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中的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
公路路线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公路路线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发表时间:2016-04-01T15:27:01.8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作者:刘扬[导读] 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宜昌 443000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建设材料的损失和行车不便的问题。
刘扬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宜昌 443000摘要:确保公路工程线形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还能为行车安全及舒适度提供一个可靠地保障。
在公路设计中,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公路线形设计是确保公路安全的先决条件,公路走向主要由选线确定,并对几何线形进行确定。
本文首先说明了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及设计的影响因素,最后详细阐述了公路路线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平面线形;平纵组合;横断面一、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在现如今的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路线的设计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重要,只是一种简单的设计结构,完全可以仅仅依照横纵坐标来进行定位,然后将具体的数值计算出来,就算是完成公路路线的设计工作。
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而且缺乏科学性通常情况下,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在等级比较低的公路设计中进行应用。
但是如果道路的交通容量较大,行车类型比较复杂,这种设计方式就无法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将集合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人机工程学进行有机结合。
不仅如此,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公路建设的需要将相关的影响因素考虑到其中。
可见,做好公路路线设计工作是保证整个道路工程正常使用的关键。
因此,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路线设计工作进行优化,并且要考虑到不同的因素,做好施工地点的地质勘查工作和环境的调查,根据相应的设计标准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在方案确定之前需要专家们进行研讨和商议。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建设材料的损失和行车不便的问题。
浅谈山区公路选线

CHENGSHIZHOUKAN 2019/15城市周刊90浅谈山区公路选线文生通 甘肃恒路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公路交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公路建设近几年也是迅速发展,山区公路是公路交通中施工建设中难度较大的部分,在施工中会遭遇地形、地质等困扰,因此如何选取最佳的建设路线至关重要。
关键词:山区公路;选线一、山区公路的特点1.山区公路具有地域性差异。
山区的外部环境构成复杂,受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等多方因素影响,易形成地域性差异。
我国幅员广阔,呈现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地貌。
我国的气候条件,按照经纬度的不同具有差异,山区受地势影响会进一步形成小范围的气候特点。
高海拔地区,山体迎风面受冷空气影响,多有积雪、结冰的情况。
山区降雨量的不同对山体岩体、土体的稳定程度有影响,降雨量大的山区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这些均对公路的选线造成影响[1]。
盘山公路,会根据山体的走势、海拔的变化,产生急弯、陡坡、转折的情况,且公路的施工长度较平原地区大幅增长。
2.山区公路的施工难度大。
山区公路的施工难度大,除了盘山修路外,不可避免的要挖掘穿山隧道、建设跨流桥梁来连接各段的公路。
山体的凿挖难度受岩体的强度影响,岩体强度越大,凿挖难度越大。
山区的河流湍急,具有较强的冲击力,一般须采用斜拉桥、高桥等设计来满足桥梁的稳定性。
另外,部分地区大型的作业机器很难进入,安全防护措施很难实施,造成该地区的公路施工难度明显增大。
二、山区公路选线的技术设计与方法1.山区公路线形设计。
山区公路的线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设计与纵面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三方面。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要将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与山体的地形地貌相统一。
传统的山区公路路线选择是先定路线,后评估,这就造成了选线需要进行大量的后期修改和调整,增加了设计定线的难度和后期地质处理的难度。
因此要将地质评估放在前面,对待建设地区结合卫星技术、航拍技术等进行有条件的实地勘察,尽可能地收集多样准确的地质资料,设计人员进行路线方案设计和比较,并确定备选方案。
二级公路边坡设计规范

