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小故事
谦让的记叙文

谦让的记叙文谦让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对他人尊重和关心的表现。
在生活和工作中,谦让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冲突,促进合作。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真实的故事,向大家展示谦让的力量。
故事一: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上学、玩耍,相互扶持。
有一天,他们参加了一场班级辩论赛。
小明是一位非常有口才和逻辑思维的学生,他在辩论中表现出色,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然而,在庆祝的时候,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主动向小红表示:“如果不是你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我是无法取得这个成绩的。
谢谢你,小红。
”小红听了非常感动,她觉得自己得到了平等的尊重和认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让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还能够加深友谊和感情。
故事二:在一个繁忙的办公室里,小李和小张是同事兼朋友。
他们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相互帮助和支持。
有一天,他们同时被领导交给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小李和小张都非常渴望得到这个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然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小李主动让出了自己的意见:“小张,你的想法非常好,我觉得你应该负责这个任务。
”小张有些惊讶,但他很快接受了小李的建议。
最终,小张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而小李也因为自己的谦让而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让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实现共同的目标。
故事三:李先生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他教了很多年的数学。
有一天,他在教室里遇到了一个学生,名叫小明。
小明在数学上遇到了困难,他找到了李先生寻求帮助。
李先生非常耐心地解答了小明的问题,并鼓励他不要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先生一直给予小明很多的帮助和鼓励。
最终,小明成功地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毕业典礼上,小明向李先生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李老师,是您的谦让和耐心让我重新爱上了数学,我会永远记住您的帮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让可以帮助我们给予他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以上几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谦让的力量是无穷的。
高考作文素材-谦让小故事

高考作文素材-谦让小故事谦让的故事(一)孔子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教师啊!”谦让的故事(二)谦让的故事在我国安徽的桐城,有一条巷子个性出名,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天依然蜿蜒曲折,可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
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
两家不仅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
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我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谦让的故事(三)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分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我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就应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就应让着他。
关于谦虚礼让的小故事

(故事一)之杨若古兰创作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有两只势不两立的山羊.一天,天气很好,大家都出来晒太阳,两只山羊也溜达到小河的独木桥上.独木桥非常窄,每次只能容一只山羊过去.恰好两只山羊在独木桥上相遇,真是狭路相逢.一只山羊说:“别挡道,我要过桥.”另一只山羊不甘示弱地回答:“你没说错吧!凭什么让我给你让道!你觉得你是谁啊?总爱摆臭架子的家伙.”一只山羊又说:“赶快走开,是我先上桥的.真没有礼貌!”另一只又答到:“什么,说我没礼貌?那你呢,一个还没长满牙的毛孩子竟然让我给你让道,想什么呢,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一句,我一句,两只山羊互不相让,谁也不肯让一步,最初争得脸红脖子粗.此时两只山羊都急了,也不管独木桥有多窄,也不在意桥下的河水有多急,冲过去把脑门结结实实地顶在了一路,羊角对着羊角,腿用力支持在独木桥上,开始了一场空前的激战……但是,没过多久,桥上宁静上去,山羊不见了.本来,独木桥很湿,两只冲昏头脑的小山羊,只顾打架,不当心一滑,一齐掉进河里了.小朋友,只需一只山羊谦让一下,成绩就解决了.他们谁也不肯让步,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终极弄得两败俱伤.人与人之间,只需彼此谦让一下,宽容一分,大家就可以和睦相处,快乐幸福.(故事二)歌德是德国最巨大的诗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他的很多诗歌在当时就广为人们所传颂.但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人对他和他的作品怀有成见.一天,他在魏玛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人行道上,迎面碰见一名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的、带有讥讽性批评的批评家.两人面对面地停住,那位批评家蛮横地喊道:“我从来也不给蠢货让路.”歌德则说:“而我正相反!”说着满面愁容地让在一旁.顿时,那位批评家满脸通红,无言以对,羞得愧汗怍人.德对那位挑衅污辱他的批评家,不但表示出豁达的情操和高雅的风度,而且只用一句话就对他进行了妙巧的还击.批评家用了一个混合关系的三段论,即大前提~~~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小前提~~~你是蠢贷;结论~~~所以,我不克不及给你让路.他只说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隐而不说,以不让路的事实来标明他的结论.歌德的推理是:“而我正相反”,即凡是蠢货都给他让路;你是蠢货;所以,我给你让路.歌德也只是说出了大前提,以让路的行动标明结论,省略的小前提则是~~~你是蠢货.。
关于谦虚礼让的小故事

