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作用机理分类法及其应用_叶贵标

除草剂作用机理分类法及其应用_叶贵标
除草剂作用机理分类法及其应用_叶贵标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乙草胺 乙草胺内吸性酰胺类除草剂,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传导,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如果田间水分适宜幼芽末出土即被杀死,如果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土壤湿度增大杂草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禾本科杂草至叶卷曲萎缩,其它叶皱缩,整株枯死。对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活性高,反枝苋敏感,对藜、马齿苋、龙葵等双子叶杂草有一定防效并抑制生长,活性比禾本科杂草低,对大豆菟丝子有良好防效,大豆等耐药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在体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正常使用对作物安全。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适用柑橘、葡萄、果园等旱田作物芽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双子叶杂草、大豆菟丝子。制剂有90%禾耐斯乳油、50%乙草胺乳油、88%乙草胺乳油和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等。 敌草胺 敌草胺又名草胺、丙酰草胺,属低毒除草剂,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在实验剂量中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类和水生动物毒性较低。 敌草胺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杂草根和芽鞘能吸收药液,使芽不能生长而死亡。敌草胺杀草谱较广,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千金子、看麦娘、早熟禾、雀稗等,也能杀许多重要的双子叶杂草,如藜、猪殃殃、繁缕、马齿苋等。 本品适用于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石蒜科作物田以及果、桑、茶园除草,对多年生杂草无效。敌草胺施用后混土的半衰期长达70天左右,持效期长,施药依次可解决杂草危害问题。 使用方法: 1、辣椒、番茄、茄子等作物田,可在作物播后苗前或移栽后,灌水或降雨后,土壤潮湿的情况下施药,100~15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 2、油菜、白菜、芥菜、菜花、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直播或移植田,可在播后苗前或移植后,土壤湿润情况下施药,100~12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也可拌潮湿细土150kg,均匀撒施。 3、大豆、花生及其他豆科作物,在播后苗前,100~15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 4、烟草苗床,可于播前喷雾,100~150克/667m2,本田可于烟草移植后施药,120~200

除草剂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杂草?为什么要控制杂草? 当植物生错地方时就变成杂草 杂草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农作物产量:和作物竞争水,养分和光,滋生植物病虫,干扰通行及农作物收获 通常产种很大、繁殖快。(稗草、千金子) 杂草控制的方法: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了解除草剂是保证其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性的基础,也是除草剂技术营销的前提。 二、化学除草与其它除草方式的区别 化学除草是用化学药剂毒杀杂草,用于防除杂草的化学药剂叫除草剂。 除草剂是植物毒剂,虽然农田中正常应用的除草剂能够保证作物安全,但在特殊情况下作物有出现药害的可能。 除草效果受环境条件、用药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作物的发育状况不同、发育时期 不同、品种不同,抗药能力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为保证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除草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试验。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化学除草的特点: l、农田中杂草种类繁多,防除对象复杂。 2、防除对象的杂草与保护对象的作物同属植物,差异小,所以

除草剂比杀虫剂、杀菌剂更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3、杂草及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抗除草剂的能力不同,为保证除草效果又保证作物安全,除草剂的应用时期受杂草和作物发育时期的共同限制,用药适宜时期难以控制。 4、杂草的发生数量年度间变化较小,基本不需要预测预报,年年需要防除。病虫害年度问变化较大,不需要每年都进行防治,只有在有病虫发生时需要进行防治。我国北方地区这种发生规律表现更为明显。 5、病虫害对作物具有致命性,难以人工防除。而杂草的危害对作物不具有致命性,可以人工防除。 四、除草剂使用方法分类: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茎叶和土壤处理剂 《1》生叶处理剂的特点 1)可以根据杂草种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品种。 2)在土壤中无持效期,只能杀死已经出来的杂草,控草时间短。 3)除草效果受土壤特性影响小,药效相对比较稳定。但天气过于干旱,由于杂草为了避免体内水分过于蒸腾,叶片气孔会关闭、角质层和蜡质层会增厚,进而影响除草剂的吸收,导致除草效果降低。 4)茎叶处理剂对大粒种子的杂草和多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好于土壤处理剂。 5)茎叶处理剂施药后短时间内降雨会因药剂被雨水冲刷而无效,需要重喷。

除草剂环嗪酮使用说明(最全)

