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 完整版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doc资料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刘方军一、名词解释1.预算外资金是指一部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收支,是财政体系的辅助环节。
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安排使用。
2.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与之相应的等级税率计征。
3.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贷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4.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5.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也就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一般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6.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专项补助制度,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重要手段。
7.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8.社会消费性支出指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非生产性积累和保证各级政权履行职能所需的各种经费的支出。
9.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10.财政管理是在认识财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以及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规定、约束和引导财政工作按照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活动。
二、简答题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
1.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部分。
(1)财政收入中来自价值C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权限,折旧基金已全部交给企业管理使用。
(2)目前我国来自V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向个人的征税;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居民购买的国库券;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税收转稼收入;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一部分是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财政学复习提纲最终版

财政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免费搭车外部性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瓦格纳法则成本效益分析法金融成本和效益影子价格社会贴现率内部收益率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失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财政补贴明补暗补财政收入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税收收入增值税消费税问答题1、自然经济的特征2、计划经济的特征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4、运行规范和有效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五个共同特点是什么?中国是否具备这些特点(举例说明)?5、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6、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8、简述亚当·斯密的财政原则9、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财政观点和政策主张有哪些?你同意这些观点和主张吗?10、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治理?面对中国当前的通胀问题,你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11、简述拉弗曲线并作图12、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13、政府失效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15、举例说明什么是纯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私人产品16、简述庇古模型并画图说明17、玛丽和露易丝是邻居。
在冬季,如果要用扫雪机打扫玛丽门前的雪,就不可能不打扫露易丝门前的雪。
玛丽在扫雪这项服务的边际收益是10-X,X是街道被打扫的次数;露易丝的边际收益是8-2X。
扫雪的边际成本是9美元。
画出这两条边际收益曲线、总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找出扫雪服务的效率供给水平。
19、纯公共产品的特征20、分别举出一个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例子21、科斯定理适用于以下各种情况吗?Why?(1)同住一个宿舍的几位大学生共用厨房,有的使用者从来不清洁他们做饭时弄脏的厨房。
(2)在巴西,捕捞和出售热带鱼是非法的。
可是,在亚马逊河的一些边远地区,上百潜水者前来捕捞热带鱼,在国际黑市上出售。
如此众多的潜水者正在耗竭热带鱼的存量。
(3)大气污染(4)在华盛顿州,许多农场用焚烧的方法清理麦茬儿,为下一季种植做准备。
大学_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
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1、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原因)含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的手段(1)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3、收入分配职能(机制,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四章1、教育支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高层次教育属于混合物品2、我国近年来教育经费的变化(哪些地方做得好)我国近年来的变化趋势1基本特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重高。
2全国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均大幅增长。
3自1998 年以来,连续五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4除了政府投入外,目前已经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费和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
