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剂的分类知识
食品乳化剂

食品乳化剂1. 简介食品乳化剂是一种在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化学添加剂。
它能够将食品中的油脂和水相互混合,防止它们分离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使用,因为它们能够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和外观。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乳化剂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应用领域。
2. 食品乳化剂的种类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种类的食品乳化剂。
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乳化剂和合成乳化剂。
2.1 天然乳化剂天然乳化剂来自天然植物、动物的提取物,主要有以下几种:•磷脂类乳化剂:如卵磷脂、大豆卵磷脂等,是最常用的乳化剂之一。
•蛋白类乳化剂:如明胶、天然胶原蛋白等,常用于制作糕点和糖果等食品。
•天然胆汁酸类乳化剂:如牛胆酸和小牛胆酸,常用于酱料和调味品中。
2.2 合成乳化剂合成乳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其特点是成本低、稳定性好,常见的合成乳化剂有以下几种:•脂肪酸酯类乳化剂:如甘油脂肪酸酯、脱水大豆酸酯等,常用于乳制品和油脂制品中。
•缩合脂肪酸甘油酯类乳化剂: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单麦芽酸甘油酯等,常用于乳制品和冷冻食品中。
•硬脂酸单酸甘油酯类乳化剂:如硬脂酸甘油单硬脂酸酯,广泛应用于糖果和巧克力制品中。
3. 食品乳化剂的作用机制食品乳化剂能够将油脂和水相互混合,形成一个稳定的乳状分散体系。
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表面张力:乳化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油脂和水能够充分混合。
•稳定乳状体:乳化剂通过形成胶束结构来稳定乳状体,防止油脂和水的分离。
•改善食品质地:乳化剂能够使食品更加柔软、顺滑,提高口感和质地。
•增加食品保存期限:乳化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防止乳状体的分离和变质。
4. 食品乳化剂的应用领域食品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乳制品:乳化剂常用于牛奶、酸奶、乳脂等乳制品中,使其更加均匀细腻。
•油脂制品:乳化剂在油脂制品中起到乳化和稳定的作用,如沙拉酱、沙拉油等。
•糕点和面包:乳化剂常用于面包和蛋糕等糕点中,使其更加松软和口感好。
乳化剂剂型知识

乳化剂分类.(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醚类非离子助剂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系列、农乳100号110 120 130 140壬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1:1 1:2 1:3 1:4EO平均摩尔数4-5 9-10 14-15 19-20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C4H9)- -O(EO)nH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浊点65-70℃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00号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号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C浊点69-71℃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宁乳31号浊点76-84℃用量少泛用性广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浊点83-92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三苯乙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浊点(1%水溶液)EO加成数1:2.2-2.3 70-75 20-211:2.6-2.7 80-85 24-251:3.2-3.3 95-100 30-31b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2号中间体/EO质量比浊点(1%水溶液)EO加成数1:2.1-2.3 70-75 17-181:2.6-2.8 85-90 20-243)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聚合度中间体/EO质量比1:1.7 1:2 1:2.3 1:2.6 1:3 1:3.5 1:4浊点(1%水溶液)51 70 75 82 89 96 86(5%CaCl2溶液)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 浊点40-50℃渗透剂EA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Igepal CA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赫斯特GenapolX系列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EPE型农乳1601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73.5-80℃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2)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3)烷基胺氧化物4)季胺烷氧化物及其类似产品二、酯类非离子助剂1、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1)油酸聚氧乙烯酯2)硬脂酸聚氧乙烯酯3)松香酸聚氧乙烯酯2、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国内乳化剂By国外称BL,宁乳110 120 130 140 乳化剂EL、PC3、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斯潘系列20 40 60 80 