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盎格鲁-撒克逊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学作品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学作品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史诗、英雄传说、抒情诗和寓言故事等。
1.《贝奥武夫》:这部史诗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之一。
讲述了勇士贝奥武夫与怪物格伦德尔的激战,弘扬了英雄主义和尊贵的价值观。
2.《库勒谈歌》:这是一首拟史诗抒情诗,描写了一个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男子流浪时的内心痛苦和孤独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辛酸经历的思考。
3.《赫拉赫兰德》:这是一首由风格独特的诗句组成的13世纪诗歌,讲述了北欧神话中主神奥丁与乌鸦盖尔梅尔合作的故事。
4.《侯赛因的故事》:这是一首关于家庭生活的寓言故事,描述了一个体贴顾家、重视道德的妇女对待婚姻的态度和社会地位。
5.《女巫猎人手记》:这本书是鲍尔的著作,写了一位医生和治疗师对待女巫疯狂狂热的描写。
这些作品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的思考,也构成了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盎格鲁撒克逊人特点

盎格鲁撒克逊人特点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指在英国的远古时代,来自日耳曼地区的部落,包括盎格鲁人(Angles)、萨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特点包括文化、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农业和战争等方面。
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化是以日耳曼文化为基础的。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后来演变成了英语。
他们重视诗歌、音乐和口述传统,在他们的文化中有许多史诗和传说。
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有一套严格的法律体系,被称为盾守法(Witenagemot),这是一个由贵族和教士组成的法律机构。
其次,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结构是分等级的。
他们采用了地主制度,地主拥有土地和农民,而农民作为小农,需要在土地上工作,为地主提供劳动和税收。
同时,盎格鲁-撒克逊社会还有一个军事阶层,他们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宗教信仰是多神教,他们崇拜诸多神祗,比如奥丁、索尔、海姆达尔等。
宗教对他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着他们的文化、法律和价值观。
然而,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盎格鲁-撒克逊人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并在公元7世纪后成为了基督教国家。
农业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主要经济活动。
他们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和牧畜业。
他们种植大麦、小麦和大豆,并养殖牛、羊和猪。
农业对他们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贵族统治的基础。
最后,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其战争技能和暴力行为而闻名。
他们是勇敢的战士,通常以部落为单位组织军队,使用各种武器和战术进行战斗。
他们征服了当时的不列颠部落,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他们的军事实力使他们成为了当时欧洲强国之一总而言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特点包括日耳曼文化基础、分等级的社会结构、多神教信仰、农业经济和强大的战争能力。
这一部分在英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英国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

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1、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从公元前55年到公元五世纪,罗马人两次入侵不列颠,对其统治达400年之久,当时英语还存在只有凯尔特人的语言――凯尔特语。
公元410年,罗马人由于应付自己国家局势的变化,被迫离开了不列颠,接踵而来的是日耳曼人,他们有三个部落组成: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他们使用各自的日耳曼方言,勉强可以交流。
后来三个部落合在一起,使用统一的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古英语”。
2、古英语时期从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入侵英国,对英语主要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受北欧语的影响,英语的词尾变化和名词的性逐渐消失,所以今天的英语不像其他的欧洲语言一样有着复杂的语法、复杂的词尾变化,以及名词和形容词性、数、格的变化。
3、中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是英语发展史的第二个阶段(1150年―1500年),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领法国人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英军,成为不列颠的统治者,后人称之为征服者威廉,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诺曼底征服”。
据统计,今天的英语中约有30%的词汇量来自于法语词汇,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可见一斑。
4、18世纪后期英国已通过其殖民地和地缘政治统治地位传播了英语。
商业、科学技术、外交、艺术和正规教育都使英语成为第一种真正的全球语言。
英语还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国际交流。
英格兰继续形成新的殖民地,后来这些殖民地发展了自己的言语和写作规范。
5、现代语法情况的丧失几乎是完整的,而SVO的字序大部分是固定的。
一些更改,例如使用do-support已变得普遍。
在-ing中使用渐进形式似乎正在传播到新的建筑,并且已经建造的形式变得越来越普遍。