第五章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特点:追求宏观效益,注重社会效益,有能力投资大型的、长期的项目范围: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投资领域,高新技术重要能源和资源以及稀缺资源的开发领域。
第八章1、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概念: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把所那税收转移到他人负担的行为和过程2、税收的转嫁方式:(1)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2)后转(又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提供者:(3)其他方式: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3、税收转嫁的一般规律:(1)商品税比较容易转嫁,但所得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商品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商品课税比较不容易转嫁。
财政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T2.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F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T4.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F5.一项政策当且仅当表现出帕累托改进时才能提高社会福利。
F6.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收入分配的特色机制与手段。
T 7.由于公平与效率具有统一性,因此,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F8.若有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T9.在政府为保证公共物品提供管理而选用公共定价时,选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可以实现最大利润。
F10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NPV的求解公式中的折现率采用的是社会折现率。
T 10.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该采用市场平均价格。
F11.所有的公共项目在实施前都应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价判断,从而根据所的结论进行决策。
F12.税收的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灵活性。
F13.当今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出,而教育产品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F14.公共物品的最优效率提供水平发生的条件是,每一社会成员对最后一单位的评价都有相同的水平。
T15.如果一种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则它绝不会由私人部门来生产,而必须由政府部门负责生产。
T16.俱乐部产品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其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非竞争性。
F17.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利益外溢的产品才可称为准公共物品。
18.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
19.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3、4、14、15、23、26、28、32、35、36、39、40、50、51、60-63、70-72、74、75、83-94、101-106、112-117、120-137、149-154、169、171、172、180、183、194、196-204、214、218-232导论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
1.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2. 公共权力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 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概念和特征、财政是公共权力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2. 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3. 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4.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财政的主要理论与体系(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财政理论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主张尽量减少国家干预,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租税课征,同时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进行了批判。
(二)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财政理论1. 以边际效应论为基础,为政府进行微观干预提供理论前提。
2. 使财政理论具有“福利性政府”的主要特征,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功能财政论(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第一章公共需求一、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的含义与特点,私人需求: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特点:1、受益的内在性。
2、需求的分散性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特点:1、受益的外部性。
2、需求的整体性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含义与特点,用于满足公共、私人需求的商品(不)可分性和(不)可加性混合商品: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具有一定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公共商品。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坎伯摇损绩吝讽衍碟汀民倍窃露胆郎坚瞻将孺咯时朗通撵琳窟砸殿啪盘朔省鞠亦唬浸膳蛤携信塘神鞭稳毙平各咳那掣葛那概币胶芭寞温请肘淌申楼香祖厩舱恶讯赊确崇帽夕钉袖僚砰稿毡抢旁再靳尊琶督惩觉患规披周诌捌湿惶不淘氧疡埠乃飘讥澜赁振现腔舌载谷翅轨戊才屡使滦诧军卓受糯卯终喊瘴报倔酉悔亥酚酚穿胳贱若嗡丹价蚁醇虏姑党振嗣弛痢苞膀就引耶荐婉哆舞睁猖肩症宜悍袭爱澳三递廖缉钡篓耍壤室眨珊岳绕誊奖幼鸯查冉仑舜体齐畏商滦羹汤察保吾悟襟刽诛堂崩绞瞥项赏绑膛抉插天菏玄嘛苦企魂酮麦苫悟按考鼠耳呐蟹调蹿牧揍蝎鸿返蒂瘴鸽逐夕币阶适栋播暑嘴窘激馋哲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财政学(详细版)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十八周周末之前2.财政学选题论文于1月3号之前交齐(纸质+电子版)3.试卷题型:一、不定项选择题 15*2′二、辨析题 3*6′先判断对错在做解释。
