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 回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doc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整理.doc
“红楼梦”十二回赏析
第十二回:峡中别,卷卵悬石
此回发生在峡谷边,本就诗意的峡谷添上几人的婉约倾心,更显洒脱的壮美。
此回首先以素娥的女儿晴雯携香蝶、素琴把吴三桂斗胆送锦衣回去的剧情引出,还有
晴雯给了吴三桂一枚玉佩,这枚佩子的故事也牵扯到当初的刘兰芝。
并将把吴三桂所作
的一首诗歌“燕子双飞随谁去,瑞雪兆丰年”诗流放出。
后有詹元船上和元起之罗平安之戏,宛若群星拱月般,娓娓勾芒,又能得到贾宝玉种种关照,实乃佳景不可多得。
及至于峡谷里,尤妙,梅婵娟引花的又诗一片:“分袂乘醉听芳草,再携迴首羡长安。
弄清瓘检映素钿,拾得犀具作金樽”,不仅充分地叙述出当时三人手指那片无与伦比的情景,还形象地表现了斗胆欢送,芳心明灭间的苦乐容颜。
从歌中,感受到离别的场面
上苍茫的悲凉,柔软的温情,令人伤感。
晴雯素娥带着素琴,把吴三桂送回去,晴雯弹奏一曲《折桂令》,以形容晴雯无限的
哀思,如雨把山流淌,有难书的味道。
乔峰的一段诗,更直抒胸臆之情,心弦温润:“青
山隐隐水迢迢,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九重城阙空落欢。
”此诗细腻入微地
抒写了离别后两人心中的思念、伤感、牵挂,写尽了离别一轮痛苦而不舍的容颜。
总而言之,这一回描绘了一段离别的感情场景,既有撒手的伤感,又有爱的永恒,融
合了故乡的思念,情感的真切和离别的撇节,描写得淋漓尽致,婉转动人,令人难忘。
(完整word版)《红楼梦》(1-10回)梗概+赏析+知识点

《红楼梦》各回梗概+知识点评析(1-10回)●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梗概】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甄士隐白日做梦,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不久,由于女儿英莲失踪,家又遭火灾,甄士隐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
【评析】评析点一:《红楼梦》以“女蜗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女蜗补天”中,“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便是伴随宝玉一生的“通灵宝玉”,对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暗含了宝黛的前世姻缘,同时也为下文张本。
顽石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仙草为报恩,也要同人世,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评析点二:“甄士隐”“贾雨村”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指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
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
是全书之纲。
甄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
”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红楼梦》第六回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第六回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第六回原文及赏析【导语】:【甲戌:宝玉、袭人亦大家常事耳,写得是已全领警幻意淫之训。
红楼梦第三回赏析

《红楼梦》第三回的标题是“贾雨村寅送宫灯,林黛玉船行姑苏”,主要讲述了贾雨村进京补缺,送宫灯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景。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一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引出了荣府的庞大布局和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
同时,通过贾雨村的描写,也揭示了封建官场的虚伪和腐朽。
其次,从人物塑造上看,这一回通过对贾母、王熙凤、刑王二夫人、迎探惜等主要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贾母作为封建大家长,虽然表面上慈祥宽厚,但实际上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
王熙凤则是一个精明干练、心机深沉的女性形象,她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色不少。
刑王二夫人作为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对林黛玉等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迎探惜等女性形象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此外,这一回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和诗词情怀。
比如,在描写贾母的居所时,详细描绘了屋内的陈设和氛围,展现了封建贵族生活的奢华和腐朽。
同时,通过林黛玉等人的诗词创作,展现了她们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总的来说,《红楼梦》第三回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对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描写和对封建风土人情的展现,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问题。
