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囊实性病变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精囊囊肿的CT和MRI表现_附2例报告_

精囊囊肿的CT和MRI表现_附2例报告_

作者单位:¹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º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像诊断科精囊囊肿的CT 和M RI 表现(附2例报告)孙永光¹ 陆 立º 董 珂¹ 孙晓红¹摘要 目的:介绍罕见的精囊囊肿(seminal v esicle cysts ,SVC )的CT 和M RI 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V C ,并复习国外文献,讨论了SV C 的发生机制、检查方法、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果:SV C CT 表现:(1)精囊局部单腔偏离中线的边界规则的薄壁囊肿,水样密度;(2)密度不均为囊内出血或结石;(3)边界不规则的多囊腔。

M RI :T 1WI 为低或中低信号,T 2WI 则为高信号。

结论:CT 和M R I 是诊断SV C 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精囊囊肿 断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Seminal Vesicle Cysts Findings on CT and MRI :Report of 2Cases S un Y ongguang ,L u L i ,D ong K e ,et al .D ep ar tment of Radi -ology ,Beij ing H aid ian H osp ital ,Beij ing 100080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tr oduce CT and M R I finding s o f semina l vesical cy sts (SV C)and impro ve know ledge to it.M aterials and M ethods :T wo ca ses of SV C pro ved by sur ger y and patholog y w ere r etr ospectively analysed .Embr yo lo gic development ,differ -ent ial diag nosis ,and imag ing m ethods wer e discussed .Results :CT finding s of SV C :(1)Seminal vesical present as unilocular and sero us desity cyst with r egular in outline;(2)Cy st inho mog eneous desity due to hemor rhag e o r calculus;(3)P olycystic w ith ir reg -ular o ut line.SV C ar e depicted as hight signal o n T 2-w eighted imag es of M R.Concl usion :CT and M RI ar e impo rt ant diag nosis methods to SV C .Key words :Seminal vesicle cy sts T omo g raphy ,X -r ay co mputed M ag netic reso na nce ima ging 精囊囊肿(seminal v esicle cy sts,SVC )较为罕见[1],Smith 于1872年首例报告。

女性附件囊性病变的CT诊断

女性附件囊性病变的CT诊断

女性附件囊性病变的CT诊断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沈文荣发布时间:2008-01-23一、检查方法和技术在盆腔CT检查中,胃肠道的充分准备和膀胱的良好充盈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盆腔正常结构的显示和准确判断脏器间的关系,避免误诊。

常规于检查前3小时、2小时、1小时分别口服300ml经肾排泄的稀释成1%~1.5%的造影剂。

应用这种方法,盆腔部小肠大部充盈良好,部分排泄较快的病人,结肠和(或)直肠亦可充盈造影剂。

应用同样稀释的造影剂充盈直肠、乙状结肠,能使骶骨前区易于辨认,但不常用。

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应常规应用阴道塞,以确定阴道穹隆和子宫颈情况。

如发现盆腔有病变或可疑病变,可行增强扫描以显示盆壁血管、鉴别肿块性质和(或)了解肿块血供。

二、良性病变(一)卵巢囊肿大多数卵巢囊肿无症状。

在CT上卵巢囊肿表现为外形光滑的囊性块影,密度均匀,CT值接近于水;囊壁薄而均匀,边缘光滑;增强后囊内容物不强化、囊壁通常亦不强化。

大多数卵巢囊肿为单个,一般较小(直径小于4cm),但亦可能较大或多个或两侧卵巢同时有囊肿。

CT不能鉴别浆液性囊肿、滤泡性囊肿、或黄体囊肿,但可确诊囊肿急性出血,因为出血时囊内密度增高。

(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征常见于30~40岁的不孕妇女,临床上有痛经史,最常见于卵巢。

CT表现为:1、卵巢部位有圆形或类圆形病变,呈水样密度或稍高于水样密度,可见分层现象,与出血有关。

2、病变可较大,且半数为双侧性。

3、囊壁厚薄可不一致,可光滑或粗糙。

但无结节或肿块。

4、囊肿与周围粘连呈幕状突起,与邻近器官无明确分界。

5、增强后囊内无明显强化,但囊壁可无或稍有强化。

(三)囊性畸胎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0%~15%,主要见于育龄妇女,少见于青春期前或更年期。