(故事一)之阳早格格创做正在一个优好的山村里,有二只势不二坐的山羊.一天,天气很佳,大家皆出去晒太阳,二只山羊也溜达到小河的独木桥上.独木桥非常窄,屡屡只可容一只山羊往日.恰佳二只山羊正在独木桥上相逢,真是朋友路窄.一只山羊道:“别挡讲,尔要过桥.”另一只山羊不苦示强天回问:“您出道错吧!凭什么让尔给您让讲!您以为您是谁啊?总爱晃臭架子的家伙.”一只山羊又道:“赶快走启,是尔先上桥的.真不规矩!”另一只又问到:“什么,道尔出规矩?那您呢,一个还出少谦牙的毛孩子竟然让尔给您让讲,念什么呢,简曲是太阳从西边出去了.”您一句,尔一句,二只山羊互不相让,谁也不肯让一步,末尾争得脸白脖子细.此时二只山羊皆慢了,也不管独木桥有多窄,也不正在乎桥下的河火有多慢,冲往日把脑门结结真真天顶正在了所有,羊角对于着羊角,腿用力收撑正在独木桥上,启初了一场空前的激战……然而是,出过多暂,桥上宁静下去,山羊不睹了.本去,独木桥很干,二只冲昏头脑的小山羊,只瞅挨架,不留神一滑,一齐掉进河里了.小伙伴,只消一只山羊谦让一下,问题便办理了.他们谁也不肯让步,本本很简朴的事务,最后弄得二败俱伤.人取人之间,只消相互谦让一下,宽大一分,大家便不妨战睦相处,快乐幸运.(故事二)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德国文教史上的泰斗,他的许多诗歌正在当时便广为人们所歌颂.然而正在他死计的那个时代,也有人对于他战他的做品怀有成睹.一天,他正在魏玛公园里集步,正在一条人止讲上,迎里逢睹一位对于他的做品提过尖钝的、戴有掘苦性批评的批评家.二人里对于里天愣住,那位批评家蛮横天喊讲:“尔从去也不给笨货让路.”歌德则道:“而尔正差异!”道着谦里笑容天让正在一旁.顿时,那位批评家谦脸通白,无止以对于,羞得厚颜无耻.德对于那位觅衅污宠他的批评家,不然而表示出豪迈的情操战下俗的风采,而且只用一句话便对于他举止了妙巧的还打.批评家用了一个混同闭系的三段论,即大前提~~~尔从去不给笨货让路;小前提~~~您是笨贷;论断~~~所以,尔不克不迭给您让路.他只道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隐而不道,以不让路的究竟去标明他的论断.歌德的推理是:“而尔正差异”,即通常是笨货皆给他让路;您是笨货;所以,尔给您让路.歌德也不过道出了大前提,以让路的止径标明论断,简略的小前提则是~~~您是笨货.。
关于谦虚礼让的小故事