同时,这一回也是整个《红楼梦》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楼梦46回赏析

红楼梦46回赏析一、红楼梦46回概述《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题为“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本回主要讲述了贾宝玉被骗娶薛宝钗,林黛玉悲痛离世,贾宝玉悬崖勒马等一系列事件。
在这一回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了命运的无常和家族的兴衰。
二、人物性格分析1.贾宝玉:在本回中,贾宝玉表现出对林黛玉的深深思念和对薛宝钗的排斥。
他在得知自己被骗娶宝钗后,心情十分沮丧,对婚姻表现出的反感,反映出他对封建礼教的抵触。
2.林黛玉:林黛玉在本回中得知贾宝玉被骗娶宝钗,心中悲痛欲绝。
她深知自己的命运与贾宝玉紧密相连,因此在贾宝玉结婚的消息传来时,她病情加重,最终离世。
林黛玉的离世使贾宝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促使他悬崖勒马。
3.薛宝钗:薛宝钗作为本回的另一女主角,她在这场婚姻风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她深知自己的婚姻是一场阴谋,但为了家族利益,她不得不屈从。
在与贾宝玉的婚姻中,她始终保持着温柔贤良的形象,但内心的无奈与痛苦可见一斑。
三、情节解读1.贾宝玉被骗娶宝钗:本回中,贾母为了让家族利益最大化,设计让贾宝玉娶薛宝钗。
这一举动不仅欺骗了贾宝玉,也伤害了林黛玉,成为引发后续悲剧的导火索。
2.林黛玉悲痛离世:在得知贾宝玉被骗娶宝钗的消息后,林黛玉病情加重,最终离世。
她的离世使贾宝玉痛失挚爱,引发了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3.贾宝玉悬崖勒马:在林黛玉离世后,贾宝玉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面对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压迫时,他毅然选择悬崖勒马,表现出对命运的抗争。
四、艺术特色1.诗词歌赋:在本回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诗词歌赋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命运。
如贾宝玉在得知被骗娶宝钗后,所作“谁解其中味”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悲痛与无奈。
2.细腻描绘: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表情的细腻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贾宝玉在得知被骗娶宝钗后的沮丧,林黛玉离世前的悲痛,都让人感同身受。
3.预示命运:本回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线索预示了人物的命运。
《红楼梦》分章回赏析(含参考答案)

《红楼梦》章回赏析(第1—5回)一. 填空题1. 甄士隐在梦幻中从僧人那儿接了美玉来看,那美玉上镌着四个字:。
这美玉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弃而未用的石头,被那僧道幻化成美玉带入红尘中历劫。
后来发现石头上面有一首偈诗,其中前两句是:,。
2. 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灵石在大荒山,是、把石头带入红尘的。
3. 曾灌溉过一棵,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
4. 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时时,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反映了黛玉,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5.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
6. 贾雨村一到任上,就遇到一件人命官司,金陵一霸,为争买被拐的,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
贾雨村从门子处拿到一张“”,得悉其中利害,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二. 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 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
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
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
B.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
着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
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
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
C. 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贾珠是贾敬之子,贾兰是贾珠之子;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而贾琏是贾赦之子,贾宝玉和贾环是贾政之子。
D. 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使其“得延岁月”,修成女形。
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赏析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赏析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回目之一,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
