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建筑电气知识:自动化仪表接地的一般规定
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仪表接地分类、接地方法、接地系统、接地连接方法、接地系统接线、接地电阻等内容。
本规范规定的仪表及控制系统接地种类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本质安全系统接地(以下简称:本安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
本规范合用于企业新建及扩建项目的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的仪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IPC)、安全仪表系统(SIS)、火灾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系统(FGS)、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PCCS)等的接地系统设计。
改造设计可参照执行。
2.1.1 保护接地(也称为安全接地)是为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外露导电部份,正常时不带电,在故障、损坏或者非正常情况时可能带危(wei)险电压,对这样的设备,均应实施保护接地。
2.1.2 低于 36V 供电的现场仪表,可不做保护接地,但有可能与高于 36V 电压设备接触的除外。
2.1.3 当安装在金属仪表盘、箱、柜、框架上的仪表,与已接地的金属仪表盘、箱、柜、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2.2.1 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包括:仪表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
本规定中的工作接地,均指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
2.2.2 隔离信号可以不接地。
这里的“隔离”是指每一输入信号(或者输出信号)的电路与其它输入信号(或者输出信号)的电路是绝缘的、对地是绝缘的,其电源是独立的、相互隔离的。
2.2.3 非隔离信号通常以直流电源负极其参考点,并接地。
信号分配均以此为参考点。
2.2.4 仪表工作接地的原则为单点接地,信号回路中应避免产生接地回路,如果一条路线上的信号源和接收仪表都不可避免接地,则应采用隔离器将两点接地隔离开。
2.3.1 采用隔离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不需要专门接地。
2.3.2 采用齐纳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则应设置接地连接系统。
2.3.3 齐纳式安全栅的本安系统接地与仪表信号回路接地不应分开。
自动化仪表接地怎么接?有哪些规范?

自动化仪表接地怎么接?有哪些规范?■ZORICREATO|卓然天工|为您提供好用可靠的仪表一、接地分类(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又称安全接地,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
仪表的外露导电部分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有危险电压,这种接地方式也常见于各类民用电气设备中。
36V为人体安全电压,在低于36V供电的现场仪表,可不做保护接地。
此外,当安装在金属仪表盘、箱、柜上的仪表与已接地的金属仪表盘、箱、柜等设备接触良好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2)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包含仪表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
隔离信号可不接地。
隔离信号是指每一处输入或输出信号的电路是对地绝缘并相互隔离的。
非隔离信号通常以直流电源负极为参考点并接地。
仪表工作接地的原则是单点接地,信号回路中不可以出现接地回路,如果一条线路上的信号源和接收仪表都不可避免接地,则应使用信号隔离器将两者之间构成的回路破坏。
(3)本安系统接地本安系统的接地主要涉及到安全栅的使用。
安全栅主要分为两类:隔离式安全栅和齐纳式安全栅,其具体区别见:什么是信号隔离器?它有什么作用?采用隔离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不需要专门接地,而采用齐纳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则应设置接地连接系统,并且对接地电阻有严格要求,一般要求不得超过1Ω。
(4)防静电接地安装DCS、PLC、SIS等设备的控制室或管理过程控制仪表的机房,因为对防信号干扰的要求相对更高,可以考虑使用防静电接地来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5)防雷接地户外高处或易受雷击的仪表会有相应的防雷击措施,需要设置防雷击接地保护。
二、接地方法仪表接地的方法在上述不同接地中均有不同:保护接地中,应保证整个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各接地点处于等电势下,同时在有中线的情况下也要确保中线与保护线分离。
工作接地在汇集到总接地板之前不应与保护接地混接,工作接地的连线除接线点外要保证绝缘。
信号隔离接地和信号屏蔽接地要分别布设。
本安系统接地中,仅有齐纳安全栅需要接地,齐纳安全栅的接地电势要求特殊,其接地汇流排或接地导轨必须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自动化仪表系统的接地

摘 要:
介绍了接地的基本概念 ,提出接地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介绍了仪
表设备和 DCS 系统的接地。
关键词:仪表;DCS;接地
1、接地的分类
接地按其功能一般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屏蔽接地和防爆接地。
保护接地
任何带电设备的外壳在正常情况下同其内部带电部分是相互绝缘的,绝缘损坏后, 外壳即成为带电体,人们接触外壳时就会有触电的危险。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 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通过接地导线与接地体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以保护人身和设 备的安全。