绝大多数囊性畸胎瘤为良性,其中约0.25%~0.8%发生恶变。

CT表现为:1、肿瘤呈囊状或混合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内含有脂肪,CT值低于-40Hu,有时可见脂液分层,改变体位时其内容物可随重力而改变位置。

小儿颈部囊性病变的高频超声与CT表现

小儿颈部囊性病变的高频超声与CT表现
M os he t r l s a toft hy og o s lduc ys n r nc a lf ys r on oe lr, t c ta d b a hilce tc twe e m ol ua whie lm p n o a we e m uhioc a . n l y ha gim r l ulr Co 。 cu in: lso The sz , s ap a d e e e via c s i lso c l la l s ie h e n xt ntofc r c l y tc e ins ou d be c e r y howe U 1r s og a hy a CT , hc d by ta on r p nd w ih w e evau bl n t ign i n ifr n ildig r l a e i he da oss a d d fe e ta a nossofc r ia ys i e ins i e vc lc tc lso .
H ih Fr q e y Ulr s 0 r ph nd CT a fsa in r ia si so s n Chi e W A N Xi BI Ch -o g e u nc _ ta 0n g a y a M nie tto s ofCe v c lCy tc Le i n i l n dr a, un l ng,
价值 。
【 键 词 】 体 层摄 影 术 , 关 x线 计 算 机 ; 声检 查 ;囊 肿 ;儿童 超
【 图分 类 号 】R 4 . 【 中 4 5 1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 3 3 2 0 ) 7 0 0 — 4 0 00 1 ( 0 8 0 — 8 90
s p ro o t ec a il o e wih wi e e t n ;b a c i l lf y tu u l o a e tt e u p ro d l a t ft e n c . u e ir t h l vc eb n t d x e t r n h a ce tc s s a l l c t d a h p e r mi d e p r h e 一 1 3 . 0 )a d b a c il l f c s s( 一 9 1 . 5 ) Ea h o h y t e i n a t r d lc in y h n ima n 8, 7 5 n r n h a e t y t n c , 8 7 . c ft e c s i l s s h d i p e i t c o s e o

颈部囊性病变的CT与超声诊断

颈部囊性病变的CT与超声诊断
万 霞, 毕纯龙 , 张 蔚
( 大庆油 田总医院 , 黑龙江 大庆 130 ) 60 1
摘要: 探讨颈部囊性病变的 C' 目的 I 与超声特征。方 法 搜集 6 例经手术病理证 实的颈部 囊性病 2 变, 均行 c T和超声检查 , 回顾性分析其 c T和超声特点。结果 甲状舌管囊肿 2 例(51%)颈淋巴管瘤 8 4. 6 , 2 例(38 % )鳃 裂 囊肿 1 (09 %) 1 3 .7 , 3例 2 .7 。颈部 囊性 病 变各 有其 好 发部 位 , 病 变 C' 超 声表 现 具 有 一 且 I 和 定的特征 。 甲状 舌管 囊肿 多见 于 颈 中线 附近 、 舌骨上 下 ; 巴管瘤 多见于颈侧部 、 骨上 , 围较 广 ; 淋 锁 范 鳃裂 囊 肿 多见 于 中上 侧颈 部。 甲状 舌管 囊肿及 鳃 裂 囊肿 呈 单房 性 , 巴管瘤 多为 多房 性 。 结论 C' 超 声检 查 淋 I 和 可清 晰显示病 变的大 小 、 态和延伸 范 围, 形 多数 能 定性诊 断 ,对 颈部 囊性病 变具有 重要 的诊 断和鉴 别诊 断
WAN a Xi ,BIC n—ln u o g,Z HANG i We
(D p r e tfUt snga h ,T eG nrl optl a i iFe ,D q g 130 ,C i eat n l aoo r y h ee si qn O l i d ai 60 0 hn m o r p aH aD g l n a)
维普资讯
第 3 卷 2 6 6 20 4 08年第 9期 黑龙江 Nhomakorabea医

