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备考精讲: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

合集下载

2014四川卷文言文《王筠传》注译、解读与质疑

2014四川卷文言文《王筠传》注译、解读与质疑

2014四川卷文言文《王筠传》注译、解读与质疑2014四川卷文言文《王筠传》注译、解读与质疑一、原文再现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1]人。

筠幼警寤[2],七岁能属[zhǔ]文[3]。

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及长,清静[4]好学,与从兄[5]泰(注意古汉语称谓)齐名。

陈郡谢览,览弟举(注意古汉语称谓),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泰,养即筠,并[6]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7],迁太子舍人,除[8]尚书殿中郎。

王氏过江[9]以来,未有居.郎署者[10],或劝逡[qūn]巡[11]不就[12],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13]江东,吾得比踪[14]昔人,何所多恨[15]。

”乃.欣然就职。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16],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17]也。

筠为文能压强韵[18],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

约(注意古汉语称谓)常从容[19]启[20]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21]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22],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注意古汉语称谓)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23]袖,右拍洪崖[24]肩。

”其.见[25]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26]去职。

筠有孝性,毁瘠[jí]过礼[27],服阕[28]后,疾废[29]久之。

六年,除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领[30]羽林监,又改领步兵。

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

三年,昭明太子薨[hōng][31],敕[chì]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32],不以艺能高人[33],而少[shào]擅才名[34],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其自序曰:“余少好书[35],老而弥笃.[36]。

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37],后重[chóng]省[shěng]览[38],欢兴弥深,习与性成[39],不觉笔倦。

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

2014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

2014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

• • •
• •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2014· 四川卷]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 嗟吟咏,以为不逮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答案] (1)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 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 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 • • •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 8.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联系上下 文可知,此句大意应为“因为母亲过世 而离职”。忧:去世。故把“忧”翻译 为“忧虑”是不正确的。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 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 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 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 职。” • 王筠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初任被授予中军临 川王行参军一职,后来升迁为太子舍人,又升任 尚书殿中郎。王氏渡过长江 (指东晋建国 )以来, 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 (王筠)先观望不要 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 )可以说 是东南的俊秀之才,王坦之 (字文度,东晋名臣 ) 在江东超群出众,我能和这些前辈相比,有什么 遗憾呢?”于是很高兴地去任职了。
•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 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 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 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 普通元年,王筠因为给母亲服丧离职。 王筠有孝顺的品性,为守丧而哀伤消 瘦超过了礼法的要求。守丧期满后, (他)因此患上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 中大通二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 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 (皇帝 )让 (他 ) 写作哀悼的策文 (祭文 ),(他 )又受到叹 赏。

2014四川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高清版

2014四川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高清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睑jiǎn哺育bǔ扎辫子zā亘古未有gèn
B.嫩绿nèn铲除chǎn紧箍咒kū一蹴而就cù
C.抽噎yē迸裂bèng户口簿bù不屈不饶láo
D.愤懑mèn要挟xiá绊脚石bàn恃才傲物shì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演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
⑥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

筠幼警寤(机警,通晓事理。

寤:wù,古同“悟”,理解,明白),七岁能属文(写文章。

属:zhǔ,连缀,接连。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

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cóng xiōng,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即当今所说的堂兄。

二者统称从兄。

依此类推,另有从父、从叔、从弟、从侄等)泰齐名。

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zhòng yù,声誉崇高;崇高的声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乳名,小名)也。

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中军(是一个古代的军事概念。

前军,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就是主力大部队;后军,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

另外还有:左军和右军,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临川王行参军(王府里的属官),迁太子舍人(古代官职名称。

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除尚书殿中郎。

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皇帝的宿卫侍从官。

李密《陈情表》:“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者,或劝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这里通俗地译为“推辞”。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不就(就职,就任),筠曰:“陆平原(即陆机。

孙吴灭亡后出仕西晋,曾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东南之秀,王文度(王坦之,字文度,太原晋阳人,东晋名臣,尚书令王述之子)独步江东,吾得比踪(亦作“比迹”。