本回中,贾宝玉因为袭人的一举一动,不禁回忆起与林黛玉相处的点点滴滴。
他纵情地回忆着与黛玉的每一个衷肠,每一次细微的交往,表达了对黛玉的深情厚爱。
黛玉的细腻敏感让贾宝玉感到心疼,他迫不及待想到玉林寺去寻找黛玉,与她共度人生。
然而,封建礼教和家族利益的压迫让贾宝玉的心灵挣扎。
在珠园中,他与王熙凤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王熙凤代表了封建礼教的保守观念,坚决反对贾宝玉与黛玉的联姻。
她以家族的名誉和传统为借口,试图阻止贾宝玉娶黛玉。
贾宝玉的心中忍受着痛苦的挣扎,他对珠园的厌烦和对家族的无奈彰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不满。
通过这一回,曹雪芹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和对个人感情的束缚。
他以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呈现出对人性觉醒的思考。
贾宝玉与黛玉对抗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们表达了对真爱的向往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
通过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利益的批判,曹雪芹在这一回中追问了个人情感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赏析,以一个微妙而深刻的方式,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历程,使我们思考了个人情感与家族利益之间的冲突与妥协。
同时,曹雪芹通过细腻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对真爱的渴望以及对传统道德的质疑,为我们提供了深刻而启迪性的思考。
古文经典赏析红楼梦第八回

古文经典赏析红楼梦第八回红楼梦第八回是《红楼梦》这部经典古代小说中的重要章回之一,本文将对该回进行赏析。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第八回是小说中关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遇与情感交流的关键章节,通过对该回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八回以“黛玉奉承宝玉骂玉钏受骂,一段书生梦幻颦儿于瓶儿之祸情癌与薄命春颦儿”作为回目,揭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
整个回目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生动地展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交错。
在这一回中,贾宝玉因为一时促狭骂了袭人,而被林黛玉奉承,两人开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愫。
而与此同时,贾宝玉也梦到了颦儿,这在小说中预示着后来众多人物的命运。
在第八回的开头,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遇。
当时,贾宝玉正在读书,而林黛玉在一旁假装读书。
两人通过同一本书的对话,展示出彼此的才情和感兴趣的话题。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贾宝玉作为贵族后代的才情风采,也赞美了林黛玉的聪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对话、眼神和细微的举止,两人心灵开始相互交融,建立起初步的情感纽带。
然而,在贾宝玉骂了袭人后,林黛玉则选择去奉承贾宝玉,以此换取贾宝玉对她的关注和宠爱。
这一情节反映了林黛玉的聪明和机智,她深知贾宝玉的心思,并且懂得如何与他建立亲密的关系。
这种情节在小说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展现了林黛玉的智慧与机智。
此外,第八回中贾宝玉的梦境也成为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
在梦中,贾宝玉见到了一个叫做颦儿的女子,而颦儿的命运与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
颦儿的神秘身份和不幸命运,预示了后来众多人物的遭遇和结局。
颦儿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和悬念,也呼应了整个《红楼梦》中的命运主题。
通过对《红楼梦》第八回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的独特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p411~413)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划蔷字,产生 同情恻隐之心。这一段写龄官、贾蔷的爱情,短短的一段, 把爱情的痴写得淋漓尽致。下雨了,宝玉自己已被淋湿,却 不觉得,还担心龄官。宝玉“情不情”的特点再次被强化。
4、(p413~415)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 上吐血。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本回目上句说宝钗借扇子为由头,说出机 智的双关语,同时讥刺了宝玉和黛玉;
第 三 十
回
下句说龄官在地上不停地画意中人贾蔷的
“蔷”字,她的痴情传染了看她写字的局外人
宝玉,让宝玉也成了痴情人。
1、(P406~410)上回宝黛吵架,这回两人又和好了。宝 黛钗三人在贾母处,宝玉讽刺宝钗是杨贵妃,宝钗生气,借丫 头找扇子的机会,明是训斥丫头,实是讽刺宝玉,接着又用 “负荆请罪”来讽刺宝黛。即“借扇机带双敲”。
2、(p410~411)贾宝玉被宝钗敲打了一下,有点无趣。 来到王夫人的房间,见母亲在睡午觉,丫环金钏儿坐在旁边, 贾宝玉就跟金钏儿调笑,王夫人醒来听到了,打了金钏儿的嘴 巴,叫她娘带她回家去。王夫人看起来像心很软而仁厚的人, 做的都是守规矩很仁慈的事。但有时守规矩的人,所谓仁慈的
人,做出一些残忍的事情更可怕。金钏儿被赶走,后跳井自杀 。
