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单元小测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ZnS(s)+Cu2+ (aq) CuS(s)+Zn2+(aq)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ZnS 或PbS
CuS
3.已知:Ksp(CuS)=1.3×10-36,Ksp(MnS)=2.6×10-13。工业生产中常用MnS作 为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Cu2+:Cu2+(aq)+MnS(s)⇌CuS(s)+Mn2+(aq)。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C )
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理解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 转化的实质。
2.学会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交流讨论
可溶性钡盐(如BaCl2等)当作食盐食用,会造成钡中毒。 中毒患者常用5.0%的Na2SO4溶液洗胃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
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
(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Cu2+(aq) + PbS(s) ⇌CuS(s)+Pb2+(aq)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硫化物中硫的化合价为-2,均具有还原性
A.反应达平衡后,继续加入MnS,废水中的Cu2+的去除率增加 B.该反应可将工业废水中的Cu2+沉淀完全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c(Mn2+)变小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1023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训练

1.(2011年东北师大附中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解析:选C。
25 ℃时,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因此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会等于0,也并非不溶于水,即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把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
故只有C正确。
2.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H +)·c(OH-)=K,存在等式c(M+)·c(X-)=K sp。
现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AgClw的溶解的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20 mL 0.01 mol/L KCl溶液②30 mL 0.02 mol/L CaCl2溶液③40 mL 0.03 mol/L HCl溶液④10 mL蒸馏水⑤50 mL 0.05 mol/L AgNO3溶液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AgCl固体在水中存在如下溶解,c(Cl-)或c(Ag+)越大,越平衡:AgCl(s)Ag+(aq)+Cl-(aq),由于c(Ag+)·c(Cl-)=K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量就越小。
注意AgCl的溶解量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而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①中c(Cl-)=0.01 mol/L;②中c(Cl-)=0.04 mol/L;③中c(Cl-)=0.03 mol/L;④中c(Cl-)=0 mol/L;⑤中c(Ag+)=0.05 mol/L。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沉淀溶解平衡典型题难题练习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浓盐酸,看不到明显的现象B.将硫酸铜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得到的沉淀是以Cu(OH)2为主,说明了在相同条件下Cu(OH)2的溶解度比CuCO3的更小C.在0.01mol/L 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接着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浓氨水,白色沉淀不会溶解D.CaCO3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是因为CaCO3是弱电解质,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aCO3⇌Ca2++CO2.已知:298K时,四种物质的溶度积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化学式CH3COOAg AgCl Ag2CrO4Ag2SK sp 2.3×10﹣3 1.56×10﹣10 1.12×10﹣12 6.3×10﹣50 A.298K时,将0.001mol•L﹣1的AgNO3溶液逐滴滴入0.001mol•L﹣1的KCl和0.001mol•L﹣1的K2CrO4的混合液中,则先产生Ag2CrO4沉淀B.298K时,向2.0×10﹣4mol•L﹣1的K2Cr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2.0×10﹣4mol•L的AgNO3溶液,则有Ag2CrO4沉淀生成(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C.298K时,向CH3COOAg 悬浊液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Ag+H++Cl﹣═CH3COOH+AgCl D.已知:=0.65.298K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CH3COOAg)>c(AgCl)>c(Ag2CrO4)>c(Ag2S)3.某温度下,向10mL 0.1mol•L﹣1NaCl溶液和10mL 0.1mol•L﹣1K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AgNO3溶液。
滴加过程中pM[pM=﹣lgM,M为c(Cl﹣)或c(CrO42﹣)]与所加AgNO3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

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
系:Ba(OH)2(s)
Ba2+(aq)+2OH-(aq)。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
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少
C.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
D.pH 减小
3.取 1 mL 0.1 mol·L-1 AgNO3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试剂浓 度均为 0.1 mol·L-1)。
D.一定条件下,反应 2NO(g)+2CO(g) 应的ΔH>0
N2(g)+2CO2(g)能自发进行,该反
2.(2020 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期末, )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
化学性质稳定,催化活性高,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热性和对紫外线的
屏蔽性,从某种工业酸性废液(主要含 Na+、Fe2+、Fe3+、Mg2+、Al3+、Cl-、 SO42-)中回收氧化铁流程如图所示。