工作接地
为保证电路系统精确、可靠地正常工作,将电路系统的公共线通过接地线与接地体 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大地为电路提供一个基准信号参考电位,并可割断输出端与输入端 之间的寄生耦合,这种接地方式称工作接地。
屏蔽接地
为防止外部高频电磁干扰信号对设备内部电路信号产生有机影,把需要保护的电 路安装在封闭的电磁屏蔽机壳内,并将屏蔽体用接地导线同接地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 这种接地方式称为屏蔽接地。屏蔽接地也是保证电路正常工作的一种有效措施。
号源端进行接地,而 DDZ 一Ⅲ电动单元仪表的信号公共线在仪表控制室侧接地。 仪表设备的屏蔽接地 [1]
由于仪表工作时其周围存在着较强的交变电磁场,会对仪表产生较大的干扰信号。 为了抑制干扰,可以使用屏蔽接地措施。传输距离较远的微安、毫伏级直流信号、交流 弱电流信号回路及脉冲或数字电路的连接线路应采取屏蔽接地;含有放大器、运算器的 测量仪表屏蔽外壳要进行接地。屏蔽接地的原则为:
(1)采用放大器“浮空”技术的电子测量仪表传输线的屏蔽层不能再接大地。 (2)信号源接地时,信号传输线的屏蔽层应在信号源的一端接地。 (3)信号源没有接地时。信号传输线的屏蔽层仪表放大器一端接地。 (4)多芯屏蔽电缆的备用芯应与电缆屏蔽层同接地。屏蔽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 4 Ω即可。
仪表接地规范标准[详]
![仪表接地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ed019e8e5727a5e9856a61fa.png)
1 总则1.0.1 本规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的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的接地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规不适用于操作控制室、DCS机房、计算机机房等的防静电接地设计。
1.0.2 接地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与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1.0.3 执行本规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要求。
2 保护接地2.0.1 用电仪表、自控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它们包括: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PLC及DCS机柜、操作站及辅助设备、供电盘、供电箱、接线盒、电缆槽、电缆托盘、穿线管、铠装电缆的铠装护层等。
2.0.2 24V或低于24V供电的现场仪表、变送器、就地开关等,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2.0.3 安装在非爆炸危险场所的金属表盘上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表盘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3 工作接地3.0.1 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应作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仪表系统接地。
3.0.2 当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需要建立统一的基准电位时,应进行信号回路接地。
3.0.3 当PLC、DCS、计算机系统与模拟仪表联用时,应对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两者提供一个公共的信号回路接地点。
3.0.4 仪表系统中用以降低电磁干扰的部件(如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仪表上的屏蔽接地端子等),应作屏蔽接地。
除信号源本身接地者外,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侧实施。
3.0.5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中必须接地的本安关联设备,应根据仪表制造厂的要求可靠接地。
3.0.6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的信号回路地和屏蔽地,可通过接地汇流与本质安全地连接在一起。
4 仪表系统防雷接地4.0.1 位于多雷击区或强雷击区的石油化工装置,当控制室PLC、DCS、计算机系统仪表电缆引入处及现场仪表已设置了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应进行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8化工自控仪表标准2-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6 联结电阻、对地电阻和接地电阻6.0.1从仪表设备的接地端子到总接地板之间导体及连接点电阻的总和称为联结电阻。
仪表系统的接地联结电阻不应大于1Ω。
6.0.2接地极的电位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大地的电流之比称为接地极对地电阻。
6.0.3接地极对地电阻和总接地板、接地总干线及接地总干线两端的连接点电阻之和称为接地电阻。
仪表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7 接地联结的规格及结构要求7.1 接地连接线规格7.1.1接地系统的导线应采用多股绞合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7.1.2接地系统的导线应根据连接仪表的数量和长度按下列数值选用。
接地连线 1~2.5mm2接地分干线 4~16mm2接地干线 10~25mm2接地总干线 16~50mm27.2 接地汇流排、联结板规格7.2.1接地汇流排宜采用25mm2×6mm2的铜条制作。
也可用连接端子组合而成。
7.2.2接地汇总板和总接地板应采用铜板制作。
铜板厚度不应小于6mm,长宽尺寸按需要确定。
7.3 接地连接结构要求7.3.1所有接地连接线在接到接地汇流排前均应良好绝缘;所有接地分干线在接到接地汇总板前均应良好绝缘;所有接地干线在接到总接地板前均应良好绝缘。
7.3.2接地汇流排(汇流条)、接地汇总板、总接地板应用绝缘支架固定。
