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五十回赏析
《红楼梦》(41-50回)梗概+赏析+知识点

《红楼梦》各回梗概+知识点评析(41-50回)●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梗概】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
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刘姥姥喝了嫌淡。
妙玉又私下招待宝、黛、钗喝茶。
宝玉把妙玉不要的成窑茶杯要给刘姥姥。
贾母被小竹椅抬去歇息,王夫人在刚才贾母坐的榻上歪睡。
鸳鸯带刘姥姥游玩供众人取笑。
姥姥醉卧怡红院,袭人领他出来。
贾母觉得懒懒的,回房歇息。
【评析】评析点一:妙玉的形象分析:妙玉本是出身于没落的书香仕宦之家的小姐,因自小多病,带发入了空门,后被请到贾府栊翠庵。
但她并非无欲无求六根清净,妙玉眼中的人是有亲疏雅俗之分的,她对宝玉另眼看待,喝茶时把自己绿玉斗给宝玉用,可以洞悉她对宝玉的好感。
妙玉才华阜比仙,孤芳自赏,孤傲清高。
她用收集的梅花雪窖藏化成的水来饮茶,刘姥姥喝茶用过的一套茶具,她嫌脏要全打碎扔掉。
却不知太高人过妒,过洁世同嫌,最终仍是陷于污泥之中。
评析点二:细节欣赏:刘姥姥的酒令新鲜又富野趣,逗得大伙又哄堂大笑起来。
而凤姐和鸳鸯还嫌捉弄得不够,便拿出十个竹根套杯灌刘姥姥酒,幸亏被贾母止住,但刘姥姥还是被哄着喝了一大杯。
而刘姥姥此行确实开了眼界,用十几只鸡配的茄子、各色花样新巧的点心,又着实让她大饱口福。
喝酒吃茶完毕,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
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其他人都用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刘姥姥一口吃尽,称茶好,只是淡了些。
妙玉又私下拉黛钗至耳房,拿出两只珍贵的杯子给她俩喝梅花雪茶,却将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给宝玉。
宝玉把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成窑茶杯要来打算送给刘姥姥。
宝玉知道妙玉爱洁,所以走后命令小厮抬水放在山门外头,以供妙玉洗地,深得妙玉赞许。
而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了怡红院,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
幸亏袭人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宝玉知道。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潇湘子雅谑补馀音【梗概】王太医给贾母诊脉看病。
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玉闲游花园黛玉作才

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玉闲游花园黛玉作才宝玉感慨地走进花园,他情不自禁地回首,看到一片清幽的景色。
花园里的花木繁茂,湖水清澈,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宝玉静静地坐在湖边的石桥上,轻轻地吹着风,凝望着花园里的景色。
他感受到了花园里的恬静和宁静,心中涌现出一种别样的情感。
这时,宝玉突然看到了一个身穿素白衣裳的女子,优雅地走进花园。
她婉约的身姿和清丽的面容让宝玉为之一颤。
宝玉看清了她的面容,惊喜地发现那正是他一直思念的黛玉。
黛玉也停下了脚步,看见宝玉竟然也在这里,她不禁有些愕然。
她走到宝玉身边,带着些许羞涩地问道:“宝玉,你怎么会在这里?”宝玉微笑着回答:“我只是来这里散散心,没想到会遇到你。
”他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但又带着一丝无奈。
黛玉望着宝玉,微微一笑,“我也是来这里发呆的,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遇到你。
”她低下头,轻轻地摘下一朵花,递给了宝玉。
宝玉接过花,轻轻地闻了闻,心头似乎有一股淡淡的芬芳弥漫开来。
他凝视着黛玉,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
黛玉忍不住问道:“宝玉,你曾许我一生一世的承诺,现在你是否还记得?”宝玉默默地点了点头,他的眼中充满了深情,“黛玉,不管将来会有什么变化,你一直都是我心中最深爱最珍惜的人。
”黛玉微微一笑,她知道她的承诺在宝玉的心中依然存在,这使她感到无比的幸福。
两人默默地走进花园的小径,享受着这个宁静而美丽的时刻。
他们不再说话,但彼此间的眼神传递着深深的思念和痴迷。
就这样,宝玉和黛玉一同徜徉于花园之中,触摸着花瓣,品味着花香,分享着这片纯洁的乐土。
时光悄然流转,宝玉和黛玉的心如水波般荡漾。
他们的相遇,如同一朵精灵般的花,缀饰在红楼梦的世界里,永远都不会褪色。
在花园之中,宝玉和黛玉展开了他们才情的斗争。
