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学案(公开课)
物质的量(一)教案

物质的量(一)
一、设计思想
本课重点是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新的物理量,并让学生认识清楚这个概念,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
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新的概念时,作了一些铺垫,比如测量方法、计数方法等,从而过渡到微观粒子的计量——以集合的方式计量,这就是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用于计量微粒,但不等于微粒数,物质的量是以集合的方式反映微粒数,这一点很难让学生理解,所以本课对这个概念作了充分的辨析。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课设计类比迁移的方法让学生从通常生活的计算得到启发,从而学会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换算,并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换算关系。
这样的设计,由学生自己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中掌握计算规律和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本课设计层层递进,先确定集合式计量方法,从而明确用集合方式计量微粒,于是规定物理量,再确定一个单位的标准,最后将微粒数和物质的量以计算的方式建立联系,并最终明确转化关系。
课堂设计讲求逻辑性,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抽象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知道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换算关系
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迁移,对微粒形成集合观。
在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数学原理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化学新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物质的量”在微粒计量中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摩尔。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换算。
四、教学用具
回形针、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完整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引入】(提问式引入)课件展示:想一想?1.你知道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在称象时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化整为零,化大为小)2..已知托盘天平的最小刻度为0.1克,你能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吗?你的主导思想又是什么?(积小成大,聚微为宏)深入到化学: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2Na+2H2O=2NaOH+H2↑质量:46g 36g 80g 2g微粒数:? ? ? ?课件展示:宏观?微观(质量)(分子数)【提问】要想找到微观粒子的个数与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指导思想?【讲解】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物质的量的定义是什么?一、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符号是n,其单位是摩尔,简称(mol)。
【提问】: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课件展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学生填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4页第3—4段回答下列问题:1、1摩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约为6.02×1023个)2、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来的?(是以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与应用, 利用物质的量将宏观的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联系起来,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2.在有关物质的量计算过程中, 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 建立摩尔质量、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题目的解答模型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与黑板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问题一:现有最小刻度为0.1cm的尺子, 你能想办法用它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吗?问题二: 现有最小刻度为0.1g的托盘天平, 你能想办法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吗?一张纸, 一粒米均不能用尺或托盘天平进行测量, 因为它们太小。
我们想的办法是测量许多纸, 许多大米的质量。
我们的思想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 即: 聚少成多, 聚微成宏。
生活中一些物品个体单位和生活中常用的单位分别是什么?(PPT)[讲述]我们发现生活中大的物件一般就用它的个体单位表示, 如电脑用“台”, 而小的物件一般用许多个体的集合, 当做一个整体来表示, 如大米, 一般用“个”的集合“包”、“斤”来表示那么我们怎么去计量微观粒子呢?需要用集合体的形式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1.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符号:n(2)单位: 摩尔, 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符号为mol物质的量同长度, 质量, 时间等一样也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摩尔是它的单位。
长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集合体数目的多少。
注意: 1、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2.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3、物质的量的适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一般使用化学式)。
表示: 数+单位+微粒名称设问: 每个基本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基准, 如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 那么物质的量的基准是什么呢?多少是一摩尔呢?问题1:我们需要100支粉笔, 同学们要去数100支粉笔吗?100支粉笔我们可以取两盒粉笔, 一盒是50支。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 第2章第3节 物质的量(第1课时) 教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第三节物质的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与难以称量的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引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培养学生“宏观辨识”的核心素养。
3.掌握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的关系及有关换算,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导入]钻石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事实上它已在地表蕴藏亿万年。
由于它散发出来的光泽永恒灿烂,在远古法老时代,钻石是贵族独有的珍宝,逐渐地钻石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
希腊人认为钻石是星星坠落地面的碎片,也传说它是天神的眼泪。
你知道钻石的重要单位是什么吗?[PPT]珠宝精巧、贵重,用普通的方式计量很不准确,所以人们想办法寻找最准确的计量单位,最方便适用的砝码。
怎么衡量宝石的重量呢?早期人们用当地常见的植物种子,欧洲许多国家最初用国家盛产的大麦来做砝码。
但各地区出产的大麦大小不同,重量差异大,用大麦称量常发生争端,最后用一种叫克拉的种子做统一的标准,因此克拉是宝石的重量单位。
[PPT]各国所用的克拉表示的略有不同。
1907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计量委员会第四次大会上,正式通过将标准克拉定为0.200g。
[设计意图]通过重量的单位——克拉的由来引导学生认识物理量的标准的重要性。
[过渡]若一粒种子的质量是0.2g,那么一千粒、一万粒、一亿粒树种的质量马上就能计算出来。
反过来,若称量出一定量树种的质量,也能很快计算出种子的数目。
那么,可称量物质与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2.新课讲授[师]一盒粉笔100支,那么一滴水中有多少水分子?在1971年的第14次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了7个基本的物理量。
公开课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最新整理)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请查询公开课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找到学案及 PPT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4)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5)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物质的量,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待化学的严谨性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三、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学、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七、课后反思:基础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B、1 mol 氢中含有 2 mol 氢原子和 2 mol 电子C、1 mol H2O 的质量等于 N A个H2O 分子质量的总和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2、填写下表:变式训练:1、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 CO 和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1:1B、2molNO 和2molNO2含有的原子数相同C、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个分子D、等物质的量的CO 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6.02×1023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B、12g12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C、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个微粒的物质是 1 摩尔D、1 摩尔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3、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0H-的质量为17g/molB、2N A个H2SO4的摩尔质量为196g/mol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6.02×1023g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09b2da02d276a200292e93.png)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摩尔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投影仪、教学课件、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烧煤气、燃烧蜡烛等,引起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2. 提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物质的量?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是什么?Step 2: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概念的图片,如化学方程式、分子结构等,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量。
