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期末试卷A及答案
广西大学数学建模考试试题A及参考答案

广西大学数学建模考试试题A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15分)1、什么是数学模型?(5分)答: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2、数学建模有哪几个过程?(5分)答:数学建模有如下几个过程: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构成,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3、试写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答: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是其中某=(某1,…某m)输入向量,y为输出,wi是权系数;输入与输出具有如下关系:Tθ为阈值,f(某)是激发函数;它可以是线性函数,也可以是非线性函数.(5分)二、模型求证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1、(l)以雇员一天的工作时间t和工资w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画出雇员无差别曲线族的示意图。
解释曲线为什么是你画的那种形状。
(5分)(2)如果雇主付计时工资,对不同的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工资)画出计时工资线族。
根据雇员的无差别曲线族和雇主的计时工资线族,讨论双方将在怎样的一条曲线上达成协议。
(5分)答:(l)雇员的无差别曲线族f(w,t)=C是下凸的,如图1,因为工资低时,他愿以较多的工作时间换取较少的工资;而当工资高时,就要求以较多的工资来增加一点工作时间.(2)雇主的计时工资族是w=at,a是工资率.这族直线与f(w,t)=c的切点P1,P2,P3,…的连线PQ为雇员与雇主的协议线.通常PQ是上升的(至少有一段应该是上升的),见图1.2、试作一些合理的假设,证明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可以将一张椅子放稳。
(7分)又问命题对长凳是否成立,为什么?(3分)答:(一)假设:电影场地面是一光滑曲面,方凳的四脚连线构成一正方形。
如图建立坐标系:其中A,B,C,D代表方凳的四个脚,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坐标系原点。
图二记H为脚A,C与地面距离之和,G为脚B,D与地面距离之和,θ为AC连线与某轴的夹角,不妨设H(0)>0,G(0)=0,(为什么)令f(θ)=H(θ)-G(θ)则f是θ的连续函数,且f(0)=H(0)>0,将方凳旋转90°,则由对称性知H(π/2)=0,G(π/2)=H(0)从而f(π/2)=-H(0)<0由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知,存在θ∈(0,π/2),使f(θ)=0(二)命题对长凳也成立,只须记H为脚A,B与地面距离之和,G为脚C,D与地面距离之和,θ为AC连线与某轴的夹角,将θ旋转180同理可证。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建模》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建模》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分析检验一般有()。
A.量纲一致性检验B.参数的讨论C.假设合理性检验2.数学建模中常遇到微分方程的建立问题。
()A.正确B.错误3.4.将所有可能提供选择的变量都放入模型中,不加剔除叫做淘汰法。
()A.错误B.正确5.我们研究染色体模型是为了预防遗传病。
()A.错误B.正确6.建模中的数据需求常常是一些汇总数据。
()A.正确B.错误7.观察实际问题中的平衡现象的方法有()。
A.从长期的宏观的角度着眼,在大局上或整体上进行研究B.从瞬时的局部的角度着眼,把微小结构及瞬时变化作为问题来研究C.利用宏观模型去观察D.利用微观模型去观察8.对模拟模型的分析包括____A.收集系统长期运转的统计值B.比较系统的备选装置C.研究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D.研究改变假设对系统的影响E.求系统的最佳工作条件9.模型具有可转移性。
()10.11.一个理想的数学模型需满足_______。
A、模型的适用性B、模型的可靠性C、模型的复杂性D、模型的美观性12.在构造一个系统的模拟模型时要抓住系统中的主要因素。
()A.正确B.错误13.赛程安排不属于逻辑分析法。
()A.错误B.正确14.用框图说明数学建模的过程。
15.估计模型中参数值的常用方法有()。
A.直接查阅资料B.图解法C.统计法D.机理分析法16.17.对黑箱系统一般采用的建模方法是_______。
A、机理分析法B、几何法C、系统辩识法D、代数法18.引言是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
()A.正确B.错误19.20.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BC2.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ABCD8.参考答案:ABCDE9.参考答案:正确11.参考答案:AB12.参考答案:A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概括的说,数学模型就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其一般建模步骤用框架图表示如下:15.参考答案:ABCD17.参考答案:C18.参考答案:A。
数学建模2021a题

数学建模2021a题
2021年数学建模竞赛A题《太阳影子定位》答案如下:
1. 建立影子长度变化的数学模型
