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第7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1、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2、如何评价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3、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方法 4、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 义
第8章 一般化资源的稀缺与供求原理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2、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3、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4、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人口、资源、 第2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的关系 1、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2、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3、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4、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5、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第14章 14章
污染防治与控制
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1、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2、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战略 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3、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4、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保护生物多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第13章 13章
污染控制手段
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1、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2、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3、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4、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5、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资源与环境在发达国家的实用价值

资源与环境在发达国家的实用价值

资源与环境在发达国家的实用价值发达国家亟需解决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资源与环境的实用价值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是指自然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即使用价值,是物的自然属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劳动,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联系的反映,是为解决商品交换标准而提出的概念和界定的计量工具。

劳动价值论以生产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格,而效用价值论则以补偿消耗等量资源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格。

无论劳动价值论抑或效用价值论,都是以人类社会活动为出发点,以发达国家的人类的主观视角来探讨和判断人类生产活动的对象或产物有没有价值、价值的大小,而对资源环境的价值也出于资源环境是否参与到发达国家的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是否经过人类劳动,是否对人类有用来判断。

现代社会发展对传统理论提出两个挑战,其一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范畴及其作用问题的质疑;其二是对于有些自然物质以及环境,因为没有参与社会劳动,没有在商品交换中体现出实体性,导致部分价值(使用价值,未进入计价、交换)的缺失,造成的恶果是对资源环境的无节制使用却没有相应补偿,导致资源环境的恶化与破坏。

理论的缺陷和实践的需求急需资源环境价值理论创新。

劳动价值论以劳动决定价值立论,效用价值论以物质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决定价值立论。

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价值理论应建立在人地和谐、“天人合一”的基础上,以资源环境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为尺度,寻求保障发展、保护生态平衡的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物质、能量及其所处环境,有些需要通过人类劳动,有些根本不需要经过人类劳动,都能够被人类利用,只要能够被发达国家的人类利用,就具有实用价值。

资源环境不仅对于发达国家的人类具有使用价值,同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具有使用价值,这是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的根基和出发点。

在发达国家,资源环境价值不再仅仅体现为人类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计量工具,还体现为人类健康生存的基本环境质量保证,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自身平衡与发展的功能。

资源与环境状况评价的理论及方法

资源与环境状况评价的理论及方法

需求量
供给量
•当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时,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帕累托优化)。 •由于市场条件下,私人决策只考虑私人成本。但当私人成本小 于社会成本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在决策时, 须考虑资源利用的社会成本。 •如果以上分析考虑时间因素,则称为动态成本效益分析。现实 经济生活中很多资源配置问题涉及在不同时间、不同世代之间 进行选择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把静态效率的 概念扩展到动态效率概念,在此不仅考虑成本和收益,而且考 虑时间的影响。为了比较,通过贴现计算,将未来价值被转化 为现值。
2020/4/11
二、环境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一)理论方法: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 • 社会成本 = 私人成本 + 外部成本
边际社会成本 = 边际私人成本 + 边际外部成本
• 社会收益 = 私人收益 + 外部收益
边际社会收益(或社会支付意愿)= 边际私人收益 + 边际外部收益
成本 价格
成本 价格
2020/4/11
本法、置换成本法。
主观评价法
根据人们主观意见或对人们行为的观 察,对可能的损害进行间接估算,如 通过询问、调查。
市场价值法
替代市场价值法
假想市场法
2020/4/11
1、生产率变动法:利用生产率变动来评价环境变化。
生产率的变动是用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的。这种方 法把环境质量看作一个生产要素。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 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变化。例如:
2020/4/11
(二)具体方法:对环境状况、质量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
因为环境资源有其本身特点,不存在市场或市场不完全,没有现存的 市场价格作为评价的基础,因此,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法。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第四章环境价值评估理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第四章环境价值评估理论

11
环境价值的衡量(续三)
• 即其它产品与劳务的效用函数同样是单 调递增的凹函数。
• 单个消费者对可在市场上买到的产品与 劳务x=(x1,x2,…,xn)的选择受货币收入M与 这些产品与劳务的价格p=(p1,p2,…pn)的约 束。
2020/3/4
12
环境价值的衡量(续四)
• 此时,单个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在既 定货币收入水平M、市场上可买到的产 品与劳务价格p=(p1,p2,…pn)及外生变量Q 的约束下,确定市场上可买到的产品与 劳务x=(x1,x2,…,xn)的消费水平,从而使得 自身效用最大化。即
2020/3/4
5
环境价值分类(续三)
• ⑴遗赠动机(bequest motive)希望将自 然环境留给子孙后代享用,从中得到满 足。
• 对人类来说,这是利用价值的一部分。
• ⑵赠礼动机(gift motive)希望将自然环 境留给当代的他人享用,从中得到满足。
• 对人类来说,这也是利用价值的一部分。
2020/3/4
32
对WTP与WTA差异的解释
• 心理学角度的解释:与将环境质量提高 到超出人们已经体验过的水平相比,人 们更愿意为维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而作出 牺牲。因此,他们对环境质量恶化所要 求的受偿意愿会大大超过对改善环境质 量的支付意愿。
• 从环境质量与其它消费品之间的可替代 性的角度给出的解释
UQ

