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水浒传》的主题

合集下载

水浒传阅读感想范文

水浒传阅读感想范文

水浒传阅读感想范文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
作品。

这部小说以描写108位梁山英雄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于他们的性格、遭遇、行为等方面的塑造,展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群像画卷。

在阅
读中,我深受其各种感人故事和深刻思考启迪,下面是我对《水浒传》的
阅读感想。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也非常出色。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
的人格特征和心理。

例如,宋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人物,他有着高尚
的品德和强烈的正义感,但同时也有些愚蠢和懦弱。

而晁盖则是一个极其
勇敢且热情的人,他具有极高的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但也容易盲目和偏激。

这些人物的塑造深入细致,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都同现实生活
中的人们十分相似,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水浒传》中的情节设计也足以让人回味无穷。

小说以梁山英
雄的聚集为主线,通过他们的种种经历和遭遇,展现出一幅波澜起伏的画卷。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梁山好汉们的劫富济贫,帮助百姓解困的故事。

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富人手中夺取财富,更以义气和正义感,保护百姓免受不公与欺压。

这些故事让人们对于正义的力量充满了信心,
也激起了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有关于水浒传读后感

有关于水浒传读后感

有关于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朝末年108位民间英雄的故事。

读后
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 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有忠义、仁爱、勇敢的正面形象,也
有狡诈、阴险、残忍的负面形象。

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在小说中可以看到贫富悬殊、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等社会现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些形象呈现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3. 忠义、仁爱的价值观:虽然《水浒传》中讲述的是一群打家劫舍的义贼,但他们有
着热血、舍己为人的忠义精神,对于周围的人有着仁爱之心。

这种价值观在现实生活
中依然有着启示意义。

4. 人生与命运:小说中展现了人物在命运之中的挣扎与抉择,有些人果断走向悲剧,
有些人则能逆境成长,这让人产生深刻的思考,对于人生的选择和解读提供了启示。

通过对《水浒传》的阅读与思考,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可以对自身的
生活和处世态度有所启发。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描写了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反抗腐败政权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读完《水浒传》,我深感其中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从宋江的智勇双全、吴用的神机妙算,到武松的勇猛无敌、林冲的悲壮遭遇,这些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作品中的情节也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除了人物和情节,我还被《水浒传》中的主题和价值观所吸引。

作品中强调了忠诚、义气、勇气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作品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呼吁人们追求公正和正义。

这些主题和价值观让我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些词语和句子需要反复推敲才能理解。

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作品,也让我更加珍惜阅读的成果。

总的来说,《水浒传》是一部充满魅力和深度的作品。

它让我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同时,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观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水浒传》将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总结水浒传主题思想

总结水浒传主题思想

总结水浒传主题思想《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创作。

全书通过描绘了宋朝末年的群雄起义斗争,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呼吁人们积极面对社会问题,追求社会正义。

整部小说以108位英勇善战的好汉的悬念故事为核心,集成了社会历史、道德伦理以及人性善恶的思考,主题思想丰富多样,下面是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总结。

第一,描绘社会黑暗。

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入揭示了宋朝社会的黑暗现象。

如官府腐败、官员贪污、地方官员横行霸道、刑罚不公等,这些问题是宋朝末年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民众普遍反感和不满的。

通过小说的描写,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和反思,进一步唤起了对社会改革的呼声。

第二,表达人性善恶。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各有特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水浒英雄们如李逵、林冲等人,自身有着千百种各样的善恶矛盾,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追求自己内心的正义和善良。

反面角色如高俅、宋徽宗等人,展示了人性中的邪恶和丑陋。

正邪斗争是整部小说的主线,也是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矛盾,并引起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深度思考。

第三,追求英雄气概。

小说中的水浒英雄们以草民反抗奸佞、打击压迫为核心思想,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各种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愿屈服于黑暗的社会,勇于独立思考和行动。

他们有时反抗悍敌,有时为保护弱小,有时无法忍受社会不公而义愤填膺。

他们的英勇、仁爱和正直无疑是人们所向往和敬仰的。

通过这些英雄典范,作者向读者灌输爱国、敢闯敢拼的激励力量。

第四,思考权利和正义。

《水浒传》通过丰富多彩的角色,多角度地探讨了权力和正义的关系。

通过正邪斗争,作者深刻揭示了权力如何被拿来剥削人民,如何导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同时,作者还表现了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水浒英雄们不但有勇气面对黑暗,还有智慧和毅力去打破现有的制度和规则,追求真正的社会正义。