85亲油性较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Tween系列水溶性比斯潘大4、甘油为基本原料的非离子助剂1)二聚甘油和脂肪酸酯2)双甘油聚丙二醇醚3)甘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酸酯三、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1、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2、不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磺酸盐1、烷基苯磺酸盐1)二烷基苯磺酸钠2)烷基芳基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钙)DBS-Na((农乳500号)2、烷基萘磺酸盐1)丁基萘磺酸钠Nekal A润湿剂HB2)二丁基萘磺酸钠Nekal BX(拉开粉)3)二异丙基萘磺酸钠Morwet RP4)单、双甲基萘磺酸钠Morwet M3、烷基磺酸盐1)石油磺酸钠R为混合烷基平均分子量400-5002)烷烯基磺酸钠RCH=CHCH2SO3Na3)羟基烷基磺酸钠R- CH-CH2-CH2SO3NaOH4、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1)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渗透剂T、润湿剂CB-102(二异辛基丁二酸酯磺酸盐)、Aerosol IB(二丁基丁二酸磺酸钠)、Aerosol MA(二己基丁二酸磺酸钠)、Aerosol Ay(二戊基丁二酸磺酸钠)2)烷基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SSOPA(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酯磺酸钠)农助2000(单烷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丁二酸磺酸钠产品为30%溶液)5、烷基联苯基醚磺酸盐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1)苄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CNF2)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NO3)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NO4)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MF7、N-甲基脂肪酰胺基牛磺酸盐洗涤剂209胰加漂T8、N-烷基酰肌氨酸盐英卜内门Lissapol LS即净洗剂9、异逐硫酸盐衍生物二、硫酸盐1、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2、脂肪醇硫酸盐ROSO3Na1)改性月桂醇基硫酸钠2)鲸蜡醇基硫酸钠C16H33OSO3Na3)仲醇基硫酸钠CnH2n+1CH(CH3)OSO3Na4)混合脂肪醇(C12-14)硫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Maprofix ES(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R- -O(EO)nSO3Na常用烷基为壬基、辛基5、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三、磷酸盐、亚磷酸盐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O OR- -O(EO)n-P-(OH)2 〔R- -O(EO)n〕2-P-(OH)2单酯双酯目前有两个系列R=C8H17 OPEPO4、R=C9H19 NPEPO4商品名:酚醚磷酸酯表面活性剂MAPP(单酯)、NPEPO4Na(或K)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游离酸型)代号SPEnPO4OO(-CHCH3)K- -O(EO)n-P-(OH)2 〔(-CHCH3)K- -O(EO)n〕2-P-(OH)2单酯双酯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磷酸盐4、烷基磷酸盐、芳基磷酸盐O5、烷基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R=C12-14 n=10-16单酯商名为表面活性剂MAP RO(EO)n-P-(OH)2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四、羧酸盐(脂肪羧酸盐)如松酯酸皂高分子型助剂一、非离子型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农乳700号2、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宁乳36号、农乳700-1号农乳SPF2)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农乳700-2号、宁乳37号3)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日本Sorpol PPB150、2003、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4、聚乙烯醇完全水解的聚乙烯醇98-99%、部分水解的水解度为88-89%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醚类分子量2000-3000有良好的去污力,分子量更高的分散力较好,如环氧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二、阴离子型1、聚合羧酸盐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Ⅱ(270)SOPA-Ⅴ(570)3、烷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及其类似品种MF MSF4、酚甲醛缩合物磺酸盐及其类似品种1)酚磺酸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盐分散剂HN(又称分散剂S)分散剂C3)酚-脲-甲醛缩合物磺酸盐5、缩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6、黄原酸胶XG7、木质素磺酸盐脱糖木质素磺酸钠M-9、16 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M-10 木质素磺酸钠M-14 缩合改性木质素磺酸钠M-13、15 脱糖脱色木质素磺酸钠M-17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铵盐型1、烷基铵盐型2、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型3、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型4、咪唑啉型二、季铵盐型1、烷基三甲基铵盐型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2、二烷基二甲基铵盐型3、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型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 晴纶匀染剂TAN4、吡啶嗡盐型5、烷基异喹啉嗡盐型6、苄索氯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一、氨基酸型1、丙氨酸型2、甘氨酸型二、甜菜碱型三、咪唑啉型四、氧化胺氧化胺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似,既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又与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在中、碱性溶液中显示非离子特性,在酸性溶液中显示弱阳离子特性。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乳化剂是一类在化学和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具有将两种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并形成乳液的特性。