V0. 2. 13 No. 9
H IL N JA DI A O N E O G I NG ME C L J UR AL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上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甲状腺常见疾病CT诊断

甲状腺常见疾病CT诊断



陈某( R1072580 ) 女,52岁 患者3天前无意间发现右颈前肿大伴疼痛,吞咽时偶有不适 感,其它无异常。 查体:左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右侧甲状腺中下部可及一结节, 大小约4.0×2.5cm,质中,尚光滑,形态规则,边界清,活 动可,伴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甲功基本正常。
平扫:67HU
临床特点
女性多见,发病高峰为青春期。
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和肿大的结节对周围器
官的压迫症状是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甲状 腺不对称增大,触诊可触及多个结节,并随 吞咽上下移动。 除了个别继发甲亢的结节性甲肿外,一般甲 状腺功能和基础代谢率大多正常。
影像学表现
CT: 多结节性甲肿表现为非对称性增大,甲状腺 轮廓呈结节状或波浪状改变,边缘连续无破 坏中断现象;甲状腺低密度且不均匀,有时 伴有退行性变,出血、囊变、坏死或片状钙 化,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囊变坏 死区不强化。气管、食管和大血管的移位。
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甲状腺解剖
甲状腺形如“H”, 分为左右两叶,中 间以峡部相连。
侧叶粘附在喉下部 和气管上部的侧面, 上达甲状软骨中部, 下抵第6气管软骨 环。峡部多位于第 2至第4气管软骨环 的前方。
甲 状 腺 后 面 观
正常的甲状腺CT表现
甲状腺含碘,故CT值较高,平扫CT值约为
动脉期:79HU
门脉期:124HU
延迟期:138HU
桥本甲状腺炎



临床特点: 本病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女性多见,高发年 龄在30岁~50岁。表现为甲状腺中度肿大,质地坚硬。晚期 可出现甲减的表现。 病理:镜下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实验室检查: 一般甲状腺功能正常时,TPOAb和TgAb滴度显著升高,是 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

颈部肿块CT的诊断(附21例分析)

颈部肿块CT的诊断(附21例分析)
性肿 块 , 囊 壁及 内部分隔可见强化 ; ④脂 肪瘤表 现为典 型的脂肪 密度 , 无强 化。结论 : Cr 强化 扫描有 助 于颈部 肿块 的定
位、 定性诊断 。
【 关键词】 颈部肿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 1 1 7 3 9 . 9 1 ; 1 1 8 1 4 .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9 0 1 1 ( 2 0 c r 7 ) o 8 —0 r 7 9 6 一O 3
v e r t e b r a l s i d e t r i a n g l a r a r e a,s o l i d l u mp w h i c h w a s i n t e n s i i f e d u n e v e n l y .C a r o t i d b o d y t u mo r o f t e n o c c u r r e d i n t h e l e v e l o fc a r o t i d c r o t c h, a n d t h e l u mp w a s c l e a r l y i n t e n s i i f e d.N e u r i l e mo m a o f t e n m a n f i e s t e d r e g u l a r s h a p e a n d d i s t i n c t b o u n d a r y e q u a l l y - d e n s i t y l u mp,w h i c h w a s
l y m p h n o d e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 6 c a s e s w e r e g a n g l i o n t u m o r , 3 c a s e s w e r e l y m p h r f o d e v 酬

