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及其应用技术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然而除草问题一直是水稻生产中的难题,传统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除草剂,其中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成为了广泛关注的对象。
本文将对这两种新型除草剂的应用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硝磺草酮是一种杂环酮类除草剂,其特点是具有高效、广谱的除草活性,对水稻的除草效果显著,且对其他杂草种类也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硝磺草酮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施药时间、剂量和方法等方面。
施药时间是影响硝磺草酮除草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水稻拔节期是施药的最佳时间,此时水稻生长迅速,草酮类除草剂能够迅速被水稻吸收并传导至地下部位,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
硝磺草酮对水稻的杀伤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在施药前保证水稻已经拔节,能够降低草酮对水稻的伤害。
剂量是影响除草效果的关键因素。
硝磺草酮的推荐用量为1.0-1.5kg/ha。
一般情况下,草酮类除草剂的用量越大,除草效果越好,但过量使用也可能对水稻造成损伤,因此在使用硝磺草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施用适量的剂量,确保除草效果的不对水稻造成伤害。
施药方法是硝磺草酮应用技术的重要一环。
目前,常见的施药方法有冲施、撒施和淋洗三种。
冲施是指将硝磺草酮溶解在一定体积的水中,通过冲施喷雾的方式施药;撒施是将硝磺草酮均匀撒在稻田中,然后通过灌水或降雨使其溶解并吸收;淋洗是用少量的水将硝磺草酮微型包进行淋洗,使其迅速溶解并渗透到土壤中。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除草效果。
剂量的选择也是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双环磺草酮的推荐用量为0.5-0.75kg/ha。
同样,用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量的剂量施用。
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是水稻新型除草剂中的重要代表,其具有高效、广谱的除草活性,对水稻和杂草有较好的杀伤效果。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杂草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杂草对水稻的侵害,农民们经常需要使用除草剂来进行除草处理。
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是水稻新型除草剂,在水稻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应用技术进行介绍。
硝磺草酮是一种杂草酮盐类除草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安全可靠等特点。
它可以对水稻生长期的一年生杂草和水稻苗进行有效的防除,主要通过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来达到除草的效果。
硝磺草酮对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
硝磺草酮的使用方法主要有溶液喷雾和土壤翻耕两种。
溶液喷雾是硝磺草酮的主要应用方法,一般在水稻拔节期至分蘖期的杂草生长旺盛阶段进行喷雾。
喷药浓度一般为1000-1500倍,药液用量为150-200升/公顷。
药液可均匀喷洒在水稻田的整个范围内,尽量避免漏喷和重喷。
喷药前应进行充分的草场调查和确定,以确定药剂的浓度和用量,并注意草甘膦与其他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
土壤翻耕是硝磺草酮的另一种应用方法。
一般在水稻田进行秧田翻耕或中耕时使用。
将硝磺草酮均匀撒在水稻田地表上,然后用翻耕机或犁进行翻耕,使草甘膦均匀混入土壤中。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接触土壤表面的草甘膦颗粒来实现对杂草的防除。
土壤翻耕方法适合于杂草生长蔓延较快的区域,如沿水田边沟、沟壑和田埂等区域。
双环磺草酮是一种杂草酮盐类除草剂,与硝磺草酮相比,它对水稻的耐受性更强,除草效果更持久。
双环磺草酮通过干扰杂草的生长代谢过程来实现对杂草的防除。
它可以阻碍杂草的叶片生长和根系发育,在杂草上形成一层密集的气孔膜,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应用技术包括溶液喷雾和土壤翻耕两种方法。
农民们在使用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时,应该选择适当的使用时间和方法,注意剂量的控制,以及与其他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以确保除草剂的效果和安全性。
也需要注意对水稻和环境的保护,避免对水稻生长和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田除草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除草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对于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开发一种新型的水稻除草剂显得尤为重要。