dU dQ
0
U QQ

d 2U dQ2

0
2020/3/4
10
环境价值的衡量(续)
• 即环境质量的效用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凹 函数。
• 另 且假遵定循其边它际产 效品 用与 递劳 减务 规律xi带,来即正有效用,

第九章 资源环境价值

第九章  资源环境价值

• 尽管如此,需要明确的是,劳动价值理论并不否定非劳动产品就不可 以有价格,就不能 • 取得商品形式。马克思指出:“但是价格毕竟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 现。例如良心、名誉等 • 本身不是商品的东西,也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拿去交换货币,并通过 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 • 的形态,所以,一种东西尽管没有价值,但能在形式上有一个价格。 在这种场合,价格表现 • 就像数学上的某些数量一样,是想象的”。马克思明晰地论述了对非 商品物品而言,若能被 • 其占有者用以换取货币,诚然也就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因而“在形式 上有一个价格”,这点 • 对于环境作为非劳动产品层面上的价值研究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四、资源环境的价值构成
• • • • • • • • 对资源环境的价值构成进行分类的观点很多,其中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 美 国环境经济学家克鲁梯拉(J.V.Krutilla)、费里曼(Freeman,1993)、英国经济学家皮 尔 斯(Pearce and Turner,199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以及联合国千年 生 态系统评估计划(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2005)等。 1.克鲁梯拉的资源价值构成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奠基人、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的经济 学家克鲁梯拉,1967年在发表的《自然保护的再思考》论文和出版的《自然资源保护 的再 思考》专著中,提出了“舒适型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观点,并在与费舍尔( Anthony e Fisher)合著的《自然环境经济学:商品型和舒适型资源价值研究》书中将自然资源 的价 值划分为比较实在的、有形的实质性价值(或商品性价值)和较虚的、无形的舒适性 价值两 部分,并着重论述了舒适性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问题,被认为是首次把存在价值引入 主流经 济学的研究,从而使资源环境的价值理论更趋完善。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工程试题摘要:一、引言1.介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2.马工程试题的背景和意义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与内涵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2.资源配置理论3.环境价值理论四、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与应用1.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政策实践2.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案例分析3.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五、马工程试题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的启示1.马工程试题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的推动作用2.马工程试题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的挑战3.马工程试题对未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建议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门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以马工程试题为例,探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与内涵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口、资源、环境三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等方面。

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在保障当前发展需求的同时,兼顾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资源配置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研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4章: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第4章: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4)1982年,美国政府发布命令要求任何重大管理行动都要执行费用 效益分析,以保证政府任何决策措施所产生的效益都要大于所引起的 费用。费用效益分析成为政府决策的必要程序和必须工具。
(5)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组织开始推广环境影响经济评价:1996年经 合组织编著了《环境项目和政策的经济评价指南》;同时,亚洲开发 银行编著了《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工作手册》
2002年,我国制定并生效《环评法》
2.1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项目或政策
负效益
正效益


环环 环




境境 境




总费用
总效益
对比 评价结果
2.1 环境经济评价与公共决策需求
事前评价(预测)
有关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决策: 规划 政策 项目
费用效益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行动
修 改 决 策
提 供 信 息 指 导 决 策
Cultured fished
Inc.ecosy stem
Inc. benefit
Cost of act
With intervention in the future
Cost of act
Oppor
Reduced cultured tunity
fish
cost
(3)成本收益分析(CBA)分析的基 本步骤
事后评价(状况)
行动结果评价: 微观:污染损失评价 宏观:环境经济核算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应用 —成本收益分析
(1)成本收益分析的概念
通过对比所评估
的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从而对项目可行与否
进行决策,根据净效
益的大小可以对不同 Benefits

价值理论与资源配置

价值理论与资源配置

价值理论与资源配置在经济学中,价值理论是研究物品与服务的价值产生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理论基础。

价值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的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价值理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以及价值理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一、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价值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物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例如,一小时的劳动可以创造出价值为10元的商品,那么这个商品的价值就是10元。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经济学家对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边际效用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等,丰富和完善了价值理论的体系。