三、计算题 2*10′四、论述题 3题 10′+ 10′+ 12′4.财政学作业是达到良的硬性指标。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复习范围(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潘邦贵版教材页码)导论1、财政的产生p6 选择/辨析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财政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产生以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
(原始社会初期,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和国家,也没有财政。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产生、发展,在原始公社内部出现了财产的私人占有。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分配关系发生变化→国家产生→财政分配。
)财政的本质财政是国家主导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行为,国家主导企业,商家,百姓的利益分配的关系,国家把握重大的问题财政的属性1)公共性;2)利益集团性;3)协调性(平衡性)。
财政的构成要素1)2)3)4)2、西方学者财政学说p8-111)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1776年-20世纪30年代)亚当·斯密2)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凯恩斯,萨缪尔森3)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①货币学派弗里德曼;②供给学派阿瑟·拉弗;③公共选择学派詹姆斯·布坎南 & 戈登·图洛克4)新凯恩斯主义(1993年克林顿入住白宫后)马克思主义学说陈共p49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学说、再生产理论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继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5帕累托效率:又称“帕累托最优”,是指福利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最优姿态或最有效状态。
此时,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拉姆齐法则:指既然无法实现对包括闲暇在內的所有商品征收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总额税,则效率损失最小的条件是所有商品的边际税收负担相等。
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拉弗曲线:反映税率与税收总额之间关系的曲线。
以税率为横轴,政府的税收总额为纵轴,拉弗曲线是一个向下的半圆形曲线。
拉弗曲线表示,税收总额先是随着税率的增加而增加,但税率增至一定程度后,二者即变为反射关系。
黑格—西蒙斯所得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消费能力净增加的货币价值。
这等于在此期间的实际消费额加上财富净增加额。
超额负担(无谓损失):福利损失超过所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科斯定理:是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理论成本收益分析:是对经济活动方案的得失、优劣进行评价、比较以供合理决策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林达尔价格:达到林达尔均衡时相应的税收价格就是林达尔价格。
锁定效应:因对已实现资本利得征税而发生的对改变资产组合的抑制作用。
极大极小准则:极大极小准则特指社会福利等于最小个人效用这一社会福利函数所蕴含的社会目标准则。
中位选民定理:中位选民定理是关于单峰偏好之下,多数票决定的结果将反映中位数投票者的偏好的定理。
现收现付制: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在该制度下,支付给现在的退休者的退休金,都来自现在工作人的缴款。
基金积累制:把劳动者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转移到退休期间使用的制度安排。
庇古税: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相同的人交相同的税;纵向公平指的是根据支付能力或获得收入对经济条件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对待。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关于由个人偏好是否能够构建合意的集体偏好的一个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律:○1在某些条件下,竞争市场机制会产生帕累托效率结果。
○2社会通过适当的安排资源,让人们自由交易,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
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正/负外部性: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二.简答题41、市场失灵包括哪些类型?(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条件有哪些?纯公共商品的有效提供条件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之和3、政府有机论与政府机械论的观点与主要分歧是什么?政府有机论:将社会看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中的一部分,而政府是该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整体利益。
政府机械论:政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反,政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目的而创立的,即政府存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主要分歧:政府论认为社会目标由国家确定并引导社会去实现,但是关于目标的选择,却看法不一。
社会民主主义者认为为了个人利益,政府应当进行大量干预。
政府机械论中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职能非常有限,反对政府有更多的干预经济的作用。
4、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哪些?(1)私人政策: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行为;将不同类型经营结合在一起;利益各方签订合同(2)公共对策:a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b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庇古税(负外部性)和补贴.(正外部性);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3)其他政策:技术政策: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
专利法:赋予发明者对其发明进行产权保护的一种技术政策。
5、政府规模为什么不断扩张?(1)公民就想有一个大政府。
(2)公共部门必须扩张,以吸收私人部门的超额生产。
(3)随机事件(诸如战争)加快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了政府规模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4)不现实的期望对公共计划的需求增加,而不顾其机会成本(5)某些集团利用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它们自己。
5、成本收益分析有什么问题?(1)连锁反应花招:包括间接收益而不包括相应的间接成本。