乳化剂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化学结构和功能,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乳化剂类型。
1.表面活性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乳化剂类型。
它们能够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充分混合,并形成稳定的乳液。
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混合型等不同类型。
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十二烷基磺酸盐等常用于洗涤剂和乳化剂中。
2.天然乳化剂:天然乳化剂是从植物和动物提取的天然物质,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
常见的天然乳化剂包括卵磷脂、木瓜蛋白酶、蛋黄球蛋白等。
这些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用于制作酱料、乳制品、糕点等。
3.脂肪酸乳化剂:脂肪酸乳化剂是由脂肪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水和油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性,能够稳定乳液的形成和保持。
常用的脂肪酸乳化剂包括月桂酸钠、硬脂酸钠等。
这些乳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4.聚合物乳化剂:聚合物乳化剂是由聚合物链组成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高乳化稳定性。
常见的聚合物乳化剂包括聚乙烯醇、羟基乙基纤维素等。
这些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用于制作乳制品、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等。
5.硅油乳化剂:硅油乳化剂是一类由聚二甲基硅氧烷链构成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稳定性。
硅油乳化剂常用于制作化妆品、药品和润滑剂等领域。
它们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润滑性,能够改善产品的质地和触感。
总结起来,乳化剂可以分为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天然乳化剂、脂肪酸乳化剂、聚合物乳化剂和硅油乳化剂等不同类型。
它们在不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稳定乳液的形成并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质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化剂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十章食品乳化剂

性状:商品化的山梨醇酐脂肪酸酯有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 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三硬 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酸酯五种,通常也称为司盘20、司 盘40、司盘60、司盘65、司盘80。由白色至黄褐色的粘稠液 体或蜡状固体,有轻微的焦糖甜味和油脂味。司盘具有良好 的耐热性和抗水解稳定性,适于在含水体系和经较长时间高 温处理的食品中使用。其乳化力强于单甘酯,一般与其他乳 化剂合用。随脂肪酸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溶解性和乳 化性能有较大差异,其HLB值1.8~8.6。司盘20和司盘40是 亲水性乳化剂,适合制备O/W型乳状液;司盘60、司盘80尤 其是司盘65,属于亲油性乳化剂,适用于制备W/O型乳化剂。 HLB值1.8~8.6。
用法和用量:推荐用量0~5g/kg(以最终产品计,单用或与其他乳化剂、 增稠剂合用量)。根据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硬脂酰乳酸钠可以使用于糕点和面包,最大用量2.0 g/kg。在 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预先充分溶于热的油脂或快速搅拌使分散于热水 中,可以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第十章 食品乳化剂
一、乳化剂的介绍
1.乳化剂的概念:
乳化剂是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稳定 乳状液(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乳状液是一种彼此均匀分散的混合液而 非真溶液,其中一相以微小液滴的形 式均匀地分散在连成一片的分散体中, 前者称为分散相或非连续相,后者称 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2.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略有苦味。不溶于水,但可分散于热水中,溶于乙醇和热的丙二醇、 大豆油、猪油。耐热稳定性较差,在酸、碱和脂肪分解酶的作用下, 易发生水解。属于O/W型乳化剂,HLB值18~21。硬脂酰乳酸钠与小 麦蛋白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面筋-蛋白复合物,使面筋网络更 为细致而有弹性,从而提高发酵面团的持气性和烘焙成品的体积。与 其他蛋白质,尤其是与乳蛋白相互作用,可以提高乳蛋白的搅打起泡 性和充气能力。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不溶性复合物,这 种结构使面粉中的面筋蛋白与淀粉之间形成一种更为紧密、完整而不 易受机械破坏的状态,使面团在调制过程中提高弹性、延展性和韧性, 起到强化面团的作用。在焙烤过程中,由于其与直链淀粉的结合而抑 制了淀粉的重新结晶和回生,起到防止老化和使组织柔软的作用。
