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与主题思想

合集下载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结而成一个整体,做到首尾完整的总体与局部有机结合。全书可以七十一回为界,分为两部分。七十一回之前,基本上是由互相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英雄传奇故事组成,仿佛是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列传或合传,主要人物依次出场,一环紧扣一环,宛如百川汇海,先分后合,可称为是连环式结构;在各路英雄聚义梁山之后,主要是以群体性的战争板块为主,小说依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破大辽、捉田虎、平王庆、讨方腊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宛如江流主干奔腾而下,直泻入海,可称为是单体式结构。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同作品主题的表达高度适应的,前半部分主要突现官逼民反,后半部分主要表现忠奸斗争,同时所有的情节单元又都由从逼上梁山到效力朝廷这条总的线索贯穿成整体。全书起义的全过程构成总体,使读者清晰地看到梁山泊的来龙去脉;同时又把108位好汉各自走上梁山当作独立局部,使每个人的局部反抗成为总体的一部分。这样,全书是有机的统一体,而人物和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最后,《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它以生动流畅的白话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提炼,使之个性化、形象化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写人物对话,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不同身份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如在江州酒楼上,戴宗初见宋江口称“仁兄”,李逵称“黑宋江”,宋江则对戴宗称“院长”,对李逵称“大哥”,都从人物说话上看到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
《水浒传》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作为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不仅因为其在思想内容上的丰富,也由于其艺术上的成熟。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故事结构以及语言艺术三个方面。

水浒传艺术特征

水浒传艺术特征

水浒传艺术特征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作品,其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水浒传》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宋江、武松、林冲等英雄人物到阎婆惜、王婆等配角,每一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经历和命运,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水浒传》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为线索,串联起众多人物形象。

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和惊奇。

从英雄人物的身世遭遇,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三打祝家庄等重大事件,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3. 独特的语言风格:《水浒传》采用通俗易懂、生动自然的古代白话文写作,具有明快流畅、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作品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描绘人物性格和场景氛围,使得作品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4. 深入人心的主题:《水浒传》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为主题,通过梁山英雄的抗争和奋斗,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入人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5. 精湛的叙事技巧:《水浒传》采用多线索并进的叙事结构,将众多人物和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

作者在叙事中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和行动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总之,《水浒传》的艺术特征丰富多样,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总结水浒传主题思想

总结水浒传主题思想

总结水浒传主题思想《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创作。

全书通过描绘了宋朝末年的群雄起义斗争,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呼吁人们积极面对社会问题,追求社会正义。

整部小说以108位英勇善战的好汉的悬念故事为核心,集成了社会历史、道德伦理以及人性善恶的思考,主题思想丰富多样,下面是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总结。

第一,描绘社会黑暗。

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入揭示了宋朝社会的黑暗现象。

如官府腐败、官员贪污、地方官员横行霸道、刑罚不公等,这些问题是宋朝末年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民众普遍反感和不满的。

通过小说的描写,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和反思,进一步唤起了对社会改革的呼声。

第二,表达人性善恶。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各有特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水浒英雄们如李逵、林冲等人,自身有着千百种各样的善恶矛盾,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追求自己内心的正义和善良。

反面角色如高俅、宋徽宗等人,展示了人性中的邪恶和丑陋。

正邪斗争是整部小说的主线,也是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矛盾,并引起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深度思考。

第三,追求英雄气概。

小说中的水浒英雄们以草民反抗奸佞、打击压迫为核心思想,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各种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愿屈服于黑暗的社会,勇于独立思考和行动。

他们有时反抗悍敌,有时为保护弱小,有时无法忍受社会不公而义愤填膺。

他们的英勇、仁爱和正直无疑是人们所向往和敬仰的。

通过这些英雄典范,作者向读者灌输爱国、敢闯敢拼的激励力量。

第四,思考权利和正义。

《水浒传》通过丰富多彩的角色,多角度地探讨了权力和正义的关系。

通过正邪斗争,作者深刻揭示了权力如何被拿来剥削人民,如何导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同时,作者还表现了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水浒英雄们不但有勇气面对黑暗,还有智慧和毅力去打破现有的制度和规则,追求真正的社会正义。