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作为新型的水稻除草剂,由于其高效、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应用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水稻田的除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简介1. 硝磺草酮硝磺草酮是一种新型的水稻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N-(2-羟基-4,6-二甲基吡啶-5-基)硝基苯磺酰胺。
硝磺草酮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而起到除草的作用,对水稻有良好的选择性,对于辣椒等其他作物的伤害小。
硝磺草酮的药效广、速效快、持效期长等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水稻除草剂。
1. 施药时间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施药时间需根据具体的作物生长期和田间管理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水稻田的除草来说,最佳的施药时间是在水稻幼苗生长的初期,也就是水稻一、二叶期。
这个时候主要是杂草还处于幼嫩生长期,对于水稻的竞争力较弱,施药效果会更好。
2. 施药浓度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施药浓度也是影响其除草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水稻田的施药浓度建议在25%左右,即每公顷50~75克硝磺草酮或60~100克双环磺草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当年的气温、湿度、降雨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施药浓度。
3. 施药方法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施药方法有喷洒和撒播两种方式。
对于水稻田来说,一般采用喷洒的方式进行施药。
在施药的应注意避开水稻苗期,避免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
喷洒时应注意尽量均匀覆盖整个水稻田,确保杂草得到有效的除草效果。
4. 安全间隔期在施药之后,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需要有一个安全间隔期,使其充分发挥除草效果。
一般来说,施药后的7~10天内,不要在水稻田进行机耕、灌溉等操作,以免对施药效果产生影响。
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附录4 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应用化学除草剂清除苗圃中的杂草,是一项多、快、好、省的除草办法,它可节省劳动力,降低除草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杂草特点是:根系强大,生长迅速,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株杂草的结实量由几百粒到几十万粒,繁殖和传播能力很强,有的毛草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穿透力极强,很难人工彻底清除。
用化学除草剂除草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化学除草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一、化学除草的优缺点及杀草原理㈠化学除草的优缺点⒈化学除草的优点⑴除草效果好。
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一般都在80-90%,有的可达100%,比人工除草及时彻底,它可以杀死苗圃地里大部分常见的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如灰菜、马齿苋、马唐蓼等,效果十分显著。
⑵消除了杂草与苗木争夺肥、水、光的危害,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
⑶省钱省力。
据一些统计,化学除草为人工除草费用的1/30或1/20,同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⑷化学除草使耕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更有利于免耕法的推行。
化学除草不需要动土就能防除杂草对苗木的不良影响,可以减少土壤板结和土壤侵蚀。
⒉化学除草的缺点化学除草剂使用不当,会导致药害,伤害甚至杀死苗木,容易污染环境。
㈡除草剂的杀草原理除草剂从叶面和根部进入植物体。
触杀型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后,与细胞原生质体发生牢固的结合,造成吸收到药剂的细胞和周围的邻近细胞死亡,起到局部的触杀作用。
传导型(内吸型)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后,通过输导系统传导到分生组织,起毒杀作用。
虽然除草剂各不相同,但其杀草的实质是一样的,即干扰和破坏杂草体内的正常生理生化活动,导致杂草的死亡。
植物体是一个复杂的统一的有机体,在其生长发育中,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是统一与协调的,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受到干扰或破坏,正常生理生化活动就受到破坏,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现在所用的除草剂,虽然作用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下述4类。
