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能力系统概要
物联网体系架构总结汇报

物联网体系架构总结汇报物联网体系架构总结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系统。
其架构是物联网系统的基础,能够提供高效、可靠和安全的通信和数据处理能力。
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中最底层的一层,主要负责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的信息。
这些信息由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收集,并通过物理接口传输到下一层。
在感知层中,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环境参数、生产数据、安全状况等。
执行器则用于根据传感器的数据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感知层设备通常是低功耗、小型化的,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和自适应能力。
传输层是物联网中的重要一层,主要负责将感知层中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网络层。
传输层需要提供可靠、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机制。
目前常用的传输技术包括蓝牙、ZigBee、Wi-Fi、以太网等。
传输层还需要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如TCP/IP、MQTT、CoAP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此外,传输层还需要考虑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以支持不同厂商和设备的联接和协同工作。
网络层是物联网中的核心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发。
网络层包括多个网关,这些网关负责收集和处理感知层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云端或其他应用层设备。
网络层还需要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IPv4/IPv6、6LoWPAN等。
此外,网络层还需要具备自动路由、负载均衡和故障恢复等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高效处理。
应用层位于物联网整个架构的最顶层,主要负责应用场景的实现和业务功能的提供。
应用层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协议和接口。
常见的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
应用层需要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和管理物联网系统。
总结而言,物联网体系架构是一个由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层次结构。
感知层负责感知和采集物理信息,传输层负责数据的传输,网络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发,应用层负责具体应用场景的实现。
物联网概述及应用.pptx

物联网概述及应用.pptx幻灯片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它不仅仅是把物品连上网那么简单,而是通过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智能算法,让物品能够“感知”环境、“交流”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幻灯片 2: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就像是物联网的“感官”,由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负责收集物品的信息。
比如温度传感器能感知环境温度,摄像头能获取图像信息。
网络层则是物联网的“神经”,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应用层。
这包括了各种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移动网络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提供各种具体的应用服务,比如智能家居控制、智能交通管理等。
幻灯片 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它能让物品具备感知能力。
RFID(射频识别)技术则用于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跟踪。
还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用于处理海量的物联网数据。
幻灯片 4: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
通过智能门锁,我们可以用手机远程开锁,还能知道谁在什么时候进了家门。
智能灯光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和我们的活动自动调节亮度和颜色。
智能家电也能互联互通,比如冰箱可以自动检测食物的储存情况,提醒我们购买即将用完的食材。
空调能根据室内温度和人的活动情况自动调节温度。
幻灯片 5: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在交通领域,物联网带来了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在道路上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
智能停车系统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空闲的停车位,减少寻找车位的时间和交通拥堵。
公交车和出租车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调度,提高运营效率。
自动驾驶技术也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
幻灯片 6:物联网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在医疗健康方面,物联网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的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将各种物理设备、日常用品以及各类智能终端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智能化管理的网络系统。
它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连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无穷的可能性。
一、物联网的基本原理物联网的核心是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采集、传输和处理信息,并将其与其他设备、系统和云平台进行交互。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感知和采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传感器将这些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通信模块传输给物联网终端设备。
2. 通信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互联,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等。
这些技术能够为物联网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通道。