宝玉娓娓道来,黛玉则以她的才情回应。
他们的言辞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的交融。
宝玉和黛玉的才情,在花园中绽放出了绚烂的花朵。
他们用文字勾勒着彼此的情感,用心灵沟通彼此的世界。
花园里,宝玉和黛玉的才情在碰撞中迸发出无尽的火花。
红楼梦赏雪诗赏析

红楼梦赏雪诗赏析芦雪广即景联句(第五十回)[说明]此诗是宝玉与众姊妺相聚于芦雪广“割腥啖膻”、饮酒赏雪时所共吟。
广(音眼),就山崖建造的房子。
芦雪广正“傍山临水”而筑。
“广”不是“廣”的简化字。
诸本或作“庵”,或作“庭”,或作“亭”,皆后人所改,今从庚辰本。
联句,是好多人联合起来作诗,通常用排律形式。
联法是由一人起头一句,接着的人就联二、三两句,以后再接的人照例都是联一对句以对别人的出句,并拟下一联的出句让别人来对,最后一人用一句作结。
但也有联一句的,诗的后半首即是,小说中用以显示兴高抢先的情景。
联句较长,为检阅方便,“注”直接写在一联之下。
后面《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也仿此。
一夜北风紧,(熙凤)开门雪尚飘。
注:小说中借众人之口评起句说:“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下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
”入泥怜洁白,(李纨)匝地惜琼瑶。
注:意即“〔雪质〕洁白而怜其入泥,〔雪似〕琼瑶〔美玉〕而惜其匝(音扎,满,遍)地。
”有意荣枯草,(香菱)无心饰萎苕。
注:荣枯草,使枯草荣。
草经雪覆盖,入春萌发更茂。
饰,装饰。
苕,苇花,秋开冬萎,开时一片白,诗中多喻雪。
如苏轼《将之湖州赋诗》:“溪上苕花正浮雪。
”芦雪广“四面皆是芦苇掩覆”,亭名当由此而得,此所以“即景”而咏。
“苕”,程高本作“苗”,大误,苗何以用雪来“饰”?价高村酿熟,(探春)年稔府粱饶。
注:价高,指酒涨价,因大雪天寒。
语用唐代诗人郑谷《辇下冬暮咏怀》诗:“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酿,酒。
年稔,年成好。
稔,庄稼成熟。
古人以为“雪是五谷之精”,冬雪大瑞,便得“年登岁稔”。
府粱饶,官仓粮食很多。
葭动灰飞管,(李绮)阳回斗转杓。
注:上句意即“管中葭灰飞动”。
葭,芦苇。
古代候验节气的器具叫灰管,将芦苇茎中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乐律的玉管内,置于特设的室内木案上,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
见《后汉书·律历志》。
红楼梦第五十回解析

红楼梦第五十回解析这一回里,大观园的姑娘们还有宝玉他们聚在一起赏雪作诗呢。
你看那雪啊,下得可大了,整个大观园就像被白色的被子给盖起来了。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树枝上也挂满了雪花,就像开了满树的白花一样,好看极了。
大家在芦雪庵那里,那地方被雪一盖,就像一个雪房子。
姑娘们一个个都穿着厚厚的衣服,脸蛋被冻得红扑扑的。
李纨提议大家联诗,这可就热闹起来了。
宝琴是最出彩的一个啦。
她作的诗就像那雪地里盛开的梅花一样,又美又有灵气。
她写的那些句子呀,就像是她在雪地里看到的一幅幅画,然后用诗给画出来了。
比如说她写的关于红梅的诗,就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红梅在雪地里娇艳欲滴的样子。
宝琴在这一回里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还有湘云,她总是那么活泼有趣。
她一边作诗一边还打趣别人呢。
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这个雪天里叽叽喳喳的,让整个作诗的氛围都特别欢快。
她的诗也很有特点,充满了她那种直爽又灵动的感觉。
宝玉呢,在这一回里就有点犯难了。
他看着姑娘们一个个都那么会作诗,自己也想努力做好。
他就像一个有点着急的小弟弟,抓耳挠腮的,特别可爱。
不过他也有他的妙句,就像在这个大合唱里,他也唱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
这一回里不只是作诗。
还有那烤鹿肉的情节也特别有趣。
湘云可是个调皮的姑娘,她带头要烤鹿肉吃。
那鹿肉在火上烤着,滋滋地冒油,香味飘得老远。
姑娘们一开始还说吃这个不雅,可是经不住诱惑呀。
就像我们平时闻到了炸鸡的香味,怎么能忍住呢。
大家吃着鹿肉,笑着闹着,感觉一下子就亲近了好多。
这时候的大观园啊,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不管身份高低,都在一起享受这快乐的时光。
这第五十回呀,让我们看到了大观园里冬天的样子,也让我们看到了姑娘们和宝玉的才情、性格。
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有美景,有美食,还有美妙的诗。
这一回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一个小音符,组合在一起就奏响了一曲特别美好的冬天的乐章呢。