⒈导致植物生长异常少量激素型一类的除草剂,如2,4-D和二甲四氯等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伸长、增大,促进生根、发芽等。
2 除草剂基础知识及化学除草技术【2024版】

磺酰脲类 苄嘧磺隆 醚磺隆 胺苯磺隆 乙氧磺隆 啶嘧磺隆 氟吡嘧磺隆 唑吡嘧磺隆 甲磺隆 烟嘧磺隆 吡嘧磺隆 噻吩磺隆
酰胺类 甲草胺 乙草胺 丙草胺 丁草胺 异丙甲草胺 异丙草胺 去草胺 苯噻酰草胺 二甲草胺 二甲吩草胺 吡唑草胺
某种除草剂的生物学特性
作用机理 症状变化 吸收和传导 选择性 除草谱 作物的安全性 影响药效的因子 展着剂 喷药后的田水管理 兑水量 喷药叶的水层 温度 雨水 混用性
草甘膦对目标作物的作用机理
组织死亡
抑制莽草素 合成酶
从茎叶深入 植物体内
蛋白质合成 受阻
目标作物中毒症状变化
喷施农达
出现中毒症状
(2) 抑制呼吸作用
解偶联剂: 五氯酚钠、溴苯腈、敌稗、氯苯胺灵等
(3)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3.1 抑制色素的合成 A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造成脂质过氧化 叶绿素合成途径见P174图5-12
原卟啉原氧化酶Ⅸ抑制剂: 对硝基二苯醚、恶草灵等能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Ⅸ活性,造成原卟啉原Ⅸ在叶绿体内积累,后向细胞质渗漏,在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为原卟啉Ⅸ,原卟啉Ⅸ为光敏化合物,光照后呈激发态并将能量传递给氧,使之产生单线态氧,单线态氧可氧化细胞内的高分子化合物,最终个体死亡。
计算题--草甘膦含量计算和表示方法(附件7)
种类
浓度
以盐计
以酸计
(克/升)
(克/公斤)
(克/升)
(克/公斤 )
农达 (41%异丙胺盐AS)
480
41%
350
?%
泰草达 (500钾盐SL)
620
43%
500
?%
农达和泰草达的比重分别为1.17和1.43. 200ml农达草甘膦酸的含量相当于140ml泰草达 泰草达150ml兑2桶水均均喷雾。 或泰草达应稀释200倍施用。
水稻田除草剂应用要点

水稻田除草剂应用要点
正确使用除草剂能及时、有效地杀灭田间杂草,具有省工、高效等优点。
但是,如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药害,轻则伤苗,抑制生长:重则死苗,颗粒无收。
临翔区常见稻田杂草有牛毛毡、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异型莎草、眼子菜、千金子、水苋菜、田字苹、茨藻、黑藻、陌上菜等。
为及时防除杂草,根据育秧方式采用不同除草剂。
1.湿润育秧移栽田除草。
栽后施药。
以稗草、莎草、阔叶草混生的移栽田,在移栽后5-7天,用5%的丁草胺乳油、18%的克草威可湿性粉剂、14%的稻草畏可湿性粉剂、22%乙□苄(野老)可湿性粉剂、15%的乐草隆可湿性粉剂、96%的禾大壮乳油等几种,施药时应有浅水层保持5-7天,勿使用药水外流,注意小苗移栽田、沙性田、漏水田慎用。
2.旱育秧、抛秧田除草,每亩用25%丁□苄细粒剂100-150克或20%苄□乙可湿性粉剂10克于抛秧后7天,秧苗扎根立苗后,拌细土10?K或尿素10?K+氯化钾7.5?K 均匀撒施。
施药后保持3?M浅水层5-7天,注意水不可淹没秧心;或在抛栽后10-16天(稗草2叶期),排干水,使杂草露出水面,用36%二氯□苄40-50克喷雾,一天后复水,保持水层3-5?M。
- 1 -。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容易遭受杂草的侵害。
为了解决水稻田的除草问题,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新型的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
技术。
这两种除草剂在水稻田的除草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对水稻作物的安全性和生长环境
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下面将介绍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应用技术以及在水稻田中的
应用效果。
在水稻田中使用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的应用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施用除草
剂之前,要对水稻田进行充分的耕作和整地,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通气性。
选择施药的时机
也很关键,最佳的施药时机是在水稻苗期的前期,这样既避免了药剂对水稻作物的伤害,
又能够在杂草生长期内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施用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时,要按照规
定的用药量和施药方法进行操作,确保药剂能够均匀地覆盖在整个水稻田中,以达到最佳
的除草效果。
施用药剂后要及时观察杂草的生长情况,如有需要可以适当进行补施,以增
强除草效果。
要注意使用药剂后对水稻田的管理和养护,合理浇水、施肥,保持适宜的生
长环境,提高水稻作物的生长品质。
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是两种非常有效的水稻田除草剂,它们的施用技术和效果都得
到了实践的验证。
在使用这两种除草剂时,要遵循规定的施药方法和用药量,结合水稻生
长的实际情况,提高除草的效果。