颈部囊实性病变的ct诊断

颈部囊实性病变的ct诊断

病变密度
均匀
病变内部密度均匀,透光度良好,常 见于良性病变。
不均匀
病变内部密度不均匀,透光度差,常 见于恶性病变。
病变边缘
清晰
病变边缘清晰锐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常见于良性病变 。
模糊
病变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见于恶性病变 。
CHAPTER 03
颈部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囊性变
分类
根据病变的性质和来源,颈部囊 实性病变可以分为颈部淋巴结病 变、甲状腺病变、涎腺病变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感染
一些颈部囊实性病变是由 于感染引起的,如淋巴结 炎、涎腺炎等。
肿瘤
颈部囊实性病变中最常见 的肿瘤是甲状腺癌和淋巴 结转移癌。
其他因素
一些颈部囊实性病变可能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 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囊性变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囊性变是指恶性肿瘤通过淋巴结途径转 移至颈部,并在淋巴结内形成囊性结构。CT扫描时,转移 癌囊性变可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囊性低密度影,增强 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囊性变通常伴随原发肿瘤的存在,如肺 癌、食管癌、胃癌等。此外,转移癌囊性变可能伴随其他 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结构破坏 并伴有强化。
颈部淋巴瘤囊性变
颈部淋巴瘤囊性变是指淋巴瘤在颈部淋巴结内形成囊性结构。CT扫描时,淋巴瘤 囊性变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内部出现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不强化 或轻度强化。
颈部淋巴瘤囊性变通常伴随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和 分级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APTER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血管造影呈乏血供。增强后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 灶内可见低密度未强化区, 病灶边界光整, 相邻血管受压, 灶 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CT 常见颈动脉向内向前移位, 而颈内静脉则偏向后及偏向外侧面, CT 在未增强情况下一 般呈密度均质性肿块, 增强后和周围边界更清楚, 内部血管成分极少, 可和颈动脉体瘤鉴别。
图1 腮裂囊肿合并感染 图1A 右下颌角区类圆形囊性占位, 增强后呈单囊, 囊内未见强化, 囊壁呈 均匀一致强化, 边界清晰 图1B 冠状面重建图像
诊断精品医学ppt
8
1. 腮裂囊肿 2. 颈淋巴结结核
3. 颈部神经鞘瘤 4.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常见) 5. 副节神经瘤
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颈淋精品巴医学结ppt 结核
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精品医学ppt
13 4、恶性淋巴瘤
典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增大、密度均匀一致, 呈双侧、瘤内无坏死, 常常扩展至深部淋巴 链特别是颈内静脉淋巴链。但是颈部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常常表现为肿大淋巴结中央区域以及 囊外浸润常见, 而淋巴瘤很少见。因此当颈部肿大淋巴结内出现坏死征象时应高度提示为转移 性鳞状细胞癌或/和淋巴结结核。若出现瘤内坏死提示病变预后较差。对于肿瘤形态、模糊的 边缘、不规则的结节状强化以及对周围组织的脂肪浸润均提示转移来自鳞状细胞癌的转移。 转移癌则位于颈动脉浅面, 颈内静脉的前面、外侧面和后面 。 CT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表现为乳突下区、颌下区、颈动脉间隙内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软 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楚或不清,可以融合而呈分叶状,直径可达3-4cm。增强扫描病灶呈轻 度强化,与血管区分明显;无坏死者密度均匀,中央坏死液化时呈环形强化,环壁厚,不规 则。淋巴结转移的结外延伸可侵犯颈静脉引起静脉癌栓,或颈部其他部位。常需与淋巴结核 鉴别,主=鉴别不清时,主要依靠病史及PET。