古文经典赏析红楼梦第五十回

古文经典赏析红楼梦第五十回古文经典赏析——红楼梦第五十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的第五十回是红楼梦中的经典章节之一,本文将对第五十回进行深入赏析。
第五十回以“宁府悲魂托孤生立下遗语传家信”为题,主要围绕着宁府主角贾母的病情和贾家后人的变故展开。
通过对这一回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红楼梦这部巨著的精髓所在。
首先,第五十回以描写贾母的病情开篇。
“应急数次谒者帏帷瞪望,及秋纹忙靯耳聋已震。
”这句话用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贾母病重的情景。
通过运用众物皆有灵性的手法,作者把秋纹的动作与贾母的病情相互呼应,以此来衬托贾母的衰老和病重。
整个描写自然流畅,细腻入微,给读者一种沉浸其中的感觉。
接下来,本回还着重描写了宁府中贾政的一家人的变故。
“贾政有病厥贫弟党斗,岂敢筹造?”这句话一方面表面贾政的病情和贫困,另一方面也隐含着贾政作为政府官员的无能和无能为力。
通过对贾政的描写,我们不禁会对官员的无能和贪污的弊端产生思考。
这也是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而是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原因之一。
第五十回的高潮部分出现在贾母临终前。
“只因院中抱小孩百看百生情一辈悲韶华都无奈。
”这句话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出贾母对贾府后辈子孙的深深牵挂和痛惜之情。
红楼梦这部巨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写照,通过对贾母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封建社会曲折压抑的生活和人们对家族继承的珍视之情。
在第五十回的结尾部分,“贾母圆寂之际,远近家族亲友纷至。
”这句话表明了贾母在她的亲友们的纷至沓来中辞世。
通过对贾母临终前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贾母对家族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和对后人的关怀。
这种家族观念贯穿于红楼梦全书,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个人命运的沉浮,也能体会到传统家族道德观念在红楼梦这样的庞大家族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对红楼梦第五十回的赏析,我们深入了解到这一回展现了贾母临终前的情景以及贾家后人的变故。
红楼梦第五十回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第五十回原文与解析红楼梦第五十回是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一回。
本回通过描述贾母为贾琏举办蓄发宴的场景和宴会上的一系列变故,展现了贵族家庭的权谋斗争、婚姻习俗和智慧才情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红楼梦第五十回的原文进行解析。
原文如下:"这日正是贾琏蓄年产之归宝日值寿的十二日。
贾母见贾琏岁届而蓄发,心内欢喜,说道:‘你年纪虽还不大,不过家庭事计,尽许你主张。
如今恍如南柯一梦,明媚了双目,见你又是纯礼。
今日快吩咐进贡,我且牵过鬓边来,蓄你一回,把你打点和一应堂前事奉之十二件首饰儿,接你进门,趁着炕上坐。
'"解析:这一段描写了贾母为贾琏举办蓄发宴的情节。
首先,贾母对贾琏年届而蓄发表示欢喜,并赞许他在家庭事务上有主张。
接着,贾母表示要将一些首饰给贾琏,以示对他的尊重和关爱。
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贾母对贾琏的宠爱和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家族内部权谋斗争的复杂性。
贾母的赞许给予了贾琏权力和地位的肯定,这也暗示着在家族中贾琏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能力。
文章的用词精准,语句通顺自然,让读者能够顺利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同时,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对话交流的手法,使得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楼梦第五十回的另一段原文:"金莲一面扶着贾母,一面顺便将内带上盖对了鬓发上,一面笑道:‘宝兄弟,你才腾了一个红艳艳两丈香肩,就糊涂起来,还不识好歹,又去省俭起这个儿来了。
’贾琏笑道:‘嫂子在客,也不敢胡闹。
敢情糊涂了,你哄我不好。
’"解析:这一段描写了宴会上贾琏和金莲的对话。
金莲扶着贾母,同时将内带上盖对准贾琏的鬓发,嘲笑他已经蓄发却仍保有俗气。