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确定太阳的高度角变化范围,再根据影子的长度变化,得到太阳高度角与影子长度之间的关系。
利用这个模型,可以预测任何给定时间点的影子长度。
2. 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
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一个能够预测影子长度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处理大量的历史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影子长度。
3. 建立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建立一个能够预测影子长度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影子长度。
4. 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一个能够预测影子长度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处理非线性数据,并使用历史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影子长度。
5. 综合以上三种方法
结合深度学习、时间序列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处理大量的历史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影子长度。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2024年数学建模a题

2024年数学建模a 题一、单选题1.复数满足(12)3z i i -=-,则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使得全国学生无法在春季正常开学,不得不在家“停课不停学”.为了解高三学生居家学习时长,从某校的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n 个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到学生可接受的学习时长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已知学习时长在[9,11)的学生人数为25,则n 的值为( )A .40B .50C .80D .103.“1<x <2”是“x <2”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要得到函数2sin x y e =的图像,只需将函数cos2x y e =的图像( )A .向右平移4π个单位B .向右平移2π个单位C .向左平移4π个单位D .向左平移2π个单位5.设32x y +=,则函数327x y z =+的最小值是( )A.12B.6C.27D.306.已知函数()2,01ln ,0x x f x x x -⎧≤⎪=⎨>⎪⎩,()()g x f x x a =--.若()g x 有2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0-B.[)0,∞+C.[)1,-+∞D.[)1,+∞7.袋中有2个白球,2个黑球,若从中任意摸出2个,则至少摸出1个黑球的概率是( )A .16B .13C .34D .56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2],则(2)()1f x g x x =-的定义域为( ) A.[)(]0,11,2 B.[)(]0,11,4 C.[0,1) D.(1,4]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2x y x y +=+B.()2222x y x xy y -=-- C.()()2111x x x +-=- D.()2211x x -=-10.已知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3y x =上,则sin 4πα⎛⎫+= ⎪⎝⎭( ) A.2525 5 D.511.已知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230x y ±=,且C 经过点(6,22-,则C的标准方程为( )A. 221188x y -=B. 22194x y -= C. 221818y x -= D. 22149y x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数学建模试卷A参考答案

数学建模试卷(A )卷参考答案一、答:二、解:对应的约束条件代表的区域为如下图中阴影部分:两线的交点坐标为()()12,6,4x x =,由图可知z 值在交点处最大,即max 36z =。
三、解:设z 为利润,123,,x x x 分别表示,,A B C 生产的件数,123,,y y y 分别表示,,A B C 生产是否生产(为0-1变量,0表示不生产,1表示生产)。
则 目标函数:()()()123112233max 200025003000300503208040070z y y y y x y x y x =+++-+-+-约束条件:1231231231231232350024000350000,0,0;,0 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y y or ++≤⎧⎪++≤⎪⎨++≤⎪⎪≥≥≥=⎩四、解:(一)(二)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11/2433217551/41/711/21/31/31/52111/31/5311A ⎡⎤⎢⎥⎢⎥⎢⎥=⎢⎥⎢⎥⎢⎥⎣⎦1(),0,ij n n ij ji ijA a a a a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成对比较阵和权向量元素之间两两对比,对比采用相对尺度设要比较各准则C 1,C 2,… , C n 对目标O 的重要性:i j ijC C a ⇒A ~成对比较阵 A 是正互反阵要由A 