7.3.3接地系统的各种连接应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
接地连线、接地分干线、接地干线、接地总干线与接地汇流排、接地汇总板的连接应采用铜接线片和镀锌钢质螺栓,并采用防松和防滑脱件,以保证连接的牢固可靠。
或采用焊接。
接地总干线和接地极的连接部分应分别进行热镀锌或热镀锡。
7.3.4接地系统应设置耐久性的标识。
标识的颜色如表7.3.4所示。
表7.3.4接地系统标识的颜色附录A 仪表系统接地工作注意事项A.0.1仪表系统接地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不能为了方便随便予以更改。
对隐蔽工程施工后应及时做好详细记录,并设置标识。
A.0.2 在接地系统的各个连接点,应保证接触牢固可靠,并采取措施确保接触面不致受到污染和机械损伤。
仪表接地国家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仪表接地国家规范篇一:仪表接地规范1总则1.0.1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的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的接地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操作控制室、dcs机房、计算机机房等的防静电接地设计。
1.0.2接地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与仪表系(仪表接地国家规范)统防雷接地。
1.0.3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保护接地2.0.1用电仪表、自控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它们包括: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plc及dcs机柜、操作站及辅助设备、供电盘、供电箱、接线盒、电缆槽、电缆托盘、穿线管、铠装电缆的铠装护层等。
2.0.224V或低于24V供电的现场仪表、变送器、就地开关等,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2.0.3安装在非爆炸危险场所的金属表盘上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表盘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3工作接地3.0.1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应作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仪表系统接地。
3.0.2当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需要建立统一的基准电位时,应进行信号回路接地。
3.0.3当plc、dcs、计算机系统与模拟仪表联用时,应对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两者提供一个公共的信号回路接地点。
3.0.4仪表系统中用以降低电磁干扰的部件(如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仪表上的屏蔽接地端子等),应作屏蔽接地。
除信号源本身接地者外,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侧实施。
3.0.5本质安全仪表系统中必须接地的本安关联设备,应根据仪表制造厂的要求可靠接地。
3.0.6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的信号回路地和屏蔽地,可通过接地汇流与本质安全地连接在一起。
4仪表系统防雷接地4.0.1位于多雷击区或强雷击区内的石油化工装置,当控制室内plc、dcs、计算机系统仪表电缆引入处及现场仪表已设置了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应进行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仪表接地规范知识

接地的自控设备如: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DCS/PLC/EDS的机柜和操作站、仪表供电设备、电缆桥架、穿线管、接线盒及铠装电缆的铠装层,以及控制室内的防静电地板。
一般来讲,使用DC24V为电源的现场仪表、变送器等无特殊要求的可不作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的方法现场仪表桥架、穿线管应每隔30m用接地线与已接地的金属构件相连。
特别要指出的是,现场接地绝不能利用储存、输送可燃性介质的金属设备、管道以及与之相连的金属构件进行接地。
控制室的仪表自控设备、机柜、仪表盘等应单独设置保护接地汇流排。
其接地体可与电力系统的接地体共用。
仪表保护接地连接线标识颜色为绿色。
二、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接地。
1、信号回路接地在非隔离的信号系统中,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信号参考点。
即进行信号回路接地。
通常为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
使用非隔离的信号系统这是我在设计中一般的首选方法。
在运行时,系统受到干扰的情况极其少见。
在隔离的信号系统中,隔离信号可不接地。
这里指的隔离是每一个输入/输出信号与其他输入输出信号的电路是绝缘的。
做到电源独立、相互隔离、参考点浮空。
我认为在回路较多的系统,不要轻易使用这种方法。
在控制内应设置信号及屏蔽接地汇流排。
接地线颜色标识为黄/绿线。
2、屏蔽接地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应作屏蔽接地。
在强雷击区,室外架空不带屏蔽的普通多芯电缆,备用芯应屏蔽接地。
主要是为了避免雷电在信号线路感应出高电压。
现场接线箱内,端子两侧的电缆屏蔽线应在箱内进行跨接。
同一信号回路,同一屏蔽层应该单点接地。
一般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一侧接地。
在控制内应设置信号及屏蔽接地汇流排。
接地线颜色标识为黄/绿线。
3、本质安全接地齐纳安全栅的汇流排必须与直流电源公共端相连(主要是保证当电源故障时能够对危险场所进行保护)。
其汇流排或导轨作本安接地。
在控制内应设置本安接地汇流排。
接地线颜色标识为兰/绿线。
工作接地的方法信号及屏蔽接地汇流排、本安接地汇流排通过各自的接地线接至工作接地汇流排。
仪表接地管理规范

