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登记本

合集下载

2024年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范本(六篇)

2024年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范本(六篇)

2024年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范本1、在院内发现患者出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产生还是患者入院时已存在,均需立即进行记录并上报《压疮登记表》。

2、需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情况以电话形式报告给护理部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前往科室进行核实和指导。

3、填写完整的皮肤压疮登记表需提交至护理部,以便进一步的管理和追踪。

4、采取积极的护理策略,密切监测患者皮肤状况,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患者在转科时,应确保压疮观察记录表随患者转移,由接收科室继续进行监测和记录。

6、患者出院或不幸离世后,应及时将压疮观察记录表送回护理部,以完成整个护理过程的记录。

7、任何情况下,若出现隐瞒不报的情况,一经查实,将直接影响科室的月度质量控制评估结果。

皮肤压疮管理政策1、对于住院患者出现的皮肤压疮,无论院内产生还是院外带入,均需立即在《压疮上报表》上登记,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将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规定时间内需向护理部和基础护理质量管理组电话报告,质量管理组成员应迅速到达科室进行核查,同时详细记录皮肤状况。

3、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根据患者皮肤状况进行定时翻身,密切监测皮肤变化并准确记录。

4、对于易发生皮肤压疮的患者,如高龄、消瘦、牵引、长期卧床等,责任护士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并加强交接班,防止压疮的发生。

5、对于因不可抗拒因素(如严重低蛋白血症、手术后、癌症晚期等)可能导致压疮的患者,护士长需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压疮的发生。

6、如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皮肤破损情况未及时上报,导致未能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被护理部查实,将按照护理部相关规定对个人进行相应处罚,并扣除科室管理奖励。

7、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会对压疮报告进行反馈和讨论,以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2024年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范本(二)1、当发现住院患者存在皮肤压疮情况,无论是院内产生还是院外携带,需立即在《压疮上报表》中登记并上报。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
1.病区对各期皮肤压伤,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入,均要及时上报登记。

2.填写皮肤压伤登记表
(1)在“压伤来源”一栏中,要填写清楚是院外带人还是人院后发生。

(2)在“转归”栏中,要填写出院、转科或死亡情况,如果转科要填写科名。

在“预后”栏中,要填写清楚皮肤状况。

3.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4.当患者转科时,应将“皮肤压力伤登记表”交所转病区继续填写。

5.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

6.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护士长管理绩效考核及病区月质控成绩挂钩。

7.护士长要组织病区护理人员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防范措施,讨论促进压疮愈合的方法。

8.护理部根据病区上报情况,每季度组织鉴定小组人员讨论、定性。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5篇]》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5篇]》

《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5篇]》第一篇: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皮肤压疮登记报告制度1.发现皮肤压疮或评分有危险的,无论是院内还是医院外带来的均要及时上报等级。

2.填写皮肤压疮传报表,24小时内通知医院压疮组,由压疮组质控员24小时内到科室核查,并登记入汇总表。

2.1科外发生的要填写清科室,科外或院外发生的须由交班科室的护士或家属签字确认。

2.2在“转归”栏中,要填写出院、转科或死亡,如果转科要填写科名,并要填写清楚皮肤状况。

2.3根据皮肤压伤危险性评分表,按要求填写,且至少每周监控记录一次。

3.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4.当患者转科时,请将观察表或记录交由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5.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在每月底交回压疮组,科室须复印留底一份。

6.如隐瞒部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月控成绩挂钩。

7.对可能发生皮肤压疮的高危患者实行评估,并给予预防措施。

8.对预防传报后发生压疮或压疮长期不愈的患者,科室可电话通知压疮组进行会诊。

第二篇:皮肤压疮报告制度皮肤压疮报告制度一、发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均要及时上报登记。

二、发生皮肤压疮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压疮护理组人员到科室检查,指导护理工作。

三、认真填写皮肤压疮报表。

(1)在“患者皮肤评估”一栏中,要填写清楚具体发生的部位、面积,并在图中标明。

(2)根据皮肤压疮的分期,按要求填写四、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做好皮肤护理,及时准确填写皮肤压疮护理记录单。