沉淀时,所需 c(Ag+)越小,越先生成沉淀,所以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
后次序为 Br-、Cl-、CrO42-,C 项正确。 6.B Mg(OH)2 与 MgF2 均为 AB2 型化合物,且 Mg(OH)2 的溶度积较 MgF2 小, 所以其饱和溶液中 Mg(OH)2 电离出的 Mg2+浓度要小一些,A 项错误;NH4+
A.原 AgNO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 B.图中 X 点表示溶液中 c(Ag+)=c(Cl-) C.图中 X 点的坐标为(10,5) D.把 NaCl 溶液换成 0.1 mol/L 的 NaI 溶液,则图像可用图中虚线表示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的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的测试题和答案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的测试题1.在100mL0.10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解析:此题为一计算推断题。
经计算AgNO3、BaCl2、CuSO45H2O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为0.01mol,反应生成的AgCl和BaSO4各为0.01mol,溶液中剩余的是0.01mol、0.01molCl-和0.01molCu2+,所以溶液应呈蓝色,故A、C是错误的,三种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增大两倍,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3molL-1。
答案:B2.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系:Ba(OH)2(固体)Ba2++2OH-。
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小C.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D.pH减小解析:氢氧化钡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的固体和氢氧化钡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即氢氧化钡的固体溶解到溶液中电离生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中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沉淀出氢氧化钡的固体,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由于溶液中固体不存在浓度问题,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可是选项中所描述的量都发生变化,与结论相矛盾。
是否从该体系的另一方面分析,水的量发生变化考虑?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钡粉末在水中转化为结晶水合物,消耗了一定量的水,平衡发生移动。
溶解的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钡的固体,引起溶解物质相应的量发生变化。
选项A中的钡离子的个数随着水的量的减少,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都相应减少,其个数必然减少。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的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安稳的测试题和答案【导语】在学完知识点后学生需要多做题来复习和检验自己是否掌控知识点,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沉淀溶解安稳的测试题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安稳的测试题1.在100mL0.10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终究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终究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终究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molD.在终究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解析:此题为一运算推断题。
经运算AgNO3、BaCl2、CuSO4•5H2O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为0.01mol,反应生成的AgCl和BaSO4各为0.01mol,溶液中剩余的是0.01mol、0.01molCl-和0.01molCu2+,所以溶液应呈蓝色,故A、C是毛病的,三种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增大两倍,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3mol•L-1。
答案:B2.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安稳关系:Ba(OH)2(固体)Ba2++2OH-。
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小C.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D.pH减小解析:氢氧化钡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的固体和氢氧化钡饱和溶液的溶解安稳,即氢氧化钡的固体溶解到溶液中电离生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中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沉淀出氢氧化钡的固体,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由于溶液中固体不存在浓度问题,安稳没有产生移动。
可是选项中所描写的量都产生变化,与结论相矛盾。
是否从该体系的另一方面分析,水的量产生变化推敲?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钡粉末在水中转化为结晶水合物,消耗了一定量的水,安稳产生移动。
苏教版化学选修4沉淀溶解平稳的应用同步测试

高二选修化学反映原理单元练习之二十七沉淀溶解平稳的应用一、选择题1.类似于水的离子积,难溶盐AmBn也有离子积K sp且Ksp=〔C(A n+)〕m·〔C(B mˉ)〕n,已知常温下BaSO4的溶解度为×10ˉ4g,则其K sp为:A.×10ˉ4B.1×10ˉ5C.1×10ˉ10D.1×10ˉ122.在mol·Lˉ1KCl溶液中,加入mol·Lˉ1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sp=×10ˉ10):A.有AgCl沉淀析出B.无AgCl沉淀C.无法确信D.有沉淀,但不是AgCl3.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M(OH)3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
在自然界镓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矿,如Al2O3中。
用NaOH溶液处置铝矿(Al2O3)时,生成NaAlO2、NaGaO2;而后通入适量CO2,得Al(OH)3沉淀,而NaGaO2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
发生后一步反映是因为A.镓酸酸性强于铝酸B.铝酸酸性强于镓酸C.镓浓度小,因此不沉淀D.Al(OH)3是难溶物4.将100mL mol·Lˉ1的AgNO3溶液加入足量的NaCl和NaF的混合溶液中,产生1.435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的沉淀为AgCl B.产生的沉淀为AgFC.产生的沉淀为AgF和AgCl D.AgF溶于水5.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稳:Ca(OH)2(s) Ca2+(aq)+2 OHˉ(aq);加入下列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A.Na2CO3溶液B.AlCl3溶液C.NaOH溶液D.CaCl2溶液二、填空题6.向含有AgI的饱和溶液中,别离进行如下操作:(1)加入固体AgNO3,则C(Iˉ)(2)若改加更多的AgI固体,则C(Ag+)(3)若改加AgBr固体,则C(Iˉ)7.已知Ksp(ZnS)=×10ˉ22,Ksp(CdS)=×10ˉ27,在Zn2+和Cd2+两溶液中(浓度相同)别离通H2S至饱和,离子在酸度较大时生成沉淀,而离子在酸度较小时生成沉淀。