二级公路边坡设计规范2.1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2.1.1道路等级的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2.1.2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等级为二级,二车道,日交通量为712辆/昼夜,设计年限n=20年。
2.2路线方案设计2.2.1.相关指标和原则1):选线原则以平面线形为主,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就等问题。
以设计数据为主导,远景设计为目标,大节控制细部。
③线形要求短捷、平顺、美感。
④正确处理线形与环境的关系:“少占田,避拆房,尽量不穿”。
⑤正确处理路线与城镇的关系: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⑥处理好路线与老路的关系。
⑦注意不良地质的处理,例如最小添土高度问题。
2.2.2综合分析本设计图纸共三张,比例为1:2000,等高线高差有2米/每等高线和1米/每等高线。
地形总体上是平坦的,障碍物较少,属于重丘区。
整个地段,主要是丘陵,同时布满大小不等的水塘。
要求:①避让开大塘,尽量避开中小塘。
②避开居民区、城镇,但保持一定的距离。
③起终点高差不大,属于典型的丘陵区,由于地形限制得较死,基本上沿起终点的大致走向确定线路。
④从填挖工程上看,有填有挖,起点附近较多为填方区,中间段则较多挖方区,所以必须综合考虑整体的工程量及填挖平衡问题。
⑤道路平面主线确定后,要注意细部的控制和处理。
2.2.3方案拟定整个路线方案的确定,考虑到路线受地形限制,计划采用较多的S型曲线,半径满足要求但较小,并设有缓和曲线以保证曲率的变化连续。
一般应考虑曲线的变化不宜过大,故采用近似的平均布置。
考虑到合理利用天然变坡点及山脚线等有利地形。
2.3路线平面设计选线映?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2.3.1平面线形设计选线时注意以下要点: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大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与曲线长度所占比例相当。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2 h
l
y
=
l3 6R lh
−
l7 336 ⋅ R 3lh3
l ―回旋线上任一点到 曲线起点的曲线长度
R―主曲线半径 lh ―缓和曲线长度
坐标原点在ZH、HZ
(4)在圆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
ϕm
=
αm
+
β0
=
90
π
⋅ ( 2lm + lh R
)
x = q + R ⋅sin ϕm
y = ΔR + R(1− cosϕm )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选择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入圆曲线 转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 程l(自转弯开始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程 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标准》规定缓和 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
ρ ⋅l = C
(2-26)
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 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 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 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 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
X 直线的计算
一. 直 线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二. 圆曲线
3、平曲线长度(curve radius)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①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 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 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 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德国和日 本规定20V,美国为180s的行程。
• 最大直线长度不必太拘泥,最小长度应该保 证。
.
9
.
10
.
11
描述直线的指标
.
12
描述直线的指标
.
13
圆曲线
.
14
(1)平曲线要素 pp203
E
圆曲线的四要素及其计算公式
.
68
加宽表达(平面图或道路分块图)
.
69
.
70
思考题
1.什么是平面曲线三要素? 2.直线道路最小长度有什么规定? 3.圆曲线的半径如何确定? 4.圆曲线最小半径由哪几类?
.
71
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 组合而成,“平面线形三要素”。
.
5
直线
直线适用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在 平原区,直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是适宜的。
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但直线过长、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车
速或司机由于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
.
6
.
7
.
8
描述直线的指标
.
34
超高过渡方式——无中央带
① 绕内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构 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 道边缘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
.
35
.
