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构成
人工成本项目构成及说明

人工成本项目构成及说明一、项目构成根据项目特点和业务属性将集团人工成本分为3个一级指标:工资性收入、福利费、员工综合管理费;11个二级指标:标准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补贴、特定人员费用、法定福利、企业福利、人员奖励费、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劳保用品费、劳动用工费;71个三级指标,具体参见科目明细表。
㈠“工资性收入”科目包括“标准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补贴”、“特定人员费用”。
⒈“标准工资”包括6个子科目,即基本年薪、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技能工资、工龄工资、加班费,是应发工资的标准额度。
⑴“基本年薪”、“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技能工资”根据本公司薪酬制度确定的应发额度。
⑵“工龄工资”指在集团的工龄及按协议保留原重组前的工龄工资。
⑶“加班费”包含日常及法定节假日、公休假日加班费、夜班费、值班费以及其它属于加班费性质的收入。
⒉“绩效工资”包括4个子科目,即绩效年薪、绩效工资、浮动奖金、年终奖,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效益及绩效考核情况确定的应发额度。
如当月出现公司考核扣款、病事假扣款等工资减发数额均应计入“绩效工资”科目中。
⒊“工资性补贴”包括21个子科目,即“职务补贴”、“通讯补贴”、“交通津贴”、“生活补助”、“住房补贴”、“住房基金”、“住房贴息”、“过节费”、“工地补贴”、“岗位津贴”、“伙食补贴”、“技术职称补贴”、“空勤驻外补贴”、“飞行员航线补助”、“乘务员航线补助”、“其他人员航线补助”、“飞行/机务安全奖”、“安全退休基金”、“地区补贴/援疆补贴”、“异地交流/借调补贴”、“司机长途津贴”,主要为跟现金收入相关的补贴。
注:席位补贴、空勤灶、飞行员家属生活费、生活保障津贴均可列入岗位津贴。
⒋“特定人员费用”包括4个子科目,即是指退休/内退人员、顾问/返聘人员、实习人员、季节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发生的人工成本费用。
㈡“福利费”科目包括“法定福利”、“企业福利”。
人工成本构成

人工成本核算人工成本项目构成:薪酬+ 福利+ 社保+ 税金+ 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补贴,花草护理费)人工成本项目未记录包括:员工日常生活必要品费用一、人工成本各项目统计:薪酬统计:薪酬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激励奖金、加班工资;固定工资指未扣除个人承担社保、通讯费、考勤等项目之前金额;绩效工资包括超额绩效部分和超额年终奖金部分;激励奖金、加班工资的核算公司只发放到部门。
据统计:2005年全员薪酬总额为:1134895元(转正员工人数为34人,人均薪酬约为33379元)2006年全员薪酬总额为:2361264元(在职员工人数为47人,人均薪酬约为50240元)以当年度12月工资表在职人员人数为依据福利统计:福利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过节费、劳保费用、年度旅游费、防暑降温费2005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10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080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45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共计38090元;劳保费用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
由此得出,2005年度福利总额为237440元。
(人均福利约为6417元)2006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28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104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20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1500元/人/年核算,共计69000元;劳保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
由此得出,2006年度福利总额为272300元。
(人均福利约为5794元)说明:2005年无计划的旅游费用2006取消业务招待费社保统计:各项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由单位承担部分2005年度社保共缴社保为58382元。
(财务统计数据)2006年度全员共缴社保人数为30人,单位承担社保项目平均数额为12975元/月,人均282元/月,全年共缴社保为155700元(员工因社保缴纳基数差异而产生的社保差异忽略不计)说明:2005年8月全员实行社保统筹安排。
制造业人工成本构成大全

制造业人工成本构成大全制造业人工成本构成大全一:引言在制造业中,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人工成本的构成对于制造业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造业人工成本的各种构成要素,包括工资、福利、培训等方面。
二:工资成本1. 正常工资正常工资指员工按照合同约定或企业规定的时间、岗位和工作量获得的工资。
2.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指员工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所获得的额外报酬。
3.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结果而支付的工资,旨在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4. 保底工资保底工资是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支付的最低工资。
5. 假期工资假期工资是员工在休假期间仍然获得的工资,包括带薪年假、病假工资等。
三:福利成本1. 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2. 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企业为员工提供购房、租房等方面的补贴或支持所支付的费用。
3. 其他福利费用其他福利费用包括员工节日津贴、员工生日礼品、员工旅游等各种福利支出。
四:培训成本1. 培训费用培训费用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培训机构费用、培训师傅费用等。
