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CT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门静脉增粗:通过强扫描门脉,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增粗的门静脉主干,其内径大于厘米。

2. 奇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增粗:奇静脉内径大于厘米,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大于厘米。

3. 侧枝循环静脉曲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侧枝循环静脉的曲张,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曲张、奇静脉开放、腹壁静脉曲张等。

4. 肝脏形态变化:早期表现有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脏增大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肝脏萎缩、轮廓不完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肝脏再生结节等现象。

如果诊断为门脉高压,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建议与专业医生进行讨论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对3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门静脉癌栓在CT成像中的特点。

结果30例癌栓中,栓子发生于主干14例,右支24例,左支12例,肠系膜上静脉2例,脾静脉1例;栓子出现高密度1例,等密度12例,低密度17例;栓子为完全性栓塞12例,呈局部结节状、团块状及分支型;受累管腔扩张25例,附栓管壁不连续光滑,有外突结节16例,有9例出现血管壁强化;出现胆囊周围丛及胆总管周围丛17例,食管胃丛侧支8例;动---门脉瘘出现4例。

结论门静脉癌栓在栓塞的位置、栓子表现、附栓管腔的情况及肝外侧支循环等方面都有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和门脉栓塞的表现可以对门静脉栓塞作出准确的诊断。

标签:门静脉栓塞血栓栓子癌栓侧支循环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门静脉栓塞通常可由癌栓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门脉阻塞。

门脉癌栓较常见,门静脉血栓较少见。

两者在CT表现上均为充盈缺损,但是在治疗上各有不同,须认真对待。

笔者重点讨论了30例门静脉栓塞的患者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特点,探讨和归纳其鉴别要点,以提高对此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门脉栓塞病例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3岁,平均53岁,30例病例均作了腹部螺旋CT扫描。

使用SIEMENS HUANYUE螺旋CT,所有病例CT检查前均口服3%左右泛影葡胺造影剂500ml充盈肠道,先做定位像,扫描范围整个肝区,平扫后行常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碘海醇75ml~100ml。

经前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度为2.8~3.0ml/s,扫描参数,床速7.5mm/s,螺距1.5,层厚5mm,管电压130KV,管电流200~550mA,注药后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60~65s,延迟期120~180s。

结果1、门静脉癌栓的位置栓子发生于主干13例,右支24例,左支11例,肠系膜上静脉2例,脾静脉3例;2、门静脉栓子的形态(1)栓子的密度:低密度20例,等密度12例,高密度1例(2)栓子与管壁接触范围及大体形态栓子为完全性栓塞23例,呈局部结节状、团块状及分支型3、附栓管腔情况(1)管腔扩张情况受累管腔扩张28例;(2)栓子附着的管壁情况:附栓管壁不连续光滑,有外突结节189例,有9例出现血管壁强化;4、肝外侧支循环情况1出现胆囊周围丛及胆总管周围丛21例,食管胃丛侧支7例;动---门脉瘘出现4例;讨论门静脉癌栓为恶性门脉栓塞,总是继发于肝癌出现,门静脉血栓为良性门脉栓塞,可继发于多種疾病,常见于肝硬化、脾切除、肝癌、胆道术后,急性胰腺炎,血小板增多症等。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一、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的病生理变化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常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

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

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以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1、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流受阻后,首先出现充血性脾大,然后出现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2、交通支扩张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四个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形成静脉曲张。

在扩张的交通支中最有临床意义的是在食管下段、胃底形成的曲张静脉。

3、腹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液生成增加,促使液体从肝表面、肠浆膜面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门静脉高压症时虽然静脉内血流量增加,但中心血流量却是降低的,继发刺激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水潴留而加剧腹水形成。

二、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方法1、肝组织学活检此法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对于鉴别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至关重要,临床实践中常有两种途径,即经皮或经皮经颈静脉途径。

两种不同途径肝组织学活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表1)。

表1两种不同途径肝组织学活检的主要适应证根据不同病因发展的纤维化分为4种主要纤维化模式:①门静脉-中央静脉型纤维化(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②门静脉-门静脉型纤维化(胆道疾病);③窦周和细胞周围型纤维化(代谢性疾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脏疾病);④中央-中央型纤维化(布-加综合征等静脉流出阻塞)。

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布-加综合征等疾病门静脉高压常在病程的早期就发生,而代谢性疾病门静脉高压常在疾病的后期才形成。

2、肝静脉压力梯度(H V PG)H V P G是检测P H T变化的“金标准”,是通过颈内静脉、股静脉或肘静脉插管检测肝静脉楔压与肝静脉自由压之差,从而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正常人门静脉压力<5 m m H g。

H VP G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方法,对判断临床终点事件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表2)。