36
各种旋转方式的适用性
绕内边缘线旋转,由于行车道内侧不降低,有利于路基纵 向排水,一般新建公路多用此方式。绕中心线旋转可保持 中线标高不变,且在超高坡度一定的情况下,外侧边缘的 抬高值较小,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目录第二章选线及平面线形设计 (3)2.1、选线的一般原则 (3)2.2、沿线地形分析 (3)2.3、平面线形设计 (4)2.3.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4)2.3.2、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要求 (4)2.2.3、平面线形 (4)2.3.4、定直线及转角 (6)2.4、曲线要素的计算 (6)2.5、提交成果 (18)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18)3.1、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8)3.2、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8)3.3、设计方法及步骤 (18)3.3.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 (19)3.3.2、标注控制点位置 (19)3.3.3、试坡 (19)3.3.4、调整 (19)3.3.5、核对 (19)3.3.6、定坡 (19)3.4、计算竖曲线要素 (19)3.5、提交成果 (29)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29)4.1、横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29)4.2、横断面设计 (30)4.2.1、横断面布置方案 (30)4.2.2、超高加宽设计及设计计算书 (30)4.3、提交成果 (46)第五章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4)5.1、土石方数量计算 (46)5.2、路基土石方调配 (46)5.2.1、土石方调配原则 (47)5.2.2、调配方法 (47)5.3、提交成果 (47)第一章绪论1.1、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厚度计算及验算、小桥涵设计、公路工程预算设计、中英文摘要、原版专业外文资料翻译等。
2、首先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确定道路走向并进行线形设计和曲线要素的计算,得到平面设计图。
3、根据地面线高程及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纵断面设计,即纵断面拉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竖曲线设计及曲线要素计算,设计高程和填挖计算、纵断面绘制等。
4、根据地形图进行路线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调配计算表。
公路设计中的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

低 标 准 路 段 不宜 大于 2 m 邻 平 曲线 半 径 的 比 值 一 般 控 制在 2 0k 相 以内, 不应 忽大忽小 , 形变化逐渐过 渡较好 : 随地 线形组合 应顺适 地 形, 可用基 本形、 S” 或卵形, 避免“ 形或凸形: “ 形 尽量 C” 尽量避免在 较 长 的 直 线 两端 设 置 小 于 或 略 大 于 一般 最 小 半 径 的平 曲 线,必 要 时 在长直 线与小半径平 曲线之间设置 R>L( 线长度) 直 的过渡曲线。
2路 线 平 面线 形 设 计
21 面线形直 线设计 方法 《) 据地 形特征 ( .平 1 根 主要是 对山岭 重丘 区而言) , 形为控制 因素, 以地 以纵断面线 形为主导 , 平面和 综合 横断面来确定路线。I 根据地物特征( 2 ) 主要是对平原微丘 区而言) , 以 平面地物障碍 为控制因素, 以路线平面 为主导, 结合纵断面和横断面 来确定路线。3根据地质特征( ( ) 主要是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地貌地 区而言) , 以避让和防止不 毡 病害为主导综合平、 横来布设路线。 质 纵、 22 平面线形 曲线形设计方法 曲线 形的具体设计 方法有多 . 种, 每种 方法都有其较为成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但 总的设计思路 大髟 同. 湘 归纳起来可分为 5 步实施。 1 () 确定控制点 。 根据路线 的走 向、 地 形 地 物 和环 境 的约 束 条 件 以及 线形 布 设 的标 准 和 技 术 要 求 。在现 场 或 纸 上 确定 一 系列 线 位 控 制 点 , 略 定 出 路 线所 要 经 过 的位 置 。2 粗 {) 采用曲线形成线形骨架。 在地形图上绘制若 干直线段和圆弧段, 或者 选择拟合曲线来控制路线的总体线位形成路线的基本线形框架。() 3确定 合理 的线形参数。反复设计拟定各线形要素之间的位置关 系和参数 值, 或反复拟定拟合 函数的参数值, 确定最为合 适的拟合 曲线. 直到满 足规范和控制位置的要 求, 为是理想线位为止。 ) 并认 c 曲线计算和调 4 整。 采用各种具体曲线形设计 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曲线计 算, 对线形总 体技术指标是 否均衡, 以及局部 能否满足控制要求进行审定, 对曲线 进行修正和调 整, 直到满足要求 为止。I) 5绘制平面线住 。 圈 桐 寸 算 数曙利用有关钦阵生成平面与 平 面 线 形 设 计
路线设计中的选线和定线

第三方案
32 1510 187 1323 512 998 2092 528
82 4440 1057/13 980/52 1091 99770 290/1 1341 18226 31288 1750 5189
第四方案
31 1476 193 1283 615 861 1928 547 121 5645 1207/15 1566/82 1278 111960
2020/1/21
46
(3)、泥石流
什么是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