2. 培训材料费用培训材料费用包括培训教材、培训课件等材料的采购费用。
3. 培训场地费用培训场地费用是企业为员工培训所租用的场地所支付的费用。
五:人力资源管理成本1. 招聘费用招聘费用是企业用于招聘人才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广告发布费用、人才中介费用等。
2. 人事管理费用人事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3. 员工绩效评估费用员工绩效评估费用是企业为评估员工绩效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评估工具购买费用、评估师傅费用等。
4. 员工离职费用员工离职费用包括解聘费用、离职补偿金等。
六:其他成本1. 员工安全保障费用员工安全保障费用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安全设备费用、培训费用等。
建筑工程人工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人工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工成本通常是占据整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管理人工成本不仅可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还可以提高工程的盈利能力。
本文将讨论建筑工程人工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一、人工成本的构成在建筑工程中,人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参与施工的工人的工资、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
2. 间接人工成本:间接参与施工的工人的工资、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例如项目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
3. 社会保险费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企业需要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
4. 劳动保护费用:包括工人的工伤保险、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等。
二、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管理人工成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管理人工成本的重要性:1. 成本控制:合理管理人工成本可以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确保项目在投资预算范围内进行。
2. 资源优化:通过对人工成本的合理安排,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3. 盈利能力提升:有效管理人工成本可以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工程盈利能力。
4. 风险控制:合理的人工成本管理可以减少因人工成本不可控造成的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人工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策略1. 薪酬制度合理设计: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根据工种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等不同因素确定工资水平。
同时,可以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精细化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规划,并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以确保工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3. 技能培训和绩效考核: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结果进行薪资调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4.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工期,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确保在不浪费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满足项目需求。
5. 奖惩机制建立: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人的表现进行奖励和惩罚。
论述我国人工成本的构成及其内容

论述我国人工成本的构成及其内容
我国人工成本的构成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人工成本两个方面。
直接人工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费用等;而间接人工成本则包括员工培训和招聘成本、办公场地和设备维护费用、管理人员薪酬和退休金等。
具体来讲,我国人工成本的内容还包括以下方面:
1.工资和福利: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津贴、年终奖金等各种形式的薪酬,以及带薪假期、健康保险、退休金等福利待遇。
2.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除了个人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外,雇主还需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缴纳员工住房公积金。
3.招募和培训成本:招募和培训新员工涉及广告、简历筛选、面试、物料费、培训费用等。
4.管理人员薪酬和福利:企业管理层人员相对于一般员工的薪酬福利要更高,同时也需要彼此合理配比以保证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5.办公场地和设备维护费用:包括租金、房屋装修和维护成本、通讯、电力、水
费等方面的费用。
总之,我国人工成本的构成和内容复杂,企业需要全方位的考虑,以保证有效地招募和管理员工,最终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人工成本核算

人工成本核算【知识要求】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构成:(一)人工成本的概念:也称用人费用(人工费用)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