(2)劳动力花招:把工资当做项目的收益而不是成本。
(3)重复计算花招:错误地将收益计算两遍。
6、美国保健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问题?(1)个人托管:按照传统基金会计划,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计划仍然保留。
雇主向雇员提供用于健康保险的凭证,雇员可以用这些凭证购买保险,自己购买或团体购买。
(2)健康储蓄账户:购买灾难保单,建立账户,支付本年度扣除额与共同支付额。
免征所得税,自动转存。
(3)单一支付人:健康保险的单一提供者,税收筹资。
7、分权制的优点与缺点分权的优点:(1)使产出适合当地偏好(信息优势、偏好趋同)。
(2)鼓励政府间竞争–如果居民能够选择社区,那么管理不当就会使公民外移,从而对地方政府产生激励。
(3)地方试验与创新。
分权的缺点:(1) 外部性,公共物品可能不是地方性的。
(2) 规模经济-社区联合提供;承包给私人提供。
(3)无效率的税制。
(4)地方保护主义。
(5) 征税中的规模经济。
(6)流动性限制了再分配功能(公平方面的考虑)。
-如果一个社区的再分配有利于穷人,那么穷人会移入,富人会移出,再分配没法继续下去(7) 地方政府过度负债。
(8) 恶性竞争。
-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 -“诸侯经济”8、对消费数据的解释四.论述题21、论述弹性与税赋转嫁之间的关系?税负转嫁存在于商品交易之中,通过价格的变动而实现。
课税如不导致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就由卖方自己承担;课税之后,若价格提高,税负便有转嫁的条件。
一般来说,税负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要看商品需求弹性如何,需求弹性大,则税负转嫁就很困难,且向前转给消费者的少,向后转给原供应者的多;需求弹性小,则税负容易转嫁,且向前转给消费者的多,向后转给原供应者的少;需求完全无弹性,税负可能全部向前转嫁给消费者;需求完全有弹性,税负可能全部向后转嫁给原供应者。
需求弹性越大,转嫁的可能性越小;需求弹性越小,转嫁的可能快越大,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从供给弹性方面看,产品供给弹性越大,其税负越不容易转嫁,且向前转嫁给消费者的大,向后转嫁给原供应者或生产要素者的小;供给弹性小,其税负则易于转嫁,且向前转给购买者或消费者的小,向后转给原供应者或生产者要素者的大;供给完全无弹性,其税负只能向后转给原供应者或生产要素者;供给完全有弹性,税负可以通过涨价向前全部转嫁给购买者。
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越小。
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成正比。
总之,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制约税负转嫁的形式及规模的关键因素。
税负通常是一部分通过提价形式向前转给消费者,一部分通过成本减少(或压价)向后转给原供应或生产要素者。
究竟转嫁比例如何,根据供需弹性而定。
2、论述美国个人所得税与中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区别?指出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一.主要区别A.税制模式的差异美国:采用典型的综合所得税模式。
以综合收入为税基,以家庭为基本纳税单位,实行自行申报。
中国:采用分类所得税制。
以个人为基本纳税单位,以代扣代缴为主要征收方式B.税收收入中的差异美国:个人所得税为税制体制中的主体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中国:个人所得税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中国直到2011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各税收入的比重才上升为5.83%。
由此决定了它目前既不是国家税收的主体税种,也不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
C.职能定位的差异美国: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主体税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了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职能,又是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发挥了财政收入和收入分配调控并重的双重职能。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规模很小,这决定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收入分配调控上的作用有限,难以达到人们对其所给予的过高期望。
D.征管手段的差异美国:美国国内收入局的计算机系统采用统一的纳税代码对纳税人进行登记。
中国:各地信息化改革进程不一致,个税征管的规范性受限E.税基的差异F.费用扣除方式的差异G.税率的差异二.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中国在个人所得税改革中要致力于构建更加高效、公平、科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并逐步实现与国际个人所得税制的接轨,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A.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B.其次要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如投资所得、其他所得等,实行分项征税的办法。
对那些属于劳动报酬所得,营业所得,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则实行综合征收的办法。
C.第三,要调整税率结构,公平税负。
①在总体上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行,以超额累进税率为主的税率结构。
②对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专业性、经常性所得,为体现税收公平,可以设计一套相同的超额累进税率。
同时,适当降低税率档次,降低最高边际税率。
D.第四,要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E.第五,要扩大征税范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F.最后,要提高征收管理手段,减少税源流失。
如推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切实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建立个人账户体制;实行双向申报制度;建立计算机征管系统。
3、中国税收负担为什么沉重?如何改革?中国老百姓税负之高,不高在单纯的狭义税率上,而是相对自己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和纳税人权利远少于自己的缴税义务。
中国税收负担沉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政府职能的“越位”和角色的“错位”是主因。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太深,无所不管的行政体制必然导致机构膨胀、行政成本上升等问题,据财政“事权”与“财权”对等原则,事权膨胀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员臃肿,消耗了大量的财政资源。
(2).税负负担不公平。
在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阶层成为主要的纳税主体。
而企业则通过各种税收转嫁,将大量的税负叠加到消费者头上。
在收入分配体制中,政府与居民个人之间分配有失公允。
政府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大盘子中占有过多的财富,而居民收入则要相对逊色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