苏教版化学选修4沉淀溶解平稳同步测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映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稳温故知新新知预习一、沉淀溶解平稳1.在有AgCl沉淀生成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平稳存在两个进程: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离开AgCl表面进入水中;另一方面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受AgCl表面___________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
在必然温度下,当___________的速度与___________的速度相等时,形成___________,达到平稳状态,人们把这种平稳称为沉淀溶解平稳。
2.描述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稳的平稳常数称为___________或简称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表示。
3.必然___________下,K sp为一常数。
难溶电解质的K 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_________。
二、沉淀溶解平稳的应用1.沉淀溶解平稳是一个___________平稳,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平稳也会相应地发生。
2.若是误食可溶性钡盐,造成钡中毒,应尽快用___________给患者洗胃。
3.精制食盐水时,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镁离子。
4.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铁离子,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调剂溶液的pH至3—4,铁离子即可转化为氢氧化铁除去。
世纪50年代,流行病学研究发觉___________具有防治龋齿的作用。
含氟牙膏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防治___________。
6.当糖粘在牙齿上后,在酶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有机弱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是造成龋齿的要紧缘故。
溶液和NaCl溶液反映,生成___________沉淀。
当向体系中滴加KI溶液时,溶液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结合生成了更难溶解的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减小,增进了AgCl的溶解,最终AgCl全数转化为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溶解平衡单元小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7题 每题6分 共42分)1.一定温度下,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 Ca 2+(aq)+2OH –(aq),向一定量的石灰乳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 2+离子数目减少B.溶液中c (Ca 2+)增大C.溶液的pH 增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2.已知:25℃时,K sp [Mg(OH)2] =5.61×10-12,K sp (MgF 2)=7.42×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 2溶液相比,前者的c (Mg 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 4Cl 固体,c (Mg 2+)增大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 01 mol•L -1氨水中的K sp 比在20 mL 0.01mol•L -1 NH 4Cl 溶液中的K sp 小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 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 23.向5mL NaCl 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 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一滴KI 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黄色,再滴入一滴Na 2S 溶液并振荡,沉淀又变成黑色,根据上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 ) A.AgCl = AgI = Ag 2S B.AgCl< AgI < Ag 2S C.AgCl > AgI > Ag 2SD.AgI> AgCl> Ag 2S4.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C.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D.a 点对应的K s p(BaSO 4)大于c 点对应的K s p(BaSO 4)5.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 )①热纯碱溶液的去油污能力强 ②误将钡盐BaCl 2当作食盐食用后,常服用0.5%的Na 2SO 4溶液解毒 ③溶洞、珊瑚礁的形成 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为了除去MgCl 2溶液中的Fe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试剂是( ) A.NaOH B.Na 2CO 3C.氨水D.MgO7.欲增大Mg(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pHB.加入2.0 mol·L -1 NH 4Cl 固体C.加入 MgSO 4固体D.加入适量水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3题 共43分)8.(本题15分)已知在25 ℃的水溶液中,AgX 、AgY 、AgZ 均难溶于水,且K sp (AgX)=1.8×10-10,K sp (AgY)=5.0×10-13,K sp (AgZ)=8.3×10-17。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gX 、AgY 、AgZ 的溶解度S (AgX)、S (AgY)、S (AgZ)的大小顺序为 。
(2)若向AgY 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 固体,则c (Y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25 ℃时,若取0.188 g 的AgY(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固体放入100 mL 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 -的浓度为 。
(4)由三者的K s p 判断,在题(3)的体系中, (填“能”或“不能”)实现AgY 向AgZ 的转化,理由为 。
9.(本题15分)某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 3,含有少量的MgCO 3、Al 2O 3、SiO 2杂质,提纯TiO 2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 4·7H 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在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 -1时,可认为其沉淀完全)。