一、说明 环嗪酮是内吸选择性除草剂,植物根、叶都能吸收,主要通过木质部传导,优良的林用除草剂。药效进程较慢,杂草1个月,灌木2个月,乔木3-10个月。 二、作用类型 用于常绿针叶林,如红松、樟子松、云杉、马尾松等幼林抚育。前除草灭灌、维护森林防火线及园林改造等,可防除大部分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及木本植物黄花忍冬、珍珠梅、榛子、柳叶绣线菊、刺五加、山杨、木桦、椴、水曲柳、黄波罗、揪等。 三、使用方法 1、水剂:一般亩用500克左右加30公斤左右的水稀释,喷洒或浇灌根部,施用时泥土一定要湿润,灌根时要清除树根土表上面的落叶。如果竹子、木及杂草的高度在50公分以下可亩用一瓶,以上需要用3瓶左右,加水时可以适量加入增效剂,比如洗衣粉、柴油、有机硅等药剂可以增强占附面达到最佳药效。 2、颗粒剂:每亩用5公斤左右颗粒剂拌入细土或细沙60公斤左右均匀撒施在山林土表。 适合在3~8月份多雨多雾的天气进行喷杀,药剂容易被水分溶解才能更好的渗入地下,有助于根部的吸收。施入后半个月左右内要下雨才能达到最佳药效,如不下雨要及时浇水,在土地湿润的条件下也可以适当加大药剂进行施用。不能在大雨、暴雨前进行施药,以免药剂被冲洗掉。 一般雨后或浇水后一个星期左右见效,一个月左右死亡且开始烂根,如果气温低,各种毒死亡症时间就会延长。少量树种会反复出芽或落叶5次左右后枯死。如有小部分没有死,待新叶长出7叶时可进行二次打药即可清除。 四、使用目的参考情况如下: 1.造林前(除草灭灌)使用: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用药,用喷枪喷射各植树点。灌木密集林地用3毫升/点,可用水稀释1-2倍,也可用制剂直接点射。20-45天后形成无草穴。 2.幼林抚育使用: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用药,平均每株树用药毫升,用水稀释4-6倍喷雾。 3.消灭非目的树种:在树根周围点射,每株10cm胸径树木,点射8-10毫升25%水溶剂。 4.维护森林防火道:每公顷用25%水可溶剂6L,对水150-300公斤喷雾。个别残存灌木和杂草,可再点射补足药量。 5.林分改造:可用飞机撒施10%颗粒剂,除去非目的树种。 五、注意事项 1、环嗪酮对眼睛有严重刺激作用,对皮肤无致敏作用,在慢性毒性试验中未见异常。对鱼类及鸟类低毒。 2、一定不要在种植作物的耕地使用。 3、环嗪酮除草速度较慢,为提高除草速度,可与敌草隆或其他类型药物混配。(自行决定,自行采购,或咨询当地有经验人员自行配比) 4、对水稀释药液时,温度不可过低,否则药剂溶解不好,影响药效。 5、浇灌根部和喷植物叶面,对于喷过药的泥土,一定要等用药6个月以后。

除草剂使用方法

烯草酮: 由于长期使用高效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与精禾草克(精喹禾灵)防除油菜田禾本科杂草,早熟禾等抗性较强的杂草种群数量上升,在一些田块危害很大。在油菜田施用高效盖草能等除草剂,对芒草、硬草、早熟禾等恶性杂草防效很差。 烯草酮属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其杀草机理与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精稳杀得不同,广泛适用于大豆、油菜等多种阔叶作物田,对看麦娘、早熟禾、日本看麦娘、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均有良好的防效。烯草酮属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苗后除草剂,能被植物叶片迅速吸收(一般施药后1小时即被杂草吸收),传导到根部和生长点,抑制植物支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施药后杂草生长缓慢,丧失竞争力,幼嫩组织早期黄化,随后其余叶片萎蔫,直至死亡。 烯草酮在油菜田施用需防止药害。2004年沈阳化工研究院生产的阔旺(24%烯草酮乳油)在安徽省油菜田推广使用时曾出现大面积药害,主要原因是油菜在抽薹、结角期对烯草酮比较敏感,在油菜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施用烯草酮会使油菜出现白化现象,导致油菜不结籽。油菜在冬前和春后各有一个生长高峰期,越冬期间油菜生长减缓甚至停止。一般情况下,冬前油菜生长仅为营养生长,春后油菜先进行营养生长,然后很快转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 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春节过后油菜田一般就不宜再施烯草酮除草了。春节后如果田间油菜已开始抽薹,就更不能再用烯草酮。另外,同属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快捕净,在油菜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施用有可能对油菜造成药害,生产上应注意。油菜田中的早熟禾等恶性杂草,最好在冬前或冬季气温高时用烯草酮等除草剂防除,掌握在早熟禾3-4叶期用药。 精喹禾灵 精喹禾灵又叫精禾草克、闲锄,是在合成喹禾灵的过程中除了非活性的光学异构体(L-体)后的改良制品。其作用机制和杀草谱与喹禾灵相似,通过杂草茎叶吸收,在植物体内向上和向下双向传导,积累在顶端及居间分生组织,抑制细胞脂肪酸合成,使杂草坏死。对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精喹禾灵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在1天之内,降解速度快,主要以微生物降解为主。 吡氟甲禾灵 吡氟甲禾灵是一种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后很快被杂草叶吸收输导