门脉高压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门脉高压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门脉高压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门脉高压是指门脉系统内的压力升高,导致门静脉、脾静脉等血管扩张充血,临床上常见的病因包括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肝内或肝外肿瘤等。

门脉高压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肠道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门体分流性脑病等并发症。

本文将科普门脉高压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影像学诊断1. B超检查:B超检查是门脉高压的常用初筛方法,可以评估脾脏的大小、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扩张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腹水等表现。

2. 影像学造影:包括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直接观察门静脉、脾静脉等血管的扩张情况,进一步评估肝脏和脾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3. 肝脏弹性成像:也称为FibroScan,通过低频振动探头测量肝脏的弹性情况,可以评估肝硬化的程度,作为门脉高压的诊断参考。

4. 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包括肝脏和脾脏的形态、大小以及血管情况。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评估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扩张程度,检测是否存在门静脉血栓形成、脾动静脉分流等。

5. 肝动脉造影:肝动脉造影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向肝动脉注射造影剂,可以清晰显示肝脏和门静脉系统的血流情况。

该检查常用于评估肝内或肝外肿瘤对门脉的压迫情况以及门体分流血管的情况。

6. 食管胃镜检查:食管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和胃的黏膜情况,特别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和有无出血迹象。

对于门脉高压患者,食管胃镜检查是及时发现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手段。

7. 肝脾闪烁显像:肝脾闪烁显像是一种功能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脾脏和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这种检查可以评估门静脉压力及其对脾血流和肝血流的影响,对门脉高压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具体采用哪种影像学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判断和诊疗需求而定。

每种影像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症,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CT门静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CT门静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B—C级交界状态的患者来说,其手
liver neoplasms:technique
and resul协.AJR,2002。179:53-59.
术范围仍显广泛,手术时间较长,损伤仍 然较大。有相当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经典 的断流手术,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较 高,特别是那些需要行急诊断流术的患 者。这就要求实施的手术既能快速阻断 出血,又要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以减少 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我们在实践中根 据术前CTPV显示的曲张静脉解剖情
[1] 王宇.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首都 医科大学学报,2007,28:35-38. [2]刘占奎,蔡景修,董家鸿.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争论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 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33-34. [3]陈丽娜,吴云林.门静脉cT血管造影在 门静脉高压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诊断学 理论与实践,2006,5:269-272. 【4]赵丽琴,贺文.食管静脉曲张侧支循环 的CT f】静脉成像研究.中国医学影像 学技术,2007,23:242j245. [5]杨镇.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解 剖学命名和操作步骤.外科理论与实 践.2009,14:82-84. [6]喻健玲,张澍田,贺文.螺旋CT门静脉 造影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研究.临 床内科杂志,2007,24:189—191. [7]¥ahani D,Saini S,Pena C,el a1.Using
脉管径大于5 mm即为增粗,提示门静脉 高压形成pJ。 我们参考国内学者的分类方法H引, 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引流静脉分为五 型:(1)胃左静脉胃支型(曲张静脉主要 由胃左静脉胃支形成);(2)胃左静脉食 管支型(曲张静脉主要由胃左静脉食管 支形成);(3)胃左静脉分支均衡型(曲 张静脉由胃左静脉胃支和食管支形成); (4)胃短静脉和(或)胃后静脉参与型 等;(5)其他型。 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2.0统计 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面±s)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间门静脉 属支管径数据采取t检验。 二、结果 1.门静脉系统:48例患者CTPV均 清晰显示了门静脉系统及其属支。门静 脉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 成46例,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汇合而成2例;肠系膜F静 脉注入脾静脉32例,注入肠系膜上静脉 14例;注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夹角2 例;胃左静脉注入门静脉30例,注入脾静 脉15例,注入门脾静脉夹角处3例。胃 短和(或)胃后静脉显示3例。测得门静