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的pH 和K s p 如下表(常温下): 氢氧化物 TiO(OH)2 Fe(OH)3 Fe(OH)2 Mg(OH)2开始沉淀时的pH0.51.57.6K sp 1.0×10-29 4.0×10-38 8.0×10-16 1.8×10-11(1)已知①中生成的阳离子主要有TiO 2+、Fe 2+,写出①中生成上述成分的化学方程式 ;③中的主要实验操作是 。
(2)若要使溶液中的TiO 2+沉淀完全,应调控溶液的pH ,酸解后若不将Fe 3+还原为Fe 2+,则最后生成的TiO(OH)2中会含有Fe(OH)3沉淀,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写出步骤④生成TiO(OH)2的离子方程式 。
(3) 黑钛液中还含有少量的Mg 2+等阳离子,常温下,若所得溶液中c (Mg 2+)=0.001 8 mol·L -1,当溶液的pH 等于 时Mg(OH)2开始沉淀。
10.(本题13分)硫化钠、次氯酸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高温时,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硫酸钠在催化剂作用下恰好完全反应,制得硫化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同学往某Na 2S 样品(含Na 2CO 3、Na 2SO 4杂质)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盐酸,沉淀完全溶解。
①沉淀溶于盐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仅由上述实验无法判断K sp (BaCO 3)与K sp (BaSO 4)的大小关系,理由是 。
(3)已知: 化学式 电离常数(25℃)HClO K =3×10-8 H 2SK 1=1.3×10-7 K 2=7.1×10-15回答下列问题:①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H 2S H ++HS -, HS -H ++S 2-,若通过某种方式使溶液的pH 减小,则c (S 2-)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②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的pH:pH(Na 2S)、pH(NaHS)、pH(NaCl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常温下,0.1 mol/L H 2S 溶液的pH 约为 (取整数)。
(4)次氯酸钠与镁可组成燃料电池,如图为Mg-NaClO 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电池工作后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Y 电极的电极材料是 ,X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
三、实验题:共1题 每题15分 共15分11.某学习小组欲探究CaSO 4沉淀转化为CaCO 3沉淀的可能性,查得如下资料(25 ℃): 难溶电解质CaCO 3 CaSO 4 MgCO 3 K sp2.8×10-99.1×10-66.8×10-6所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100 mL 0.1 mol·L -1的CaCl 2溶液中加入100 mL 0.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3 g 固体Na 2CO 3,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沉淀后,再弃去上层清液;④。
(1)由题中信息可知,K 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填“大”或“小”)。
(2)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
(4)请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
(5)请写出该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
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氧化钙与水反应。
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发生:CaO+H2O Ca(OH)2,消耗水,溶液中c(Ca2+)、c(OH-)增大,由于原溶液已达到饱和,则沉淀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各离子的数目减少,但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只与温度有关,故浓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错。
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c(OH-)不变,溶液pH不变,故C错误;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2.B【解析】Mg(OH)2的溶度积小,故其电离出的Mg2+浓度要小一些,A 错;可以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从而促使Mg(OH)2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c(Mg2+)增大,B正确;Ksp仅与温度有关,C错;只要加入氟化钠溶液能够使混合液中c(Mg2+)•c2(F-)>7.42×10-11,就可以使Mg(OH)2转化为MgF2,D错误。
3.C【解析】沉淀溶解平衡总是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由转化现象可知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AgCl>AgI>Ag2S。
4.C【解析】在一定温度下,a点溶液已处于饱和状态,加入Na2SO4,S浓度增大,Ba2+浓度应减小,而从a点到b点,S浓度增大,Ba2+浓度不变,A项错误;d点时蒸发溶液, S和Ba2+浓度均增大,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而d点到c点只有Ba2+浓度增大而S浓度不变,不能通过蒸发实现,B项错误;d点表示S和Ba2+的浓度积小于BaSO4的溶度积,为BaSO4的不饱和溶液,C项正确;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溶度积常数都相等,D项错误。
5.A【解析】①⑤都是与盐类的水解原理有关的问题,与沉淀溶解平衡无关。
6.D【解析】本题考查利用水解除去杂质。
溶液存在水解平衡:Fe3++3H2O Fe(OH)3+3H+,要除去Fe3+,就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加入选项中每种物质,都会使平衡正向移动,但加入A、B、C中的物质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也会将Mg2+除去。
57.B【解析】Mg(OH)2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2+(aq)+2OH-(aq),增大pH或加入 MgSO4,沉淀溶解平衡左移,Mg(OH)2的溶解度减小;加入适量95%乙醇对平衡无影响,即对Mg(OH)2的溶解度无影响;加入 NH4Cl ,由于N与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沉淀溶解平衡右移,Mg(OH)2的溶解度增大。
【备注】欲增大溶解度,即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可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逐项分析。
8.(1)S(AgX)>S(AgY)>S(AgZ) (2)减小(3)7.07×10-6mol·L-1(4)能K sp(AgY)>K sp(AgZ)【解析】(1)由于AgX、AgY、AgZ的组成形式相同,故溶解度大小可以根据K sp大小予以确定,因为K sp(AgX)>K sp(AgY)>K sp(AgZ),故S(AgX)>S(AgY)>S(A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