二、资源配置的意义资源是指用于生产和满足人们需求的各种有限的物质和非物质资产,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

资源有限性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价值理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价值理论为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根据价值理论,不同的物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价值,而资源具有不同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通过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生产领域和行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价值和效益。

例如,在面对一个有限的预算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在各种需求之间做出选择。

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和效用,我们可以合理地配置资金和资源,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四、价值理论的应用价值理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的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自动配置。

市场价格反映了商品的价值和稀缺程度,企业和个人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资源进行调控和分配,以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精品课程
资源环境经济学
第7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汪安佑
讲授计划
• • • • • • 专题:九寨沟的风景 共识与问题 理论讲授 案例讨论 科研选题 课后思考
专题:九寨沟的风景
九寨沟:人间仙境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内 因周围有9 个藏族村寨而得名,3沟60公里
2.关于自然资源核算如何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

应仿效联合国推荐的方法,即SEEA。

第二种意见:

如全面进入有困难,可先将资源核算的几个总量指标或与国民经济核 算的关键性指标纳入。

第三种意见:

钱阔和陈绍志(1996)等专家的综合方案。

自然资源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调整 自然资源核算对国内生产净值的调整 自然资源核算对资产负债的调整
2.环境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
环境的显性价值 • 内涵: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能直接作为生产要素 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具有显性价值。 • 我国状况:由于环境经济理论的落后,长期忽视 环境价值,形成了“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 环境无价”的扭曲的价格体系。 环境的隐性价值 • 内涵:指那些不直接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 但又为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的 价值。 • 我国状况:认识水平存在差距。
(三)自然资源核算方法 1.账户法
• 做法:在账户中设增方和减方,反映使资源增长的因 素及其所引致的资源增长量和使资源减少的因素及其 所引致的资源减少量。 • 增方: 增加资源量、环境价值量 • 减方:减少资源量、环境价值量
2.资源效率分析法
资源效率可以用三个指标来测度:
(1)资源容量(resource capacity)
• 自然资源核算的类型

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质量指数核算
个量核算、总量核算 分类核算、综合核算 存量核算、流量核算
(二)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界定自然资源核算对象 统计自然资源实物量、 绘制自然资源利用流向及流程图 自然资源估价 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核算 自然资源综合核算 进行自然资源质量指数核算 将自然资源综合价值量核算结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或纳入 经济增长的成本效益分析之中
四、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
1.市场法
概念:
以自然资源交易和转让市场中所形成的自然资源价格来推定 评估自然资源的价格 类型: 市场对比法 市场长期趋势法
2.收益法
收益还原法或收益归属法:
将资源收益视为一种再投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虚拟利润以平 均利润率为准计算,从而资源的价格为纯资源收益与平均利润的 商。
4. 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 地租包括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单凭土地所有权获得的租金。 级差地租:指生产条件较好或中等土地所出现的超额利润。 认识: • 土地:是陆上、水中、空中光和热等物质资源的总称。 • 对土地资源应收取地租。 应收取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可获得绝对地租;
神山圣水,一石一木具灵性,长期受到顶礼膜拜
岷山山脉南段,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一条支沟 海拔2000-4300米
高山河谷自然景观:六大景区(树正、诺日朗、剑岩、 长海、扎如、天海)、三沟(树正、日则、则查洼)、 一百一十八海、五滩十二瀑、十流十泉。
动植物资源丰富:原始森林、稀有动物。如大熊猫、 牛羚、金丝猴、毛冠鹿、白唇鹿、猕猴、林爵、大天 鹅等。 美丽的童话世界:雪峰林立、高耸云天、藏家木楼、 磨房神话。
收益倍数法
收益还原法的一种较为简单的形式。
3.生产成本法
概念: 通过分析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因素及其表现形式来推算求得自然 资源的价格。 类型: 直接计价法
间接计价法
4.净价格法
概念: 用自然资源产品市场价格减去自然资源开发成本来求得自然资 源价格。 模型 估价模型:Vt=[(St-Ct-Rt)/Q t]×Σ Qt
风光
如何评价价值呢?
• 旅行费用法(TCM)常用于评估旅游地价值,分为3类: 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 一般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 高级个人旅行费用法(AITCM). • 有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旅行费用分析方法——旅行费用区 间分析(TCIA) • 用该方法评估了九寨沟2000年的自然资源游憩价值,结 果为10.85亿元人民币。