除草剂使用技术

除草剂使用技术--除草剂药害防治 四法避免除草剂药害 一、注意选用对路除草剂 除草剂有严格的使用范围,有时一字之差,就可能酿成大祸。如丁草胺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和氯嘧磺隆,虽然都只差一字,却一个用于水田、一个用在旱地。不同种类作物,或同种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因此,购药时一定要注意。对从未使用过的除草剂,应先通过小面积试验或了解清楚其安全性的使用效果,再决定是否采用。 二、注意除草剂使用浓度 有些农民喜欢加大除草剂使用浓度,这是很危险的。随意加大浓度,可导致药害发生。 三、注意药剂漂移危害 每种农作物都有一些敏感农药,如葡萄、大豆等双子叶植物对2,4—D丁酯敏感,水稻对氯嘧磺隆、拉索敏感,黄瓜、菠菜等作物对乙草胺敏感等,对于敏感作物只要微量的除草剂就会造成药害。 四、注意下茬作物 有些除草剂残效期长,对下茬敏感作物有影响。因此,在选用除草除时,一定要考虑下茬(季)要种的是什么作物。 五味子除草剂药害原因 化学除草剂因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省劳力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除草剂的种类逐年增加,用药量不断提高。虽然农业部门专门对农民使用除草剂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但从北药办及伊春市植保站近期调查情况来看,由于除草剂药液雾滴飘移的影响,对邻近种植的五味子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问题尤为突出。 据黑龙江省铁力市北药办、桃山林业局调查,至6月16日铁力市2730亩五味子受药害面积达95%以上,预计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左右。桃山林业局全光下五味子2265亩中,受药害面积达833.3亩,占总面积的36%;林下栽培五味子1031.5亩,受药害面积达581.25亩,占总面积的59%,直接经济损失达325万元。因除草剂药害给五味子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伊春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一大障碍。 五味子栽培园多与大豆、玉米田临界。 乙草胺+2.4-D丁酯、大豆欢、广灭灵等是大豆、玉米田常用除草剂,使用量居首位。调查发现引起五味子发生药害的主要为2.4-D丁酯、广灭灵等农田除草剂。除草剂主要特性 1 、2.4-D丁酯 目前大豆苗前土壤处理、玉米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广为使用的除草剂,

除草剂应用基础知识

除草剂应用基础知识 除草剂的类别有哪些? 一、按作用性质分类: 1、灭生性除草剂: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作物,这种除草剂称 灭生性除草剂,如克芜踪、草甘膦等。 2、选择性除草剂:有些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则 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但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此谓选择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注:除草剂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是说选择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 1、内吸性除草剂:一些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分别或同时吸收, 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破坏它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造成植株死亡,这种方式称为内吸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内吸性除草剂。 2、触杀性除草剂:一些除草剂喷到植物上,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 剂的那部分植物组织,但不能内吸传导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触杀性除草剂。 三、按施药对象分类: 1、土壤处理剂:即把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 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

2、茎叶处理剂:即把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或其它惰性填料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洒处理,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茎叶处理主要是利用除草剂的生理生化选择性达到灭草的目的。 四、按施药时间分类: 1、播前处理剂:指在作物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如在棉花田使用氟乐灵、麦田使用野麦畏,都是在棉花或麦子播前把除草剂喷洒到土壤中,并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以便被杂草幼根、幼芽所吸收,并可防止或减少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 2、播后苗前处理剂:即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此法主要用于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生长点传导的除草剂,对作物幼芽安全。 3、苗后处理剂:指在杂草出苗后,把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杂草植株上。也有些灭生性除草剂的如百草枯,草甘膦可以在杂草生长中后期进行灭生处理,苗后除草剂一般为茎叶吸收并能向植物体其它部位传导的除草剂。 除草剂使用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法: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即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又可分播前处理和播后土壤处理。 1、茎叶处理: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在杂草茎叶上的方法,叫茎叶处理,这种方法,一般在杂草出苗后进行。使用除草剂作茎叶处理,药液喷在杂草茎叶上,应保证作物绝对安全。 2、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就是将除草剂用喷雾,喷洒、泼浇、浇水、喷粉或毒土等方法,施到土壤表层或土壤中,形成一定厚度的药土层,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乙草胺 乙草胺内吸性酰胺类除草剂,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传导,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如果田间水分适宜幼芽末出土即被杀死,如果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土壤湿度增大杂草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禾本科杂草至叶卷曲萎缩,其它叶皱缩,整株枯死。对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活性高,反枝苋敏感,对藜、马齿苋、龙葵等双子叶杂草有一定防效并抑制生长,活性比禾本科杂草低,对大豆菟丝子有良好防效,大豆等耐药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在体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正常使用对作物安全。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适用柑橘、葡萄、果园等旱田作物芽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

草及某些双子叶杂草、大豆菟丝子。制剂有90%禾耐斯乳油、50%乙草胺乳油、88%乙草胺乳油和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等。 敌草胺 敌草胺又名草胺、丙酰草胺,属低毒除草剂,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在实验剂量中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类和水生动物毒性较低。 敌草胺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杂草根和芽鞘能吸收药液,使芽不能生长而死亡。敌草胺杀草谱较广,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千金子、看麦娘、早熟禾、雀稗等,也能杀许多重要的双子叶杂草,如藜、猪殃殃、繁缕、马齿苋等。 本品适用于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石蒜科作物田以及果、桑、茶园除草,对多年生杂草无效。敌草胺施用后混土的半衰期长达70天左右,持效期长,施药依次可解决杂草危害问题。

使用方法: 1、辣椒、番茄、茄子等作物田,可在作物播后苗前或移栽后,灌水或降雨后,土壤潮湿的情况下施药,100~15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 2、油菜、白菜、芥菜、菜花、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直播或移植田,可在播后苗前或移植后,土壤湿润情况下施药,100~12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也可拌潮湿细土150kg,均匀撒施。 3、大豆、花生及其他豆科作物,在播后苗前,100~15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 4、烟草苗床,可于播前喷雾,100~150克/667m2,本田可于烟草移植后施药,120~20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土壤干旱时,可浅湿土3~5cm。