3. 数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上传到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云平台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从而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4. 应用与服务:物联网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将数据与用户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和功能,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
这些应用和服务将物联网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场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1. 智能家居:物联网可以将各种家庭设备(如灯光、空调、门锁等)连接到一起,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对家居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家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智能交通:物联网可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提供路况信息、导航服务和交通管理等功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3. 智能医疗: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生理参数、远程监护老年人、提供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和服务,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物联网系统设计 第二章

物联网系统设计第二章一、物联网系统概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物联网系统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架构,涵盖了从传感器数据采集到云端数据分析处理的全过程。
它不仅使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更智能、高效和便捷的服务。
物联网系统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负责收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位置等,通过传感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
网络层则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处理中心,这其中涉及到各种通信技术,如 WiFi、蓝牙、Zigbee 等。
应用层则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具体的应用功能,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
二、物联网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一)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选择传感器是物联网系统的“眼睛”和“耳朵”,它们负责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测量精度、测量范围、响应时间、功耗等因素。
例如,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可能需要高精度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而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可能更关注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执行器则是物联网系统的“手”和“脚”,用于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控制。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机、阀门、继电器等,选择执行器时需要考虑控制精度、负载能力、响应速度等因素。
(二)通信技术的应用通信技术是物联网系统的“神经”,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处理中心,并将控制指令下达给执行器。
不同的通信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WiFi 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小、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场景;蓝牙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连接;Zigbee 适用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具有低功耗、自组网等优点。
此外,还有 4G、5G 等移动通信技术,为物联网系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物联网系统的“大脑”,它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第一点: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将各种物体通过网络互联互通的技术,它将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之间进行连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应用系统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为特定行业或场景提供解决方案的系统。
在物联网应用系统中,各种传感器、设备、平台和应用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从而达到智能化、自动化的目的。
物联网应用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涵盖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将受益于物联网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系统架构、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据处理和应用场景等。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注重用户体验,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第二点: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与设计要点在物联网应用系统中,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应用开发技术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技术进行介绍。
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入口,它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便于传输和处理。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传感器时,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功耗和成本等因素,确保满足系统需求。
2.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边缘计算节点。
目前,常见的网络通信技术包括无线传感网络、蓝牙、Wi-Fi、LoRa、NB-IoT等。
设计时应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3.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取有用信息,是系统设计的关键。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压缩、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