2020/1/21
47
泥石流的分区? 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
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 漏斗状。
2020/1/21
21
2020/1/21
22
如图6-3,某公路通过某河附近时,为了少 占20K附近的高产田和解决路线穿田取土的困 难,将路线移向坡脚,虽里程略有增长,桥 位也略有偏斜,但避开了大片高产田,而且 路线沿坡脚后,路基为半填半挖,既节省了 土方,又避免了填方借土的远运。
2020/1/21
2020/1/21
28
三、山岭区路线的形式
(一)、沿溪线 (二)、越岭线 (三)、山脊线
2020/1/21
29
(一)、沿溪线
2020/1/21
30
1、沿溪线的特点:
路线走向明确、纵坡平缓、线形标准 高、便于为山区居民服务、施工养护方 便、土石方工程少、桥涵防护工程多、水 毁威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设计中的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
发表时间:2008-10-31T14:35:53.4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作者:王璐
[导读]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自线形设计和曲线形设计方法及应用。
摘要:针对山区公路选线与平面线形设计两个问题,提出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路基高填深挖,使公路区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的自线形设计和曲线形设计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公路山区公路选线设计平面线形自线形设计曲线形设计
1公路选线的原则
1.1控制路基填挖高度 (1)山区公路的选线除应关注重点桥隧工程外,还要特别注重避免高填深挖路基,为此,要尽量避免沿地形陡峭的狭窄山谷布设路线。
(2)路基填挖工程量、填方高度、挖方深度及挖方边坡高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和环保景观,应对其进行合理控制。
1.2 合理选择路线平面线形指标
路线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形势相吻合,强拉直线将会硬切山梁,横过山谷应尽量避免长直线线形。
平曲线线形指标过高也会因切山填谷而造成深挖高填,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选择恰当的平曲线半径及其组合线形,使其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开挖量要尽量少,将对自然的破坏减少到最小。
凡是路线平、纵组合得当、线形较均衡、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在2以内时,即使平曲线半径采用一般最小半径的1~2倍。
线形组合用“S”形或卵形的路段,也能达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的要求,但路段过长时,驾驶员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易感到疲惫,舒适条件稍差。
当平曲线半径选用一般最小半径的3~5倍、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在2以内时,驾驶员操作轻快,感到“快速、方便、舒适、安全”。
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半径一般选用最小半径的3~5倍为宜,特殊困难路段可选用最小半径的1~2倍,尽量避免极限值。
但连续低标准路段不宜大于20km,相邻平曲线半径的比值一般控制在2以内,不应忽大忽小,随地形变化逐渐过渡较好;线形组合应顺适地形,可用基本形、“S”形或卵形,尽量避免“C”形或凸形;尽量避免在较长的直线两端设置小于或略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平曲线,必要时在长直线与小半径平曲线之间设置R>L(直线长度)的过渡曲线。
2路线平面线形设计
2.1平面线形直线设计方法 (1)根据地形特征(主要是对山岭重丘区而言),以地形为控制因素,以纵断面线形为主导,综合平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
(2)根据地物特征(主要是对平原微丘区而言),以平面地物障碍为控制因素,以路线平面为主导,结合纵断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
(3)根据地质特征(主要是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地貌地区而言),以避让和防止不良地质病害为主导综合平、纵、横来布设路线。
2.2 平面线形曲线形设计方法曲线形的具体设计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较为成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但总的设计思路大致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5步实施。
(1)确定控制点。
根据路线的走向、地形地物和环境的约束条件以及线形布设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在现场或纸上确定一系列线位控制点,粗略定出路线所要经过的位置。
(2)采用曲线形成线形骨架。
在地形图上绘制若干直线段和圆弧段,或者选择拟合曲线来控制路线的总体线位形成路线的基本线形框架。
(3)确定合理的线形参数。
反复设计拟定各线形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参数值,或反复拟定拟合函数的参数值,确定最为合适的拟合曲线,直到满足规范和控制位置的要求,并认为是理想线位为止。
(4)曲线计算和调整。