除草剂基础知识讲座

除草剂基础知识讲座 杂草: 白居易有一首关于杂草古诗:“蓠蓠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讲出了杂草的生命力之旺盛;还有那被当成儿歌一样传诵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李绅的唐诗更讲出了农田除草的辛苦。 首先对除草剂的基础知识做一下全面的讲解。在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请各位回答一下什么是杂草?(互动)什么是杂草?我们在此给大家下一个通俗易懂、易说易记的“杂草”定义:杂草,就是长错了地方的植物。小麦收割后在麦茬田里种上玉米,在玉米发芽生长的同时,散落的小麦种子也发芽生长,玉米田里的小麦就是杂草;反过来,除非套种,如果麦田里长出玉米,那么玉米也是杂草。(进一步展开描述这个“杂草”定义)可以说:一切生长在田间的植物,除了有目的栽培的植物以外,都可称为杂草。前苏联科学家塔里耶夫教授给杂草下的定义就比较贴切:“在耕地上违背主人的意志随同作物一起生长繁殖起来的植物”就是杂草。 本讲座主要探讨农田杂草。 杂草的分类 (一)依植物形态分类 1.狭叶草类,这类植物叶片狭长, 具有平行脉, 一年生或多年生。 2.阔叶草类,类杂草叶片宽阔具分枝状或扇形叶脉,全属双子叶

类之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 (二)依生长习性分类 1.一年生草类 2.二年生草类 3.多年生草类 4.水生草类 5.木本植物 6.藤蔓类植物 7.寄生杂草 (三)依植物学之分类 1.双子叶植物类 2.单子叶植物类下面我们专门谈谈杂草为什么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为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杂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旺? 杂草旺盛的原因 1.“多子多福”,是由杂草的多实性决定的。例如:灰菜每株结子可达37698粒;苋每株结子可达121433粒 ⒉杂草种子的长寿性。例如:灰菜的寿命是1700年;荠菜的寿命是35年,狗尾草的寿命是739年。种子在土壤中的寿命一是由其遗传特性决定。种皮越厚透水性越差,杂草种子的寿命越长。二是由其环境条件影响。一般适宜于发芽时的条件将会降低种子的寿命。杂草种子在不同土层的分布影响其寿命的长短,深层土壤中的种子寿

水田除草剂剂使用方法

水田除草剂剂使用方法 一、苄·二氯是由苄嘧磺隆与二氯喹啉酸复配成的混合除草剂,产品有18%泡腾片剂,25%悬浮剂,22%、27.5%、28%、30%、32%、35%、36%、38.5%、40%、44%、45%可湿性粉剂。混剂中的二氯喹啉酸弥补了苄嘧磺隆对稗草防效不高的不足,可防除稻田稗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施药一次可基本控制稻田杂草的为害。水稻秧田除草,在秧苗3叶期后、稗草2~3叶期施药;移栽田在插秧后5~20天均可施药,以稗草2~3叶期施药为最佳。亩用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40~50克,对水喷雾。施药前一天晚上排干田水,以利稗草茎叶接触药剂;施药后1天灌水,保水5~7天。18%泡腾片直接撒施,亩用80~100克。其他产品按标签的用量使用。二、苄·双草是由苄嘧磺隆与双草醚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为30%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省激素研究所生产。混剂很适合稗草多的稻田使用,在南方直播稻田,于播种后5~7天至秧苗4~5叶期均可施药。亩用制剂10~15克,对水30千克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露出杂草;施药后灌浅水,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保水4~5天。三、苄·毒草是由苄嘧磺隆与毒草胺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为10%可湿性粉剂,商品名龙普清,由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可在插