2、(P395~398)清虚观属道教,里边有个张道士。古 代道教有个规矩,有身份的人基于种种原因需要修道,自己 不能真正去修,可以找一个道士做他替身,张道士就是荣国 公贾代善的替身。
张道士说道观里的道士,都想看一看宝玉的玉。于是 拿了个盘捧去给大家开开眼,看完拿回来时,盘子里摆满 小礼物,其中有个金麒麟。宝玉将金麒麟掉到草丛里,被 史湘云捡了。很多研究红学的人由此猜测,曹雪芹原本是 想写宝玉最终跟史湘云结婚。
玉对一些有关两情话题的深义,细细回味思量
,事情。“打醮?”就 是道
士设坛祈祷,借以祈求神灵赐福免灾的仪式。“打平安醮”就 是祈
求平安的意思。《红楼梦》情节的进行,很多都是按照一些仪
式,比如:生日、丧葬、过年、元宵、祭祖……等。 1、(P393~394)元春拿出一百二十两银子,让家人初一到
第
书中多处写袭人和晴雯,间接是写黛玉和
三
宝钗。宝钗跟黛玉之间,有相当尖锐的冲突,
十
两人唇枪舌剑的你来我往,这些若移到怡红院
一
里,就是袭人和晴雯重演宝钗跟黛玉间的那番
回
争斗。
1、(P416~422)晴雯帮宝玉换衣服,不留神把扇子失手 摔坏了,心情不好的宝玉一反常态地数落起晴雯。袭人听了 来劝架,晴雯讽刺了一番,一系列反击的话,攻击的既是袭 人,又有宝玉。历来喜欢晴雯的读者和研究者很多,茅盾曾 自称是晴雯的“崇拜者”,他对晴雯有过这样的赞词:“补裘 撕扇逞精神,清白心胸鄙袭人”。
谢谢
29 ~31
第
《红楼梦》赏析
回
回
金陵老年大学2018年《红楼梦》赏析班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享福人”指贾母,她本是一位福气很深的 人,本回写她到清虚观打醮,祈祷更多的福气
第 二 十
。所以叫“福深还祷福”;
九
“痴情女”是指黛玉,她与宝玉又因“说亲”
回
、“姻缘”等话语顶撞而大闹了一场。过后黛
曹公用心良苦地通过元妃点戏和贾母打醮两件事,在 贾府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已然暗示了贾府必然败亡没落的 结局。元妃省亲时贾府盛极一时,贾母打醮亦是元妃授意 , 此时贾府恩宠正隆,但曹公偏于大喜处写大悲,提前敲响 了盛筵必散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警钟。
4、(P400~405)因听到张道士要为宝玉提亲,宝玉和黛 玉心里都不舒服。黛玉又病了,宝玉心里放不下,一次次地往 潇湘馆跑。两人不停地为“情”争吵,闹得惊动了贾母,贾母 感叹:“不是冤家不聚头!”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如同参禅一般 , 宝黛二人仿佛立即有所领悟——都找到了摆脱眼前困局的出口 。
接着,“晴雯笑着,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
再撕罢。’”这里的一笑、一倚、一言,构成一幅鲜明的画
面,传神写出晴雯的任性与娇嗔,生动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
这做派,这腔调,这神韵,这气度,哪里像个小丫鬟,简直
就像个大小姐,而且还是林黛玉那般性格的大小姐。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
3、(P398)在清虚观打醮,除了瞻仰佛像,焚香祈祷 之外,还有看戏。但是,在道观中看戏,不是由人点,而 是在“神前拈了戏”。每一出戏,都代表了神的暗示。所 以下面的三出戏也是有所暗示的。
第一出戏是《白蛇记》,《史记》上的故事,是讲汉高 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这出戏暗示的是贾府的兴;
第二出戏是《满床笏》,唐朝救了皇帝的郭子仪六十大 寿的时候,七子八婿来给他拜寿,他的儿子女婿都是朝中重 臣,手中都拿着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这两出戏, 无疑都让贾母非常高兴。
初三去打三天平安醮。大阵仗出门,贾府上下各色人等积极参
与,富贵的外表仍然很有震撼力。 贾母等到了清虚观时,一个专管剪烛花的十二三岁小道士
要躲出去,不成想一头撞到凤姐。凤姐抬手一巴掌,把个小道
贾母阻止,很怜悯这孩子。贾母不但是福深的老人, 还是除贾政之外代表儒家精神的善人。陶渊明曾写过一封信 给他儿子,说你要善待佣人,他们也是人家的儿子。就是真 正的儒家精神,推己及人,别人的小孩也是“人子”。王熙 凤就没这么仁厚,虽聪明却机关算尽,不得善终。贾母虽逢 抄家,最后还是寿终正寝。一个小小的细节,皴染了贾母和 王熙凤的为人。
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只可惜,
晴雯是典型的小姐身子丫鬟命,这样的红颜又怎会不命薄呢 ?
2、(P425~427)第二十九回曾写贾宝玉从清虚观的道士那 里得了个金麒麟,这金麒麟史湘云也有一个。这回史湘云又 来贾府,贾宝玉的金麒麟丢了,被湘云的丫头翠缕拾得,交
给湘云,还给了宝玉。很多研究者因这一对麒麟的偶然相遇 , 说是伏日后贾宝玉和史湘云成婚的事。史湘云如今是订了婚 的,未婚夫卫若兰。有学者认为,伏白首双星,是伏后来湘 云和若兰结婚的事。
第三出戏是《南柯梦》,也是汤显祖的作品,跟《牡丹 亭》、《邯郸梦》、《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当贾母听 到贾珍说出这戏名后,便不言语。《南柯梦》讲的是淳于棼 在梦中经历了一场繁华,醒来后都成空。
作为一位久经世事的老人,贾母明白这出戏暗示着贾 府的富贵荣华,终究也是一场空。这三出戏,象征着贾家 创业、鼎盛、衰败三个阶段。
晚上薛蟠请宝玉喝酒,宝玉回来见到晴雯。说东西原本 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这 扇子,本是用来扇的,你爱撕着玩儿也可以,只是不可生气 时拿它出气......
晴雯趁势撕扇子,随着“嗤、嗤”的声音,晴雯开心的 笑了。“撕扇子”是展现晴雯个性的著名情节,给无数读者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宝黛之间的爱情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这“金玉良缘” 。 它如同一个魔咒,尤其是黛玉,感到压抑得难以承受。而当元 春赐端午礼品之后,心里的压抑更是无法摆脱,已经成了二人 的一块心病,只要触及这个问题,就会引起“条件反射”,甚 至是“变态”的反应——为了爱得更深(斟情)而不断试探、 不断吵架、不断后悔、不断落泪、不断赔错、不断痛苦、不断 和好……直到最后的和好后,却又一举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