五、当患者专科时,将皮肤压疮护理记录单交由所转入科室继续填写六、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皮肤压疮危险及压疮护理记录表由科室统一保留三个月。

七、如有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篇:压疮登记报告制度压疮登记报告制度1、发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及时上报登记。

2、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小组成员到科室核查。

皮肤压疮报告制度范本

皮肤压疮报告制度范本

皮肤压疮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皮肤压疮的防控工作,规范皮肤压疮报告和处置程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皮肤压疮相关的人员。

第三条皮肤压疮指因长时间的压迫作用导致皮肤组织的缺血、坏死和溃烂的病症。

第四条皮肤压疮的报告和处置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第五条皮肤压疮报告应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实际情况。

第六条皮肤压疮的报告和处置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第七条皮肤压疮报告及处置应当记录,保留原始资料并进行归档。

第二章皮肤压疮报告第八条任何医务人员在发现或怀疑患者出现皮肤压疮时,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及时进行报告。

第九条皮肤压疮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等;(二)发现或怀疑时间:具体记录患者出现皮肤压疮的时间;(三)皮肤压疮的性质:记录皮肤压疮的分类、分级等详细信息;(四)压疮部位和面积:准确描述压疮的部位和面积大小;(五)诊断和处理情况:记录医务人员的诊断和处理情况;(六)报告人信息:包括报告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

第十条皮肤压疮报告应由发现或怀疑者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并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皮肤压疮报告的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

第十二条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皮肤压疮报告系统,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把握皮肤压疮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对应的预防、治疗措施。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皮肤压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预防和处理措施。

第三章皮肤压疮处置第十四条皮肤压疮的处置应立即启动,并按照相应的处理流程进行。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对皮肤压疮进行处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程度进行治疗;(二)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三)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其它疾病的相互影响;(四)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提供相应的护理知识和建议。

第十六条皮肤压疮的处置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处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院压疮管理制度

医院压疮管理制度

医院压疮管理制度一、医院对压疮实行三级监控管理。

即护士长对本科室压疮实行监控,科护士长对本片区实行监控,护理部/压疮造口小组对全院实行监控。

二、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护士要及时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动态地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估。

三、通过科学评估,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要认真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住院患者因病情导致不能自主变换体位者,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合理使用防压用具,预防压疮的发生。

五、因病情特殊、确实不能翻身而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患者,如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心肺复苏后等患者,由医师开具暂不翻身医嘱,提请难免压疮申报,报护理部备案,护理部/科护士长进行追踪检查。

六、凡院外带入压疮、难免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由责任护士及时填写压疮报告表,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收到压疮报告后,由科护士长及时下病房查看,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七、无论院外带入压疮、难免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均应落实压疮的防治措施,并将疗效及患者的转归反馈给护理部,及时、认真地填写压疮护理记录。

八、因压疮评估及防护措施未落实发生院内压疮者,与护理质量考核及护士长的工作质量考核挂钩,并且科室要组织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有成效。

九、护理部每季度通报压疮监控情况,每半年进行压疮管理的分析和总结,持续改进压疮管理工作。

十、压疮管理小组相应成员对申请会诊的病员至少每1周内定时进行访视,了解伤口进展、护理措施落实以及制定的护理措施是否合适等情况。

十一、患者入院带入压疮,经科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后,住院期间痊愈者,病区当月质控给予奖励。

十二、发生院内压疮,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一经查实,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病区当月质控及绩效考核,责任护士/当班护士未及时上报责任组长/护士长,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十三、难免压疮按程序及时上报,经护理部/压疮小组确认为难免压疮的病历,因病情原因,虽经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仍就发生压疮的,不扣病区护理质量安全分。