贾琏以幽默的口吻回应金莲的揶揄,称呼她为嫂子,并表示自己不敢胡闹。
这段对话既展现了金莲的机智和风趣,又凸显了贾琏的温和和善意。
金莲的嘲笑暗示了她对贾琏的不满和不理解,而贾琏的回应则显示了他对金莲的宽容和理解,以及在家族中处于妥协的位置。
红楼梦第五十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五十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五十回是小说中的关键章节之一,主要讲述了贾宝玉迎娶薛宝钗的盛大婚礼,以及婚礼当晚的一系列情节。
以下是对第五十回的内容讲解,限制在650字内:
第五十回的核心情节发生在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礼上。
这场盛大的婚礼是整个小说情节的重要转折点,牵扯到众多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首先,婚礼准备的繁琐细致,凸显了贾府的富丽堂皇和宝玉的尊贵身份。
各种仪式、婚礼物品、礼仪程序都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复规矩,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代表着两大世家的联姻。
这不仅涉及家族的荣耀,更牵涉到贾宝玉和薛宝钗个人的婚姻命运。
两人身份的匹配既是家族的政治联姻,也是感情纠葛的开端。
在婚礼当晚,小说通过对贾宝玉的描述,揭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他对婚姻的期望与对已故林黛玉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婚礼氛围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凉色彩。
这也为后续情节埋下了隐患,预示着婚姻的幸福与波折。
同时,婚礼当晚的一系列描写中,小说展示了贾府内外各种人物的风采和个性。
林黛玉、袭人、王熙凤等人的形象在这一回中得到了深刻的描绘,为整个小说的人物群像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第五十回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章节,通过对贾宝玉与薛宝钗婚礼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繁文缛节、家族政治的复杂关系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一回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为读者提供了对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更深层理解。
红楼梦第五十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五十回内容讲解800字《红楼梦》第五十回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部分,这一回叙述了贾政对贾母的孝道感悟,以及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
以下是这一回的内容讲解:第五十回的主要情节包括:贾政对贾母的孝道感悟:这一回以贾政对贾母的孝道感悟为开篇。
贾政觉得自己的孝道不够,他忆起贾母一生的养育之恩,为了感恩报德,他决定要更加孝顺贾母,尽力去实践孝道。
这个情节突显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尊重尊长的价值观,孝道是其中的核心。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在这一回中,薛宝钗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进一步展开。
宝钗对宝玉的感情逐渐深化,而宝玉也对宝钗有了更多的情感。
这种情感发展引发了家族内部的担忧和讨论,尤其是宝玉母亲王夫人和贾母。
贾政意图收回贾母的权力:贾政在这一回中表现出对家族事务的更多兴趣,他有意收回贾母手中的权力,以改变家族的管理方式。
这一决策引发了家族内部的不满和争议,暗示着未来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金陵城内发生的重要事项:金陵城内发生一些重要事件,包括宁府和荣府的动态,以及一些世交家族的兴衰。
这些事件反映了《红楼梦》中家族关系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主题。
第五十回主要突出了家族关系、孝道、爱情与权力之间的纷繁复杂。
贾政的孝道感悟和决心为贾母提供更好的照顾,展示了中国尊敬长辈的传统价值观。
同时,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凸显了小说中的爱情线索,而贾政意图改变家族管理方式,预示着家族内部的权力争夺和复杂的家族政治。
