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象(意境)分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ppt课件

精选ppt
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分析。 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 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精选ppt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参考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 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 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 崇光是春光,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 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 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
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精选ppt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 哪些特征?
完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进壮阔深进绅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一些概念
精选ppt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人、事、物,是诗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诗歌之美在于意境,通过意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以及诗人当时所处周围的环境。
意境让我们更加贴近作者,同样,解析诗歌意境也是高中语文的一大难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形象,意象鉴赏的解题技巧和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关于形象类解题方法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山居秋暝》中的意境分析及表达方式解析

02
意境分析
自然景观描绘
秋雨初晴后的傍晚
诗中描绘了秋雨过后,山谷中的清凉与傍晚时分的静谧,通过“空 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自然景 象。
月色与松林
通过“明月松间照”的描绘,诗人将月光洒在松林间的景象呈现出 来,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
清泉与山石
诗中的“清泉石上流”一句,既表现了山石的静穆,又突出了清泉的 流动,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超越世俗
通过对禅意境界的展示,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 的超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人生哲理启示
01
自然与人生的和谐
诗歌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共处,启示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
的融合。
02
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启示人们要正确对待名利,追求
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03
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寄托情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叙述,寄托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 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诗中的“空山”、“晚来秋”、“松间照”、“石上流”等 词语都透露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契合。
象征手法
诗中的“空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新雨”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 新和洗涤。同时,“浣女”、“渔舟”等人物活动也象征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含蓄。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
和与追求,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国古代山水诗传统继承
意境营造
继承中国古代山水诗以自然景物 为载体,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 营造出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分析

边塞诗景物的特点:
雄浑壮阔、艰苦奇寒 荒凉辽阔、阴沉浓重
过故人庄
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诗人运用了鸡黍、绿树、
青山、场圃、把酒、桑麻、
菊花等意象。恬静秀美的田
园风光,田园情趣,闲适恬
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融
的白,展现出诗人贫居的萧条之状和心境的凄苦, 烘托出了悲凉的气氛。
此诗是作者为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
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鸟鸣不仅表 现了山谷的幽静,更反映了山谷的空旷,意 境更为深远。
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奋进。莺啼令人愉悦,鹧鸪声让感到悲愁,杜 鹃啼血猿哀鸣,雨打芭蕉,风吹梧桐无不让人 感到哀愁。
呜咽: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王维
闲檐喧鸟雀,故榻满尘埃。 故榻:旧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时的床
曙月 : 曙 shǔ 天刚亮 晓月。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无论是在空寂无人的檐下喧闹的鸟雀,或 是对着曙月鸣啭的孤莺,或是呜咽迎人的泉水, 都同落满了尘埃的故人卧榻和愁对客人的野花一
了清幽的境界。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涵,它的叫声 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②寒蝉——悲凉 ③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④梧桐——凄凉悲伤 ⑤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⑥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⑦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⑧西风——凄凉忧愁 ⑨月——思乡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五步鉴赏山水田园诗 含解析

山水田园诗是高考常见的题材之一,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
那么山水田园类诗歌有哪些特点?常见题型有哪些呢?品析炼字和分析意境是考查山水诗的两类主要题型,借景抒情手法是考查山水诗的命题核心点,我们应在备考中给予足够重视。
下面就教你快速赏析山水田园诗,实现山水田园诗轻松提分的梦想。
一、概念解读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二、山水田园诗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三、常见意象与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
注意积累常见意象与寓意。
例如:(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和典故分析

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如何展现?)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意义)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

(一)意境分析题1.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4)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点出描写手法。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方法总结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
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
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
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意象特征分析型1.设问方式(1)分析某意象的特征。
(2)概括某意象的形象特征。
2.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意象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征。
(概括题此步骤省略。
)3.方法总结意象特征分析三关注:一关注:诗人用来修饰描述意象的词语。
二关注:意象本身的自然属性。
三关注:诗人描写意象的修辞及衬托作用的句子。
四关注:意象在诗中常见的表意作用。
(三)意象作用型1.设问方式(1)某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某意象在诗中的有什么内涵?(3)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结合诗句鉴赏诗中的某意象。
2.答题步骤第一步:判断意象类别,概括意象特征。
(结合诗句判断是画面意象、传统意象、比喻意象还是象征意象;有什么特征。
)第二步:点出形象的意义。
(意象传达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点出给读者的感受。
(画面意象有画面感、传统意象引人联想、比喻意象生动形象、象征意象含蓄凝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①描摹图景)。这是一 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特点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③分析精作品课者件 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例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 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 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答表题达模了式诗:人描怎绘样(的营思造想)感了情描?摹图景+意境
特点)的意境,+表达(反映、 抒发来自了作者因何而产生的何种 思想情感。
精品课件
例2: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 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 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 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 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精品无课件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
答: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 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 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 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3、景象(意境)分析
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 感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统 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味隽永的意象。意 境简单说就是景加情。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 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鉴 赏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 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 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
精品课件
孤寂冷清常用肃意杀境荒(寒氛围凄)寒术萧条语: 萧瑟凄
凉 虚幻飘渺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恬静安 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 瑰丽雄 壮 繁华热闹等。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意境宏阔) 空寂、缠绵、婉转、朦胧、(清丽、隽秀) 幽静、幽美、淳朴、宁谧、(恬淡、静美)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繁复) 暗淡、渺茫、寥落、精萧品课条件 、荒凉、冷寂(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 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 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
一种
精品课件
孤寂、闲适的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第三句中的 “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 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 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 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 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 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 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 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等景物。从视 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精适品课雅件 寂的石湖风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 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 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精品课件
分析意境型题的解答方法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
一要描摹图景, 二要概括意境特点, 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 意境?请作简要分析。
• 答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霜叶,组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秋景图,表现 了生机勃勃、清新刚健的意境。
精品课件
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题目:分析三、四两句的意境。(不少于60个字)
• 答: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 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 巢,唯有江水悠悠;营造出一种清冷、 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失落、惆怅的 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精品课件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 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 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精品望课件政通。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 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