秧后3~5天,亩用制剂80~100克,拌细土10~15千克撒施,保水层3~4厘米5~7天。四、苯噻酰·苄是由苄嘧磺隆与苯噻酰草胺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有26%泡腾片,由浙江天丰化学有限公司生产;18%、45%、46%、50%、52.5%、53%、54%、55%、60%、68%可湿性粉剂,生产厂有50多家。本混剂有两个显著特点:①对水稻安全性好,施药适期宽;②杀草谱广,能防除稗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稗草特效,对大龄稗草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1)直播稻田? 在秧苗2叶期后、稗草1叶1心期,亩用50%可湿性粉剂40~60克(即有效成分20~30克),若稗草多而大,用药量可增加到80克,拌细土10~15千克撒施。保持水层3~4厘米5~7天。(2)移栽稻田? 在插秧后3~7天、稗草1叶1心期,亩用50%可湿性粉剂40~60克(南方)或80克(北方),拌细土10~15千克撒施。保水层3~5厘米5~7天。(3)抛秧田? 抛秧后3~14天、秧苗扎根返青后均可施药,亩用50%可湿性粉剂40~60克,拌细土lO~15千克撒施;或亩用26%泡腾片100~150克,直接撒施,保水层3~4厘米5~7天。五、苯噻.吡杀草性能及杀草谱与咇嘧.二氯相似,使用于稗草多的稻田,于插秧或抛秧的稻苗返青后,以毒土法施药,亩用药量为:南方移栽田为50%可湿性粉剂50-70克,北方移栽田为50%可湿性粉剂70-100克,南方抛秧田为50%可湿性粉剂50-60克。六、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2003-03-15 16:08:00 来源: 除草剂被植物根、芽吸收后,作用于特定位点,干扰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导致植物生长受抑制或死亡。除草剂对植物的影响分初生作用和次生作用。初生作用是指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最早影响,即在除草剂处理初期对靶标酶或蛋白质的直接作用。由于初生作用而导致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到植物的其它生理生化代谢,被称着次生作用。 (一)抑制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光反应中,通过电子传递链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藏在ATP;在暗反应中,利用光反应获得的能量,通过Calvin-Benson途径(C3植物)或 Hatch-Slack-KortschaK途径(C4植物)将CO2还原成碳水化合物。除草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抑制光合作用: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抑制光合磷酸化、抑制色素的合成和抑制水光解。 1.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 约有30%的除草剂是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如三氮苯类、取代脲类、尿嘧啶类、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二苯醚类、二硝基苯胺类。作用位点在光合系统II和光合系统I之间,即QA和PQ之间的电子传递体B蛋白,除草剂与该蛋白结合后,改变它的结构,抑制电子从QA 传递到PQ,使得光合系统处于过度的激发态,能量溢出到氧或其它邻近的分子,发生光氧化作用,最终导致毒害。 2.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 联吡啶类除草剂百草枯和敌草快等是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剂。它们作用于光合系统I,截获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而被还原,阻止铁氧化还原蛋白的还原即其后的反应。这类除草剂杀死植物并不是直接由于截获光合系统I的电子造成的,而是由于还原态的百草枯和敌草快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根阴离子导致生物膜中未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作用,破坏生物膜的半透性,造成细胞的死亡。 3.抑制光合磷酸化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商品化的除草剂的初生作用是直接抑制光合磷酸化的。但有些电子传递抑制剂如二苯醚类、联吡啶类和敌稗等,在高浓度下也能抑制光合磷酸化,使得ATP合成停止。光合磷酸化抑制剂,也叫解偶联剂。 4.抑制色素生物合成 在类囊体膜上,有大量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类色素紧密相连,前者收集光能,后者则保护前者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抑制这两类色素中任何一种的合成,将导致植物出现白化现象。有多种除草剂如吡氟酰草胺、氟啶草酮、苯草酮、苄胺灵、广灭灵抑制类胡萝卜素生

除草剂金都尔使用新技术

除草剂金都尔使用新技术 1. 金都尔与异丙甲草胺有什么区别? 金都尔是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旱田除草剂。通用名称为精异丙甲草胺,加工剂型为96%乳油。是该公司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除去异丙甲草胺中的非活性体,而得到精制的活性体。其活性、安全性比72%异丙甲草胺提高1倍以上。经5年在大豆、玉米、红小豆、云豆、向日葵、亚麻、油菜、甜菜、南瓜等作物试验示范,使用技术成熟。 2.金都尔能用在什么作物田? 金都尔适用作物有大豆、玉米、花生、马铃薯、棉花、甜菜、油菜、向日葵、亚麻、南瓜、西瓜、芝麻、甘蔗等旱田作物,也可在姜和白菜等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和果园、苗圃使用。登记作物有大豆(春、夏)、玉米、棉花、甘蓝、花生、油菜(移栽田)等。 3. 金都尔能防治哪些杂草? 能防治的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牛筋草、早熟禾、野黍、画眉草、臂形草、黑麦草、稷、虎尾草、鸭跖草、芥菜、小野芝麻、水棘针、香薷、菟丝子等,对柳叶刺蓼、酸模叶蓼、篇蓄、看麦娘、马齿苋、繁缕、藜、小藜、反枝苋、猪毛菜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北方难治杂草鸭跖草、野黍、菟丝子等有效。 4.为什么要选用金都尔? 新观念化学除草是为了增产、增收,所以选择除草把安全性放到首位,多投入,多产出,多赚钱才叫经济,选用不安全的除草剂,少投入,低产出,赔钱不叫经济。 使用除草剂是为了除草,更重要的是为了增产增收,北方春季低温,在低温条件下作物对除草剂的代谢能力弱,易造成药害,金都尔是酰胺类除草剂中最安全的,它们的安全顺序是金都尔≥甲草胺>异丙草胺>乙草胺。垦区不同年份15份试验材料证明,金都尔比乙草胺平均每亩增产34公斤粮食,增产27.4%。 5. 如何用好金都尔? (1)选好用药量。 大豆配方及公顷用量如下:①96%金都尔0.9~1.95升+50%速收120~180克;②96%金都尔0.9~1.95升+80%阔草清48~60克;③96%金都尔1.05~1.8升+48%广灭灵0.9~1.05升;④96%金都尔0.9~1.5升+5%普施特1.0升; ⑤96%金都尔0.9~1.8升+48%广灭灵0.9~1.05升+50%速收60~90克;⑥96%金都尔0.9~1.85升+50%速收60~90克+80%阔草清30~45克;⑦96%金都尔0.9~1.8升+48%广灭灵0.9~1.05升+80%阔草清30~45克;⑧96%金都尔0.9~1.5升+48%广灭灵0.9~1.05升+75%宝收25~30克。防治菟丝子金都尔用高药量与广灭灵、2,4-滴丁酯混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 一、除草剂分类 (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二)、按使用方法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 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 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作物苗前”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 (三)、按传导性能分类 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是外伤,药效表现迅速,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 1、触杀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均匀。如百草枯,如果只覆盖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慢慢恢复生长能力。