总之,《水浒传》是一部揭示社会黑暗、表达人性善恶、追求英雄气概和思考权利和正义的伟大作品。

水浒传主旨是什么作者是谁

水浒传主旨是什么作者是谁

水浒传主旨是什么作者是谁《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主旨思想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水浒传》创作背景《水浒传》写作背景是北宋末年,当时的北宋朝廷政治黑暗,官僚腐败,阶级矛盾恶化,北方地区以宋江为首的36人爆发起义,虽然最后起义失败,但他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水浒传》是由明代施耐庵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与《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梁山上108位好汉聚义的事,不过最后在松江的带领下被朝廷诏安了。

《水浒传》作者介绍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一说是兴化白驹(今江苏大丰),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

其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进行《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水浒传》。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水浒》中的人生哲理《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中的人生哲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篇1人的一生,总在不同程度的走着弯路,而且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样的情况自古就有,《水浒传》中的故事也不例外。

梁山好汉中,有不少是被逼上梁山,开始他们并不愿意落草,他们对社会抱有幻想,愿意过正常人的生活,但后来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人,曲曲折折,一个不少都上了梁山,宋江如此,雷横等许多好汉也是这样。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后事发,被在郓城做小吏的宋江通风报信私放,安全在梁山落脚。

晁盖感恩,派赤发鬼刘唐送来一百两黄金,不巧梁山的文书落在阎婆惜手里,宋江怕被阎婆惜告发,因而一怒杀了她。

由于阎婆惜大闹郓城县,宋江被迫躲到柴进庄上,辗转孔太公庄上,到达清风寨,因刘高不义,在小鳌山看灯时被捉。

后被花荣等救出,本想投奔梁山,可石勇捎来家信,说父亲宋太公病故,这样宋江没能如期上梁山;宋江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却被埋伏好的公人逮个正着,可怜宋太公爱子心切却害的宋江刺配江州。

中途被梁山好汉接上山,他却不肯留下,为不连累父亲兄弟,执意去江州服刑,众人苦劝也没能让他留在梁山;途中揭阳岭上遇到李俊等好汉,他也不愿落草;在江州牢城结识了戴宗、李逵,也乐得逍遥自在,但因浔阳楼题反诗被黄文炳捉拿,装疯卖傻也不顶用,戴宗传假信也被奸诈的黄文炳识破,被陷狱中,最后梁山好汉劫法场,才救得宋、戴二人。

这时的宋江见到晁盖后失声痛哭,晁盖便劝道:“恩兄不肯在山,致有今日之苦。

”最后,所有的经历让宋江警醒,经过智取无为军,活捉黄文炳之后,回宋家村取了父亲和兄弟宋清,才在梁山踏踏实实住了下来,轰轰烈烈地开展一番事业。

纵观宋江上梁山的整个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宋江跟梁山的关系,本来他上山落草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众人的苦劝也没能成行。

关于水浒传可以写的论文选题

关于水浒传可以写的论文选题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试论西门庆形象的衍变《水浒传》女性群像的类化与解读一脉相承的历史小说——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略论《水浒传》故事的形成过程《水浒》的民间释读及意义阐述
酒、酒文化与酒的艺术——解读古典名著《水浒全传》谈《水浒传》人物描写的缺憾
论小说叙事的诗性结构——以《水浒传》为例水浒:一个失衡的世界
试论《水浒传》的悲剧历史底蕴一—从梁山泊与祝家庄、曾头市的同构关系说起论《水浒传》的双重文化品格
试论《水浒传》与苏中地区之关系《水浒》: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
《水浒传》道德观个体价值取向的形成原因谈《水浒传》中运用对照来描写人物的特点《水浒传》人物潘金莲形象评议
《水浒》中人物结局之类型论金批《水浒》三种人《.水浒传》写“心”说综析《水浒传》的错位艺术浅谈
浅析《金瓶梅》的超越特征―—《.水浒传》和《金瓶梅》的有关比较抵论《水浒》潘金莲思想性格的抗争性与悲剧性
略论《.水浒传》、《红楼梦》时间表达
《.水浒传》与中国古代侠文化
论《水浒传》的叙事视角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的“义”之比较
失落的感性与理性―—浅议《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命案儒家文化对《水浒传》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试论《水浒》系列中忠奸斗争的主题
历史的悲剧悲剧的历史——论《.水浒传》的内涵。