不规则形式的正则化也缓慢地继续,并且变形形式的分析替代方法变得越来越普遍。
受美式英语在媒体中的强大影响以及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相关的声望,英式英语也在美式英语的影响下也在发生变化。
英国崛起之路(一):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英国崛起之路(一):盎格鲁—撒克逊时代2009年04月08日 09:58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相关标签:[英国史] [欧洲史]编者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人类是究竟从哪里来?经常说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
但是,当今世界有190多个国家,他们都从何而来,他们是怎么发展的,尤其是近几百年来引领人类现代化潮流的欧美国家,他们又是怎么崛起的?今天起,凤凰网历史频道从“欧洲国别史”开始,陆续打开世界各国的历史画卷,与广大网民一道,放眼寰球,纵览古今,惯看秋月春风。
往来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着罗马(Roman)军队于公元5世纪时(401-410年)最终撤出不列颠(Britannia,古凯尔特语,意为“五彩斑斓的土地”),不列颠岛南部随后进入了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不列颠岛上南部地区帝国的余辉逐渐消亡殆尽,而耶酥(Jesus)最终替代了恺撒(Caesar,对罗马皇帝的称呼),一时间群雄并立,你方唱罢我登场,扰扰嚷嚷几百年后,在1066年圣诞节的伦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通译为威斯敏斯特教堂,伦敦的主要教堂,牛顿、达尔文等名人均葬于此地),随着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 of Normandy,the conqueror:绰号“征服者威廉”)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England),英格兰进入了中世纪。
那么,人们对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7个国家究竟有没有详细的了解呢?本文旨在探讨这个时期的7个国家的若干情况。
一、时代发展脉络:1、史前时期:人们对于不列颠岛上的最早居民的了解很少(英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出现于25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第四纪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不列颠成为岛屿),但这些居民在斯通亨格(Stonehenge,圆形石结构)和阿弗伯利(Avebury)所遗留下来的巨石阵都证明史前期的岛上居民拥有一种相当程度发达的文明(Megalith Culture,巨石文明,来自北非,遍布于西班牙、法国和德国西部,以及英伦三岛),他们当时正处于青铜时代文化期。
《2024年《盎格鲁-撒克逊人_英格兰起源史》(节选)英汉翻译报告》范文

《《盎格鲁-撒克逊人_英格兰起源史》(节选)英汉翻译报告》篇一《盎格鲁-撒克逊人_英格兰起源史》(节选)英汉翻译报告一、引言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一群历史上重要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他们是英格兰文化和历史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严谨、细致的笔触对这段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为其中重要内容提供高质量的英汉翻译。
二、报告主体1. 原文(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起源史)节选内容如下:The Anglo-Saxons: The Origin of England's HistoryThe Anglo-Saxons were a group of people who settled in England, bringing with them a unique blend of culture and traditions. Their arrival marked a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in English history, shaping the identity and culture of the country we know today.2. 翻译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的历史起源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定居在英格兰的一群人,他们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与传统融合。
他们的到来标志着英格兰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国家的身份和文化。
3. 分析本段翻译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含义,同时注重了语言的流畅性。
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在传达原文意义的同时,保留其语言特色。
例如,“settled in England”被翻译为“定居在英格兰”,既保留了原文的意思,又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此外,在处理文化词汇时,如“Anglo-Saxons”和“独特的文化与传统融合”,我们尽可能地保持了其原有的文化色彩,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_VS_“莱茵模式”(德法模式,_又称大陆模式)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VS“莱茵模式”(德法模式,又称大陆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自然以英美,尤其以美国为标本。
盎格鲁-撒克逊族人是日耳曼的一支,北欧海盗的后裔。
给英国带去了日耳曼习惯法,使之在“三R运动”(文艺复兴、罗马法复兴和宗教改革)中一直避免受到罗马法复兴的冲击,因而形成了与欧陆迥异的文化传统。
大英帝国海外扩张,盎格鲁-撒克逊族人的后裔也以他们的模式统治了世界其他地区如美国,澳洲。
直到今天,习惯上仍然把美国的主流社会称为“W ASP”,意为白种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这个链接可以了解更具体,其实,anglo-saxons文化对于现代英美人就像先秦文化对现代中国人一样;是文化传统的源头。
/history/ancient/anglo_saxons/)。
莱茵模式,以德国为首,北自瑞典、下到意大利,莱茵河流经的国家瑞士、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大都囊括;也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挪威,丹麦,芬兰)。