2.效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理论) 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效用值、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消费组合、无差异曲线)
对资源的认识:
自然资源具有效用价值; N.巴本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的 效用在于满足人类天生的欲望,无用之物没有价值; 一切生产都是创造效用的过程; 人们获得效用并不一定非要通过生产,效用完全可以通过 大自然的赐予而夺得。 效用是衡量价值量的尺度之一。 可按效用定价。稀缺性使用提高价格。
• • • • 1、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2、如何评价环境价值 3、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方法 4、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环境的非使用价值
• 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又称存在价值,包括人类的发展中有可能 利用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 • 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价值,如美丽的风景、 濒危物种等。
(三)环境价值的特点
整体有用性 不确定性 时效性 空间差异性 多样性 共享性(外部性) 人为创造性

单位产品中某种自然资源的含量,如每吨钢材的能源消耗量、单位工 业产值的能耗等。
(2)投入产出率(input-output ratio of resource)

单位资源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数量,如单位能耗所能创造的GDP或GNP, 或单位能耗所能生产的工业产品量。
(3)资源利用强度(intensit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二)环境价值的三种分类
1.环境的个别价值与整体价值
• 环境的个别价值 体现在两个方面:

区域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类、各种动植物的生存与 繁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较低空间层次的区域环境对较高空间层次的区域环 境而言具有各种不同意义的价值。

• 环境的整体价值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主要指:
环境的整体状态和组合形式对人类与生物所具有的 价值。
讨论题:
• • • • • • 1.影响铜资源价格的因素? 2.分析铜资源价值,需运用什么理论? 3.我国如何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 4.环境是否有价?环境价值的特点? 5.你对本案例的联想? 6.你对本章内容的认识?
科研选题
• 某旅游地环境价值评价研究
• 某地矿产资源的价值评价研究
课后思考题
Vt、St、Ct、Rt和 Qt分别代表为t期某自然资源的全部存量价值、 销售额、开采费用、投资资本的“正常回报”和资源开采量。
案例讨论
铜价上涨已影响了部分用铜企业的经营,有的停工待料;“铜价涨疯 了!”盯着电脑屏幕上继续飙升的铜价,王雨脸色苍白,在一周前空 了几手铜的他已损失惨重。 和王雨一样郁闷的还有大量的铜加工企业,由于国内铜价持续高企, 已影响到了铜加工企业的正常经营,有些企业已处于停工待料阶段。 用铜企业老总无可奈何地对记者说:“铜是不是要用光了,否则怎么 能这样涨?” 铜价的疯狂:4万、5万、6万、7万,铜价上涨势如破竹。 同时,全国各地铜芯电线、变压器铜芯被盗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于 是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犯罪成了警方的一个重要工作。许多铜生产企业 认为有利可图而大肆扩张生产能力。 这都是高铜价惹的祸。 我国是铜资源最大的需求国,预计每年我国对铜的需求增长率将在7 %以上,需求量将达390万吨以上。
3.环境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环境的使用价值
• 直接使用价值(DUV):直接进入当前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中 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 • 间接使用价值(IUV):以间接的方式参与消费和经济活动 过程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生态功能; • 选择价值(OV):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使用 而对环境资源所表示的意愿支付,比如当代人有对保护热带 雨林、生物多样性等的意愿支付。
一、自然资源价值论
1.使用价值论(马克思理论) • 商品生产: 劳动力的作用,具有价值。 • 自然资源: 原始时:自然力的作用,无劳动-具有使用价值 现阶段及将来:劳动力作用,有劳动-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 结论:
自然资源不同于生产的商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自源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力),不具有价值; 自然力和劳动力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人类活动增加后,自然资源也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应收取级差地租:差异性-自然资源系统中水体、土壤、矿产及生 物资源存量的大小,生态功能的丰缺,资源开发的难易存在着差异 性,形成自然资源的级差地租。
二、环境价值论
(一)环境价值的内涵 环境资源价值包含四个方面:

固有的自然资源方面的价值; 基于开发利用资源的人类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价值; 固有的生态环境功能价值; 固有的与人类利益或使用无关的环境资源中的各要 素,属于生态系统需要的,具有生态共存的价值。
共识与问题
共识 • 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 • 环境具有价值 • 九寨沟风景区具有突出的自然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 • 在核算中,自然资源和环境是应该计价的
问题 • 如何评价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呢? • 如何进行自然资源核算? • 评估自然资源价值采用什么方法?
理论讲授
自然资源价值论 环境价值论 自然资源核算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
3.垄断价值论
列宁: • 垄断资本主义 西方产权理论: • 产权存在专用性,易形成垄断 • 资源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建立权属关系; • 产权就是指自己和他人收益的权利( H.德姆塞茨); • 高效率的产权结构应具有四个主要特征: • 普遍性,资源为明确的主体所拥有,权利必须完全明确制定; • 排他性,产权主体具有排他的使用权、收益权; • 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处置转让; • 强制性,产权必须得到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 • 垄断定价 • 自然资源因为垄断而具有垄断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