总之,《水浒传》是一部揭示社会黑暗、表达人性善恶、追求英雄气概和思考权利和正义的伟大作品。

文学著作《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

文学著作《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

文学著作《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文学著作《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明代文学—《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一、中国白话文学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为后来的白话小说树立了市井语言的典范。

酣畅淋漓的白话语言艺术成熟、富有个性、活泼而自由,且十分注重细节描写,准确而生动,譬如第二十回写潘金莲与王婆毒死武大郎一节:“那武大哎了两声,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呼哀哉,身体动不得了。

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只得跳下床来敲那壁子。

王婆听得,走过后门头咳嗽。

那妇人便下楼来,开了后门。

王婆问道:“了也未?”那妇人道:“了便了了,只是我手脚软了,安排不得。

”王婆道:“有甚么难处,我帮你便了。

”那婆子便把衣袖卷起,舀了一桶汤,把抹布撇在里面,掇上楼来。

卷过了被,先把武大嘴边唇上都抹了,却把七窍淤血痕迹拭净,便把衣裳盖在尸上。

两个从楼上一步一掇,扛将下来,就楼下将扇旧门停了。

与他梳了头,戴了巾帻,穿了衣裳,取双鞋袜与他穿了,将片白绢盖了脸,拣床干净被盖在死尸身上。

却上楼来收拾得干净了。

王婆自转将归去了。

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人来。

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

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

”二、鲜明而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宋江、武松、林冲、李逵等等,各具神采、互不雷同。

梁启超在《小说丛话》中说:“《水浒》《红楼》两书,其在我国小说界中,位置当在第一级,殆为世人所同认矣。

然于二者之中评先后,吾固甲《水浒》而乙《红楼》也。

凡小说之最忌者日重复,而最难者日不重复,两书皆无此病矣。

唯《红楼》所叙之人物甚复杂,有男女老少贵贱媸妍之别,流品既异,则其言语举动事业自有不同,故不重复也尚易。

若《水浒》,则一百零八条好汉,有一百零五条乃男子也,其身份同是莽男儿,等也;其事业同是强盗,等也;其年纪同是壮年,等也,故不重复也最难。

”三、扫帚型叙事结构模式,各自独立成板块,又共同汇聚成完整故事结构。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梁山泊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在艺术上具有多项成就:
1. 英雄人物塑造:《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设计,使这些人物深入人心。

2. 白话语体的成熟:《水浒传》是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它的语言流畅自然,易于理解,而且在叙事、描绘人物、刻画心理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 历史主题的处理:虽然《水浒传》是以历史事件为基础的,但作者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他们斗争的描绘,成功地表现了巨大的历史主题,即社会不公和人民反抗的精神。

4. 结构严谨:整部小说情节紧凑,故事之间相互关联,结构清晰,前后呼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地方色彩浓郁:《水浒传》中的许多场景和细节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对山东地区风土人情的描绘,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6. 人性的深度挖掘:《水浒传》不仅仅是关于英雄的故事,它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忠诚、背叛、勇敢、怯懦、善良、邪恶等多重面向。

7. 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水浒传》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水浒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简介第一篇:《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简介《水浒传》简介《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

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

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

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

除了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为数不多的人反对招安之外,以宋江为首的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仇恨和反对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贪官污吏。

[7] 因此他们的造反尽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却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

梁山起义的悲剧也正是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这样一种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

施耐庵如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本身这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从而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