包括: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等。
人工成本并不仅仅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用人于人工的部分,还包括企业税后利润中用于员工分配的部分。
(二)人工成本的构成1、我国工业企业人工成本的构成范围及列支渠道:(1)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制造费用-直接工资)(2)产品生产人员福利费(制造费用—直接工资)(3)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制造费用)(4)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福利费(制造费用)(5)劳动保护费(制造费用)(6)工厂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公司经费)(7)工厂管理人员的福利费(管理费用—公司经费)(8)员工教育经费(管理费用)(9)劳动保险费(管理费用)(10)失业保险费(管理费用)(11)工会经费(管理费用)(12)销售部门人员工资(销售费用)(13)销售部门人员的福利费(销售费用)(14)子弟学校经费(销售费用)(15)技工学校经费(销售费用)(16)员工集体福利设施费(利润分配—公益金)2、按照我国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人工成本统计口径。
人工成本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住房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含不在岗员工生活费),包括: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
在岗员工工资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
从市统计局劳动情况报表中采取。
不在岗员工生活费,即已经离开本企业生产或管理岗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员工生活费用。
可参考市统计局劳动情况报表。
(2)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储蓄养老保险、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养老费用。
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人工成本计算方法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支出等相关费用,计算出员工的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支出的费用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一、人工成本构成要素人工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工资和薪金工资和薪金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费等。
工资和薪金是人工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员工的积极性。
2.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是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的法定福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工资和相关政策规定,计算出相应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费用。
3.全勤奖和奖金全勤奖和奖金是一种额外的薪酬激励措施,用于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绩效。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全勤奖和奖金的发放标准,并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4.假期和加班费假期包括年假、病假和事假等,是员工享受的法定或者合同规定的休假。
加班费是对员工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加班工作支付的额外报酬。
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请假情况和加班情况,计算出相应的假期费用和加班费用。
5.培训和教育费用培训和教育费用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的支出,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留学等。
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技能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成本计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人工成本法直接人工成本法是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和薪金以及相关费用,计算出员工的人工成本。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员工数量较少、工资和薪金变动较小的企业。
2.间接人工成本法间接人工成本法是按照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比例,按照间接人工成本率计算出员工的人工成本。
间接人工成本率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进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率、公积金缴纳率和其他福利费用比例等。
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

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工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何控制人工成本,提高效益,成为工程施工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人工成本的构成工程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人工成本两个方面。
1.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活动的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等直接支出。