(故事一)之袁州冬雪创作在一个斑斓的山村里,有两只势不两立的山羊.一天,天气很好,大家都出来晒太阳,两只山羊也散步到小河的独木桥上.独木桥非常窄,每次只能容一只山羊过去.恰好两只山羊在独木桥上相遇,真是冤家路窄.一只山羊说:“别挡道,我要过桥.”另外一只山羊不甘示弱地回答:“你没说错吧!凭什么让我给你让道!你以为你是谁啊?总爱摆臭架子的家伙.”一只山羊又说:“赶快走开,是我先上桥的.真没有礼貌!”另外一只又答到:“什么,说我没礼貌?那你呢,一个还没长满牙的毛孩子居然让我给你让道,想什么呢,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一句,我一句,两只山羊互不相让,谁也不肯让一步,最后争得酡颜脖子粗.此时两只山羊都急了,也不管独木桥有多窄,也不在乎桥下的河水有多急,冲过去把脑门严严实实地顶在了一起,羊角对着羊角,腿用力支撑在独木桥上,开端了一场绝后的激战……但是,没过多久,桥上安好下来,山羊不见了.原来,独木桥很湿,两只冲昏头脑的小山羊,只顾打架,不小心一滑,一齐掉进河里了.小朋友,只要一只山羊谦让一下,问题就处理了.他们谁也不肯让步,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最终弄得两全其美.人与人之间,只要相互谦让一下,宽容一分,大家便可以和睦相处,高兴幸福.(故事二)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他的许多诗歌在当时就广为人们所传颂.但在他生活的阿谁时代,也有人对他和他的作品怀有成见.一天,他在魏玛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人行道上,迎面遇见一位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的、带有挖苦性批评的批评家.两人面临面地停住,那位批评家霸道地喊道:“我从来也不给蠢货让路.”歌德则说:“而我正相反!”说着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顿时,那位批评家满脸通红,无言以对,羞得无地自容.德对那位寻衅污辱他的批评家,不但表示出豁达的情操和高雅的风度,而且只用一句话就对他停止了妙巧的还击.批评家用了一个混合关系的三段论,即大前提~~~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小前提~~~你是蠢贷;结论~~~所以,我不克不及给你让路.他只说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隐而不说,以不让路的事实来标明他的结论.歌德的推理是:“而我正相反”,即凡是蠢货都给他让路;你是蠢货;所以,我给你让路.歌德也只是说出了大前提,以让路的行动标明结论,省略的小前提则是~~~你是蠢货.。
谦虚礼让的小故事简短

《谦虚礼让的小故事简短》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几个谦虚礼让的小故事。
先来讲讲“孔融让梨”。
孔融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有一天,家里人拿来一盘梨,让孩子们挑。
孔融年纪小,却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大家问他为啥,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姐姐。
”大家听了,都夸孔融懂礼貌、会谦让。
再说说“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候,有两家人为了宅基地争得不可开交。
其中一家写信给在京城当官的家人,想让他帮忙。
这位官员回了一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了,主动让出三尺地。
另一家见了,也不好意思,也让出三尺地,就有了“六尺巷”。
给你们讲个现代的小故事。
在学校里,有两个小朋友都想当班长。
其中一个叫明明,他成绩好,但是他对另一个小朋友说:“你组织能力比我强,你来当班长,我会支持你的。
”最后他们俩互相帮助,一起为班级做了很多好事。
比如说,在公交车上,一个小朋友主动给老人让座,大家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同学们想想,如果大家都能谦虚礼让,是不是相处起来会更愉快呢?
好啦,关于谦虚礼让的小故事就讲到这儿,希望大家都能学会谦虚礼让,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历史中让的故事

历史中谦让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谦让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例子:
1.孔融让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谦让故事之一。
孔融年仅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
这个故事传达了尊重兄长和孝敬父母的道理。
2.赵宣子礼让楚庄王:春秋时期,晋国的赵宣子在路上看到楚庄王的车队,立刻将自己的车马赶到路边,让楚庄王的车马先行。
他说:“楚王尚且礼贤下士,何况是我。
”这个故事展示了赵宣子的谦让和礼贤下士的精神。
3.陆逊辞世: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陆逊在孙权称帝后,坚持不受官职,以自己的才干不如后辈为由,推荐了其他人才担任要职。
这个故事表现了陆逊的谦让和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
4.刘邦敬老:汉高祖刘邦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者,便下车扶老人上车,并亲自为老人驾车。
这个故事展示了刘邦的敬老精神和谦让品德。
5.朱元璋礼贤下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大力推行礼贤下士的政策,对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甚至对一些直言进谏的官员也给予优待。
这个故事体现了朱元璋的谦让和大度。
这些故事都传递了谦让、尊重和礼贤下士等优良品德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古代谦让的名人故事

