)答题不规范; (4)运算能力较弱。
Page 15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五、对下阶段化学复习教学的建议
1.回归教材,规范答题
2.突破难点,走出题海
3.以“新”切入,精心命题
分值 6 6 6
6
6 6 6 14 16 12 16
Page 4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表2:各题得分率情况统计: 题号 7题 8题 9题 10题 11题 12题 得分率 91.71 44.52 83.16 85.17 36.43 38.55 题号 13题 28题 29题 30题 31题 得分率 63.93 64.17 62.56 24.87 22.38
Page 17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突破难点,走出题海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建议教师不要一味的追求做题海 作战,而是应该精选例题,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 思考,最好由相关例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彻底 弄懂弄清,并能举一反三,从而突破难点,让考生走出 题海。
Page 18
在评阅试卷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部分学生双基掌握不好; (二)化学素养较差;
Page 13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一)、部分学生双基掌握不好,具体表现在:
(1)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2)对常见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通性通法,掌 握不到位。
Page 14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3.以“新”切入,精心命题
在编写练习和命制试题时,建议教师应多从高考命 题教师的角度出发,参阅各种资料,立足出新题,出原 创题,而不是怪题、偏题或纠结题。即使使用兄弟学校 的试题或各种教学网上的试题,也不可完全照搬,而应 该对其进行改编或组合,给学生以“新”的感觉。
Page 19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4.力争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一)是优化集体备课,提升备课质量。 (二)是依据不同课型优化复习教学模式。
(三)是加强优化对试卷讲评课的备课、上课的 研究 ,试卷批改和讲评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越 来越重要。
Page 20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Page 9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四道题目中:
28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29题是一道中学无机化学实验综合试题。 30题围绕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 31题则以“铅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 用广泛”为知识背景。
Page 10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4.力争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Page 16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1.回归教材,规范答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高考命题 原则,多年有部分高考试题直接取材于课。这就要求我们在 高三复习过程中,建议教师整理出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核心 知识点,督促学生熟练把握重点和热点知识点。同时,教师 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在“读题”的 过程中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对于我们的学生在练习和 考试中出现不规范答题、表达不清或难以表达的问题逐一分 析,并提出规范答题要求。
第I卷的7道选择题题中
侧重于考查化学基础和核心概念,每一题一个主 题思想,较好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社会”的学科价值; 其中,每一选项涉及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 角度,大大增加了整份试卷知识的覆盖面,有效地考查 考生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 维的敏捷性。
Page 8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第II卷的4道非选择题题中
以考查能力立意,设置真实情境,侧重考查学 生的信息素养、实验探究和解决化学真实问题的能力。 四道题目中,有的是以元素周期表信息形式;有的是 以无机物的制取为背景;有的是以化学工艺流程为载 体;以相关实验步骤的反应判断、物质判断、操作判 断、目的判断等形式设问,考查基础反应原理、实验 原理的理解及实验图像和数据的处理。同时,也侧重 考查学生理解操作目的、领悟实验原理的能力。
最后,希望我们全体高三教师加强加深研 究高考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其实, 直到高考前夕给我们启发最多的仍然还是每 年的高考试题。
Page 21
谢谢大家!
四、第一次联考反映出的部分问题
我们从学生的得分情况可知:选择题11题和12 题得分率较低,非选择题30题和31题得分率更低, 如图所示:
Page 11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2.38
36.43
24.87
38.55 11题 12题 30题 31 0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