《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

作品紧扣“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题旨,刻画梁山英雄。

如作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经济收入宽裕,妻子年轻美貌,家庭生活温馨。

古典名著《水浒传》

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主题思想
3,“诲盗”说,清代深受主流意识 形态影响的文人往往否定持否定态度, 认为作品是为不逞之徒立传,把《水浒 传》视为最败坏人心的作品。 最高统治者多次下诏禁止刊刻和出 售《水浒传》。 “一部《水浒》,教坏天下强有力 而思不逞之民 。” 胡林翼(晚清四大 “中兴名臣”之一)
《水浒传》主题思想
原则和标准
二,认识、评判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人类文 明发展的影响。
角度之一:是否有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
对人的肯定,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 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 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 从本质上说,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自 觉、平等、宽容、博爱、怀疑、批判的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
主题: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追慕,表现社会 底层的人们对发迹变泰和富贵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水浒传》主题思想 7,为豪杰立传说;
《水浒传》主题思想
小说主题是多元融合,我们不能囿于 其中一点。
水浒故事长期在都井流传,既有对市 民生活的描写,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 小说成书时经过许多文人加工改造, 成书后又有不少修饰评点,所以儒家忠义 思想贯穿全书并不奇怪。
一百零八位梁山英雄
2,军官 约二十人
林冲、杨志、花荣、鲁智深、徐宁、 秦明 呼延灼 关胜等
一百零八位梁山英雄
3,胥吏、差役:
宋江、武松、朱仝、雷横 戴宗、李逵、杨雄、裴宣
李云、蔡庆、蔡福
一百零八位梁山英雄
4,地主(庄园主)约十人 柴进、卢俊义 晁盖、史进、 穆弘、穆春、 孔明、孔亮
一百零八位梁山英雄
《水 浒 传》成书过程
• (四)、说书艺人的创作 • 《大宋宣和遗事》: • 孙立、李进义……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 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 落草为寇去也。 • 晁盖八人,劫了蔡太师生日礼物,不是寻 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结为兄 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 • 忽一日……宋江回家,见了吴伟两个,正 在偎依,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 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及到梁山泊时 分,晁盖已死。……吴加亮等那几个弟兄,共 推让宋江做强人首领。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并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复仇火星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它的思想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下列四个方面:(一)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水浒传》虽然没有正面从经济关系上广泛描写阶级矛盾,但对于作为起义英雄对立面的封建统治阶级,则有深刻的揭露。

小说把高俅“发迹”和徽宗皇帝宠信他的一段故事,放在作品的开端来写,以表明“乱自上作”。

它预示着广大人民在以这样昏君和宠臣为代表的腐朽集团统治下,将陷入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作品中的高俅,始终作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出现,是贯串全书的一根黑线。

他原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气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半年之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大尉职事”。

从此更倚势恃强,与蔡京、童贯之流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无恶不作。

小说中出现的大小官吏,多是他的亲友朋党。

这里有“徽宗天子慕容贵妃之兄”、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他“倚托妹子的势要,在青州横行,残害良民,欺罔僚友,无所不为”;有高俅的螟蛉之子高衙内和弟弟高廉,他们依仗高俅的权势,或在东京“任意淫垢他人妻女”,或“在高唐州无所不为”;还有仗着蔡京“泰山之恩、提携之力”,在大名府尽量搜刮钱财,送给东京为丈人做寿的梁中书。

作品还写了一批处于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张都监、蒋门神、祝朝奉、毛太公和西门庆等,此外还有各级官府的差拨、役吏和各种各样的爪牙。

这一批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压迫者,形成了一个黑暗势力网,残酷压榨和迫害着人民。

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上,气势磅礴地展开了。

小说不仅写了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深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如李逵、阮氏三雄等奋起反抗,投身到起义队伍中来;同时写了那些处于社会中上层和一些原属封建营垒中的人物,因遭受这样那样的迫害而纷纷参加义军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与主题思想
《水浒传》一书讲述了梁山泊一百单八条好汉由聚义反抗但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此书自问世以来,虽屡遭挫折,但它能流传至今并被评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足以说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和伟大的文学成就。

首先,《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叙事引人,语言生动,使人每读之不忍弃卷。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并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终极型天生型的写法,而是依据各人的环境与背景并通过各人的言行塑造出人物形象.想那一百八人,既有渔夫猎户三教九流,又有朝廷大将高官达贵,他们不同的生活背景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又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础,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再说一百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一场以自己为主角的戏。

正式通过这些作者使人物丰富起来,并使性格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

在叙述个人命运的同时又与其他好汉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连贯,并表达出英雄惜英雄义气投义气的主题.梁山泊一百八人个个都是好汉,大都有勇敢、直率、富有斗争性的性格特点,然而合书闭目,一百八人有个个浮于眼前,鲜活明亮,无有相同.对于小说的叙事,可以用详略得当,情节生动紧张来形容。