读《水浒传》有感(一)

读《水浒传》有感(一)

读《水浒传》有感(一)
《水浒传》是一部充满悲壮英雄气概的经典之作,书中塑造了一群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展现了他们的忠义、勇敢和正义之心。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他们为了正义和自由不惜一切牺牲,展现了令人敬佩的精神风貌。

在《水浒传》里,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丰满,每位英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或让人动情,或让人心痛,但都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宋江的遭际变化、武松的英勇豪迈、梁山众人的义气相助,都是让人感到敬畏和感动的。

在阅读《水浒传》时,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正义与邪恶、勇气与胆怯、忠诚与背叛等冲突在每一个人物身上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这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布局,使得《水浒传》成为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阅读《水浒传》让我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正义、勇气和忠诚的力量,也让我对于人性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给予了我惊喜和感动,也让我对于历史和人物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了解,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口号: 没有提出土地要求,而是追求极大的物 质享受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
“图个一世快活”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等等
二.水 浒 世 界 的 江 湖 性 质
江湖有三个层次的意义 第一是大自然中的江湖。
江湖作为一个词在先秦就已经出现,最 初的意义就是指江河湖海。这是最原始 的意义。
第二是文人士大夫的江湖。
商人对财富的追求使他不会冒着生命的危险 和主流社会对着干。所以说商人不会大量地 流入江湖。
绝大多数游民还是由破产的宗法农民构成, 他们才是江湖的主体。
《水浒传》是江湖的百科全书
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 江湖因江湖人而存在
江湖上的芸芸众生 兵、匪、盗、丐、娼、士
三.《水浒传》反映的 “灰社会”特征
王朝灭亡前,都出现了最高统治者穷奢 极欲、官吏阶层腐败蜕化、制度律法软 化失序、被统治者苦不堪言的局面。这 种现象表明,国家进入了灰社会状态。
在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国家应当能够借助暴 力机器和意识形态,维持律法秩序,保护国民 利益,抗御外来威胁,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公 共服务。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不了领土,保障不 了国民安全,无法实现有效的治理,不能提供 公共商品如经济增长、教育、就业等,个人生 存受到外来势力的干扰,律法和权力成为攫取 私利的工具时,国家便处于灰社会状态。灰社 会的最后阶段,便是国家的崩溃。
江湖是一种社会结构
《水浒传》写出了确实存在的江湖。比如说, 林冲发配到了沧州,在一个酒店里,酒店主 人向他介绍说柴进,此间称作“柴大官人”, 江湖上都唤作“小旋风”。“江湖上都唤作 小旋风”这句耐人寻味,“小旋风”是柴进 的一个绰号,柴进跟主流社会往来的时候, 递名帖绝不会写上“小旋风”三个字,因为 这“小旋风”三个字只是属于“江湖”的。
民写心” 同时有人认为是反映“忠奸斗争” 以上三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民起义说之根据是宋江领导的梁山武 装和历史上的诸次农民起义在斗争方式 上有某种相似性