欧元区的国家属于这个模式的范畴。
另外加一个体外受孕的杰出代表日本。
A.从历史文化看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的差别,不放在整个西方历史文化中是看不分明的。
两种模式区分之大,超过国共两党的歧见。
1).归结到哲学上讲,德法的启蒙精神重先验,重建构理性,因而浪漫、激进,立法要编法典,哲学要成体系,革命也要上断头台。
黑格尔集其大成;苏格兰的启蒙精神重经验、好怀疑,重演绎理性,反感暴力,任运自在,而略显保守。
如休谟、马赫。
2).以社会契约论为例,“莱茵模式”多重卢梭,强调在个人让渡出权利之后,对国家的绝对服从。
因为那是“公意”,服从它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
这种论调与黑格尔一样,强调国家和主权者的神圣至上和不可分割;强调那伟大的立法者。
持这种信念的人对于绝对真理的地理位置都毫不怀疑,把自己当作精神界最优秀的特种部队和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所以时下多以为卢梭是大革命和乌托邦的思想源头,是暴力运动走向极权的渊薮。
《《盎格鲁-撒克逊人_英格兰起源史》(节选)英汉翻译报告》范文

《《盎格鲁-撒克逊人_英格兰起源史》(节选)英汉翻译报告》篇一《盎格鲁-撒克逊人_英格兰起源史》(节选)英汉翻译报告一、引言盎格鲁-撒克逊人是英格兰历史上的重要民族,他们的到来和定居对英格兰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选取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起源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翻译成中文的方式,展现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重要性。
二、正文1.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来源与背景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一群日耳曼人,他们在公元五世纪陆续迁入不列颠岛,成为了英格兰的主要居民。
他们来自北欧的日耳曼地区,包括现在的德国、丹麦、荷兰等国家。
在迁入不列颠岛之前,他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宗教和政治体系。
2. 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定居与发展随着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他们开始在英格兰定居,并逐渐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环境。
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和政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英语语言和文化。
在政治上,他们建立了以国王为核心的封建制度,通过封地、分权和权力代理的方式,实现权力分配和管理。
在经济上,他们利用自己的农耕和手工业技能,发展了英格兰的经济体系。
3.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文化影响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对英格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语言、宗教、习俗和艺术逐渐融入了英格兰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英格兰文化。
他们的文学作品和宗教信仰对英格兰的文学和宗教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他们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也为后来的英格兰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翻译过程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背景;其次,要充分考虑中文的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最后,要注重翻译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在翻译时,我们采用了增译法、省译法等翻译技巧,使得译文更加贴近中文的表达习惯。
同时,我们还注意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力求将原文的含义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四、结论通过对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起源史进行翻译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英格兰的历史和文化。
英美的“盎格鲁-撒克逊”到底是哪族人?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英美的“盎格鲁-撒克逊”到底是哪族人?这篇文章给你答案大家在获取英美资讯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盎格鲁-撒克逊”这个名字,这读起来这么拗口的名字到底从哪来的?又代表了哪个民族的人呢?这篇文章给您答案。
盎格鲁撒克逊战士“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s)”其实是两个部落的名字。
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在欧洲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有两个部落从欧洲大陆跨海来到了不列颠岛,一个叫“盎格鲁(Anglo)”,另一个叫“撒克逊(Saxons)”。
红色的是“撒克逊”,橙色的是“盎格鲁”。
蓝色的是“朱特”,另一个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部落这两个部落凭借着自身日耳曼人英勇善战的种族天赋,很快就将岛上的原住民凯尔特人赶进了偏远的山区(即苏格兰和威尔士),自己当上了不列颠的主人,成为了岛上的主体民族。
还生活在欧洲大陆上的日耳曼同胞们因此将“盎格鲁”人生活的地方成为“盎格兰”,这也就是我们日后熟知的“英格兰”的由来。
凯尔特战士但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构成并没有这么简单。
公元8世纪,维京人入侵不列颠并建立了殖民点。
不过由于人数较少,很快就融合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之中。
公元11世纪,来自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威廉公爵入侵不列颠并大获成功,加冕为英格兰的国王,并且开始打压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血统贵族。