确定C 1,… , C n 对O 的权向量选择旅游地(三)111122221212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w w w w w w ⎡⎤⎢⎥⎢⎥⎢⎥⎢⎥=⎢⎥⎢⎥⎢⎥⎢⎥⎢⎥⎣⎦⎤⎥⎢⎥⎢⎥⎣⎦23a =一致比较允许不一致,但要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考察完全一致的情况12(1),,nW w w w =⇒/ij i ja w w =令12(,,)~T n w w w w =权向量“选择旅游地”中准则层对目标的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11/2433217551/41/711/21/31/31/52111/31/5311A ⎡⎤⎢⎥⎢⎥⎢⎥=⎢⎥⎢⎥⎢⎥⎣⎦准则层对目标的成对比较阵最大特征根λ=5.073权向量(特征向量)w =(0.263,0.475,0.055,0.090,0.110)T 5.07350.01851CI -==-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1.12 (查表) 一致性比率CR =0.018/1.12=0.016<0.1通过一致性检验五、解:()221max ni i i a bx y =+-∑,对,a b 分别求偏导数,可以求解得0.9726,0.0500b a ==。
《数学建模》期末试卷A

《数学建模》期末试卷A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数学建模中,我们将所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_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是不________的。
3、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通常需要对变量进行假设,这些假设通常是对________的描述。
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对多个因素进行________,以确定哪些因素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显著影响。
5、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________,以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6、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将复杂的问题________化,以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它们。
7、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通常需要将实际问题________化,以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8、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实际情况的________性,以避免我们的解决方案过于理想化。
9、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通常需要使用数学语言来________模型,以方便我们更好地描述和解决它。
10、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使用计算机来帮助我们进行________和计算。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学建模步骤的是()。
A.确定变量和参数B.建立模型C.进行实验D.验证模型12、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学建模方法的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反证法1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学建模应用领域的是()。
A.物理学B.工程学C.经济学D.政治学1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学建模语言的是()。
A.文字语言B.符号语言C.图形语言D.自然语言1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学建模原则的是()。
A.简洁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可重复性原则1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学建模步骤的是()。
A.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B.对模型进行假设和定义C.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D.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17、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学建模应用领域的是()。
数学建模期末试题及答案

数学建模期末试题及答案1. 题目描述这是一份数学建模期末试题,包含多个问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试题的具体描述及答案解析。
2. 问题一某城市的交通流量与时间呈周期性变化,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得到一个交通流量函数,如下所示:\[f(t) = 100 + 50\sin(\frac{2\pi}{24}t)\]其中,t表示时间(小时),f(t)表示交通流量。
请回答以下问题:a) 请解释一下该函数的含义。