采用各种具体曲线形设计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曲线计算,对线形总体技术指标是否均衡,以及局部能否满足控制要求进行审定,对曲线进行修正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5)绘制平面线位图。
根据曲线计算数据,利用有关软件生成平面线位图。
3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运用
3.1 直线直线是两点间最简捷的路线。
过去在设计中往往偏重于设置较长的直线。
特别是设计山区公路时,争取有较长的直线,往往是工作的重点。
但是直线的几何形态灵活性差,有僵硬而不易协调的缺点,所以难以适应地形的变化。
而且特别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感觉迟钝,反应缓慢,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增加夜间车灯眩目的危险,还会导致超高速行驶状态,这些均易造成事故。
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下称《规范》)中,对直线的长度给予了限制,要求直线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设计车速的20倍,并要求在长直线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采取栽植不同树种、设置风格各异建筑物等方式减轻景观单调的感觉。
同时,在强调线形设计以曲线为主的情况下,要从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生搬硬套一味地追求以曲线为主,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和工程投资。
在107国道湖北段设计中,一段路沿铁路平行,根据地形条件,设置了7km多的直线,这比《规范》要求的最大长度更长一些,但是客观情况无法改变。
因为沿线立交、交通道较多,道路纵向又有所起伏,减弱了长直线的单调性,通过绿化,增加了一些景观效果,使得这段道路运营效果较理想。
3.2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一般情况下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2)自然条件受限制时,应尽量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只有在自然条件特殊、不得己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以满足汽车运动学上的安全要求,但必须在一定路段设法使曲线半径逐渐变小或者在布置上设法使驾驶人员能事先意识到前面有急转弯。
4)圆曲线半径过大以致使驾驶员感到与直线并无区别时,也无实际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一般不宜超过10000m。
选用半径时,为适应地形,应尽可能采用大半径曲线,并必须研究前后线形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考虑线形所有指标的均衡。
同时要特别注意斟酌平曲线同纵坡的关系,勿使小半径曲线与陡坡重合。
为了使汽车从直线段到曲线段或从大圆曲线到小圆曲线平顺地行驶,使曲率及路面横坡变化缓和等,必须设置缓和曲线。
汽车按等速行驶,转向盘等速转动所产生的轨迹与回旋曲线基本一致,所以在公路上用回旋曲线作为缓和曲线。
其优越性为:①容易适应自然地形,并且增加了线形设计的自由度。
②增进线形美观,线形变得平顺,适合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有利于安全、舒适运行,增加乘车人的舒适感。
因此,在线形设计中应把回旋曲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运用。
为了视觉上获得协调而又平顺的线形,在确定回旋曲线参数时,一般应在下述范围内选定:R/3≤A≤R式中:A为回旋曲线参数,A2=LhR;Lh为回旋曲线长度;R为与曲线相连接的圆曲线半径。
为了适应地形、地物圆曲线两边的回旋曲线参数可不相等,设计成非对称型的曲线。
平曲线半径越大,回旋曲线越长,其长度与平曲线半径成正比。
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回旋曲线∶圆曲线∶回旋曲线的长度之比最好设计成1∶1∶1。
在设计高等级公路时,也遇到如何设置缓和曲线及其与圆曲线的关系问题,开始也只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设置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经过学习国内外的经验,逐步提高了对缓和曲线作用和应用的认识,采用了结合地形设计缓和曲线,如在京珠(北京—珠海)公路湖南段的设计中,就采用了
较长的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相结合。
4结束语
(1)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应该不断提升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原则,按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的有关要求,从源头抓起,搞好山区高速公路的选线设计,把选线设计与路基环保设计理念融为一体,从根本上避免高填深挖。
(2)不把工程本身和投资放到路线方案的第一取舍位置,而应首先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或对环境及景观影响较小的方案,使公路路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取得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良好效果。
(3)对于地形复杂的山岭、重丘地区,采用直线形设计方法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很难满足要求。
此时,曲线形设计方法应被工程设计人员所重视。
(4)公路平面线形设计除了考虑主要的技术标准外,还必须把公路平面线形影响交通安全这种理念贯彻到整个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