这种情况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感情被激发了出来,出现了有名的民族英雄“侠盗罗宾汉”。
罗宾汉作为曾经的贵族,不愿意受外来的法国人的压迫,藏入森林之中,过上了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生活。
也因此成为了英国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受法国人统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虽然没有被法国人同化,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但还是受到了法国文化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语言。
外来的统治阶级说法语,本地的底层人民说古英语,由于底层人民文化水平不高,丢失了很多古英语的特色,并且在与贵族的交流中借用了很多法语词汇,慢慢地形成了脱胎于古日耳曼语、混合了大量法语单词的英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盎格鲁-撒克逊使用非常相近的日耳曼方言,被毕德认为是三个 强大的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人(Angles)和 朱特人(Jutes)以及来自之后称作下萨克森地区的撒克逊人 (Saxons)的后裔。盎格鲁人有可能来自Angeln,毕德描述 他们的整个国家都来到了不列颠,留下他们空空的古老大地。 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的祖先来自欧洲大陆,是日 耳曼人中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大不列颠岛的土著居民是来 自比利牛斯半岛的伊比利亚人,他们以创造了巨石文化而著称。 后来,凯尔特人中的不列颠人、别尔格人等从大陆进入大不列 颠岛,同化了土著居民,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最早基础。从 公元5世纪起,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他们同化、 消灭了一部分凯尔特人,将另一部分凯尔特人驱赶到西南和西 北部的山区。9世纪,丹麦人对不列颠的侵略,促进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形成。1066年,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征服了不列颠, 他们在英法百年战争后融合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中。
随着罗马军队的撤出,蛮族人对罗马化不列颠的侵扰越来越频繁,公元 410年时,自顾不暇的罗马帝国拒绝援助罗马化不列颠(公元410年,西哥 特国王阿拉里克/Alaric攻陷罗马),罗马官员也接着离开了不列颠,于是在 5世纪下半叶日耳曼部落纷纷涌进了不列颠——它们分别是盎格鲁——撒克 逊人(来自今德国西北部和荷兰)以及朱特人(Jute,来自日德兰半岛 /Jutland)。这些日耳曼部落打败了当地的凯尔特人,战败的凯尔特人逃到 了现在的威尔士以及英格兰西南部的康沃尔(Cornwall)地区,他们中的一 部分还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现在法国的布列塔尼(Bretagne)地区定居。作 为战胜者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慢慢组成了7个小国,它们分别 是撒克逊人的苏塞克斯(Sussex,“南撒克逊”)、埃塞克斯(Essex,“东 撒克逊”)、韦塞克斯(Wessex,“西撒克逊”);盎格鲁人的东盎格利亚 (East ,Anglia,“东盎格鲁”)、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北方的翁 布里亚”,翁布里亚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省份)、默西亚(Mercia)以及朱特 人的肯特(以当地的原凯尔特住民“肯特人”命名)。从8世纪晚叶开始,维 京人(Wiking,“海员”,也称诺曼人/Norman,“北方人”,主要是其 中的丹麦人)对不列颠岛进行了侵略,他们象蝗虫一样将英格兰沿海地区 破坏殆尽 ,并于865年对英格兰展开全面入侵,但最终他们被韦塞克斯王 国的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击败,被迫在英格兰东部定居下 来。这块地区因为实行丹麦人的法律而被称为丹麦法区,丹麦人的首领将 土地分给士兵。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继承人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征服了丹 麦法区,统一了英格兰。不过在10世纪晚期丹麦人再次对英格兰地区展开 侵略,卡努特大帝(Knut theGreat)于1016年最终征服了整个英格兰,并 一直统治到1042年。随后,韦塞克斯王朝的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恢复了中断了的撒克逊王系,随着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在 1066年在哈斯廷斯战役中获胜,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最终终结。
盎格鲁· 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民族,按英国早期历史学家比德 (673—735年)的划分,他们来自三个不同部落:由丹麦半 岛盎格恩(Angeln)来的盎格鲁人(Angles),由易北河下 游来的萨克逊人和由丹麦日德兰半岛来的朱特人(Jutes)。 盎格鲁· 撒克逊人对不列颠的征服开始于449年,遇到凯尔特人 的顽强抵抗。公元500年,凯尔特人赢得巴顿山战役的胜利, 半传奇式的亚瑟王就是率领凯尔特不列颠人抵御入侵的民族英 雄。①在整个中世纪,围绕着亚瑟王形成了亚瑟王的宫殿、魔 剑、圆桌骑士等等传奇。盎格鲁· 撒克逊人征服不列颠以后,相 继建立10来个小王国,经过合并剩下7个:3个撒克逊人王国— —威撒克斯、苏撒克斯、埃撒克斯;3个盎格鲁人王国——东 盎格利亚、诺森布里、麦西亚;1个朱特人王国叫肯特。英国 史上称这七个王国并存的局面为“七国时代”(600—870 年)。“英格兰”(England)来源于Englaland,意即盎格 鲁人的土地。7个王国中以威撒克斯为最强,国王爱格伯特 (802—839年)于829年初步统一英格兰。
文化影响
英国早期文学就是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开始,最 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北欧祖先史诗《贝奥武甫》。 著名魔幻派代表作《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s,又译《魔戒》)的作者约翰· 罗纳德· 鲁埃 尔· 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一般 简称他为J. R. R. 托尔金),幼年时期便熟读《贝 奥武甫》并痴迷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一九二五 年担任牛津大学盎格鲁-撒克逊学的教授,以研究 盎格鲁-萨克森语著称。《指环王》的立意便是 “创造属于英国的神话”,作品中更是大量借用北 欧传说及《贝奥武甫》的内容,其中专为小说而发 明的至少两种语言,都借鉴了盎格鲁-撒克逊语。