也要加强对杂草的防治管理,真正达到杀菌除草的效果,保护水稻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在未来的水稻种植中,这两种新型的除草剂能够得到更
加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的水稻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

水稻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应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杂草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除草剂的应用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是两种新型的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水稻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硝磺草酮是一种种子处理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从而减少对水稻的竞争。
硝磺草酮在水稻的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常见的杂草如稗草、一枝黄花、水稻红陇、稻草黍等的萌发。
硝磺草酮的应用方法简单,只需将药剂均匀涂覆在水稻的种子上,然后晾晒至干燥即可。
硝磺草酮的使用量一般为每公斤水稻种子使用10克药剂,剂量过高可能会对水稻产生负面影响。
双环磺草酮属于一种新型的吸收性触杀除草剂,具有广谱、高效且长效的特点。
双环磺草酮通过叶片和根部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对杂草进行触杀作用,从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双环磺草酮对于多种水田杂草如藻类、庭草、莎草等都具有很好的除草效果。
双环磺草酮的使用方法是在水稻幼苗期喷雾,一般每公顷使用100克药剂。
在使用双环磺草酮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施药期和施药量,避免造成对水稻的伤害。
1. 选择合适的药剂使用时间和剂量:硝磺草酮的种子处理应在水稻播种前进行,双环磺草酮的喷雾应选择在水稻幼苗期进行。
需要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程度来确定合适的药剂使用量,避免对水稻的伤害。
2. 注意药剂的保存和使用:硝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都是一种化学药剂,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戴好防护装备,避免接触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3. 结合其他农艺措施:除草剂只是水稻杂草控制的一种手段,结合其他农艺措施,如合理的田间管理、适时的中耕施肥等,可以提高除草效果,减少除草剂使用量。
4.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为了确保药剂的安全和有效性,在使用药剂时需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环境因素 1、土壤因素的影响
(1)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 土壤一般可分为粘土、壤土和砂土。 有机质含量
颗粒 表面积 吸附性 药效 淋溶性 药害
砂土 大 小 弱 高 强 重
壤土
黏土 小 大 强 低 弱 轻
(2)土壤水分
土壤含水量高药效高; 低洼、积水处,易产生药害。
(三)土壤微生物 ➢持效期 ➢下茬安全性
二、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多种受粉途径 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粒性 多种传播方式 种子长寿性 出苗持续不一 抗逆性强 杂合性 可塑性 拟态性
三、杂草的分类(1)
根据形态学分类 ❖ 禾本科杂草(grass weed)
茎圆、节间明显、中空;常有叶舌;一个子叶; 叶鞘开张;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 ❖ 阔叶杂草(broad leaf weed) 茎圆、节不明显、茎实心;两个子叶;叶长宽比 小;叶脉网状、有柄。 ❖ 莎草类(sedge weed) 茎三棱、无节间、茎实心;叶鞘不开张;无叶舌、 一个子叶、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
(1)保护物质 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保护物质为活 性炭。
(2)安全剂 商品莠丹(Sutan)=丁草特+R-25788 扫弗特(Sofit)=丙草胺+CGA-123407 骠马=威霸+解草唑
第三节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及产生药害的原因
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
(一)人为因素
