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儿垂钓》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儿垂钓》阅读练习与答案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人。
【注释】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②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③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④莓:一种小草。
⑤苔:苔藓植物。
⑥借问:向人打听。
⑦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译文】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阅读训练及答案】一(1)从首句中“蓬头”一词,可以推知“垂钓”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衣衫简陋的山村孩子)(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侧坐莓苔草映身”一句。
(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他随意而坐,专注地垂钓,草丛几乎淹没了他的身形。
)(3)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其中一、二句重在写“____”,三、四句重在传神。
(形)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多选题)A.幼稚B.充满童趣C.无邪D.天真可爱正确答案:A B C D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多选题)A.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B.三、四两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C.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D.一、二两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
正确答案:A B C D二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分)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 (2分)参考答案1.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优秀4篇)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优秀4篇)《小儿垂钓》篇一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发生了这么样的一件事情,你怎么看呢?下面是网小编整理的《小儿垂钓》阅读题目及其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小儿垂钓》原文欣赏【唐】胡令能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人。
《小儿垂钓》译文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小儿垂钓》阅读题目及答案(1)从首句中蓬头一词,可以推知垂钓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衣衫简陋的山村孩子)(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侧坐莓苔草映身一句。
(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他随意而坐,专注地垂钓,草丛几乎淹没了他的身形。
)(3)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其中一、二句重在写____,三、四句重在传神。
(形)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多选题)A.幼稚B.充满童趣C.无邪D.天真可爱正确答案:A B C D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多选题)A.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B.三、四两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C.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D.一、二两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
正确答案:A B C D《小儿垂钓》赏析《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小儿垂钓》习题1

《小儿垂钓》习题一、读一读下列词语。
蓬松稚子学习青草鱼儿路人小孩遥远招手二、给下列生字注音。
蓬()头()学()垂()路()惊()三、用下列关联词造句。
1、如果……就……__________________2、因为……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3、即使……也……___________________4、既……也……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别—()称赞—()冷漠—()唠叨—()中央—()坚强—()嬉戏—()知道—()保护—()认真—()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找出诗歌中描写孩子钓鱼状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小儿什么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外阅读。
小河的四季图春天,积雪融化,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成群的鸭鹅在河里游来游去。
夏天,太阳烤着大地。
我们在河里游泳,像水里的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小河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秋天,河水静静地流着,变得恬静而温柔,小河两岸的庄稼成熟了,欢乐的河水,把丰收的喜讯带给了家家户户。
冬天,河面冻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小朋友们穿着五颜六色的防寒服,在那里滑冰、玩冰车……好一幅小河的四季图。
1、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融”字,查部首(),除部首外还剩( )画。
(2)“恬”字,查部首(),除部首外还剩()画。
2、根据下面句子中画“”部分的意思,在括号里写成语。
(1)春天,积雪融化,春暖花开,一切事物都恢复了生气。
()(2)我们在河里游泳,像水里的鱼儿一样,毫无拘束,安闲舒适,小河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3、搭配词语。
积雪花开春暖成熟庄稼融化成群的喜讯欢乐的野鸭丰收的河水一幅小河的防寒服小孩子们的欢笑声五颜六色的四季图参考答案:一、略二、蓬(péng)头(tóu )学(xué)垂(chuí)路(lù)惊(jīng)三、略四、特别—(特殊)称赞—(表扬)冷漠—(冷淡)唠叨—(念叨)中央—(中间)坚强—(顽强)嬉戏—(玩耍)知道—(明白)保护—(爱护)认真—(专心)五、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小儿垂钓简析和随堂练习

8.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简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回应路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稚子:莓苔:
2.这首诗描写孩子钓鱼姿势的诗句是:,。
3.诗中“”一句,暗示了小儿垂钓的环境。
4.我能背诵,请你给星(打√),签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小儿垂钓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8.小儿垂钓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连线题1.把字和正确的读音连起来。
yìng dìao cèyìng lùyáo钓侧映路遥应二、填空题2.比一比,再组词。
钓()稚()遥()应()钩()准()摇()庄()3.理解词意。
①蓬头:②稚子:③垂纶:④莓:⑤苔:⑥映:⑦借问:⑧鱼惊:⑨应:4.括词。
应()()()路()()()映()()()遥()()()5.填空。
“应”字共( )画,结构是( )。
“钓”字共( )画,结构是( )。
“映”字共( )画,结构是( )。
“侧”字共( )画,结构是( )。
“路”字共( )画,结构是( )。
“遥”字共( )画,结构是( )。
6.默写《小儿垂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7.翻译诗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____________四、诗词曲鉴赏阅读理解。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还。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赏析开字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诗人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参考答案1.应yìng 钓dìao 侧cè映yìng 路lù遥yáo 【解析】重点考察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
《小儿垂钓》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儿垂钓》阅读练习与答案《小儿垂钓》阅读练习与答案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人。
【注释】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②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③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④莓:一种小草。
⑤苔:苔藓植物。
⑥借问:向人打听。
⑦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译文】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阅读训练及答案】一(1)从首句中“蓬头”一词,可以推知“垂钓”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衣衫简陋的山村孩子)(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侧坐莓苔草映身”一句。
(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他随意而坐,专注地垂钓,草丛几乎吞没了他的身形。
)(3)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其中一、二句重在写“____”,三、四句重在传神。
(形)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多项选择题)A.幼稚B.充满童趣C.无邪D.天真得意正确答案:A B C D5.以下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哪几项?(多项选择题)A.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B.三、四两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忧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C.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D.一、二两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
正确答案:A B C D二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分)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 (2分)参考答案1.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2.第一问:垂钓儿童或:小儿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根据上句找出下句,并连线。
儿童散学归来早------ 正确答案: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最喜小儿无赖------ 正确答案: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童孙未解供耕织------ 正确答案: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欲捕鸣蝉------ 正确答案: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应:应该。
B.借问:向人打听。
C.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D.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正确答案:A3.选择正确的读音。
草映身 A.yìn B.yìng正确答案:B4.选择正确的读音。
蓬头 A.póng B.péng正确答案:B5.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多选题) A.幼稚 B.充满童趣 C.无邪 D.天真可爱正确答案:A B C D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多选题) A.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B.三、四两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C.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D.
一、二两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
正确答案: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