时代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 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 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 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 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 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 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 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 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 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 之久,史称“盎格鲁—撒 克逊时代”。
盎格鲁-撒克逊 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的本意就是盎格 鲁(Angles) 和撒克逊 (Saxons)两个民族结合 的民族,是一个集合用语, 通常用来形容五世纪初到 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 活于大不列颠东部和南部 地区,在语言、种族上相 近的民族。
1.人类学上指不列颠祖先的分类:盎格鲁-撒克逊 族(Anglo-Saxon),盎格鲁(Angles) 和撒克 逊(Saxons)两个民族结合的民族(大部分英国 人和美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后裔) 2.语言学上指一种英语的分类:古英语或盎格鲁撒克逊语(Old English或Anglo-Saxon),指从 450年到1150年间的英语 3.地理/历史: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盎格鲁-撒克 逊时代,指五世纪中期,凯尔特(英文Celtic,拉 丁文称Celtae或Galli,希腊文Keltoi,又译:克尔 特)的不列颠被盎格鲁—撒克逊的英格兰所替代, 盎格鲁人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英格兰”一 词的由来)
日耳曼与盎格鲁-撒克逊
日耳曼人(Germani或Germans)是古代占据中 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 (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 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 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 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公元1世纪末至 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 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 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 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常常多 于亲兵。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 事民主制阶段。 Nhomakorabea
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 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 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 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 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些进入罗马帝 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 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 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 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 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不 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个日尔曼人的 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 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地名显示出一些其他的日耳曼民族曾经来到:弗里斯兰人(Frisians)在 弗兰斯汉(Fresham)、弗瑞斯顿(Freston)和弗理斯顿(Friston); 佛兰芒人(Flemings)在佛兰普顿(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 士瓦本人(Swabians)在士瓦弗汉(Swaffham);或许法兰克人 (Franks)在法兰克顿(Frankton)和法兰克雷(Frankley)。 可能在麦西亚国王奥发(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871 年-899年在位)与他的继承者之下,盎格鲁-撒克逊的数个王国陆续建立。 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统治下,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形成英格 兰。
现在大部分英国人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兰 半岛、丹麦诸岛和德国西北沿海一带。 公元五世纪——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两部都有人群南渡北 海移民大不列颠岛,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两部落才融合为盎 格鲁· 撒克逊人。 通过征服、同化,盎格鲁· 撒克逊人与大不列颠岛的“土著人” (凯尔特人),再加上后来移民的“丹人”、“诺曼人”经长 时期融合,才形成近代意义上的英吉利人(包括苏格兰人)。 但从二战时看,盎格鲁· 撒克逊人与日耳曼人已经疏远,反倒和 英伦的原住民(土著凯尔特人)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