乳化剂类型_阴离子_阳离子_非离子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乳化剂类型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乳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领域。
它能够在两种互不溶的液体中形成稳定的混合溶液,被广泛用于制备乳液、胶体以及调味品等产品。
乳化剂可以分为三类:阴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类型的乳化剂,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优缺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已经对文章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概述了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接下来,我们将依次介绍阴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在每个章节中包括定义和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各种乳化剂的特点与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地介绍和解释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的类型,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优缺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这三种乳化剂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 阴离子乳化剂:2.1 定义和特点:阴离子乳化剂是一种具有负电荷的表面活性剂,也被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亲水基团以及一个亲油基团,通常是通过在亲油基团上引入带有负电荷的官能团实现。
阴离子乳化剂在水中形成胶束,其中亲水基团向外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并使胶束呈负电荷。
2.2 应用领域:阴离子乳化剂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在洗涤产品中使用的肥皂和洗发水常使用阴离子乳化剂作为表面活性剂。
此外,咸菜、果酱等食品加工中也会采用阴离子乳化剂来改善稠度和口感。
在制药工业方面,阴离子乳化剂可用于药物输送系统的制备以及改善溶解性。
其他应用领域还包括纺织、油漆、农业等。
2.3 优缺点:阴离子乳化剂具有以下优点:- 能够稳定乳液,使油水相分散均匀。
- 具有良好的减压降黏、增稠和润滑性能。
- 在酸性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然而,阴离子乳化剂也存在一些缺点:- 不耐酸,在酸性环境中易失去乳化活性。
乳剂的分类

乳剂的分类乳剂是一种由两种或多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的颗粒形式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
乳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化妆品等领域,因其稳定性好、易于使用和传递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根据乳剂中悬浮液体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乳剂分为不同的分类。
1. 按照乳化剂类型分类1.1 离子型乳剂离子型乳剂是指其中至少一个液体为电解质溶液,并且含有离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乳剂分为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类。
1.1.1 阴离子型乳剂阴离子型乳剂中,悬浮相为带负电荷的颗粒,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硫酸盐、磺酸盐等。
这类乳剂常用于农药、染料、涂料等领域。
1.1.2 阳离子型乳剂阳离子型乳剂中,悬浮相为带正电荷的颗粒,常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胺盐、季铵盐等。
这类乳剂常用于纸张涂料、纺织品加工等领域。
1.2 非离子型乳剂非离子型乳剂中,悬浮相和连续相均为非电解质溶液,其中至少一个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这类乳剂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3 复合型乳剂复合型乳剂是指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物。
这类乳剂能够兼顾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提高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2. 按照悬浮液体性质分类2.1 水包油(W/O)乳剂水包油乳剂是指水相悬浮在油相中的乳液。
水包油乳剂常见于化妆品、药物等领域,可以提供保湿、滋润的效果。
2.2 油包水(O/W)乳剂油包水乳剂是指油相悬浮在水相中的乳液。
油包水乳剂常见于食品、农药等领域,可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2.3 多重乳剂多重乳剂是指由多个连续相和悬浮相组成的复杂乳液。
这类乳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特殊的功能性,常用于高端化妆品、药物传递等领域。
3.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3.1 医药乳剂医药乳剂是指应用于医药领域的乳剂,常用于口服液、注射液等制剂中。
医药乳剂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增加悬浮稳定性。
3.2 农业乳剂农业乳剂是指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乳剂,常用于农药制剂中。
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详细版

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详细版乳化剂是一类能够稳定液体分散体系(即乳液)的物质,它可以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相混合并形成均匀的乳液。