市民说的根据则是从“领袖身份”、 “队伍成分”、“政治口号”等诸方面 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
梁山领袖: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农民
草创时期——王伦,落 第 秀 才 奠基时期——晁盖,东溪村保正 鼎盛时期——宋江,郓城县押司
“统治崩溃”阶段:贵族柴进脱离正道社会, 徐宁、呼延灼、关胜等政府精英力量离开朝 廷,地主兼富商卢俊义走上梁山,大名府、 曾头市、东平府等官民势力相继失败。灰社 会的系统生成,开始了对正式社会的试图取 代。
《水浒传》的主题
第一节 《水浒传》的主题
❖ 关于《水浒传》主旨的主要观点 ❖水浒世界的江湖性质 ❖ 《水浒传》反映的“灰社会”特
征 ❖《水 浒 传 》 主 旨
一 .关于《水浒传》主旨的主要观点
明清两代或主“忠义”或主“诲盗” 1954年冯雪峰首倡“农民起义”说,长期居
于主导地位 1975年有人提出“市民”说,是为“市井细
大宋帝国社会灰化的 四个阶段
“乱自上作”阶段:小混混高俅发迹, 王进被迫走西口,林冲逼上梁山,梁中 书私运生辰纲。
“败从下生”阶段:晁盖组织抢劫团伙, 鲁智深、杨志落草二龙山,宋江、朱仝、 雷横执法犯法,武松申冤不成以身试法。
“社会灰化”阶段:小管营施恩经营黑社会 公司,知寨花荣收留逃犯宋江,监狱长戴宗、 狱卒李逵认罪犯宋江做老大,兵马提辖孙立 反水使祝家庄覆灭。
草创时期只有杜迁、宋万、朱贵,林冲 坐第四把交椅;礼遇杨志,刺激了林冲, 但是杨志没有留住,王伦平衡计划失败。
奠基时期加入了晁盖、吴用、刘唐、白 胜、阮氏三兄弟;梁山权力平衡彻底打 破。
鼎盛时期宋江逐渐架空了晁盖,晁盖急 于建功,于是曾头市中箭而亡。
队伍成分: 主流不是农民,是流落江湖 的游民
如林冲,鲁达,武松,杨志,杨雄,石秀 如吴用,柴进,卢俊义 如李逵 如阮氏兄弟,解氏兄弟 如时迁等等
这个江湖偏重其人文意义,是文人士大 夫逃避名利的隐居之所。如果在争名夺 利的斗争中,或者失败了,或者厌倦了, 他便全身而退,向往一个安静的所在, 这个所在往往称之为江湖。
第三个是游民的江湖,也是我们现在经常活跃 在口头的江湖。
这种江湖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你死我 活的斗争。《水浒传》中第28回十字坡的黑店 老板张青、孙二娘在请武松吃饭的时候,这三 个人就说了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 放火的事”,两个押送武松的公差听得都惊呆 了,只是下拜。武松还安慰他们说“我等江湖 上好汉们说话,你休要吃惊,我们并不肯害为 善的人”。连公差听了都感到恐惧这种“江 湖”。
而且主流社会的人们视有这类绰号的人物为 匪类,是被打压的。统治者要想打压某人, 也往往要给他起一个江湖绰号。清风寨的知 寨刘高一心陷害宋江,抓住宋江之后,宋江 自称张三,是个良民,到这里来是做买卖的。 而刘高想把他断成盗贼,于是在给宋江做档 案时,把他称之为“郓城虎张三”。有了绰 号,一看就是江湖上的人,就离土匪不远了, 于是就被排斥到主流社会之外了。
江湖社会特征
江湖拥有自己的话语系统,这就是江湖黑话。 比如下拜叫“剪拂”(因为“拜”的发音近 于“败” ),跌坐在地下他叫“塔蹲”等等。
江湖拥有自己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评价,及时 对江湖人做出相应的评价。
江湖拥有自己的信息渠道,有了事情很快就 会在江湖人中传扬开来。
破产的宗法农民是构成江湖的主体
江湖人是流动的,江湖人是“处处无家处处家” 的 ,能够流动起来的却并不只是被迫脱序(脱 离主流社会秩序)的游民,还有士人和商人。 自春秋战国以来,士人流动便成为经常的现 象,并有“游士”群体的形成。后来国家统 一局面的形成,士人虽然不能像春秋战国时 期那样流动了,但是他们要出仕做官,就要 游学、游宦。文人士大夫的流动不可能把他 们打造成江湖人,更不会构成颠覆主流社会 的“江湖”。
江湖是隐性社会
主流社会是显性社会,由统治者与士农工商 构成,主流社会的人们按照统治者所确定的 秩序公开活动。江湖是不为主流社会的人们 所知的隐性社会,它通行的是另外一种游戏 规则。江湖人员的构成大多被统治者视为异 类、甚至匪类,它的规则又与统治者所允许 的规则大相径庭,因此被主流社会打压与排 斥,也就只能处在潜伏和半潜伏状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