金陵城内的动态则反映了家族和社会的变迁,使小说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第五十回《红楼梦》延续了小说中的家族故事和人物关系,同时涵盖了孝道、爱情、家族权力和社会变迁等多个主题,为整个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弥补了小说的多层次性格,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李纨
• 李纨平时的这种“心如死灰”对生活基调,是封建礼教强加给她的。但是,李纨 也是人,她这“死灰”时时处处都会见机复燃。正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她对青年男女的活动,充满着热情和兴致。探春发起诗社,她不仅热情 参与,而且还“自荐掌坛”,称赞这种活动“雅得很”。她虽然不会作诗,但却有 很高的诗词赏析评论水平,而且还敢表态,敢拍板,敢定名次,众人都很服气,成 了社中非常活跃的一员。众人给宝玉过生日时,昼宴又连夜宴,这样乐闹下去,连 黛玉都怕上边怪罪,李纨却很大胆,说:“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 并不是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这时的李纨,似乎忘了封建礼教需要她心如死灰, 不自觉地露出了青年女人的真性情。上文“宝玉访妙乞红梅”一个细节,也正是李 纨真实的自我表现。她罚宝玉折得红梅来插瓶,可见她和其他青年女子一样,燃烧 着青春之火,热爱那“花吐胭脂,香欺兰蕙”的艳丽之美。那平日遍身素衣,不过 是连李纨自己也十分讨厌的虚伪的外壳。这正说明封建礼教对青年寡妇的残害,也 说明当时青年寡妇的痛苦及对封建礼教的抗争。
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 诗 暖香坞雅制灯谜
故事梗概
• 在大雪天,大观园众女子和宝玉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众女子脱 口而出,即景成诗,而宝玉却卡壳“落第”了。这次活动的主持 者李纨要罚他,说妙玉“栊翠庵里的红梅最有趣,我要折一枝来 插瓶。”“如今罚你折一枝来”。宝玉乐为,应着就走。李纨又 怕路滑,要派人跟着。黛玉忙阻拦说:“不必,有人反不得了。” 宝玉独自去了。一会儿,就这来这样一枝红梅:“折枝梅花有二 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 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 欺兰蕙。”在场之人,个个欣赏。
妙玉和宝玉的感情
• 妙玉和宝玉的感情下着大雪,天寒路滑,但这位娇嫩的公子却不怕。一听要他去栊翠庵折 红梅,应着就走。为什么这样积极?雪天红梅,是庵景一绝,妙玉孤标傲世,连李纨都不 便去要,而妙玉为什么突然大方起来,给了宝玉那么高、那么长、那么美的一枝红梅?宝 玉在妙玉面前缘何有这么大的面子?这还得从妙玉和宝玉平素微妙的感情关系说起。原来, 这妙玉并非真心出家为尼。按《红楼梦》中所说,是因其从小有病,不得已才出家的。原 著中以充分的事实表现出她是一个身在佛门、心向红尘、有才有貌有傲骨,且又强烈追求 爱情的少女。这爱情之箭射向谁呢?作为贾府内属的庵尼,生活范围窄小,搜来寻去,还 是那位有德有才又有貌的、且年龄有与之相近的怡红公子贾宝玉最是可爱了。从以下三处 略作佐证。其一、在宝玉、平儿等四人同一天过生日的前夜,妙玉置其他三位女子于不顾, 独与宝玉送来粉笺一张,以贺生日,上写着“槛外人妙玉遥叩芳辰”。这几个字很有分量, 使人怜惜同情。宝玉生日,大观园内众女子欢乐相聚,因妙玉自身为尼,不能进入宝玉那 门槛之内,只得站在门槛之外“遥叩”而已,可见对宝玉情谊之深。其二,妙玉和惜春在 晚上下过棋后,要回庵中,对宝玉谎说天晚了,看不清,会迷路的。宝玉会意欣然相送。 路上走得很慢,送了好长时间。其三,第四十一回写宝、黛、钗三人到妙玉屋里品茶时, 妙玉给黛、钗用的是其他珍贵茶具,而“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 玉”。妙玉爱洁成癖,干净到有人生厌的程度,谁能与她同杯吃茶?宝玉就有这个面子! 这里的“仍”字就大有内涵。这些例子,足可见二人微妙的感情关系已有多日。
宝黛之情
• 在宝玉动身乞梅时,李纨要派人跟着,黛玉忙加阻拦,说:“不 必,有人反不得了。”从黛玉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两点:一、 黛玉已经明了妙玉和宝玉的微妙的感情关系。若有人跟去,变成 了碍手碍脚的“第三者”,妙语必然十分讨厌,故而不给红梅。 宝玉独去,才是妙玉所望,定慷慨相赠。二、她坚信宝玉对自 己的情感。在过去,黛玉一见宝玉和宝钗相处,便会使出“小性” 儿,生怕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而今,既然已知宝、妙之情, 她又为何这样大度、放心呢》因为这乞梅一事发生在第五十回, 而她对宝玉的爱情试探、怀疑阶段,在第二十九回已经告终。此 时黛玉已坚信宝玉专爱着自己,她准确地把握了妙玉给宝玉的是 爱情,但宝玉给妙玉的只是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