b) 根据该函数,该城市的最大交通流量是多少?c) 在哪个时间段,该城市的交通流量较低?【解析】a) 该函数表示交通流量f(t)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函数,可以发现交通流量与时间的关系是周期性变化,每24小时一个周期。
函数中的sin函数表示交通流量在周期内的变化,振幅为50,即交通流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50。
基准流量为100,表示在交通最不繁忙的时刻,流量为100辆。
b) 最大交通流量为基准流量100辆与振幅50辆之和,即150辆。
c) 交通流量较低的时间段为振幅为负值的时刻,即最小值出现的时间段。
3. 问题二某学校的图书馆借书规则如下:- 学生每次最多可以借5本书,每本书的借阅期限为30天。
- 学生可以在借阅期限结束后进行续借,每次续借可以延长借阅期限30天。
请回答以下问题:a) 一个学生在10天内连续借了3次书,分别是2本、3本和4本,请写出该学生在每次借书后的总借书数。
b) 如果一个学生借了5本书,每本都是在借阅期限后进行续借,借了10年,最后一次续借后,该学生一共续借了几次书?【解析】a) 总的借书数为每次借书的累加和。
学生第一次借2本,总共借书数为2本;第二次借3本,总共借书数为2 + 3 = 5本;第三次借4本,总共借书数为5 + 4 = 9本。
b) 学生每本书借阅期限为30天,10年为3650天,每次借书续借可以延长借阅期限30天。
因此,学生续借次数为10年÷30天= 121次。
数学建模期末答案

《数学建模》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1、模型具有可转移性。
------------------------------(√)2、一个原型,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模型。
------(√)3、一个理想的数学模型需满足模型的适用性和模型的可靠性。
---------------------------------------------(√)4、力学中把质量、长度、时间的量纲作为基本量纲。
-------(√)5、数学模型是原型的复制品。
--------------------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
A、评价模型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检验。
B、模型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生态模型属于按模型的应用领域分的模型。
D、白箱模型意味着人们对原型的内在机理了解不清楚。
2、建模能力包括ABCD 。
A、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B、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C、运用工具知识的能力D、试验调试的能力3、按照模型的应用领域分的模型有AE 。
A、传染病模型B、代数模型C、几何模型D、微分模型E、生态模型4、对黑箱系统一般采用的建模方法是 C 。
A、机理分析法B、几何法C、系统辩识法D、代数法5、一个理想的数学模型需满足AC 。
A、模型的适用性B、模型的可靠性C、模型的复杂性D、模型的美观性三、用框图说明数学建模的过程。
(10分)四、建模题(每题15分,共60分)1、四条腿长度相等的椅子放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4条腿能否同时着地?解:4条腿能同时着地(一)模型假设对椅子和地面都要作一些必要的假设:对于此题,如果不用任何假设很难证明,结果很可能是否定的。
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们假设:(1)地面为连续曲面(2)长方形桌的四条腿长度相同(3)相对于地面的弯曲程度而言,方桌的腿是足够长的(4)方桌的腿只要有一点接触地面就算着地。
那么,总可以让桌子的三条腿是同时接触到地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建模期末试卷A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09《数学建模》期末试卷A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学号: 成绩: ___
1.(10分)叙述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并简要说明每一步的基本要求。
2.(10分)试建立不允许缺货的生产销售存贮模型。
设生产速率为常数k ,销售速率为常数r ,k r <。
在每个生产周期T 内,开始一段时间(00T t ≤≤)
边生产边销售,后一段时间(T t T ≤≤0)只销售不
生产,存贮量)(t q 的变化如图所示。
设每次生产开工
费为1c ,每件产品单位时间的存贮费为2c ,以总费用最小为准则确定最优周期T ,并讨论k r <<和k r ≈的情况。
3.(10分)设)(t x 表示时刻t 的人口,试解释阻滞增长(Logistic )模型 中涉及的所有变量、参数,并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表述清楚该模型的建模思想。
4.(25分)已知8个城市v 0,v 1,…,v 7之间有一个公路网(如图所示), 每条公路为图中的边,边上的权数表示通过该公路所需的时间.
(1)设你处在城市v 0,那么从v 0到其他各城市,应选择什么路径使所需的时间最短
(2)求出该图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5.(15分)求解如下非线性规划:
6.(20分)某种合金的主要成分使金属甲与金属乙.经试验与分析, 发现这两种金属成分所占的百分比之和x 与合金的膨胀系数y 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先测试了12次, 得数据如下表:
的模型。
7.(10分)有12个苹果,其中有一个与其它的11个不同,或者比它们轻,或者比它们重,试用没有砝码的天平称量三次,找出这个苹果,并说明它的轻重情况。
《数学建模》模拟试卷(三)参考解答
1.