图4 左颈神经鞘瘤图4A 平扫显示左颌下角区类圆形软组织块影, 呈不均质密度, 边缘光滑锐利, 与周围组织分解清;图4B , 4C 增强后动脉期显示病灶内不均 匀明显强化, 其内可见多房囊性未强化区
诊断精品医学ppt
12
1. 腮裂囊肿 2. 颈淋巴结结核
3. 颈部神经鞘瘤 4.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常见) 5. 副节神经瘤
分类精品医学ppt
4 按CT 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分为3 类:
①单房单囊囊内无实质性占位, 平扫呈低密度, 增强后囊内容物不强化, 无 囊壁强化; ②多房多囊占位, 以囊性成分为主, 增强后囊内容物不强化, 囊壁呈厚壁环 形强化, 无壁结节者; ③多房多囊,其中以实性和坏死成分为主,增强后实质部分呈明显不规
则强化,或合并斑点或斑块状钙化者。病灶灶周边模糊不清, 与肌间组织 分界不清者。CT 血管成像显示肿瘤血供丰富, 部分包埋颈部大血管, 或 将动、静脉血管分开。
精品医学ppt
5根据病变来源进行分类:
①舌骨下及腮裂囊肿为含囊性成分为主, 来源及部位较为特征性, 诊断较 为容易, 若合并感染则必须进行增强后加以判断; ②神经源性肿瘤, 常常发生在颈血管鞘内, 肿块囊实为主, 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 强化, 对周围血管推挤, 尤其增强后将动、静脉分离, 但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 晰, 无侵袭和浸润征象; ③化学感受器瘤发病部位也较为特殊, 常常位于颈动脉分叉处, 呈囊实性占位,血 供丰富, 血管分叉角度增大, 增强后明显强化; ④少见颈部软组织肿瘤可见于骨肉瘤、梭形细胞肉瘤、软骨肉瘤、恶性周围神 经鞘瘤、梭形细胞癌以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灶呈占位, 密度不均匀以及增 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并伴有骨质破坏。
Hale Waihona Puke 诊断精品医学ppt6
1. 腮裂囊肿 2. 颈淋巴结结核
3. 颈部神经鞘瘤 4. 恶性淋巴瘤 5. 副节神经瘤
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精品医学ppt
1、腮裂囊肿
7
好发于下领角后缘水平, 囊性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不强化。属先天疾病, 胚胎发 育第三周, 腮弓和腮裂未能正常融合或 闭锁不全所致共多对腮弓, 腮弓间凹陷 为腮裂, 腮裂口闭合而腮裂不愈合则发 生腮裂囊肿瘫腮裂口及腮裂均未消失 则为腮瘘,可长期不愈。
精品医学ppt
1
颈部囊实性病变的CT 诊断
解剖分界 精品医学ppt
2颈部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角至乳突的联
系、上项线迹枕骨隆凸; 下界为胸骨上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和肩峰 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颈部前方以胸锁乳突肌前缘为界,前方为颈 前部,其后方至斜方肌前缘为颈外侧部,被 斜方肌覆盖的部分为颈后部。
简介精品医学ppt
3
起源于颈部软组织良性或恶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在颈部病变中常见, 可 根据不同组织来源进行分类和诊断。以囊实性占位表现进行颈部软组织肿 瘤及肿瘤样病变进行CT 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非甲状腺肿瘤样病变中, 80%为肿瘤。其中, 男性占80%。肿瘤性肿 块中80%为恶性。其中80%为转移性。转移性肿瘤80%可找到原发灶。来 源于头颈部占80%。胸腹部占20%。转移性肿瘤中, 源发于头颈部大多为鳞 癌。多发于颈内静脉区。源发于胸腹部以腺癌居多。多出现在左锁骨上区。 来源不明者多见于50 岁~60 岁。多发于颈中下部。多为鳞癌。
诊断精品医学ppt
10
1. 腮裂囊肿 2. 颈淋巴结结核
3. 颈部神经鞘瘤 4.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常见) 5. 副节神经瘤
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3、颈部精品医神学pp经t 鞘瘤
早期多为无痛性肿块, 晚期可表现为邻近器官受累及神经受累或畸形等症状,如颈静脉孔综合征、霍纳综合征等。
11 肿块质韧, 动度差, 其活动情况和发生肿瘤的神经走行有关, 可垂直于神经走向移动。CT 上包膜完整, 呈等或低密
9 颈部淋巴结结核常常显示中央低密度及环形强化, 呈厚壁
及不规则, 其中多房低密度伴有环形强化, 以及较大融合 性低密度,周围脂肪层消失的程度低于化脓性脓肿[ 9] ,囊 变坏死的程度和范围较炎性肉芽肿病变明显。
图3 右颈淋巴结结核 图3A 右颈旁软组织内多房囊实性占位 图3B 增强后囊壁明显强化, 囊壁较厚, 但均匀, 囊液未见强化, 病灶周边模糊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