仪表接地管理规范仪表及控制系统接地种类有∶ 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本安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
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及扩建项目的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的仪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IPC)、安全仪表系统(SIS)、火灾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系统(FGS)、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PCCS)等的接地系统设计。
一、仪表保护接地1.供电电压高于 36V 的现场仪表的外壳,仪表盘、柜、箱、支架、底座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做保护接地。
2.供电电压不高于 36V 的现场仪表开关等,当设计文件无特殊要求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3.在非爆炸危险区域的金属盘、板上安装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盘、板接触良好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4.在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桥架和电缆导管可重复接地。
5.本质安全电路本身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规定外,不应接地。
6.爆炸性气体环境中,非本质安全系统的现场仪表金属外壳、金属保护箱、金属接线箱应实施保护接地,本质安全系统的现场仪表金属外壳、金属保护箱、金属接线箱可不实施保护接地。
7.需要实施保护接地的现场仪表金属外壳、金属保护箱、金属接线箱应就近接到接地网,或连接到已经接地的金属电缆槽、金属保护管、金属铠装层、金属支架、框架、平台、围栏、设备等金属构件上。
二、仪表工作接地和屏蔽接地1.仪表及控制系统应作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应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
2.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元件已接地的仪表时,在显示仪表侧不应再接地。
3、仪表电缆电线的屏蔽层应在控制室仪表盘柜侧接地,同一回路的屏蔽层应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不应浮空或重复接地。
4、在中间接线箱内,主电缆分屏蔽层应用端子将对应的二次屏蔽层进行连接,不同的屏蔽层应分别连接,不应混接,并应绝缘。
5、工作接地在接到汇总板或网型接地排之前不应与保护接地混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电气知识:自动化仪表接地的一般规定
1.用电仪表的外壳、仪表盆、柜、箱、盒和电缆槽、保护、支架、底座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者,均应做保护接地。
对于供电电压不高于36V的就地仪表、开关等,当设计文件无特殊要求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2.在非爆炸危险区域的金属盘、板上安装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盘、板接触良好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3.仪表保护接地系统应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
4.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5.在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槽及电缆保护管,可重复接地。
6.仪表及控制系统应做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以及特殊要求的本质安全电路接地,接地系统的连接方式和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7.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应共用接地装置。
8.各仪表回路只应有一个信号回路接地点,除非使用隔离器将两个接地点之间的直流信号回路隔离开。
9.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元件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
10.仪表电缆电线的屏蔽层,应在控制室仪表盘柜侧接地,同一回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不应浮空或重复接地。
11.当有防干扰要求时,多芯电缆中的备用芯线应在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与电缆屏蔽层,应在同一侧接地。
12.仪表盘、柜、箱内各回路的各类接地,应分别由各自的接地支线引至接地汇流排或接地端子板,由接地汇流排或接地端子板引出接地干线,再与接地总干线和接地极相连。
各接地支线、汇流排或端子板之间在非连接处应彼此绝缘。
13.接地系统的连线应使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采用镀锌螺栓紧固,仪表盘、柜、箱内的接地汇流排应使用铜材,并有绝缘支架固定。
接地总干线与接地体之间应采用焊接。
14.本质安全电路本身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规定外,不应接地。
当采用二极管安全栅时,其接地应与直流电源的公共端相连。
15.接地线的颜色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并设置绿、黄色标志。
16.防静电接地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可与设备、管道和电气等的防静电工程同时进行。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
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