物联网系统架构概述

1.物联网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的 系统,实现了各种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互联互通。 2.物联网的定义包括三个关键要素:感知、传输和应用。 3.物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的延伸,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服务。
▪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概念萌芽、技术成熟、 应用普及和智能化升级。 2.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 4.0、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3.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向着更高效的连接、更智能的应用 和更安全的保障方向发展。 以上内容专业、简明扼要、逻辑清晰,符合学术化要求,希望 能够帮助您在《物联网系统架构》的简报PPT中更好地介绍物 联网的定义与概述。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 物联网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
1.加强物联网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 2.建立物联网隐私保护的政策和标准,规范隐私保护行为。 3.加强对物联网隐私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 物联网隐私保护技术与方案
1.采用数据加密、匿名化等技术保护物联网隐私。 2.设计合理的隐私保护方案,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3.加强物联网设备的隐私保护设置和提示,提高用户隐私保护 意识。
物联网系统架构
物联网系统架构组成
物联网系统架构组成
▪ 设备层
1.设备层负责采集和传输来自各种物理设备的原始数据,包括 传感器、执行器、RFID标签、摄像头等。 2.设备层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满足物联网 应用的需求。 3.随着IoT技术的发展,设备层的设备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 加,这需要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智能交通
1.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交通流量和路面通行效率。 2.通过智能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辆运行情况和道路状况,提高交通安全性。 3.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实现交通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品、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化控制的技术。
本文将概述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挑战和前景。
一、物联网技术的定义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和传统的物理世界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将物品和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物联网技术主要依赖于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使得物品和设备能够实时地获取、交换和处理数据,并产生相应的应用价值。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家庭中的电器设备、安防系统、照明系统等进行连接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家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2.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技术,城市中的交通系统、环境监测设备、公共设施等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智能控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监控,提高物流和供应链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4. 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传感器进行连接和协同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的设备连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实现物品之间的互通互联。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3. 边缘计算的兴起: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实时性,物联网技术中的边缘计算逐渐兴起。
边缘计算通过在设备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4. 安全和隐私保护:物联网技术涉及到大量的个人和敏感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四、物联网技术的挑战和前景1. 安全威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和系统,网络安全威胁将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挑战。
NB-IOT系统概要介绍

a)需根据具体的业务
类型构建贴近现实的 功耗模型; b)终端电池自放电情 况测试; c)在不同的环境条件 及业务模型下终端整 机耗电测试; d)为降低终端耗电所 采用的终端休眠机制 测试等
a)在确定资源配置下支持
同时接入的最大用户数 目; b)基于给定上行业务模型 的上行连接数目/容量极限 测试; c)基于给定下行业务模型的 下行连接数目/容量极限测 试; d)基于给定上下行混合业 务模型的连接数目/容量极 限测试;
Legend
15K Hz OFDM symbol with 10Ts CP
15K Hz OFDM symbol with 9Ts CP
NB-IoT物理层上行
• NB-IoT的上行物理信道
LTE NB-IoT PRACH NPRACH PUSCH NPUSCH Format 1 PUCCH NPUSCH Format 2
NB-IoT
火灾自动报警 特点:终端位臵固定,上行延时敏 感的小数据包业务 类似场景:燃气泄漏报警、电梯故 障报警、老人急救
2
NB-IoT 概述
NB-IOT关键需求及性能指标
大
大连接,接入能力 增强
低
低功耗、低成本设 计
强
覆盖能力增强
支持海量的低吞吐量 终端
每小区支持用户 5万+
• 5万用户为小区内部署的终端 数,并发用户数较少
• 基站通过SIB2广播配臵最多三组重复等级以及每组重复等级的RSRP门 限,: • 终端根据RSRP门限选择合适的重复等级进行随机接入 • R13 NB-IoT只支持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与LTE相同
NB-IoT NPUSCH format 1
• 用于传输上行业务数据的物理信道 • 仅支持RV0和RV2两种冗余版本 基站调度子载波间隔不同 的UE在一个上行子帧进行 传输时会产生互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aS 服务层
PaaS平台层 LBS服务 WSN服务 鉴权服务 通讯服务 数据托管 数据加工 数据共享 M2MaaS层
RFID服务 智能应用 业务支撑能力
计算与存储资源
安全服务 管控服务 智能通讯能力 业务能力资源 LBS平台
LAN/GSM\C DMA\3G
数据挖掘
信息服务能力 软件资源 信息中心 网络层 IaaS资源层
9 M2MCM 模块均板载VQFN8封装中国联通 UICC卡,不可拆卸。
物联网M2M管控平台