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和质量有何区别?为什么物质的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Step 3:介绍摩尔的概念(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实验装置,向学生展示摩尔的概念。
2. 讲解摩尔的定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用符号mol表示,1摩尔等于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量,即6.022×10^23个。
3. 提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摩尔的数量是6.022×10^23个吗?请思考并回答。
Step 4:摩尔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摩尔的计算方法。
2. 解释摩尔与质量的关系:摩尔和质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称为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得到。
3. 引导学生进行摩尔计算的练习,如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所含的摩尔数等。
Step 5: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强调物质的量和摩尔的重要性。
2. 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实际例子,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Step 6:课堂实验(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物质,并计算其摩尔数。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应用。
3、能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应用。
2、难点(1)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2)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打”来计量鸡蛋,“箱”来计量啤酒,“双”来计量袜子。
在化学中,我们也需要对微观粒子进行计量,比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但是这些微观粒子非常小,用常规的计量方法很难描述它们的数量。
那么,如何对微观粒子进行计量呢?这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二)讲授新课1、物质的量(1)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2)符号:n(3)单位:摩尔(mol)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比如一堆稻谷,我们很难一粒一粒地去数清楚它的数量,但是我们可以把一定数量的稻谷装成一袋,然后用“袋”来计量稻谷的数量。
同样,对于微观粒子,我们也把一定数目的粒子组合在一起,用物质的量来计量。
2、摩尔(1)摩尔的定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
(2)阿伏加德罗常数经过科学测定,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 602×10²³。
我们把 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通常用 602×10²³mol⁻¹表示。
例如,1mol 氧气中含有 602×10²³个氧分子;1mol 氢原子中含有602×10²³个氢原子。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n = N/NA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进行物质的量、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
【引课】
C + O2 = CO2 的意义(宏观和微观意义及之间的关系)微观:
宏观:
【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量及单位
1、物质的量的定义:
(1)定义:
(2)符号:
(3)单位:
2、阿佛加德罗常数及近似值
(1)定义:
(2)符号:
(3)近似值:
3、物质的量和微粒个数的转化关系
4、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有那些要求?
【探究2:1摩尔微粒的质量与式量的关系】
总结: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
二、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
(1)定义:
(2)公式
2、摩尔质量与式量间的关系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D.摩尔是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2: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近似值为6.02×1023
3、下列有关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0.012 kg 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1 mol水中约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4: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 g 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 A B .0.2N A 个硫酸分子与19.6 g 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28 g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 .N A 个氧分子与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质量 B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C .物质的量是量度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D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 2.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1 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原子数都相同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D .国际上规定,0.012 kg 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 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 C .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D .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数量的单位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6.02×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B .12 g 12
C 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是1摩尔
D .1摩尔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
5.a mol H 2SO 4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a 4b mol -1 B.b 4a mol -1C.a b mol -1 D.b a
mol -1 6.4 ℃时,若20滴水恰好为1 mL ,那么1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约为(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20N A
B .N A /360
C .9N A /10
D .360/N A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摩尔质量的常用单位为g·mol -
1
B.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
C.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1
D.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的6.02×1023倍
8.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A.0.3 mol O2和0.3 mol H2O
B.0.1 mol H2SO4和3.6 g H2O
C.0.1 mol MgSO4·7H2O和0.1 mol C12H22O11(蔗糖)
D.6.02×1023个CO2与0.1 mol KMnO4
9.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 g B.1
M g C.M
6.02×1023g D.
6.02×1023
M g
10.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60 g
B.6.02×1023个偏二甲肼(C2H8N2)分子的质量约为60 g
C.1 mol偏二甲肼(C2H8N2)的质量为60 g·mol-1
D.6 g偏二甲肼(C2H8N2)含有N A个偏二甲肼(C2H8N2)分子
11.对相同质量的SO2和SO3来说,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含氧原子个数比为2∶3
B.含硫元素质量比为4∶5
C.含氧元素质量比为5∶6
D.含硫原子个数比为1∶1
12.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
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
试计算:该晶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该晶体中所含的钴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钴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
1 mol该晶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__________(比值可以用小数表示)。
13.12.4 g Na2R含Na+0.4 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含R的质量为1.6 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4.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D,现将16 g A与70 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1:C 2:B 3:B 4、B
课后习题
1、C
2、B
3、A
4、B
5、B
6、B
7、D
8、C
9、C10、B11、C
12、122 g·mol-11∶3.31∶3.3 1.99×1024
13、62 g·mol-1160.1 mol
14、18 g·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