基于小说的内容,作者大部分用粗笔勾勒情节描写直观明了,笔法干净利落。

要行甩开两腿便走;要打摆开阵势便战。

并无太多琐碎叙述。

这样的方式不仅是读者读来爽快,也表现出梁山好汉的直率勇敢不拘小节。

既然是详略得当,有略必有详处.如写宋江怒杀阎婆惜一回,写阎婆的赖、贱、淫,宋江的急、怒无不细腻。

只为表现宋江杀人是为逼不得已。

武松打虎一回,情节紧张引人。

写武松“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批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一切都是突如其来,猛虎之威,武松之勇,无不真实,无不使人惊叹,仿佛身临其境,自己倒吓出一身冷汗。

而武松杀西门庆一回,武松知道哥哥身亡,先调查取证,然后杀嫂,再杀西门庆。

并不是一刀杀死,而是从容次第,有条有理,使人读来真实,又反映出武松粗豪中带些斯文,悍勇中富有心计.《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出来的文学语言。

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练,准确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性语言,还是作品人物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极具表现力。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有一段文字“再写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的奔到草场门口。

”“踏"“迎”“飞”无不表现出林冲的英雄形象。

“瑞雪”“北风”则描写出当时当地的环境。

李逵“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上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一句话彰显出踏的直率可爱和反抗精神。

还有小说中多次运用了诗歌,智取生辰纲一回作者通过白日鼠白胜在黄泥岗上唱的那首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为当时社会中两个对立阶级的极端悬殊的生活作了非常深刻鲜明的写照。

这些歌儿,并没有封建贵族诗人无病呻吟的情调,他们以粗犷、简朴、自然的诗歌语言发出了那个时代被压迫人民的战斗声音。

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有“农民起义说”,“人民起义说",“革命小说”等种种观点。

我并不认为水浒的队伍是“革命”或是“起义"。

他们是具有“反抗"性质,但并未上升倒“起义”的阶段。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情况,但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供同的。

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

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梁上落草。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
庭出身个官场生活,养成了他奉公守法安分守己的性格.但他毕竟在政治极端黑暗的情况下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打击,被逼上梁山。

他们上山只是在“水泊之中暂栖身”或图个快活,并未有更多的想法和积极的诉求。

我认为《水浒传》第一点要表达的是“忠义"二字,第二点要颂扬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作者为何要安排宋江为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的首领?他身材短小,相貌平平,既无优越的出身有无精湛的武艺。

因为他是忠义的化身。

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后来在县里做了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他虽为官府中人,却有喜欢结交江湖上的好汉,对下层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济人贫苦,解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时雨”的美名。

同时,也因此而惹上官司,经过一番波折后走上了反抗道路。

“义”的思想主要是表现在梁山好汉交往之中,“义”是梁山队伍的最高行为准则。

读水浒好汉的“义”只有一种感觉“纯”。

梁山好汉的“义”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瑕疵。

鲁提搳义救金老父子,宋江义释晁盖,拼命三郎石秀为义只身劫法场救卢员外,张顺为义冒死偷水门……。

义在水浒好汉之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人要问,既然是“忠"又为何要反。

《水浒传》一书将写一百八人,但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若不写高俅就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不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

是上层的政治黑暗使忠臣容不得身。

小说后来安排水浒队伍受招安、败大辽、征方腊,很明显就是为了表达“忠”的思想.直至最后,宋江被赐毒酒仍坚持“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为了“一世清明忠义之事"竟还要把李逵药死。

《水浒传》之所以在历史上屡遭统治阶级了封杀,就是因为小说中歌颂的反抗精神。

这也是这也是小说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原因,它反映了被压迫者的呼声.小说的的反抗情节也是小说精神的体现处.智取生辰纲是反抗统治阶级的剥削;三打祝家庄是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三败高俅是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水浒传》的反抗精神在我国人民中间起到了极重大的影响,成为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奴役阶级反叛的“经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中国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所进行的反抗斗争。

读完水浒不禁暗伤,无限感慨。

作者在最后几乎是不合情理的安排了梁山好汉的悲剧收场.每当看到一位好汉离世,心就如被割一下。

这是作者对昏庸统治者的惩罚,还是看不到希望的悲观心态。

今天的我看水浒多看的是那份“义”而并不在乎那份“愚忠",但如果回到那个封建道德统治的时代,就不难理解为何义气最终服从了忠君。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罚分之所作也。

施耐庵正是感叹于水浒英雄的忠义气概与反抗精神,怀着对黑暗腐败统治阶级的痛恨写出了《水浒传》一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