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除草剂的基本知识 用来杀死杂草的药剂称做除草剂。这种杀草作用就是除草剂的活性,活性高,用量就低。除草剂有一定的杀草范围,这就是除草剂的杀草谱。 一、除草剂的分类 1、按作用方式分类 ①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在一定剂量范围、特定时间内能杀死杂草而对作物无毒害或毒害很低。但选择性是相对的,剂量过大或在敏感期使用同样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如2,4-D丁酯在拔节后使用造成小麦减产。 ②灭生性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对所有杂草和作物都有毒害作用,主要用于非耕地或作物行间定向喷雾使用,如草甘膦、百草枯。 2、按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分类 ①触杀性除草剂 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或传导性很差,只能杀死杂草接触到药剂的部位,未接触药剂的部位不受影响,使用这类除草剂需均匀喷雾使药滴覆盖杂草全株才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如乙羧氟草醚。 ②内吸性除草剂 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经输导组织传导至其他器官造成杂草死亡,因此防除多年生杂草最好选用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 3、按使用方法分类 A、茎叶处理剂(苗后除草剂) 在杂草出苗后使用,对出苗的杂草有效,但大多数品种不能防除未出土杂草。如草伐。 B、土壤处理剂 分为苗前处理剂、播后苗前处理剂 在杂草出苗前施用,对未出土的杂草有效,对出苗杂草活性低或无效,土壤处理剂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特别是土壤墒情、有机质含量。如乙草胺、氟乐灵。 4、按化学结构分类 分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分为以下几种 A、苯氧羧酸类,如2甲四氯、2,4-D等 B、二苯醚类,如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等 C、酰胺类,如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等 D、三氮苯类,如莠去津、扑草净、等 E、酰脲类,如苯磺隆、噻磺隆、苄嘧磺隆等

玉米除草剂使用技术_(1)

玉米除草剂使用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应用和农业劳动力的大 规模转移,化学除草剂越来越被农民接受并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近几年,我国除草剂发展迅速,尤其是玉米除草剂,品种繁多,使用技术要求高,使用不当不但起不到除草效果,还会对作物产生药害。因此,选择对路的除草剂品种并掌握好使用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尤为关键.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玉米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一、杂草的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 1.禾本科杂草:茎圆或略扁,节和节间区别明显,节间中空,叶鞘开、常有叶舌。胚有一个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平行脉,叶无柄,根是须根。这类杂草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种子粒较大的,的在土壤中发芽深度可达5厘米以上,土表处理除草剂难以防除,如野黍、双穗雀稗等;种子粒较小的,土中发芽深度仅为1-2厘米,用土表处理除草剂防除效果好,如稗草、狗尾草等 2.莎草科杂草: 胚有一个子叶(种子叶),通常叶片窄、长、叶脉平行,无叶柄,叶鞘包卷,无叶舌,茎多为三棱或扁三棱形,茎常实心,无节。个别茎为圆柱形,空心。主要发生在水稻田。它的种类多,数量多,危害重,农业和化学药剂难以防除。如:香附子,水蜈蚣等。 3. 阔叶杂草: 一般指双子叶杂草,也有部分单子叶杂

草,胚有两片子叶,草本或木本,叶脉网状,叶片宽阔,有叶柄,茎圆形或四棱形,根为直根。根据它的生命长短可分为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一年生阔叶杂草是种子繁殖,在土壤中的发芽深度为0-5厘米,除草剂防除时,浅层土中的发芽杂草可有效的防除,如灰菜、马齿苋、老来红,荠菜,苣荬菜等;对深土层中发芽的杂草,由于种子在药层以下,应用土表处理除草剂难以防除,如苍耳、鸭跖草、苘麻等。 二.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有2种,即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又可分播前土壤处理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1.播前土壤处理:是播前没有作物生长,用除草剂对杂草进行茎叶处理或土壤处理消灭杂草称播前土壤处理;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又称芽前处理,是作物播种后出苗前,用除草剂封闭土壤。这个时期比较短仅几天时间,要科学严格掌握,气温高时,作物种子萌发出土快,温度低时出土慢。例如,白菜、萝卜等在正常情况下3天出土,玉米、大豆等5-6天出土,芫荽、菠菜等播后需7-15天出土,根据情况在苗前用上除草剂。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防除杂草的效果较好,但如果施药不及时,会影响出苗和产生药害,将要出苗或已出苗的作物千万不能再使用土壤封闭除草剂,以免形成药害。玉米一般播种后1-3天用药。 3.茎叶处理:就是在作物生长期间,一般用选择性强的除草剂对杂草进行茎叶喷雾杀死杂草,称为茎叶处理。在这个时期使用的除草剂需要有很好的选择性,即对杂草敏感选择性强,而又在作物抵抗性比较强的时期进行,如:玉米2-7叶期,杂草