齐步;并驾。

指彼此相当)昔人,何所多恨(遗憾)。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

筠幼警寤(机警,通晓事理。

寤:wù,古同“悟”,理解,明白),七岁能属文(写文章。

属:zhǔ,连缀,接连。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

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cóng xiōng,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即当今所说的堂兄。

二者统称从兄。

依此类推,另有从父、从叔、从弟、从侄等)泰齐名。

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zhòng yù,声誉崇高;崇高的声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乳名,小名)也。

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中军(是一个古代的军事概念。

前军,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就是主力大部队;后军,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

另外还有:左军和右军,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临川王行参军(王府里的属官),迁太子舍人(古代官职名称。

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除尚书殿中郎。

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皇帝的宿卫侍从官。

李密《陈情表》:“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者,或劝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这里通俗地译为“推辞”。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不就(就职,就任),筠曰:“陆平原(即陆机。

孙吴灭亡后出仕西晋,曾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东南之秀,王文度(王坦之,字文度,太原晋阳人,东晋名臣,尚书令王述之子)独步江东,吾得比踪(亦作“比迹”。

齐步;并驾。

指彼此相当)昔人,何所多恨(遗憾)。

王筠,字元礼原文及翻译

王筠,字元礼原文及翻译

王筠,字元礼原文及翻译王筠,字元礼原文及翻译【原文】: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

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

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

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翻译】: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

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

十六岁时,写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

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

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童谣说:“谢家有谢览、谢举,王家有王养、王炬。

”“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原文】: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

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

”乃欣然就职。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

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翻译】:王筠刚做官时任临川王行参军,后调任太子舍人,又被任命为尚书殿中郎。

琅玡王氏渡过长江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平原可以说是东南的才子,王文度在江东无人能比,我能够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很多遗憾。

”于是高兴地去上任。

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他。

王筠作文章能押险韵,每次宴会上一起作赋,文辞必定鲜妍美妙。

沈约常常很自信地启奏高祖说:“以后的名家,只有王筠一人,再无别人。

”【原文】: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见重如此。

【翻译】:昭明太子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园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衣袖,手抚着刘孝绰的肩膀说:“这正所说的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的肩膀啊。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测评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测评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弦.歌(xuán) 辍.学(chuò) 怃.然(wǔ) 喟.然长叹(kuì) B.饥馑.(jǐn) 铿.锵(kēng) 撰.写(zhuàn) 莞.尔一笑(guǎn) C.悲恸.(tònɡ) 户牖.(yǒu) 颠沛.(pèi) 向隅.而泣(ǒu) D.股肱.(ɡōnɡ) 谄.媚(chǎn) 切磋.(cuō) 畏葸.不前(xǐ)解析:A 项,“弦”应读“xián”;B 项,“莞”应读“wǎn”;C 项,“隅”应读“yú”。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患:担忧。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解析:B 项,敏:聪明。

C 项,平生:向来,素来。

D 项,伤:伤害,损害。

答案:A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项,动词,去,往;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B.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

红对勾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

红对勾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

红对勾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红对勾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第一部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睑(jiǎn) 哺育(bǔ) 扎辫子(zā) 亘古未有(ɡn)B.嫩绿(nn) 铲除(chǎn) 紧箍咒(kū) 一蹴而就(c)C.抽噎(yē) 迸裂(bnɡ) 户口簿(b) 不屈不挠(lo)D.愤懑(mn) 要挟(xi) 绊脚石(bn) 恃才傲物(s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打蜡顷刻生死攸关口干舌噪B.飙升印证贻养天年扶摇直上C.巨擘清彻历久弥新所向披靡D.皱褶荧屏风生水起精简机构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李劼人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这和他从小生活在成都分不开,他爱到茶馆听评书,评书艺人生动幽默的话语,就成了他今后*中的语言。

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D.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逐渐从我们视线中消失。

4.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

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现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

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

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

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

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

”乃欣然就职。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

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

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

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

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

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

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

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

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

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

子史诸集皆一遍。

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

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

”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

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

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为这语曰
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⑵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

(5分)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画9处)(4分)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参考答案】8、B9、B10、(1)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2)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11、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

12、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

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

(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
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

(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译文】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

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

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

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

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

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

”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

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

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

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

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

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

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

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

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

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

”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

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

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

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

”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

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

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

’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