压疮情况报告单及高危压疮登记本的填写

压疮情况报告单及高危压疮登记本的填写

日期
床 号
姓名 性 年 诊断 别 龄

高 危 院 院转 部 分 外 内入 位 值
压疮情况
面积
分期
处理
4-26
14
×× 男 8 4 ×
写第 一个 诊断

骶 尾 部 左 足 跟
5cm ×8c m 3cm ×4c m

清创换药/ 翻身/气垫 床/照灯 清创换药/ 翻身/气垫 床/照灯 签名
怀疑 深层 组织 损伤

压疮情况报告单
• 标识顺序: 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再中间,从大到小
压 疮 位 置
★ 请在人体图上用序号标记压疮部位 并在相应的小方框上注明序号 □枕后 □ 耳廓 □ 颊部 □肩胛部 □肩峰 □脊椎体隆突处 □髋部 □骶尾部 □臀部 □臀裂 □肛周 ▲ □坐骨结节 临时性造口袋类型 ① □左髂前上棘□右髂前上棘 ▲ □肘部 □腕部 ② □膝部 □膝关节的内外侧 □外踝 □内踝 □足跟 □其它
院内发生的就要填 其他不用填
护 理 措 施
a.更换体位:q 2 h √ b.减压处理:水垫/气垫床 换药 √ d.特殊敷料 e.其它:①保持皮肤清洁湿润 ② 抬高患肢
√c.清创
③ 及时更换污湿衣服 床单

压 疮
院内发生 ( √ )
院外带入 ( √ ) 其他科室带入 ( √ )
带入科室 (
备案 ( √ )
①长 cm 宽 分期 Ⅰ
cm 深
cm 窦道
cm 潜行
cm
压 疮 大 小
②长 cm 宽 分期 Ⅱ
cm 深
cm 窦道
cm 潜行
cm
③长 cm 宽 cm 深 分期 Ⅲ /无法界定
cm 窦道

压疮登记管理制度

压疮登记管理制度

压疮登记管理制度一、引言压疮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建立健全的压疮登记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压疮的登记和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的权益。

二、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所有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都应遵守该制度的规定。

三、术语定义1. 压疮:因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身体的部分组织受到不均匀的压力,导致皮肤及其附属组织的损害,俗称褥疮。

2. 压疮登记:指将患者发生压疮的情况进行记录并报告的过程。

3. 压疮管理:指对压疮进行评估、处理、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

四、压疮登记管理的原则1. 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对于已发生的压疮,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登记,并及时向上级主管汇报。

2. 多部门合作:医疗机构的不同部门应密切合作,共同管理患者的压疮问题,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工作。

3. 加强培训: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应接受有关压疮的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压疮的能力。

4. 健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压疮登记管理制度,规范相关工作流程。

五、压疮登记的内容和流程1. 压疮登记的内容包括:(1)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2)压疮的具体部位和严重程度:根据压疮的分类标准进行评估;(3)压疮的发生时间和原因:包括患者的体位、护理措施等;(4)压疮的处理和治疗方案:包括伤口的清洁、换药、预防感染等。

2. 压疮登记的流程:(1)医务人员或护士在发现患者出现压疮时,应立即进行登记;(2)填写压疮登记表,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3)将登记表报告给科室主管或护士长,由其汇总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六、压疮管理的责任1. 医疗机构的责任:(1)建立健全的压疮登记管理制度;(2)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和处理能力;(3)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工作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 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责任:(1)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及时发现和登记压疮;(2)对发现的压疮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感染和加重;(3)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对压疮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情况登记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情况登记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情况登记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作者:王瑞霞,崔文芳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6期[摘要]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中危险因素评估情况登记表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2 07例患者实施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登记,观察预防和护理压疮的效果。

结果:住院期间发生难免压疮10例,无一例因压疮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结论:在压疮管理中引入危险因素评估机制,有效地评估压疮高危患者,找出压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压疮发生率,促进压疮的好转和愈合,效果满意。

[关键词]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27-01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低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是长期卧床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护理工作需要攻克的顽症,目前其在基层医院的发生率为3%~14%[2]。

压疮的发生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还给患者家属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

我院在传统的压疮护理的基础上,结合Wsterlow's压疮危险评估表,制订出适合我院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情况登记表》,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对照此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了解患者可能发生压疮的几率,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尽可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或促使压疮早日愈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207例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其中男134例,女73例。

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4岁。

内科116例,其中脑血管疾病伴大小便失禁43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32例,心血管疾病34例,化疗患者7例;外科46例,其中脑外伤23 例,脑血管意外术后14例,胸外手术9例;骨科45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3例,腰椎骨折12 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1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