这些人员包括施工工人、技术人员、班组长等。
他们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力量,直接参与施工过程,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间接人工成本间接人工成本是指不直接参与工程施工活动,但对施工过程有一定影响的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等支出。
这些人员包括施工管理人员、质量检验员、安全员等。
他们是工程施工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强化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二、人工成本的影响因素工程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市场竞争、政策法规、人口结构等。
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为了争取订单,不得不增加人力投入,导致人工成本上升;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会影响人工成本,比如劳动法的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等;人口结构的改变也会影响人工成本,比如年轻人较少、老年人较多时,企业可能不得不增加培训成本等。
2.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是指影响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
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可以通过规模效益降低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会影响人工成本,管理不善或者技术水平低下可能导致效率低下、浪费增加,人工成本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成本核算人工成本项目构成:薪酬+ 福利+ 社保+ 税金+ 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补贴费)人工成本项目未记录包括:员工日常生活必要品费用一、人工成本各项目统计:薪酬统计: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激励奖金、加班工资;基本工资指未扣除个人承担社保、通讯费、考勤等项目之前金额;绩效工资包括超额绩效部分和超额年终奖金部分;激励奖金、加班工资的核算公司只发放到部门。
据统计:2010年全员薪酬总额为:**元(人均薪酬约为**元)2011上半年全员薪酬总额为:**元(人均薪酬约为**元)福利统计:福利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职称补贴、全勤奖、年度旅游等。
2011上半年度误餐补贴:共计**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核算,共计**元;职称补贴费共计**元,全勤奖费以共计**元;年度旅游费共计**元;由此得出,2011上半年度福利总额为**元。
(人均福利约为***元)社保统计:各项社保、医保由单位承担部分2011上半年度社保共缴社保为**元。
2011年度全员共缴社保人数为**人,单位承担社保项目平均数额为***元/月,人均**元/月,上半年共缴社保为**元。
税金包括:因员工薪酬发生的企业所得税和应由个人承担而企业承担的个人所得税2011年度共缴税金***元。
2011年度共缴个人所得税**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月人均**元,全年共计***元。
2011上半年度全员共缴企业所得税**元,人均**元,由此得出,2011年度全员共缴税金**元。
培训费用统计:企业因提供员工各种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而产生的费用2010年度培训费用共计**元2011上半年度培训费用共计**元。
招聘费用统计:因自身的发展需要或者部门内部补缺情况而产生的费用2010年度招聘费用因产生的费用很少忽略不计2011上半年度招聘费用共计**元其它人工成本统计: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房租费用2011上半年度员工宿舍房租费用均为**元/月,各共计4200元由此得出,2010年度其它人工成本支出总额为**元;2011上半年度其它人工成本支出总额为**元。
二、人工成本核算分析:1、通过上述人工成本项目的核算与分析,见下表(人工成本项目统计表):单位:元上述表中的薪酬包括:奖金、固定工资、激励工资、加班工资。
结果分析:2010年人均人工成本为**元;2011年人均人工成本为**元,2011年人均人工成本与上年相比增加了**%。
2010年人均薪酬**元,占人均人工成本的**%,员工人均福利约为**元,占人均人工成本的**%;2011年人均薪酬约为**0*元,占人均人工成本的**%,员工人均福利约为**元,占人均人工成本的**%。
2011年的人均薪酬相比上年增加**元,增长率为**%。
2011年的人均福利相比上年降低了**元,降低率为**%。
(如下图所示)2、据相关数据统计,2005年至2006年人工成本、企业净利润以及全年销售收入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元):结果分析:2006年在职员工人数为47人,相比上年增加13人,企业员工增长率为28%;2006年人均销售收入增长2156493元,增长率为9.2%;人均产生的企业净利润增长136705元,增长率为82.2%。
2006年人事费用率(注:人事费用率指劳动投入占企业已实现价值的总产出的比率关系)为0.26%同上年相比增长0.01%。
上述数据表明,2006年企业根据业务的需要增加人员,有效的提高了企业销售收入和企业净利润。
3、从业人员小时人工成本统计:2005年:企业年制度工时=7*22*12=1848小时年加班工时=累积全年加班小时数8291.5小时损耗工时:损耗工时取数为年制度工时与年加班工时之和的10%=(1848+8291.5)*10%=1013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工作时数=(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848+8291-1013)/34=268小时企业从业人员2005年加班工资总额:54895元2006年:企业年制度工时=7*22*12=1848小时年加班工时=累积全年加班小时数4128小时损耗工时:损耗工时取数为年制度工时与年加班工时之和的10%=(1848+4128)*10%=597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工作时数=(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848+4128-597)/47=114小时企业从业人员2006年加班工资总额:49632元结果分析:2006年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工作时数同上年相比降低154小时,下降达57.5%;加班工资同上年相比降低5263元,下降达9.6%。