乳化剂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化学特性和功能,乳化剂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将详细介绍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
1.阴离子乳化剂:阴离子乳化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类乳化剂,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和乳化能力。
阴离子乳化剂可以通过与水中的离子或分子结合来生成带负电荷的乳化剂分子,从而稳定油和水的混合。
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包括硬脂酸钠、硬脂酸甘油酯、明胶和月桂酸钠等。
2.阳离子乳化剂:与阴离子乳化剂相对应,阳离子乳化剂具有良好的阳离子性能,可以通过与油相组分中的带负电荷物质发生静电相互作用来形成乳液稳定层。
阳离子乳化剂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如膳食补充剂的乳化、染发剂的乳化等。
主要的阳离子乳化剂有氯化辛基二甲基苄基铵、二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
3.非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是一类不带电的表面活性剂,一般由含有高度极性基团的非离子性物质组成。
非离子乳化剂的乳化性能和稳定性较好,能够适用于一些对电离作用敏感的应用,如药物乳化、染料乳化等。
常见的非离子乳化剂有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酯等。
4.天然乳化剂:天然乳化剂通常是从天然植物或动物提取的物质,具有低毒性、环境友好的特点,适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常见的天然乳化剂包括卵磷脂、脱脂奶粉、明胶等。
5.聚合物乳化剂:聚合物乳化剂是一类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乳化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稳定性。
他们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来实现油水相分散稳定化。
聚合物乳化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农药乳剂、涂料乳液等。
聚合物乳化剂主要包括聚合丙烯酸酯、聚酰胺等。
乳化剂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乳化效果:乳化剂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油水相的均匀混合和稳定,因此要选择具有较好乳化效果的乳化剂。
2.安全性:乳化剂作为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添加剂,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乳化剂性质及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性质及应用一、乳化剂的简介:1. 乳化剂是一种双亲分子,是有一个亲油端及一个亲水端在体系中,分散相称为不连续相,在食品中,亲油基常是食品级油或脂的长链脂肪酸,亲水基可以是非离子型,如甘油,亲水基可以是阴离子型(带负电如乳酸盐),亲水基可以是两性(如卵磷脂),亲水基可以是阳离子型,具有毒性,一般不用。
2.乳化液:常有O/W与W/O型分散液,总的说来,连续相是乳化剂的溶解度较大的一相。
3、HLB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值,理论上,HLB=(亲水性分子量/总分子量)×20=a/b ×20由此可见,HLB在0~20较小值代表乳化剂在油相中更易溶解,较大值则相反,常见乳化剂的HLB值:两种乳化剂混合物的HLB=A×HLBa+B×HLBb其中A、B表示质量百分数。
经研究:HLB在3~6范围内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液HLB在11~15范围内,有利于形成O/W型乳化液HLB在6~11范围内,无良好乳化性,只有湿润性能O/W型乳化液在HLB=12最稳定,W/O型乳化液在HLB=3.5最稳定。
二、乳化剂的作用:1、乳化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互不相溶的水、油两相得以乳化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保持油和水的两相稳定。
2、与淀粉作用:淀粉在水中形成@螺旋结构,内部有疏水作用,乳化剂疏水基进入淀粉@螺旋结构,通过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降低淀粉分子的结晶程度,乳化剂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会阻止支链淀粉的结晶程度,防止淀粉老化,使面包、糕点等淀粉类制品柔软,具有保鲜作用。
3、与蛋白络合,改善食品结构及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强度。
蛋白质因氨基酸极性不同具有亲水和疏水性,在面筋中,极性脂类分子以疏水键与麦谷蛋白结合,以氢键与麦胶蛋白结合,使面筋蛋白分子变大,乳化剂与蛋白络合,使产品保持柔软性,提高面团持气性,增大产品体积。
这一类乳化剂比如双乙酰洒石酸甘油酯和硬脂酸酰酸盐。
4、与脂类化合物的作用:在无水脂类中,油脂呈现多晶现象,在食品加工中加入适宜的乳化剂,可延缓和阻止晶型的变化.例如蔗糖酯、乳酸单双甘酯、SPAN-60、聚甘油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化剂的分类知识
市面上那么多表面活性剂,很多人都迷糊了,是不是表面活性剂都可以用作乳液聚合乳化剂呢?
只有那些对聚合物乳液体系有着有效的稳定作用,同时又不影响聚合反应的表面活性剂,才适合作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它们的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亲水的极性基团,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乳化剂的类型
乳化剂主要有四大类型:阴离子型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和两性乳化剂。
1、阴离子型乳化剂
用于碱性介质,它的亲水基团主要有磷酸盐类、羧酸盐、硫酸盐、磺酸盐等,亲油基团有碳11-17直链烷烃和碳3-8烷基与苯基、萘基结合体。
2、阳离子型乳化剂
用于酸性介质,通常有伯胺盐、仲胺盐、季胺盐、叔胺盐等。
(酯结构胺的盐、酰胺结构胺的盐、烷基双胍盐酸盐)。
3、非离子型乳化剂
酸碱不敏感,主要有多元醇羧酸酯Span、聚氧乙烯多元醇羧酸酯Tween。
4、两性乳化剂
自身带酸碱基团,主要是羧酸型乳化剂、硫酸酯型乳化剂、磷酸酯型乳化剂、磺酸型乳化剂。
乳化剂也可以从来源上进行分类,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
而按照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