肝脏门静脉血栓与癌栓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

肝脏门静脉血栓与癌栓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
近肝 脏 组 织 的血 流 灌 注 异 常 。
2 多普勒超声技术及表现 多普勒超声检查 的由于其无 创性 、 脉血 栓 ( p o r t a l v e i n t h r o m b o s i s , P V T ) 是 指 肝脏 门静 脉
系统主干及其分支 内血栓的形成 。评估 P V T形成 的主要 内容
包 括血栓形成 的程度 ( 部分或完 全性血栓 、 晚期 形 成 纤 维 维 条
且可实时多切 面观察等优点 , 在 临床 上已经成为筛查 门静脉系
统 栓 子 的首 选 方 法 之 一 。有 文 献 报 道 其 敏 感 度 和 特 异 度 达 到
常血 流信号等 , 从 而进行鉴别 。在 临床工作中 , 往往 由于栓 子
形 成时间早 , 病灶小 , 或 由于陈 旧性血栓 回声不均 匀接 近于癌
栓 ,使得 多普勒超声检查在 鉴别 诊断方面存在一定 的局 限性 ;
超声 诊 断结 果 的准 确 性 与操 作 医 师 的 经 验 、 手 法技 巧有 很 大 关 系, 并且受限于超声单 一检查切面 视野相对 较小 , 很 难 一 次 性
■ 国 囤
肝 脏 门静脉 血栓 与癌 栓 的发 病 机 制及 影 像 学 表现
周 伟 蒋雪峰 朱玉春 张 怀信
( 昆山市第一人 民医院, 江苏 昆 山 2 1 5 3 0 0 )
D0I : 1 0 . 1 9 4 3 5  ̄ . 】 6 7 2 — 1 7 2 1 . 2 0 1 8 . 0 1 . 0 8 0
全面评估 门静 脉系统全貌等 。 利用 常规 的脉 冲多普勒结合二维
超声所产生的彩色 多普 勒图像 , 可清 晰地 显示病灶 局部 血流分 布, 通过 观察靶 向血管 中门静脉 的血 流分布 和流向 , 结 合 门静 脉系统内血流动力学理论 , 对血流 的动态情况进行 准确 直观的 判断。既往研究显示对 于门静脉系统不全性阻塞的患者 , 彩色

门静脉影像学

门静脉影像学

门静脉影像学门静脉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影像学科,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

门静脉是人体内的重要血管之一,连接着肠道、脾脏和腹部器官,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受阻或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一、门静脉影像学检查的原理和方法门静脉影像学检查是通过一系列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MRI等,对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检查和观察,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

超声检查是门静脉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的情况,可以清晰地显示血流速度和方向,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梗阻或狭窄等情况。

此外,CT和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门静脉高压症的影像学表现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表现。

比如,在超声检查中可以发现门静脉明显扩张和充血、脾脏肿大、肠系膜下静脉曲张等情况;在CT和MRI检查中可以显示门静脉周围的神经、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情况,帮助医生进行深入的诊断分析。

此外,门静脉高压症还可能引起腹水、胃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这些并发症,指导后续的治疗工作。

三、门静脉影像学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门静脉影像学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和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比如,在介入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导管放置、封闭、分流等技术,直接对门静脉高压症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手术治疗中,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规划手术路径和方式,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灶的充分清除。

四、门静脉影像学的发展趋势和展望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门静脉影像学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门静脉影像学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为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门脉增粗影像标准

门脉增粗影像标准

门脉增粗影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门脉增粗是一种病理学上的表现,常常出现在肝硬化等疾病中。

门脉是体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血管,它连接着肝脏与其他脏器,负责将含有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清理。

当门脉发生增粗时,意味着肝脏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需要引起重视。

门脉增粗的影像检查是诊断该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借助超声、CT、MRI等成像技术来观察门脉的状况,确定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在门脉增粗的影像诊断中,有一些标准和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门脉增粗的影像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一、门脉增粗的影像表现门脉增粗的影像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超声检查:在超声影像上,门脉增粗通常呈现为门脉横断面直径增大,管腔呈现扩张、变圆、流速增快等特征。

声影增高,管腔充盈度降低也是门脉增粗的常见表现。

2. CT检查:在CT影像上,门脉增粗呈现为门脉管腔扩张,密度减低,边缘模糊,其周围可能还会出现炎症浸润、结节状改变等。

在增强CT检查中,门脉增粗可表现为门脉造影延迟,门脉充盈不良等特征。

3. MRI检查:在MR影像上,门脉增粗呈现为门脉管径扩大、信号强度降低,常伴有门脉周围软组织肿胀、炎症等表现。

动态增强MRI检查还可以显示门脉内充盈缓慢、门脉壁增厚等特点。

以上是门脉增粗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典型表现,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门脉增粗的存在及其程度。

二、门脉增粗的临床意义门脉增粗主要与肝脏疾病相关,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脉血栓等。