水稻田除草剂使用技术

水稻田除草剂使用技术 一、苄·二氯是由苄嘧磺隆与二氯喹啉酸复配成的混合除草剂,产品有18%泡腾片剂,25%悬浮剂,22%、27.5%、28%、30%、32%、35%、36%、38.5%、40%、44%、45%可湿性粉剂。混剂中的二氯喹啉酸弥补了苄嘧磺隆对稗草防效不高的不足,可防除稻田稗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施药一次可基本控制稻田杂草的为害。 水稻秧田除草,在秧苗3叶期后、稗草2~3叶期施药;移栽田在插秧后5~20天均可施药,以稗草2~3叶期施药为最佳。亩用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40~50克,对水喷雾。施药前一天晚上排干田水,以利稗草茎叶接触药剂;施药后1天灌水,保水5~7天。 18%泡腾片直接撒施,亩用80~100克。其他产品按标签的用量使用。 二、苄·双草是由苄嘧磺隆与双草醚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为30%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省激素研究所生产。混剂很适合稗草多的稻田使用,在南方直播稻田,于播种后5~7天至秧苗4~5叶期均可施药。亩用制剂10~15克,对水30千克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露出杂草;施药后灌浅水,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保水4~5天。 三、苄·毒草是由苄嘧磺隆与毒草胺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为10%可湿性粉剂,商品名龙普清,由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可在插秧后3~5天,亩用制剂80~100克,拌细土10~15千克撒施,保水层3~4厘米5~7天。 四、苯噻酰·苄是由苄嘧磺隆与苯噻酰草胺复配的混合除草剂,产品有26%泡腾片,由浙江天丰化学有限公司生产;18%、45%、46%、50%、52.5%、53%、54%、55%、60%、68%可湿性粉剂,生产厂有50多家。 本混剂有两个显著特点:①对水稻安全性好,施药适期宽;②杀草谱广,能防除稗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稗草特效,对大龄稗草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各种除草剂使用技术大全

各种除草剂使用技术大全 01 — 乙草胺 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无效。 使用作物:大豆、花生、玉米、棉花、油菜、水稻、马铃薯等多种作物 注意:掌握在杂草出土前施药;随着土壤墒情的改善,药剂活性增强;在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壤中使用,应用低剂量;水稻秧田绝对不能使用;黄瓜、西瓜、甜瓜、菠菜、韭菜、谷子、高粱对乙草胺敏感,慎用或少用。 02 — 异丙甲草胺 对马唐、千金草、牛筋草、稗草、狗尾草、野燕麦、硬草、看麦娘、早熟禾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突出;对黎科、龙葵、菟丝子、大巢菜等阔叶杂草效果明显。对蓼科杂草播娘蒿、荠菜、牛繁缕等也有很好防效。 使用作物:水稻、大豆、甘蔗、花生、玉米。 注意:土壤湿度大防除效果好,对马齿苋、铁苋菜、猪殃殃、鸭趾草、问荆等部分杂草效果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 03

— 莠去津 可以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对蓼、黎、马齿苋、铁苋、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使用作物:玉米、高粱、果园、甘蔗、大豆、花生、棉花、橡胶园、谷子、小麦、水稻、茶园等。 注意:土壤墒情好时除草效果好,对于墒情差的土壤加大施药水量,桃树对莠去津敏感,不宜桃园使用。 04 — 莠灭净 可以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双子叶杂草的杀伤力大于单子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杀伤力,对多年生深根性杂草效果差。使用作物:甘蔗。 注意:土壤墒情好时除草效果好,防除甘蔗田杂草,茎叶喷雾处理应掌握在杂草3-4叶期效果好。 05 —

苄嘧磺隆 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如鸭舌草、眼子菜、节节菜、陌上菜、牛毛毡、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扁秆藨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对矮慈姑、稗草起抑制作用,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差。使用作物:小麦、水稻秧田、本田和直播田。 注意:该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影响较小。在水田使用时延长保水时间是提高除草效果的关键。实验表明保水5-7天为宜,不得少于3天。 06 — 烟嘧磺隆 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部分阔叶杂草。对该药剂敏感性强的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野燕麦、反枝苋,敏感中等的杂草。 使用作物:玉米。 注意:施药后玉米叶片有轻度褪绿黄斑,但很快能恢复正常。玉米在2叶期以下、5叶期以上较为敏感,易发生药害,对此药敏感的玉米品种有甜玉米和爆裂玉米,用有机磷处理过的玉米对此药敏感。施药时气温在20℃左右空气湿度在60%,12小时内不降雨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水稻田除草剂基本知识