通过对从业人员人均工作时数的核算,可以发现企业年制度工时是一个恒量,影响其工作时数变化的参数是加班工时、损耗工时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2006年企业平均人数为47人,比上年增加28%;加班工时由2005年的8291.5小时,降低为4128小时,降低50.2%;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损耗工时也由2005年的1013小时,降低为597小时,降低41%。
由此得出,2006年在企业年制度工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加班工时与损耗工时,体现了企业从业人员工作时间效能的提升。
但是这个值并不能充分的说明企业经营的情况,下面将通过组织管理效能、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以及人力资本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4、组织管理效能的体现:2005年:总收入:722423908元总费用:14593690元总薪资费用(只包含薪资、奖金与福利):1372335元【总收入—(总费用--总薪资成本) 】/工作小时数=722423908-(14593690-1372335)/268=2646278元2006年:总收入:1100000000元总费用:19936394元总薪资费用(只包含薪资、奖金与福利):2633564元【总收入—(总费用--总薪资成本) 】/人均工作小时数=1100000000-(19936394-2633564)/114=9497344元结果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产生的效能,取决于每一小时产生的贡献额。
通过上述数据的核算,2006年人均工作时间里产生的效能为9497344元,同上年相比增加了6851066元,增长率为72.1%。
通过组织管理效能的核算,可以发现影响组织管理效能的因素包括:企业总收入、企业经营中产生的费用、从业人员的总薪资水平以及人均工作小时数。
如果要提高组织管理效能,应该达到一高两低,也就是高收入,低费用,低人均工作小时数。
2006年企业总费用同上年相比增加了5342704元,增长率为26.8%;总收入同上年相比增加了377576092元,增长率为34.3%。
2006年的人均工作小数也降低了57.5%。
回顾2006年,经营管理费用中包括企业启用钢软系统的费用,共计约为601270元,假设此项目投入可在企业营运中维持五年,平均每年为12054元(此费用中不包括投入到钢软系统中的管理费用及部分人力成本)。
可见,企业2006年钢软系统的投入,增加了企业总收入,降低了人均工作小时数,提升了组织管理效能。
5、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的体现:【总收入—(总费用--总薪资成本) 】/总薪资成本(包括薪资、奖金与福利) =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所代表的意义:指每一元薪资对企业总收入的贡献程度)2005年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722423908-(14593690-1372335)/1372335=517 2006年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1100000000-(19936394-2633564)/2633564=411 结果分析: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就是企业主所支付的每一元薪资对企业的贡献额。
(此公式是用来说明付给员工每一元薪资所创造出来的业务收入,来体现投资报酬率。
为什么在公式中将总费用减去总薪资成本?是因为把企业员工的总薪资也纳入到企业员工所创造出来的业务收入中。
)可见提升投资报酬率的方法是减低企业员工总薪资成本和总费用,提高企业业务收入。
通过核算得出,2006年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411,同上年相比下降20.5%,指企业付给员工的每一元薪资所创造出来的价值降低了20.5%。
2006年企业总费用-总薪资成本为17302830元,比2005年高出23.6%;2006年企业创造出来的纯收入1082697170元,也比2005年高出34.5%;2006年员工总薪资比2005年高出48%。
由此得出,2006年投资报酬率的下降只要原因是总薪资。
6、人力资本效率的体现【总收入—(总费用--总薪资成本) 】/员工总人数(包括薪资、奖金与福利)=人力资本的效率(所代表的意义:指每人对企业的贡献程度)2005年人力资本效率=722423908-(14593690-1372335)/34=208588992006年人力资本效率=1100000000-(19936394-2633564)/47=23036110结果分析:人力资本的效率是取决于每位人力的对企业的贡献额,是反映企业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率。
如果员工人数愈少,企业收入越大,也就会提高人力资本效率的上升。
通过上述数据的核算,得出2006年人力资本效率为23036110元,相比2005年提高了9.5%。
这个结果的是2006年企业收入的增加,员工人数也相应增加,假设如果企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员工人数愈少,那么人力资本效率将会更高。
因此,要控制人员的储备是企业获得最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人工成本建议:通过上述对人工成本中各个项目的核算,以及对企业组织管理效能、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人力资本效率三个指标的核算。
提出下述建议以供参考:1、从人工成本各个项目的核算,可以看出,2006年人工总薪酬大幅提升,而人工福利下降。
总薪酬在整个人工成本中高达82.9%,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比2005年有所下降,薪酬成本所占比例应该在70%左右为佳。
假设2007年企业收入上升的情况下,可考虑增加福利成本,总的福利成本控制在人工成本总额的15%左右为佳。
薪酬的调整不应太大,会引起员工的关注程度,不利企业竞争性,可在奖金部分进行核算方式的调整来得到合理的控制。
2、2006年在职员工人数的增加,是影响人力资本效率提高的,因为每个人在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人力资本投资的利益就如同任何投资一样发生在未来,并且通常情况下,这些利益要持续一段时间,而其成本则产生在目前,所以现在核算出来的并不是人力资本效率提高的最大值,需要对今后的人力资本效率的核算后进行比较才能有一定的参照性。
假设在职员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2007年人力资本效率的核算数据相比2006年有所增长,那么可以说2006年增员方向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