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状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
数学建模方法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机理分析和测试分析两种。
机理分析是根据客观事物特征的认识,找出反应内部机理的数量规律,建立的数学模型常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测试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黑箱"(意即内部机理看不清楚),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1)模型准备: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题目的要求,收集各种必要的信息。
(2)模型假设:为了利用数学方法,通常要对问题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假
设,使问题的主要特征凸现出来,忽略问题的次要方面。
(3)模型构成:根据所做的假设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构造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把问题化为数学问题,注意要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模型求解:利用已知的数学方法来求解上一步所得到的数学问题,此时往往还要作出进一步的简化或假设。
(5)模型分析:对所得到的解答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当数据变化时所得结果是否稳定。
(6)模型检验:分析所得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够理想,应该修改、补充假设,或重新建模,不断完善。
(7)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必须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产生效益,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 单位时间总费用k T r k r c T c T c 2)()(2
1-+=,使)(T c 达到最小的最优周期
)(2T 21*r k r c k c -=。
当k r <<时,r c c 21*2T =,相当于不考虑生产的情况;当k
r ≈时,∞→*T ,因为产量被售量抵消,无法形成贮存量。
3. t ——时刻;
)(t x ——t 时刻的人口数量;
r ——人口的固有增长率;
m x ——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0x ——初始时刻的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增长率下降的原因:资源、环境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
且阻滞作用随人口数量增加而变大,从而人口增长率)(x r 是人口数量)(t x 的的减函数。
假设)(x r 为)(t x 的线性函数:
)0,0()(>>-=s r sx r x r ,
其中,r 称为人口的固有增长率,表示人口很少时(理论上是0=x )的增长率。
当m x x =时人口不再增长,即增长率0)(=m x r ,代入有
m x r s =,从而有 ⎪⎪⎭⎫ ⎝
⎛-=m x x r x r 1)(, 根据Malthus 人口模型,有
4. (1)0v 到其它各点的最短路如下图:
各点的父点如下:
v0 v1 v2 v3 v4 v5 v6 v7
v0 v0 v0 v2 v3 v0 v5 v3
各点的最短路径及最短路长分别为:
v0: 0
v0→v1: 1
v0→v2: 2
v0→v2→v3: 3
v0→v2→v3→v4: 6
v0→v5: 4
v0→v5→v6: 6
v0→v2→→v3→v7: 9
(2)最小生成树如下图:
5.最优解
)1,5(),(*2*1=x x ,最优目标值0*=z 6.
画出散点图(图211), 从散点图上看出, 这13已知的数据点大致在一条抛物线的周围,假定回归函数为
y = 0 + 1x + 2x 2 .
作变换x 1 = x , x 2 = x 2,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
y = , , … , T ,
31300.18490.43125.14065.37100.13690.371⨯⎪⎪⎪⎪⎪⎭⎫ ⎝⎛= X ,
= (0 , 1 , 2 )T .
X T X =⎪⎪⎪⎭⎫ ⎝⎛337170858374605.208458374605.208450.5205.208450.5200.13, X T y =⎪⎪⎪⎭⎫ ⎝
⎛3.482499.120732.30, ( X T X )1 =⎪⎪⎪⎭⎫ ⎝⎛----00795.06362.06958.126362.09166.505.10166958.125.10161.20304,= (X T X )1X T y =⎪⎪⎪⎭⎫ ⎝
⎛-1660.03866.136231.271.
又
Q = ( y X )T ( y X ) = ,
y = , ∑=-=n
i i yy y y S 12)(= , U = S yy Q = .
在显着性水平= 下, 用F 检验法检验H 0:1 = 2 = 0.
因为统计量F =10/2523.02
/9689.3= > (2 1, 13 2 1 ) = , 所以拒绝H 0, 即Y 与2个变量x 1, x 2之间存在特别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
再用t 检验法检验假设H 1:i = 0,i=1,2,可知变量x 1, x 2对y 的影响显着. 故x 与y 之间的经验公式为 y = x + .
7.
先把苹果编号1~12,把1~4和5~8放在天平两边:
(1)两边持平:就在9~12中,再把9和10放在天平两边,再平就在11或12中,若9和10不平,则在9或10中;
(2)两边不平:假设1234重5678轻,则进行第二次称量125和349;若平了就在678中且是轻的,再称6与7即可;若125重349轻则在12中且是重的, 再称1与2即可;若125轻349重,则坏的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