门脉增粗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价值:门脉增粗是许多肝脏疾病的常见表现,通过影像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严重程度评估:门脉增粗的程度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治疗指导:门脉增粗的影像检查可以为治疗提供指导,如选择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合理调整治疗方案等,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脉发育及结构异常-罕见病变
胰腺前方十二指肠前方门静脉 Prepancreatic preduodenal (PPPD) portal vein
PPPD 位于胆总管前方 常合并有肠道、胆系、胰腺、脾脏、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Polysplenia syndrome with preduodenal portal vein. Annals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Imaging of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AJR,1997
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除肝脏外)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两端均为毛细血管,门静脉系缺乏 静脉瓣,血液易逆流
门静脉系统解剖变异
门脉的分流现象
• 来自小肠、右半侧结肠的血液经 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 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
• 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脾 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门静脉, 然后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半肝
• 主干发出右后支,然后继续向右 上行分为左支和右前支
• 左支的变异主要是左支水平段缺如 • 门脉右支主干、右前支及右后支缺如,
主干分出肝右叶分支后,转向左侧, 延续为左支
门脉肝内分支变异
门静脉主干同时分出3支血管
门脉肝内分支变异
门脉右后支是门脉主干发出的第一个分支,门脉左支和右前支共干
门脉肝内分支变异
门脉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 放射科 王萱 2017-6-4,福州
Contents
1 • 门脉解剖、变异与胚胎学 2 • 门脉发育及结构异常 3 • 门脉疾病症候群 4 • 小结
门静脉位置毗邻
自胰颈的后方上行,通过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后进入 肝十二指肠韧带,上行至第一肝门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静脉行的右前面为胆总管, 左前面为肝固有动脉
Indian J Radiol Imaging. 24(4): 350-359, 2014
门脉的胚胎发育学
[4]成对卵黄静脉 ·头腹侧[3]、背侧[2]、尾腹侧 [1]吻合静脉 [8]成对脐静脉, [7]静脉窦(原始心脏), [5]十二指肠, [6] 横隔(原始肝脏)
[9]门脉主干, [10]门脉左支
[11]静脉导管, [12]下腔静脉, [13]门脉左支与左脐静脉间交通, [8]左脐静脉
RadioGraphics 2011; 31:905–926
门脉发育及结构异常
胰腺前方门静脉 双门静脉 先天性肝外门体分流 肝内门体分流
门脉发育及结构异常-罕见病变
正常: 门静脉位于胰腺及十二指肠后方
胰腺前方十二指肠后方门静脉 Prepancreatic retroduodenal (PPRD) portal vein
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分型 Type 1a: 端侧门腔吻合,肠系膜上静脉(SMV)及脾静脉 (SV)单独汇入IVC Type 1b: 端侧门腔吻合,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共干成门脉(PV)后汇入 Type 2: 侧侧门腔吻合,IVC与门脉间 肺动脉高压,肝硬化及肝性脑病(系膜上静脉 (二)脾静脉 (三)肠系膜下静脉 (四)胃左静脉,也叫胃冠状静脉,沿胃 小弯左行再转向右后汇入门静脉干。在贲 门处食管静脉丛有小支汇入胃左静脉,其 主支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或半奇静脉,从 而使门静脉系和上腔静脉系沟通 (五)胃右静脉,汇入门静脉干 (六)胆囊静脉,收集胆囊壁的血液,汇 入门静脉干或其右支 (七)附脐静脉,为数条细小的静脉,起 于脐周静脉网,沿肝圆韧带走行,汇入门 静脉或其左支
门脉发育及结构异常-罕见病变
双门静脉 Portal vein duplication
Br J Radiol. 2009 Feb;82(974):e32-4.
门脉发育及结构异常-罕见病变
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 (congenital extrahepatic portocaval shunt,Abernethy malformation) (门静脉缺如, congenital absence of the portal vein)
门脉肝内分支
右支短、宽,变异较多 •前支、后支 左支长、细,变异较少 •主干沿横沟左行(横部)至左纵沟,弯向前上方,移行于脐部,发出外侧和内侧支
门脉肝内分支
门脉肝内分支变异
• 右支的变异主要包括 • 三叉状:门静脉主干在肝门处直 接分为左支、右前支和右后支
• 主干发出右后支,然后向左侧略 弯曲斜行,演变为左支,右前支 起自左支
门静脉相关断层解剖
Pocket Atlas Sectional Anatom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门静脉相关断层解剖
Pocket Atlas Sectional Anatom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胰腺前方十二指肠后方门静脉 Prepancreatic retroduodenal (PPRD) portal vein
PPRD呈L型或反L型 PPRD位于胆总管的前方或与其平行 大多数PPRD不合并肠道、胆系与胰腺的发育异常
Radiology, Institute of Liver and Biliary Sciences - New Delhi/IN
临床意义: •肝脓肿、脂肪肝等,右半肝好发 •动 脉 期 门 静 脉 强 化 不 均 ( 与 门 静 脉 血 栓鉴别)
门静脉相关断层解剖
Pocket Atlas Sectional Anatom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胰腺前方十二指肠前方门静脉 Prepancreatic preduodenal (PPPD) portal vein
• 胰腺前方门静脉 prepancreatic portal vein • 十二指肠前方门静脉 preduodenal portal vein
Ankur Dev,EPOS 2013
门脉发育及结构异常-罕见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