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03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解析版

【2024高考二轮复习考点精准突破提升训练】提升训练三 现代文阅读Ⅱ+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瓦猫(节选)葛 亮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
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
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
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
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
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
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
蜡黄脸,满脸胡须。
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
荣瑞红就喊她爷爷。
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
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
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
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
全城都在跑警报。
走,我陪你去问一问。
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
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
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
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
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
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
屋主说,好。
钱不打紧,您看着给。
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
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
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
北方来的。
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
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
他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
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的叙事特点和技巧必备知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的叙事特点和技巧必备知识小说的叙事特点和技巧叙述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是指作者用陈述性的语言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说明、介绍和交代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叙述与时间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人物活动的过程,还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与持续性,即是“过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
语句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
叙述的基本功能在于叙事,小说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叙述实现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的叙述技巧,即是小说的叙事技巧。
✅常见设问方式1.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4.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5.作品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小说叙事技巧的基本内容如下:1️⃣叙述顺序可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1)顺叙顺叙,也叫正叙,小说情节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叙述的。
顺叙是所有叙述方式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我国传统的古典白话小说惯用的叙述方式,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基本上采用的是顺叙。
现代作家也有不少用这种叙述方式叙述人物事件,如张爱玲就比较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按照故事(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叙组织情节,刻画人物。
顺叙的优点是能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比较清楚,条理清晰,在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中,人物的性格也得以充分的展现;缺点是平铺直叙容易给人以平淡的感觉,从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倒叙倒叙是相对于顺叙来说的一种叙述方式,它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叙来叙述事件,而是在小说的开头就对某些发生较晚近的故事情节或结局先作交代,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①为了凸显小说的主题,可以把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以示突出。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常考点整理

【小说考情分析】1.选文特点: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适度选用外国小说,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题材凸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
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要求,所选小说越来越反格式化,表现形式呈现新的特征: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
2.命题特点:试题命制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能力。
命题人立足小说要素,更多关注对环境、形象、主题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题型分值发生变化,但考查点稳定,仍是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来命题,手法及语言也是常考点。
一、选择题1.“2”个命题角度:(1)内容理解类(即写了什么);(2)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类(即怎么写的)。
2.“7”大设误方式:(1)错解文意(曲解文意):理解失当、武断绝对、无中生有;(2)错析艺术特色:错误概括艺术特点,弄错特点对象,错析效果;(3)错析思想情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脱离文意任意阐发;(4)错析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失当,评价错误,作用分析不当;(5)错析语言:对文或人的语言特点、含义、作用理解、判定或解说不当;(6)错析情节:概括情节失当,分析情节作用错误,分析情节技巧错误;(7)错析环境:概括环境特点失当,或分析环境作用错误,赏析环境描写手法不当。
二、主观题(一)叙述特征题命题设问方式举例:(2021·新高考Ⅰ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18·课标全国Ⅰ卷)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说以xxx为叙事承担者,以xxx为叙事视角,有何效果?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织来展开叙述,有何表达效果?小说在叙事上呈现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特点,有何效果?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1.小说的叙述角度①叙述视角A.根据叙述者对于故事的了解程度,可以分为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B.根据故事讲述者身份,可以分为旁观者视角和亲历者视角;C.根据时空角度,可以分为回忆视角(历史与现实交织)和空间转换的视角。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课件37张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 ”,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 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 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 ’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 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 地了一躬。老人愣住了,赶转身高开。背后传来老人的成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么 主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 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 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教考衔接题专练

一、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天里的一堂课王蒙从文学观念上说,西方人更重视的是小说的虚构性。
英语里头,没有一个真正代表小说的词儿,shortstory是短篇小说,novel是长篇小说。
整个的小说叫什么呢,像小说二字的叫法fiction。
fiction是什么意思?虚构之意,所以说谎话也叫fiction。
中国也说那种靠不住的话叫“小说家言”,办真事儿,不能按小说家言办。
中国的小说一词起始于庄子,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就说你修理、修饰,制造一批小说、制造一批段子,不是大说不是大言,尤其不是给朝廷报的那个策论。
你“干县令呢”就是你意欲用你的小说来表达你对那个最大的命题、最大的事业的意见,表达对国之大者的关心,这是不得体的,是很难做到的。
庄子告诉你说,小说是引车卖浆之流的下等人喝着茶闲扯的那些事儿。
但是这个也不是一个坏话。
因为小说确实有一个特点,从小见大。
但是虚构的能力,我始终觉得我们还可以发展发展。
我再说一个,就是语言是符号,是思维的符号,又是一个自己的世界。
文艺里头,按受众的数量来说,远不如歌曲戏剧电视节目,所以挣钱文学也不灵。
但是呢,文学又非常重要。
您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举的例子基本上是文学。
原因就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所以我认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应该有相对比较强大和深邃的思维能力。
当然,叫座的表演也很好,那个谁也不能轻视他。
尤其是每年这个春晚,这已经成为中国的春节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可是你要想发展思维能力,①不能离开文学,不能不看文学的书。
同时,语言本身它能够成为一个世界。
尤其是中文和汉字,因为它是综合性的文字,它表音、它表义、它表达一种逻辑,而且它有非常美好的形状,就是有无穷妙处的形、义、音、理的结合与结构。
这个结构是文字和语言的结构,不仅仅是逻辑的结构。
比如说骈体文的对仗,它不仅是语义上的相对应,而且是平仄、词性、语法上的对应。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第5讲-现代文阅读之小说三要素及情节作用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高频考点精讲(第二辑)

与主题的关系
揭示小说的主题
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展现人物性格
承上启下
方法小结
小说情节作用——结尾
经典例题
绝盗 冯骥才 ①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 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 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②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 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 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批注: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简洁传神地写 出了人物的形象。)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 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我曾经几次问过父亲,为什么要把这个无用的东西挂在房里。父亲 的回答永远是这样的一句话:“你不懂。”但是我的好奇心反而更强了。 我想我一定要把这只三角琴弄下来看看,或者想法使它发出声音。但是 我知道父亲不许我这样做。
——《哑了的三角琴》
牛刀小试1
问题:分析文章开头对“三角琴”描写的作用?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
人 小说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物 形象、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并且通过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
情 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贵在曲折、情节跌宕。 节
小说三要素
社会 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
环境 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 环 描写 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
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
体上设置理解文章整内理pp容t 的试题。
13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整理ppt
17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 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 地的。起到制造悬念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如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 等)、莫伯桑的《项链》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整理ppt
整理ppt
14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 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
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小说阅读
整理ppt
1
小说阅读
小说的特点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
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 的人物,广泛的、多角度地反映社会 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整理ppt
2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
18
解题技巧
•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
服务。
•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 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
6.分析写作技巧。
整理ppt
6
知识链接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
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整理ppt
12
考点分析一
考点: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 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 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
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 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 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整理ppt
10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 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
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
结合文章作答。
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
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整理ppt
16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均有; •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
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整理ppt
3
高考要求
分析 综合
能
鉴赏
力
评价
层
次
探究Leabharlann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 句的表达艺术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作出评价
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整理ppt
7
2.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
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
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
“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
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
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 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 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整理ppt
11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 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
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
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整理ppt
8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整理ppt
9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整理ppt
4
考点分析 :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
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
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
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整理ppt
15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
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
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
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
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
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解读。
整理ppt
5
命题指向: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 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