古代谦让的名人故事
1、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2、分羊的典故。
有个皇帝决定要奖赏臣子们每人一只羊。
但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要怎样分配才不至于导致争议呢?皇帝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手下的臣子。
第二天早朝时,百官们各抒己见,向皇帝提出了很多的分羊办法。
正当百官争论得脸红耳赤时,宰相默默地来到圈羊的地方,把其中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牵走了。
于是大家在互相谦让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
3、六尺巷的典故。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家人修书一封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回了一封信,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牛和小马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条宽宽的河,河的东边住着一头小牛,河的西边住着一头小马。
河上架着一座很窄的独木桥,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
有一天,小牛想到河西边去玩,他一边喝着歌,一边高兴地走上了独木桥。
这时候,小马也唱着歌从桥的另一边走上了桥,原来他要到河东象伯伯家去玩!小牛朝西走,小马朝东走,走着走着,他们都走到了桥中间,他们碰上头了,可是桥太窄了,两个人都过不去。
小牛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小马听了,生气地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他们谁也不让谁……最后,小马和小牛都掉进河里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与小朋友相处时,要懂得互相谦让,懂得共同分享,懂得互帮互助的道理。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谦让过、帮助过的人会向你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而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永远品尝不到帮助别人的乐趣的。
小乌龟贝贝分苹果
一天,乌龟妈妈从菜市场买回了六个苹果。
一见到红红的苹果,贝贝的口水都流了出来。
它拿了一个苹果正往嘴里塞,看见妈妈在摇头,它只好又把苹果放回去了。
心想:“哦,要和哥哥们一起吃才是好孩子。
”于是它就喊:“快来呀,快来呀,分苹果了。
”
乌龟妈妈问小乌龟贝贝:“有六个苹果,你和哥哥们加起来,一共是四个人,你该怎么分呀?”贝贝想:“贝贝很爱吃苹果,就多给自己两个苹果。
”于是,贝贝拿了三个苹果放在自
“妈妈干嘛又摇头呀?这是怎么回事呀?我该怎么办呢?”己前面,看到妈妈又在摇头了。
想:
这时小乌龟贝贝想了想:“对了,爸爸妈妈也要吃苹果呀!”然后,小乌龟贝贝挑了两个大苹果递给爸爸妈妈,接着又拿了个最小的苹果放在自己前面,最后把剩下的三个苹果分给哥哥们。
这时乌龟妈妈微笑着朝小乌龟贝贝点了点头,并夸它是个懂事的孩子
兔子的萝卜
兔子住在城市里,自从有了一个胡萝卜,他的生活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在任何时候都抱着它,就连和其他兔子赛跑都抱着它;他到哪里也都抱着它,就连和其他兔子郊游也抱着它。
冬天到来的时候,兔子收拾了行李,决定回到乡下。
一路上,他梦想依靠泥土和他辛勤的劳动得到更加多的胡萝卜。
他觉得:兔子的幸福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
在树林旁边,风静静地吹着灌木,他遇到了雪人。
雪人孤独地站在雪地上。
他们一起聊天气情况,聊雪地上的脚印,聊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
其实,雪人最想聊的是胡萝卜。
因为他还没有鼻子,他好想拥有一个胡萝卜的鼻子。
但是,雪人没有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他想,或许他还可以拥有这样的鼻子,比如:煤渣鼻、燃烧着的香烟鼻、树枝鼻、红辣椒鼻、瓶盖鼻、报纸卷的鼻子。
反正不是胡萝卜鼻子,因为他一眼就看出来,胡萝卜是兔子最喜爱的东西。
临走的时候,兔子突然发现雪人没有鼻子,他想,没有鼻子就不能闻到各种味道,这一定是雪人生活中最遗憾的事情。
所以,兔子想都没想,就把胡萝卜插在了雪人的脸上。
雪人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子就像雪球一样滚动着离开了雪地。
雪人站在空旷的雪地上,闻到空气里弥漫着胡萝卜的味道,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雪人。
一只小鸟飞累了,停在雪人的胡萝卜鼻子上休息。
他们一起聊天气情况,聊雪地上的脚印,聊兔子的胡萝卜。
鸟饿了,雪人就让他啄胡萝卜,这是多么有营养的胡萝卜啊。
对于雪人,鼻子上站着一只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而对于鸟,站在雪人的胡萝卜鼻子上,同样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春天到来的时候,雪人融化在泥土里。
小鸟把吃剩下半截的胡萝卜鼻子种在雪人站过的地方。
没有了胡萝卜,兔子在乡下没事情可做,他决定重新回城市生活。
兔子经过树林的时候,风仍然静静地吹过,但他看不见雪人了,兔子有些伤感地擦了擦鼻子。
鸟来了,他是来照看胡萝卜苗的,在雪人站过的地方,鸟让兔子看一棵绿绿的胡萝卜苗。
鸟说,这棵胡萝卜苗,是雪人让他照看的,它属于兔子。
谦让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
希望宝宝们能从这些小故事中成长
谦让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