稻田杂草基本知识 (一)稻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特点 我国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是世界稻米主产国之一。我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500万h㎡,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9%。总产稻谷1.92亿t,占粮食总产量的42%,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都居首位。我国所有稻作区的稻田,历来都有大量杂草发生。据统计,全国稻田杂草有20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最常见的杂草约有40种(分布于各稻区为10~20种)。据调查,全国稻田草害在中等以上(2~5级)的面积达1546.7万h㎡,其中严重为害(4~5级)面积为380万h㎡,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6.8%和11.5%,损失粮食200多亿kg。在这些主要杂草之中,尤以稗草发生与为害的面积最大,多达1400万h㎡。约占稻田总面积的43%,稗草不仅发生与为害的面积最大,而且造成稻谷减产也最显著;异型莎草、鸭舌草、扁秆藨草、千金子、眼子菜等发生与为害面积次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土壤、耕作等条件各异,各地稻田杂草的种类、发生情况不同,稻田草害可以划分成5个区。 1、热带和南亚热带2~3季草害区 包括海南、云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的岭南地区,年平均气温20~25℃,年降雨量1000mm 以上。主要杂草种类有稗草、异型莎草、节节菜、水龙、尖瓣花、千金子、四叶萍、鸭舌草、日照飘拂草、草龙等。 2、中北部亚热带1~2季稻草害区 主要是华中长江流域,是我国主要稻作区。包括闽北、江西、湖南南部直到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的北部,及河南和陕西的南部。年平均气温14~18℃,年降雨量1000mm左右。该区稻田杂草为害面积约占72%,其中中等以上为害面积占45.6%。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杂草有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水莎草、扁秆藨草、碎米莎草、眼子菜、鸭舌草、矮慈菇、节节菜、水苋菜、千金子、双穗雀稗、野慈菇、空莲子草、鲤肠、陌上菜、刚毛荸荠、萤蔺和萍等。 3、暖温带单季稻草害区 主要指长城以南的黄淮海流域,包括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南的中北部,陕西的秦岭以北直至长城以南及辽宁南部,多为稻麦轮作区。年平均气温10~14℃,年降雨量600mm左右。稻田杂草为害面积约占91%,为害中等以上程度占71.5%。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有稗草、异型莎草、扁秆藨草、牛毛毡、野慈菇、水苋菜、鲤肠、眼子菜和鸭舌草等。 4、温带稻田草害区 主要指长城以北的东北三省和西北、华北北部。年平均气温2~8℃,年降雨量50~700mm 。该区水稻面积较小,杂草发生相对南方为轻。主要杂草有稗草、扁秆藨草、眼子菜、牛毛毡、异型莎草等。 5、云贵高原稻田草害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14~16℃,年降雨量1000 mm左右,地形地势复杂。主要杂草有稗草、异型莎草、眼子菜、鸭舌草、泽泻、野慈菇、四叶萍、萤蔺、、牛毛毡、扁秆藨草等。 (二)稻田主要杂草及其发生规律 1、稻田常见杂草 禾本科杂草:主要形态特征是叶狭长、茎圆筒形、节与节之间常中空、根是须根。如:稗草、千金子、牛筋草、马唐、杂草稻、水游草(假稻)、双穗雀稗、李氏禾等; 莎草科杂草:主要形态特征是茎为三棱形,实心、无节,个别为圆柱形,空心。如:异型莎

除草剂的混用技巧

第四章除草剂的混用技巧 §00 混用目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混用是指两种以上不同除草剂混配在一起施用。混用不仅是科学使用的研究课题,而且是深度开发的潜力所在。早在除草剂发展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除草剂混用的作用。 混用并非胡拼乱凑或盲目搀和,而是有一定目的的,其目的可概括为“三提三效”,即提高药剂效能、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具体说来有九大作用,不过并非所有混用都兼具全部的作用。 一、扩谱(扩大杀草范围)。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凡草皆除的“万能”除草剂,每种除草剂都只能防除一些类、一些种或某些生长发育阶段的杂草,即有一定的杀草谱(杀草范围)。混用可以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扩大杀草范围,兼而除之,一药多治,例如骠马只能除禾草,使它隆只能除阔草,它们混用则可以将两类杂草“一网打尽”。 二、增效(增强除草效果)。杀草丹与西草净、敌稗与二甲四氯、甲磺隆与苄嘧磺隆、莠去津与异丙甲草胺混用,均已被证明可显著地提高防效。据试验,莠去津与都尔混用无论是对禾草和阔草的株防效,还是总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超过两药单用。有些除草剂混 三、降害(降低药剂毒害)。除草剂混用后的用量一般均低于其单用时的剂量,因而可减轻对当季、旁邻、后茬作物的药害。例如嗪草酮水溶性大,易被大豆幼苗吸收而产生药害,当与氟乐灵混用后,不但药效增强,而且安全性提高。又如莠去津残效长,对小麦和大豆等后茬作物相当敏感,若与乙草胺混用,在玉米田应用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对下茬作物无药害。 四、延期(延长施药时期)。禾草丹的最佳施药时期为水稻插秧后4—10天、稗草 1.5叶期前,西草净的最佳施药时期为插秧后5—10天,两者混用,施药时期可延长为插秧后6—15天。 五、节本(节省除草成本)。有些除草剂混用具有增效作用,这可降低某一种或各种除草剂的用量。另外由于防治对象的扩大,施药次数会相应减少,从而可降低产品价格和防除成本。如苄嘧磺隆单用需有效成分20—30克/公顷,与甲磺隆混用后,用量降到 6.15—8.61克,外加甲磺隆 1.35—1.89克,两者合计7.5—10.5克,由于用量减少,混剂的成本比苄嘧磺隆单剂降低50%以上。 六、克抗(克服杂草抗性)。杀草机制各异的除草剂混用后,作用位点增多,可延缓或克服杂草抗药性的产生或增强,延长除草剂品种的使用年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