为了能够将众多传感节点及能力资源进行有效管控 ,为运营商抢占物联网市场夺得先机。为 此需要建设“物联网M2M管控平台”、“物联网码号管控平台”、“物联网基础应用能力平 台”等,对物联网中各应用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并实现传感器至能力资源及能力资源至各传感 终端的智能应用路由。
计 费 等 ︶ 接 口
传 感 网 节 点 统 一 接 入 接 口
BOSS/
业务管理
11
物联网M2M管控平台拓扑图
12
M2M管控平台终端接入
各类终端接入拓扑图
采用SNNMP 协议的标准物 联网终端 支持SNNMP 的标准终端 接入方式
第三方终端
物联网标准协议 (SNNMP)
物联网M2M管控平台 M2MCP
远程监控 RMS
用户自助 服务 USS
16
M2MCM与3大平台的结合
通过给终端设备安装M2MCM,使其成为物联网的标准终端设备,接受管控及码 号平台的管控及服务,使产业资源得到了整合。同时终端设备的能力也能通过平 台的管控进行统一的封装输出,使终端用户的使用效率及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17
能力平台的能力体现
应用注册及接入服务 TOWARAS
智能通讯 TOWSC 能力开放服务 TOWAOS
设备管控
业务管控
10
物联网M2M管控平台能力
资源管理 业 务 系 统 ︵ 安全管理
终端设备管理 接入服务管理 能力调用管理 通讯能力管理 策略管控 路由管控
用户与权限管理
安全及策略管理
证书密钥管理 日志及安全审计 设备监控
M2M模块 M2M终端
大众应用
能力开放服务 TOWAOS
射频识别平台 RFID
位置服务平台 LBS
行业应用
码号资源管控 TOWCNR
产品套餐及资费服务 TOWPTS
用户自助服务 USS
码号管控平台 M2MNCP
基础业务平台 基础业务支撑平台 M2MAP M2MAP
15
物联网能力平台
物联网能力平台 TOWCS
客户资源占有 客户需求理解 产品策划及业务 整合 终端 成本 种类
3.产品制作
平台 平台稳定性 平台容量 安全保障 应用多样性 应用个性化 终端接口协议 网络 多种资源拥有 稳定性 带宽 号码资源
4.产品推广
组织及团队 渠道 资费
通过资源整合及平台的建设,使客户能够得到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务。以往的用户在 使用物联网产品时出现问题后,硬件厂商、网络运营商及应用开发商3方由于平台 不同,资源未整合,无法及时的信息共享而无法快速为用户解决问题,从而造成产 品的用户体验不良,使用难度高,最终导致物联网产品推广困难。资源整合及统一 的管控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个制约产业链发展的难题。
M2MCM M2MCM所带来的优势
降低了产 缩减产品 升级时间 品开发门 槛
减少产业升级
的成本
8
M2MCM能力
物联网通讯模块,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Module ,简称:M2MCM,是 一种用于为物联网终端提供简单统一接入服务的标准通讯模块。 M2MCM严格遵循SNNMP协义(完全兼容中国联通UMMP协议),终端设备及传感器通过
做行业物理信息平台的提供者,不成为信息的透明通道: • 收集者和分发者的定位要求运营商提 供物联网信息的存储平台,运营商能 够控制更多的行业物理信息,将能够 获得更多的行业市场竞争优势
做物联网与互联网接口规范的标准制定者,不涉 足具体传感器件或者标准的制定:
• 物联网是真实物理世界的信息交换网络, 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物联网产品及业务管控平台 TOWPSCP
物联网应 用平台 TOWCAP
传输协议管控 TOWTCP 娱乐服务 RES 空间传感 TOWPTC 健康服务 FHS 位置服务 LBS
TOWDID自动化管控服务
空中放号服务
产品应用套餐管控服务
产品应用计费管控服务 运营商鉴权服务 第三方产品应用注册服务 第三方产品应用权限同步服务 运营商服务能力开放服务 统一账户服务 统一鉴权服务 套餐资费展现服务 码号资源管控 TOWCNR 产品套餐及资费管控 TOWPTC 业务接入及展现管控 TOWSADC
让物联网成为蓝海的利润贡献者,不成为利润的 消费者: • 坚持一个盈利原则,或者说能够从物联网中找到 新的增长点,才是做物联网的首要要义
2
打破现有产业链困境的关键
1.资源整合
政府资源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资源 终端及系统集成商 应用开发商 系统集成商 产学研机构 产业联盟 终端及系统集成商
2.客户需求
M2M应用
专线接入方式 UMMP-A
M2M平台
无线接入方式 UMMP-T 有线接入方式 UMMP-T
UMMP协议由中国联通制定下发,用于中国 联通M2MSP与物联网终端之间的通信,设计的 目的在于,使终端能够安全、可靠、有效的 M2MSP进行通信,完成注册、登录、安全鉴权、 远程维护、远程管理、远程控制等一系列工作, 接受平台的监控和管理。同时,在管理和业务数 据并行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业务数据的传输,终端 能够将需要传送给应用的应用数据传输到目标应 用平台之上,并能够正确的接收到应用平台的响 应消息或下行消息。
应用注册及接入服务 TOWARAS
能力开放服务 TOWSADS
RFID 一卡通
M2M业务
码号资源管控 TOWCNR 产品套餐及资费服务 TOWPTS 用户自助服务 USS
7 物联网码号 管控平台 M2MNCP
M2MCM
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已发布物联网模卡一体通讯模块(M2MCM)及相关标准,
使用这个标准模块即可将企业生产的产品直接升级为物联网产品,并接受物联网管 控系统的服务。
这种标准模块,可以直接接入网络,接受物联网M2M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并行使用物联网云
系统提供的各种管理与服务。并为用户提供简单统一的物联网接入方式,让物联网应用开发 人员可专注自己的应用开发。
M2MCM特点:
• 使终端设备及传感器直接接入物联网管控平台; • 接受物联网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及服务; • 降低开发者门槛,促进物联网应用及业务的发展。 M2MCM安全性: • • • 支持网络域安全认证 支持动态密钥功能 支持内容加密功能
3
通过智能通道平台促进其与客户、集成商的合作,本着共赢的原则, 分发挥产业链各方优势,并强化自身产业链地位
智能通道模式促进了运营商与客户、集成商的合作,发挥了产业链各方的优势
终端 应用平台
1、和集成商形成合作关系
集成商使用移动的平台实现业务, 形成合作关系
数传型
封装
M2M平台
开放 政企应用
2、增强集成能力 将应用和通信过程封装成API,减 少开发难度,扩大集成商的数量 3、提升用户感受 个人应用 为用户提供可管理可控制的通信能 力,提供通道的价值
统一通讯协议(TOWUCP) 物联网通讯自动转换协议 (TOWACP) 智能化传输(SDPT) 标准型M2MCM ) 增强型M2MCM ) 物联网接入网关(TOWAG) 智能证书(TOWIC) 设备唯一标识码(TOWDID) TOWDID自动化检测设备 智能通讯策略 TOWSCS 终端接入管控 TOWAC
对 策
很大!
产品的市场很 小!
整合资源,联合推进
2 3
不同应用在传感技术应用上差异很大
对业务的可管理性尚有欠缺
IPv6等
标准化体系尚不成熟 积极参与并影响国家 标准制定 推出标准产品,做大 市场规模
1
4
不同行业的需求特性差异很大,做精 做细,才能真正满足客户实际需求
缺乏标准化应用产品
物联网作为聚合服务的一个载体,运营商在其产业链中的定位非常明
物联网M2M管控平台 M2MCP 基础业务支撑 平台 M2MAP
LBS 位置服务
物联网接入网关(TOWAG)
物联网接入转换服务器(TOWATS) 智能证书(TOWIC) 智能化通讯策略管控(TOWICSC) 物联网应用路由管控(TOWARC)
智能通讯 TOWSC
物联网设备监控服务(TOWDMS)
物联网应用管理(TOWAS) 物联网设备管理(TOWDS) 能力接入注册服务 能力鉴权及调用服务 空中放号前置服务 空中放号用户服务 物联网设备生产服务(TOWDPS) 产品套餐同步服务 资费选择服务 统一账户服务 统一鉴权服务
能力开放服务 TOWAOS
第三方厂商采取以上四种方式均可将原设备 /系统通过 智能通讯快速接入M2MCP,无需额外开发工作
非标终端 接入方式
13
码号管控平台
14
三大平台的结合成就能力平台
M2M管控平台 M2MCP M2M业务 应用注册及接入服务 TOWARAS
第三方业务 应用平台
智能通讯 TOWSC
智能通讯资源 RFID平台
M2M平台
M2M模块(机器通讯卡)
物联网网关
标准协议
转换服务器 标准化产品
采用M2MCM 的标准物联网 终端
第三方终端
物联网通用模块 (M2MCM) 应用注册及接入服务 TOWARAS 物联网接入网关 (TOWAG)
采用TOWAG 的非标准物联 网终端 采用TOWATS 的非标准物联 网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