➢ 用药时期:播后苗前 苗后 叶龄 ➢ 施药量:药剂 喷液量、条带用药 ➢ 施药方法:喷雾、撒施、泼浇、滴灌、涂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形态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 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 择性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1. 位差选择性 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 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 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1)土壤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的 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 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 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 保护作物安全。
2、气象因素的影响
❖ 温度 ❖ 湿度 ❖ 光照 ❖ 降雨 ❖风
第四节 除草剂混用目的
扩大杀草谱 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 增效
第五节 除草剂各论
一、苯氧羧酸类(1)
基本结构:
O(CH2)n COOH
特点:
➢ 生产上应用盐类和酯类;
➢ 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
➢ 打破激素平衡;
➢ 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
双子叶
平 伸 , 面 积 大 , 叶 表 幼芽裸露,没有叶 面 角 质 层 较 薄 , 药 液 片保护,触杀性药 易于在叶面上沉积。 剂能直接伤害分生
组织。
生理选择性
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 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 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1) 活化反应差异 (2) 钝化反应的差异
一、除草剂分类(3)
除草剂按喷洒的目标分类
1.土壤处理剂 2.茎叶处理剂
一、除草剂分类(4)
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
常见除草剂类别(1)
苯氧羧酸类
2,4-D 2甲4氯
苯甲酸类
百草敌
三氮苯类
莠去津 草净津
酰胺类
乙草胺 异丙草胺
取代脲类
绿麦隆 异丙隆
氨基甲酸酯类
杀草丹 禾大壮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精喹禾灵 盖草能
(2)时差选择性 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 除草剂,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 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
百草枯
草甘膦
形态选择性
利用作物与杂草的形态结构差异而获 得的选择性。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形态差异与耐药性
形态
叶片
生长点
植物
单子叶
竖 立 , 狭 小 , 表 面 角 顶芽被重重叶鞘所 质 层 和 质 层 较 厚 , 表 包围、保护,触杀 面 积 较 小 , 叶 片 和 茎 性除草剂不易伤害 秆 直 立 , 药 、苯氧羧酸类(2)
常见品种: 1、2,4-D类:
2,4-D钠盐、2,4-D丁酯 2、2甲4氯类:
2甲4氯钠盐、2甲4氯丁酸乙酯 3、混剂:
磺酰脲类
烟嘧磺隆 苯磺隆
咪唑啉酮类
普施特 灭草喹
常见除草剂类别(2)
❖环己烯酮类 ❖环亚胺类 ❖嘧啶水杨酸类 ❖磺酰胺类 ❖有机磷类 ❖二苯醚类 ❖腈类 ❖联吡啶类
拿捕净 收乐通 恶草灵 快灭灵 农美利 棉草净 阔草清 草甘膦 草丁膦 杂草焚 虎威 溴苯腈 辛酰溴苯腈 克无踪
第二节 除草剂选择性机制
活化反应
OCH2CH2CH2COOH
CH3 β-氧化酶
3O2
CI
OCH2COOH
C H3
+2CO2+2H2O
CI
钝化反应(1)
莠去津在玉米体内的解毒反映
钝化反应(2)
敌稗 酰胺水解酶 3,4-二氯苯胺
苯胺
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一些除草剂选择性较差,可以利用保护物质 或安全剂而获得选择性。
A、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 在作物播种后 出苗前用药,利用药剂仅固着在表土层(约 1-2厘米),不向深层淋溶的特性,杀死或抑 制表土层中能够萌发的杂草种子,作物种子 因有覆土层保护,可正常发芽生长。
B、深根作物生育期土壤处理法 利用除草 剂在土壤中的位差,杀死表层浅根杂草,而 无害于深根作物。
(2)空间位差选择性 一些行距较宽且作 物与杂草有一定高度比的作物田或果园、树 木、橡胶园等,可用定向喷雾或保护性喷雾, 使一些对作物有毒害的除草剂药液接触不到 作物或仅喷到非要害基部。
三、杂草的分类(2)
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年生杂草 二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实生苗
第二部分 除草剂应用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除草剂分类(1)
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 2.灭生性除草剂
一、除草剂分类(2)
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能分类 1.输导型除草剂 2.触杀型除草剂
除草剂及其应用技术
一、杂草的概念
1996年6月,国际杂草学会。 人们不希望长的地方长出的植物
二、杂草的作用
(一)有害作用 竞争水分、养分、光线 降低农产品质量 妨碍农事操作 破坏水利设施 病虫害中间寄主 影响人畜健康 破坏生活环境 产生他感化合物
(二)有益作用
防止水土流失 中草药 饲料 人类食物 最丰富的基因库 再生能源 观赏 天敌隐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